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最近還會悲傷嗎?」
如今每個人都恨不得用各種方式把自己填滿、武裝起來,以致於不給悲傷留一點空間。悲傷找不到自己的歸屬之地,我們無法與過去和解,看不清自己真實的模樣。
還好有他們,原子邦妮,以創新性的電子音樂連接彼此挑剔的耳膜,以《謝謝你曾經讓我悲傷》為故事的情緒內核,按下「電子療愈」的開啟篇章,回溯過去拾掇凝練十個曾讓你悲傷的人,褪去悲傷原有陰鬱,讓記憶再次照見入心,以悲傷給予我們療愈力量:悲傷原是可以證明我們活著的存在。正是悲傷,能夠讓我們更好成長。
臺灣著名電子組合原子邦妮,由查査與羽承於2012年組成,兩人同時皆為音樂製作人,擅長以音樂述說故事的他們,將極富時代經典又前衛摩登的電子聲響流淌著每顆純淨心靈裡的每一刻風景與每一段回憶,以獨具美學的詞作與畫面感豐饒的意蘊,唱述人生不同階段的成長與經歷。
搖滾教人顛覆,電子教人包容。
年少經歷櫻桃幫與ZAYIN搖滾樂團洗禮的查査與羽承,如今共同以「原子邦妮 」之名,跳脫出主流音樂工業流水線的固守規則,選擇另一種完全屬於他們的全新音樂創作方式,從而保留更多可以讓創意生長的空間。
他們擺脫了大眾腦海「電子音樂製作只需一臺電腦方可」的刻板印象,師承70年代Pink Floyd、David Bowie等太空搖滾與迷幻搖滾之天馬行空藝術風格,兩位雙子座互為契合,以近乎於處女座的「審慎」態度,操控眾多類比合成器,不斷反覆嘗試與創造,只為一個合適音色,從而製造出「未曾被聽過的聲音」,融合EDM、Electro House、Tropical House、Techno等多元風格,使整體編曲結構更為強大,把當下大眾認為「紫醉金迷」的電子音樂提升到審美層面。
他們每首歌的雛形都是一個故事抑或一個色彩,從立體化作為出發點,進行創作與編排,為合成器本身毫無情緒的冷冽聲響增添了溫度與會呼吸的思考。
因此原子邦妮的每首歌就如同我們,都是獨一無二的生命。經由他們精心創作,以故事為載體,獲得全新存在,當中蘊藏著我們不同的呼吸姿態與片段經歷。
無論是音樂上的詞曲編曲製作,抑或是MV拍攝、各種音樂周邊,都是由他們兩個人一手包辦、共同完成。
在MV中在另一方面延伸了他們關於「自我」的探索。
(被你遺忘的森林)
在紐西蘭取景的《被你遺忘的森林》MV曾經在網絡上製造過超百萬人點擊的效應;今年夏季發布的《不想就這樣結束》MV就是他們用了整整一周來打磨而成;《年少的憂愁》讓他們跑遍了整個臺北進行拍攝;《現在你好嗎?》見證了他們願意每天開四小時車去臺北貓村,只為捕捉貓的全部動作,從而變成一個連貫故事的認真與考究。
紐西蘭是羽承度過年少時光的地方,這裡美好遼闊、無拘無束的環境一直都在鼓勵他去表達,在音樂創作天馬行空;金庸是查査的叔公,從小便擁有俠女風骨的查査,一直喜歡武俠與中國風,因此原子邦妮每張專輯都有一個小定律:一首中國風的歌,譬如新專輯裡面的《青玉案》。
十一月下旬的羊城,寒潮忽至,那是原子邦妮廣州站見面會的當天。中午時分尚未就餐的兩人早早便到了約定好的地方等待採訪,精神飽滿的他們身上總帶著令人喜愛的磁場,可能這就是音樂與創作帶給他們的模樣,能夠讓他們心存澎湃,同時能將這份澎湃化成療愈力量,帶給聆聽他們音樂的人。
蝦餃:新專輯名字《謝謝你曾經讓我悲傷》,看似矛盾的雙方,裡面會有什麼理念呢?
查査:這裡面十個故事的「你」,都是那個讓你悲傷的人,我們也有一首同名歌曲,就是各種帶給你傷害的人。希望大家聽完之後就會知道:因為這些事情,你會變得更好。
羽承:第二張專輯《孤單會消失離開不見》理念比較簡單:希望大家聽完這張專輯之後就不會孤單了,很多與你有著同樣遭遇的人同時也聽了這張專輯,產生「療愈」的感覺。而這張專輯是想延續上一張專輯的那種感覺——「聽完不孤單」,然後這張聽完之後會獲得更加多的勇氣與勵志,從而走出那個傷痛,感謝曾經傷害你的人。沒有他的傷害,你不會成長,也不會去面臨更多的困難,去克服,變得更好、更堅強。因此我們會用「謝謝你曾經讓我悲傷」,那個「你」可能是你的前男友、前女友、上司老闆。(笑)
蝦餃:第二張專輯《孤單會消失離開不見》有不少歌曲是僅用合成器創作而成,聽出了你們在創作思維上的轉變,促成這種轉變的原因是什麼呢?
羽承:2012年到2014年我們在北京住了兩年,那時我們接受了很多當地的朋友,看了很多演出,發現他們做的音樂都很極致:唱民謠的,完全就不會有任何電子元素,民謠到底;唱搖滾就非常搖滾,不會帶有一點流行在裡面;做流行就非常流行。我們就會反思自己:到底想要呈現什麼。原子邦妮一開始呈現的是電子,但因為我們都帶著過去玩樂隊的經驗與影子,所以我們在早期會有些另類搖滾的氛圍在裡面。那麼到了2015年EP《被你遺忘的森林》、第二張專輯《孤單會消失離開不見》就捨棄了這個曾經的影子,想要呈現全新的原子邦妮、一個真正的、屬於我們自己的風格,從這時候開始,就比較確定我們要做的這個風格。
蝦餃:你們對於音色的選擇有種「審慎」的態度,與歌曲的主題、情緒、氛圍融為一體,在音色的選擇上會有什麼原則或偏好嗎?
羽承:在我們創作的過程中,會跳脫出以前在樂隊的創作模式。如今我們會先討論一個故事,然後會談論一種顏色,「當你聽到這首歌的時候,你會產生什麼的感覺」、「你的腦海會產生什麼色彩?」然後我們就會設計一種聲音,去符合這個故事、這種顏色,屬於另外一種天馬行空。在一開始就設定好大家聽到的感覺,從這個感覺下手,跟隨這個感覺去調整聲音。還有就是,我們並不想去做別人做過的事情。音樂製作是有個流程的,我們不想去走這個流程,我們比較希望這是屬於自己的。因此在音色的選擇上,我們希望這個聲音是未曾被聽到過,是一種新的東西,在設計的過程當中,這就會影響到你去選擇哪一種音色。
查査:有時候羽承在做一個鼓的聲音,就會花掉一整天的時間,只會選擇一個大鼓的聲音,然後層層堆疊,把這個大鼓的聲音做出來,從而創造出只屬於我們的聲音。
蝦餃:在網絡上看到有一首詩的靈感來源於你們傳唱度很高的歌曲《被你遺忘的森林》。當你們的音樂以詩的形式出現,你們有什麼感覺呢?
查査:這首詩我看到以後,發現裡面有些新的東西,是我們本來寫這首歌的時候未必意識到的,這位詩人意識到了,就反饋給我們。也許我們下首歌就會收到她的啟發,我們跟我們的聽眾一直會有互相的重疊。
羽承:覺得很酷。當你的音樂丟到茫茫人海之中,你會得到各式各樣的反饋。我們在Instagram上面看過有人拿我們的音樂編各種舞:現代、彩帶、瑜伽,然後還有人本身有輕生念頭,聽到我們的音樂就放棄了這個念頭。音樂的能量其實真的蠻大的,可以激勵到別人、啟發到別人。其實在某種程度上,我們每天都在被啟發的。我們每天看到不同的事物、接觸到不同的事物、聽到不同的故事,這些也同樣啟發到我們把這些故事變成歌曲。
蝦餃:現在年輕人總愛自嘲自己的生活是「小確喪」,但都覺得你們的音樂為他們帶來了「小確幸」,你們如何音樂去傳達這種「療愈的力量」呢?
羽承:應該是從《被你遺忘的森林》開始被樂迷說道我們的歌很「療愈」,在此前我們都沒有這樣的意圖,也不知道會是這樣。這首歌曲是我們經歷了人生的階段之後創造出來的,可能因此看到這樣的反饋,也療愈到我們自己。「原來我們的音樂可以給人家力量」,然後別人的反饋同時也會給我們的力量,讓我們確定,這個循環好像不錯:我給你力量,你也給我力量,我們彼此互相支持,繼續走下去。能夠帶給別人力量,是一件很棒、很難得的事情。
蝦餃:你們MV非常受歡迎,在網絡的觀看量也挺龐大的。當時為什麼會想到去親自進行MV的拍攝工作呢?
查査:因為我們不是拍MV出身的,可能專業的導演真的花一天時間就可以做完,我們可能因為各種限制,決定自己做,像第一支MV《被你遺忘的森林》,就花了差不多一個月的時間。我們只有兩個人,沒有團隊,去了二十幾個景點。但正是如此,我們腦中的畫面,可以用自己的方式去尋找到,那覺得這個過程是蠻好的。
羽承:而且有趣的事情是,當你自己寫出來、自己做出來的,然後你為了這個作品去配上符合它的影像,這個過程就很有趣。這首歌應該是長什麼樣子的,我們就有機會去決定。
蝦餃:你們還有一個叫做《地球日誌》的生活日常視頻番,設立這個視頻欄目的原因是什麼呢?
查査:我們的初衷是記錄自己的生活,後來慢慢變成對生活的想法,就會分享在裡面,後來觀眾看到就會反饋他們的想法是怎樣的,這也是一種另類的創作互動。
羽承:大家都會好奇音樂人的生活是怎樣的,其實我們就跟普通人一樣,需要工作,只是每個人的旅程是不一樣的,把我們人生的旅程呈現給大家,讓大家發現我們其實就是兩個普通人,跟大家沒什麼兩樣,分享這樣的東西其實蠻有趣的。
蝦餃:有沒有哪一集想要五星推薦給沒有看過的朋友?
查査:有一集講到我們去紐西蘭的火山瀑道,背著很重的行李,航拍機與攝影機,一天走了19公裡,經歷不同險峻的地形,裡面有很多漂亮的風景。
蝦餃:今年你們入圍了臺灣金曲獎「最佳演唱組合獎」,有什麼感受呢?
羽承:那天蠻有趣的。我們今天做音樂不是為了去領這個獎,而是這個過程得不得將都無所謂。我們歌曲的反饋是來自喜歡我們音樂的人、從我們音樂獲得力量的人。
蝦餃:你們各自都是音樂製作人,為他們做製作與製作自己音樂會有什麼區別?當與特別有自己想法的人合作,你們如何平衡「滿足他人需求」與「達到自己要求」這兩者?
查査:這方面我挺佩服羽承的。他會先做出對方想要的,然後過一兩天,再在保持對方想要的,增加自己想要的東西。
羽承:達到別人的要求,要觀察得細微,剛好我們都是雙子座,在角色調整上會比較容易。電子音樂做久了,會發現其實要細膩真得不容易。如何在你與客戶中間達到一個平衡點,對於我們來說每一次都是一個挑戰。滿足他人的同時,我也希望這是個好作品,堅持這個作品一定要好聽。廣告配樂的要求都蠻誇張的,必須要在很短的時間滿足客戶,久而久之就會調整自己在短時間裡面滿足客戶也滿足自己。
蝦餃:去年你們參加《中國好歌曲》的契機是怎樣?這次經歷對於你們有著怎樣的影響呢?
羽承:大型電視節目的要求比較不一樣,如何在臺上那一兩分鐘讓觀眾記得你、認識你,這是導演組很努力在做的一件事。然後他們也協助我們很多,因為我們是電子,他們就會想怎樣的電子是極致、怎樣的電子會讓大家聽了會記得我們,他們花了很多時間與我們一起努力的方向。我們蠻感激導演組,讓我們學習了很多,包括我們的劉歡老師。那時他私底下對我們說,這就是節目,要求的就是節目效果,音樂是不可以拿來被評分的或者比較的。
蝦餃:所以這種影響也會體現在新專輯裡面?
查査:劉歡老師有幫助我們怎樣跳出「創作」這個身份,再用另外一個角度來看你的作品,像以前我們沉迷在創作裡面,不太會去想一個人來看我們的作品是怎樣的感覺,因為有了這次經歷,讓我們學習到怎樣可以跳出來、從一位從不認識你的觀眾去看待,完整地照顧到每個人的心情。這對我們來說就是一種學習,我相信也會幫助到我們專輯的創作。
蝦餃:有機會的話會與哪些音樂人合作呢?
羽承:我們之前有討論過,金曲獎坐旁邊的火星電臺,因為他們也很喜歡合成器。我們第一張專輯《折桂令》就是他們的錄音室,查査就很喜歡薩頂頂。
查査:可以跟胡歌合作嗎?
蝦餃:你們也喜歡看《琅琊榜》嗎?
羽承&查査:是啊!我們很喜歡看各種古裝劇,也給了我們很多靈感。
查査:我們每一張作品裡面都有一首中國風的歌,目前的小定律。因為我本身就很喜歡武俠和中國風的東西。
蝦餃:如果讓你們各自推薦一個臺灣的音樂節,你們會選擇哪些呢?選擇的原因是什麼?
查査:墾丁的「春天吶喊」。在一個大草地,有很多不同的類型,躺在地上聽音樂會蠻不一樣,體驗到臺灣的風味。
羽承:嘉義的「覺醒音樂祭」。因為我們過去兩年都有在這裡演出,如果你想要來看原子邦妮的演出,我們明年也會在覺醒音樂祭演出。會邀請國內海外的樂隊,蠻多元的,主辦也是一群熱血的年輕人。
從初試啼音便驚豔樂迷的首張專輯《折桂令》到頻頻引起網絡世代關注的《孤單會消失離開不見》,直到這張代表著「療愈世代迴響之音」的《謝謝你曾經讓我悲傷》,原子邦妮用不斷成熟的「音樂」作為時間記錄,向每顆純淨心靈分享那些飽含著兩人細膩感受的故事篇章。
原子邦妮有溫度的電子音樂,如同他們電子化又卡通萌感的兔耳朵LOGO喻意一般,擁有實誠的感情與柔軟炙熱的心,自然而然的「療愈」能夠第一時間喚起樂迷對於他們的印象,也因此獲得了眾多網絡世代年輕人的喜愛。
此外,年輕人們更鍾愛的是原子邦妮身上,那份不被打磨、在追尋過程中保持好奇之心的獨立姿態。
「以前在玩樂隊的時候還是一個叛逆少年,經歷一段搖滾樂隊的生活之後,如今自己還在做音樂,做一個人生演化過的音樂,感覺特別真實。」當問及原子邦妮成立五年的心態,羽承如此回答,對此查査以「活一個感覺」與「活一個信念」區別過去與現在。
以美好又獨具辨識度的電子創造有溫度的迴響,以悲傷探索屬於我們療愈之地,正如原子邦妮想要對樂迷說的那樣:「我們感覺音樂是一個交流、互相的東西。我們並不是那種高高在上的組合,我們希望接觸到更多東西,與大家在一路上彼此療愈、扶持,歡迎大家隨時私訊我們,或者在現場告訴我們想法,我們會將很多事情都記在心裡。」
採寫 編輯 排版|拜仁小蝦餃
圖|滾石唱片
微博:在野音樂 | 微信:在野音樂
淘寶:shop117321041.taobao.com
【未經許可禁止轉載 | 歡迎轉發到朋友圈】
媒體轉載、投稿、合作請聯繫此公眾號
或郵件至:livewild@163.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