01
關於戀愛結婚,很多人一直有個奇怪的邏輯就是:他(她)條件這麼好,怎麼會結不了婚?
在剛剛開播的綜藝《女兒們的戀愛》第3季,面對鏡頭,金莎的爸爸直言不諱,「金莎是有點對自己的年齡,還沒有充分的認識。原來我們不愁嫁呀,長得這麼漂亮的孩子,對吧,事業也蠻好,應該是不愁嫁的。」
這一季的四位女嘉賓,金晨30歲,豆豆24歲,蕭亞軒41歲但是有男友,從世俗的角度看,最有壓力的應該就是金莎了,畢竟她已經39歲了。
可她的狀態真的還是個城堡裡的小公主,對愛情充滿浪漫的嚮往,心態上也很鬆弛,並沒有流露太多的焦慮感。
節目組安排了一個男嘉賓,要金莎主動聯繫。
她先是微信諮詢了伊能靜約會注意事項,給男生發第一條信息,還徵求爸爸意見,「我開場白說什麼好」,真的很可愛。
兩個人的第一次見面,金莎穿得很正式,白襯衫搭百褶裙,扎一個馬尾,清純的小女生裝扮。
她提前到達餐廳,找一個光比較好的位置,還拿起反光的勺子照了照臉,確認一下妝容。聽到男生走進來的動靜,忽然變得很緊張,一臉僵硬……
看得我忍不住嘴角微微上揚,真的就是一個戀愛中小女生的狀態啊。
男嘉賓一開始不知道約會對象是金莎,見了面,也有點緊張羞澀,說藝人比電視裡更漂亮生動,性格也好,一切都超出他的預期。
金莎是切切實實紅過的。
2005年到2010年,那是她的黃金時代。一首和林俊傑合唱的《被風吹過的夏天》成為她無法磨滅的記憶標籤;參演過電影《神話》並演唱電影主題曲《星月神話》,也是十年前的流行經典。
最近的十年,金莎寂寂無名,用她自己的話說是,「資源斷崖式下跌」。網上能搜出來的新聞,要麼是她在縣城街頭商演,要麼就是十幾年前的緋聞炒作。個人生活也是撲朔迷離,一直未婚。
易立競在採訪裡問她,有沒有覺得自己很慘。
金莎的回答斬釘截鐵,」沒有「。她說,雖然資源斷崖式下跌,但人生一直是平穩的。
02
看這個綜藝,我還挺喜歡金莎的,喜歡她身上風輕雲淡的鬆弛感,和對於愛情,以及一切美好事物的初心。
其實我們很容易用世俗的標準去評判一個人,比如有沒有事業成功,有沒有結婚生子。
金莎的這十年,在觀眾看來是走下坡路的十年,名氣和資源越來越差,39歲沒有結婚,家庭生活也是空白。
但金莎爸爸的一句話,讓我明白她為什麼有這樣好的心態。她是在愛和理解裡長大的,她可以按照自己的心願去走人生的路,而不是背負太多外在的壓力。
這句話是這樣的——
「路是自己走的,道也是自己走的……這遺憾也不要緊,反正人生就是這樣一回事」。
看了這麼多的父親觀察女兒戀愛類的綜藝,我還是第一次聽到有位爸爸說,「遺憾也不要緊,反正人生就是這樣一回事」。
聽起來很喪,但非常打動我。
雖然他後面也說到,有伴侶很好,到老了生病了,有個人在旁邊給你端水,有個人關心你。
但他最基本的對於人生的態度,在我們上一代人身上,還是很稀有,很珍貴的。
首先,他懂得人生都有遺憾,不是這樣的遺憾,就是那樣的遺憾,不必求全求滿,不必有執念。
其次,他真正尊重女兒的意願,理解女兒的感受,金莎不是不想結婚,只是沒有遇到那個想進入婚姻的人。
按自己意願去走人生的路才是最重要的。
03
你知道集體主義文化最可怕的是什麼嗎?
什麼事都要「統一思想」,「統一標準」。人都要結婚生子,並且最好30歲之前完成,你不結婚就是不正常的。包括最近網上吵的沸沸揚揚的「要不要做全職太太」,都沒有看到個體的存在。
人和人是不同的。人的價值觀,境遇,以及所處的人生階段不同,怎麼可以用統一的標準來評判呢?更何況,什麼是一定好,什麼是一定不好呢?
只有統一的標準,看不到個體的真實存在,這是我感到身處在這樣文化裡,最令人難過的地方。
我尤其覺得,很多像金莎這樣,30+沒有結婚沒有生子的女性,真的不是「叛逆」,不是所謂的「不正常」,外界給與的壓力和道德評判真的太多了,多到令人窒息。
不是所有女孩都很幸運,擁有金莎爸爸這樣的父母。
很多父母的催婚的心理其實就是「生存焦慮」和「面子問題」,和幸福無關。
我記得去年看《我家那閨女》,不記得是哪個女明星的爸爸說,女兒不結婚,他難過的點是,女兒大了離開他了,他希望有個外孫讓他帶,讓他把對女兒的愛延續到外孫身上。
這本身就是非常自私的想法。你的晚年空虛無聊,就要女兒生個小孩陪著你,打著愛的旗號,卻給女兒那麼多的愧疚感和壓力。
但他們自己是無知無覺的。
04
我這幾年讀了很多關於中國文化類的書,當然也理解,其實我們的主流思想,還是農耕文明的產物。
比如開頭提到的問題,為什麼她條件這麼好,結不了婚?
這是很多人面對優秀的單身人士最本能的反應。
這種反應就是農耕文明的產物。
在宗族社會裡,一個人如果不結婚,確實是融入不了主流生活的。宗族社會,結婚的目的就是延續香火,生下男孩,把家譜上的名字延續下去,等到老人去世,在墓碑上刻上子孫們的名字。
個體的存在沒有價值,延續香火才有價值。個體生命是要完全服從集體的。
農耕文明存在了千年,這樣的思想觀念也存在了千年,已經成為了刻在基因裡的無意識,我們都身在其中。
現階段,有那麼多觀念的衝突和紛爭,根本原因就是,農耕文明的思想,早已經不適合現代社會了。
這篇文章寫到最後,其實我已經不知道該說什麼了。有時候很多事情是無解的,因為人的思想轉變,是很難的,不是靠一兩代人完成的。
不是所有人都能像金莎那樣,擁有自由的選擇權,和相對自由的家庭環境。
但我還是想說:
單身也好,結婚也好,一個人必須保持對自己的處境、價值觀,以及原生文化有所覺察,才能意識到人生是怎樣一回事,自己這一生到底要怎樣去過,而不是隨波逐流地生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