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死侍》裡的賤賤,知道自己是個漫畫人物。
所以動不動就對著鏡頭,調戲觀眾。
這種表現手法,被稱之為「打破第四面牆」。
第四面牆,是一個戲劇概念。
將舞臺理解為一個黑盒子,它的四周就會有四堵牆負責隔絕舞臺和真實世界。而橫立在舞臺和觀眾之間的,就是所謂「看不見的第四面牆」。
第四面牆保證了戲劇的獨立性,但是有些導演和編劇就是喜歡搞事情,玩著花樣地把牆打破。
魚叔今天要介紹的這部電影,便是如此。
趣味遊戲
Funny Games
這部電影的暗黑程度,足以挑戰觀眾憤怒底線。
一句話概括,這是一場由四個雞蛋引發的血案。
風和日麗的下午,一家四口到海島上度假。
兩個長相帥氣、文質彬彬的年輕人以借雞蛋的名義,敲開了他們家的門。
然而借雞蛋只是藉口,鬧事才是真正目的。
他們三番兩次把雞蛋打碎,然後假惺惺地拜託女主人繼續拿雞蛋給他們。
接二連三的無理要求讓這家人的忍耐達到了極限,而兩位不速之客的真面目也終於露出來了。
接著就是各種方式的虐待。
用袋子套住孩子的頭;
逼女主人在他們面前脫衣服;
把女主人五花大綁,通過遊戲的方式決定男主人的死法。
孩子和女主人都曾嘗試過逃跑,但最後都被抓了回來。
絕望,太絕望了。
比法鯊主演的《伊甸湖》還TM憋屈!
你問這兩個不速之客和這家人,是有多大仇多大怨要這麼下毒手?
沒仇沒怨,就是閒的慌以暴力為樂趣。
尤其是麥可·皮特,這個帥到讓人不捨得眨眼的男人,角色定位卻是一名不折不扣的惡魔。
各種暴力和虐待方式都是以他為主導的。而且還會時不時嬉皮笑臉地與觀眾互動:
「你們覺得這樣夠不夠?」
觀眾們都氣得想砸屏幕,導演還樂在其中。
臨近結尾,女主人終於找到機會抓起了一把槍反擊。
結果皮特拿起電視遙控器就開始狂按「後退」鍵。
電影居然真的後退,女主人的反擊就這麼被制止了。
這大概是魚叔見過最懵逼的反轉。
不管你再怎麼期盼,最終這兩個禽獸也並沒有得到應有的懲罰。
在殺光了這家人之後,他們又敲開了下一扇門。
上面介紹的是2007年的美國版,卡司陣容比較賞心悅目。
有從《戲夢巴黎》走出來的美少年麥可·皮特;
《穆赫蘭道》走出來的性感女神娜奧米·沃茨;
《海上鋼琴師》裡令人念念不忘的1900,蒂姆·羅斯。
十年之前,還有一部德國版《趣味遊戲》,曾獲得過坎城電影節金棕櫚獎提名。
導演都是同一個人,麥可·哈內克。
劇本也沒有修改,他就是相隔十年後找了另一撥人,把自己的片子原封不動地又拍了一遍。
導演,你的內心到底有多暗黑,才能拍出這麼一點希望都不給的片子?
還TM拍了兩遍!
麥可·哈內克是出了名的以「冷靜到幾乎冷血」的敘事方式處理人性的黑暗面。
他那部榮獲奧斯卡最佳外語片和金棕櫚大獎的《愛》,就是一出殘忍的愛情輓歌。
而採用打破第四面牆的方式,使觀眾更加不寒而慄。
它打破了故事的封閉性,讓觀眾仿佛置身其中,感同身受。
不過此乃高段位技巧,一定得合理把握尺度,否則一不小心就可能搞成車禍現場。
今天的好片兩部半,魚叔就來講講那些打破牆壁調戲觀眾的電影。
——好片兩部半:6分37秒——
不要給陌生人開門,長得越帥越變態
這是魚叔的第75期好片兩部半
喜歡這篇文章的人也喜歡 · · ·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