引入真人秀的《吐槽大會》更好看了嗎?

2021-03-03 Data ENT數娛

作者:姜彥竹

《吐槽大會5》總算上了熱搜,雖然靠的是空降嘉賓許知遠。

第四期的吐槽大會有幾個高光時刻:李雪琴以CP王建國為藉口,大講諧音梗;閻鶴祥拿出了相聲基本功,改編經典「叫賣圖」;許知遠用「文化人」姿態指出在場每一個人「沒文化」的表現;金星作為「毒舌前輩」像是做評委一樣,上來就替網友們吐槽了節目力度不夠。

「一起見證一個節目改版的失敗」類似這樣的口號從預告片到每一期的節目都反覆地出現。到了第四期,前面用了五十分鐘介紹賽制規則,還定製了「辣目洋子靠背叛回歸」、「雪國列車CP再同臺」情節。最後還是要靠#許知遠有文化的吐槽#來佔領熱搜。

《吐槽大會5》作為網播「綜N代」,既要面對眾多喜劇綜藝同期競爭,又要打破觀眾對固定模式形成的審美疲勞,還要繼續承擔前兩季成為平臺爆款之後,再無法追平紀錄的壓力。

因此,《吐槽大會5》增加了真人秀部分。但真人秀是一個長線鋪墊,需要觀眾的耐心等待,才能看見一個情節豐富的完整故事:張雨綺隊突發奇想集體上臺「補刀」生出一種團魂,辣目洋子換隊被說「背叛」,為了不成為被補刀的對象尋求結盟,會有人淘汰、會有隊伍團滅、會險勝、會「才盡」等等。可是觀眾很多時候要的不是故事,要的是新鮮,所以這中間得提供額外的刺激才能讓觀眾有動力等下去。

但從第四期的成果來看,觀眾對《吐槽大會》的熱情依舊來自巧妙的文本、有態度的表達和出其不意的表演形式。這是彈殼、大張偉、許知遠等表演能夠帶來討論的主要原因。

用李誕調侃張紹剛的話來形容最新一季的改版再合適不過:「把廢話說得這么正經」,《吐槽大會5》帶著巨大決心改版,成績卻不盡如人意,究竟是哪裡出了問題?

帶著問題意識改版沒有問題

節目第一期一開場,就把之前網友們質疑節目的問題用假裝訪談的方式,「自問自答」了出來。其實就是想能藉此和觀眾做一個對話,拿出誠意來,吸引觀眾的注意並引發討論形成熱度。

這一季的嘉賓被稱為是「年度流行文化代表」:《演員請就位》組的黃奕、張大大、辣目洋子,說唱組的彈殼、姜雲升,選秀遺珠陳卓璇、張顏齊,「德雲皇后」閻鶴祥等等。他們在各自的領域裡都有被討論過的「故事」。還有些「有關係」的嘉賓:一起合作過的演員秦昊、馬思純,脫口秀大會常駐嘉賓大張偉、張雨綺,引起過標誌性公眾話題討論的:易立競、宋方金和蒙淇淇。首先解決了「嘉賓不認識」「國民度不夠」的問題,先扣上帽子打上標籤,讓觀眾熟悉。落座後,在「自曝槽點」環節講出自己的「事故」,幫觀眾為接下來的吐槽表演建立理解基礎。

上一季就有網友對還不太臉熟的脫口秀演員提出過疑問:這個人是誰?他和明星什麼關係? 憑什麼這麼說?這次作為《脫口秀大會3》前五名登場的笑果員工們在真人秀環節與嘉賓們充分互動,不但可以展露自己的個性,還能在分組後的隊伍裡充當「指導教練」,甚至可以通過組CP為自己的表演增加角度和立場。這些故事背景一定程度上避免了「老梗」和尷尬。

在張大大做主咖,另外兩個隊派人吐槽的場次,楊笠從調侃自己有張大大這樣的隊長,是「罵男人付出的代價」,進而調轉矛頭反向吐槽起自己隊的張大大,而不是替他說話。楊笠抱著贏比賽的心態這麼做,動機充分,所以很容易被觀眾理解。如此配合加上張大大對自己黑料的「全盤接受」,就打破了「洗白」的詬病。

等到第四期,進行到第二賽段,即將整隊淘汰。除了有「高光」選手補位,還新增主咖,原來的「隊長主咖」也下場battle,甚至還進行臨時「補刀」,這樣就形成了「多主咖」的熱鬧場面,充分為演員提供了內容素材。

如此一來,為之前的「洗白」、尷尬等老問題,都設計了環節,有針對的調整,進行有效的彌補。只是第四期到來之前,始終給人一種「重頭戲還沒來」的感覺。節目已經做了這麼大力度的改版,每期節目都會給人兩個意外之喜,可還是熱搜寥寥,播放平平。

真人秀,秀得不如說得好

 

改版增加的真人秀部分,在第四期「變本加厲」到近五十分鐘 。就算假設觀眾耐心看完了前三期,第四期複雜到讓人搞不懂的賽制,隨意變換的選手,都讓原本就只是為脫口秀內容服務的真人秀過於囉嗦,破壞掉節目整體的節奏感,顯得拖沓和混亂。

頗有娛樂精神和脫口秀氣質的張顏齊和張雨綺都莫名離隊,本來被淘汰的辣目洋子卻回歸換隊,還憑空增加了好幾個笑果演員,「李誕從交際圈搬來」的卡司更是隨意空降。新卡司確實能帶來新鮮感和更豐富的話題:許知遠知識分子式的諷刺和圈內大姐金星突破冒犯尺度都帶來了不錯的效果。

這麼說的話,真人秀完全失去了存在的意義。只要脫口秀內容由具有強烈風格特徵的明星藝人進行表演,就能達到應有的效果,根本不必依靠真人秀。像說唱歌手彈殼,自帶不吝氣質和東北口音,立住了「批判一下我所在的娛樂圈」的態度;「綜藝老手」大張偉用擅長的音樂帶動氣氛把握節奏,不完全依賴文本,就算誇張地調侃也不會尷尬;許知遠綜藝首秀,淡定地說出一些他才有資格說的梗:北大的門檻,李誕出書的水平,金星的家長裡短。 

實際上,很多吐槽點以及「含沙射影」來自於新卡司和新梗。比如李雪琴(對許知遠)的「是你對時代的憤怒讓你不洗頭嗎」;馬思純用「張愛玲體」把吳亦凡和王建國分別比喻成白月光和蚊子血。

至於真人秀的場外信息,需要很長一段時間之後,「人設」真的樹立起來了,才能被很好的使用。類似於楊蒙恩、王勉這樣,沒有李雪琴和王建國的「地域梗」、「炒CP」、「諧音梗」這些比較深入人心的設定,就沒法讓觀眾代入共情。

總結下來,面對觀眾的反饋《吐槽大會5》改版必須抓住兩個問題:「新不新」和「敢不敢」。為觀眾提供源源不斷的信息增量和意想不到的新奇角度。同時,回到最初的敢說、敢冒犯、敢突破界限上。無論如何弱化編劇和文本,走向表演、故事情節和綜藝感,都不能脫離《吐槽大會》是一個語言類的喜劇綜藝的本質。

笑果在焦慮和壓力下,解決問題迫在眉睫,選擇改版可以理解。只是改版歸改版,要看到自己的核心競爭力,繼續專注在擅長的脫口秀形式就好了。追求「別的綜藝有我也要有」的真人秀,反而多此一舉。真人秀雖然有種種效果和優點,但也不是「包治百病」。改版還是得對症下藥才行。

當然,如果寄希望於像《脫口秀大會》一樣,讓大眾對笑果的幾位核心演員有更多了解,也對「什麼是好看的脫口秀表演」有更多認知,這麼做無可厚非。經此一役,「憨憨神算子呼蘭」,「老謀深算王建國」「賣主求榮楊蒙恩」「直男剋星楊笠」「鐵嶺學霸李雪琴」「打入明星圈王勉」都是這個故事裡值得期待的形象。許知遠強邏輯、有諷刺內涵和思考空間的、克制的美式脫口秀和金星不拐彎抹角的、有強烈個人語境的傳統喜劇表演,都潛移默化傳遞給了觀眾。

不過, 比起培養演員和教育受眾,當務之急是讓節目的可看性更高——「看得下去」,幫助觀眾表達釋放情緒——「笑得出來」,進而產生話題關注度,才能讓節目有更長久的生命力。

運營 | 冬雪

約稿、商務合作

請聯繫:Shuxiaoyu5(微信ID)

轉載、加入社群

請聯繫:shuxiaoyu2020(微信ID)

戴瑩   李蒞櫻

饒曉志   姚婷婷   易小星   盧正雨

呂行   劉暢   許宏宇   吳鷹翔   崔炎龍

李亞平   朱振華    周浩   張書維

胡坤   許思窈   李真如   王文通

邢菲

相關焦點

  • 自我揮刀的《吐槽大會5》,缺了點啥?
    《吐槽大會5》選擇加入了更多的新鮮面孔,上演了一場「大雜燴」。對於改版的原因,製片人在接受媒體採訪時也表示,「《吐槽大會》需要承載更多元的破圈場景,在當下信息繭房越來越嚴重的情況下,各圈層文化需要更多碰撞,有更尖銳、驚喜的輸出。」
  • 中餐廳全員吐槽林大廚,搞笑的背後暗示了MC的失敗和真人秀的墮落
    一檔真人秀節目是不是好看,能不能吸引觀眾的眼球,其實這是相當考驗MC的,所有的明星嘉賓參加真人秀節目都是自帶流量的,但是那些不是粉絲的觀眾呢?能不能成為節目的粉絲完全是看熟悉的明星在節目中有沒有梗。 MC能自帶多少流量這都不是本事,後期能在節目中憑個人魅力吸引多少新觀眾,這才是真正的能力展現。
  • 池子咋離開《吐槽大會》//吐槽大會好笑嗎?
    難道這麼些去上《吐槽大會》的明星,生怕會發生什麼?或者怕掉粉?問題是你上了《吐槽大會》也不一定增加粉絲呀! 畢竟你不是去演戲,而是去互相損嘛! 設想 一下,事實是不是這樣,有一些明星冷卻久了,生怕慢慢這樣自己就會被吃瓜群眾忘記他(她)們,真的哪一天就要離開娛樂界。 於是,他(她)們還是為了曝光度或者騷動效應,去了《吐槽大會》。
  • 《吐槽大會》改版成了明星版的《脫口秀大會》?李誕要成郭德綱了
    序言:《吐槽大會5》開播了,這檔節目是騰訊視頻的S級綜藝,也算是元老級的網綜,和芒果TV的《明星大偵探》,優酷的《火星情報局》,愛奇藝的《奇葩說
  • 《吐槽大會》到底怎麼了,為什麼評分下降怎麼多,還會有下一季嗎
    甚至有人說,吐槽大會變成了洗白大會,節目之後,主咖的名聲也的確卻越來越好。雖然帶來不少微博爆點,卻違背初衷。除了內容失去吸引力造成口碑下降外,還有一個重要原因。那就那是脫口演員的逐漸出走。例如第一季的王自健、李誕、池子,他們的離開也帶走了不少粉絲和流量。如今卡姆又出事,網友也會問《吐槽大會》第五季還會存在嗎?
  • 李誕「飄」了嗎?《吐槽大會》變了嗎?
    確實,這個IP太有價值了,哪怕有千般艱難,《吐槽大會4》前5期累計播放量仍高達近10億。要堅持下去,很難,但要說聲放棄,更難。 為了達到更好的效果,製造更多的「笑果」,「活下去」,吐槽可以「儘量來真的」,但《吐槽大會》只能來真的了。 來真的,真的很難 譚曉虹最終決定修改《吐槽大會4》的slogan,把「吐槽,我們來真的」改成「吐槽,我們儘量來真的」。
  • 《吐槽大會》第四季,真的是最後一季了嗎?
    今天才看完《吐槽大會》第四季第八期,以為主咖請了徐崢,肯定很有意思,沒想到看完之後,我一點都不在意這一期內容如何,我更關心《吐槽大會》是不是最後一季了?》一樣, 做不好就不要硬做了對吧, 答應我, 《吐槽大會》第四季是最後的吐槽大會好不好?
  • 《吐槽大會 第四季》 —— 是時候讓觀眾吐槽吐槽了
    「吐槽是門手藝,笑對需要勇氣」還記得這是第一季吐槽大會的口號。節目以犀利毒辣的特點迅速躥紅。在第一季的成功之後,二三季的評分卻持續走低。11.30號,第四季吐槽大會打著「吐槽,我們來真的」。強勢回歸。可是有必要這樣嗎?曾經我們為什麼喜歡吐槽大會?李誕池子的幽默和對現場氛圍的調動讓節目不光好笑而且連接的流暢和自然。
  • 吐槽一下吐槽大會
    別的不說,看看黃皓,呼蘭你有當「阿姨」男朋友的資格嗎?這玩笑有點油膩必須吐槽一下吐槽大會,吐槽大會第四季,越來越失去最初吸引人的特點。那股野生的蓬勃、那種撕破表皮的尖銳,在第三季已經逐漸消失,取而代之的是洗白,不痛不癢的解釋。而第四季,找不到亮點。
  • 《吐槽大會》新動態,新一季擬邀陣容被傳開,這名單我沒看錯?
    因為鵝廠舉行了片單大會,咱們就能真正看到來年綜藝、電視劇待播作品,其中,鵝廠是真的很有勇氣,鄧超擔任《創4》發起人,一聽這真人秀咖位就提升了。鄧超是一個全能型的藝人,那麼有鄧超加盟《創4》,這真人秀節目一定是過分精彩。《吐槽大會》網傳名單,我沒看錯?然而,除了《創4》迎來新動態之外,其實在《吐槽大會》第五季也悶聲有好消息。
  • 《吐槽大會》變「洗白大會」,中國脫口秀「藥丸」了嗎?
    接著他又把火力集中到總統歐巴馬身上: 「歐巴馬正指揮著兩場戰爭,他們還給他頒諾貝爾和平獎,他竟然還接受了,還有比這更艹蛋的事情嗎因為網絡的底線太低了,導致這個有爆點大家就這麼幹,不去仔細琢磨怎麼做點更困難的事。」 2016年7月,笑果推出的《吐槽大會》第一季第一期上線,播放量很快突破3000萬。
  • 「吐槽」無邊界
    常年來,以相聲、小品、演講、辯論、詩詞、脫口秀等語言門類製作的綜藝都廣受好評;去年,《脫口秀大會》第三季火爆出圈,更將脫口秀文化普及到近乎「全民皆知」。 如何為脫口秀提供更多的出圈場景,是《吐槽大會》第五季的首要任務,為此,本季迎來史上最大刀闊斧的賽制改革。
  • 這盛世如李誕所願,吐槽大會終於垮掉了
    所以,當第五季《吐槽大會》開播的時候,李誕「吐槽」到:實在想不到這個節目,做到了第五季。儘管帶著一絲調侃的意味,但聯想到前兩季被觀眾吐槽為「洗白大會」的《吐槽大會》還是「腆著臉」做第五季,也是意料之中。並且,《吐槽大會》居然還「創新地」改成了組隊淘汰制,也是能夠看到節目組想要「突破自我」的心思在裡面。
  • 《脫口秀大會》重大失誤:張雨綺開場吐槽李誕引熱議:吐槽大會?
    脫口秀大會,吐槽大會,應該是國內最好的吐槽類脫口秀節目,但無論是網友,還是參加過的嘉賓,都覺得這兩檔節目挺像的,因為錄製模式差不多,固定嘉賓呢,也都基本相同,導致大家很難區分這兩檔節目,就連徐崢都說過「原來吐槽大會和脫口秀大會是兩檔節目啊」!
  • 走到第五年的《吐槽大會》會更加尖銳嗎?
    中新網客戶端北京1月15日電(記者 張曦) 黃奕走上舞臺,開始「自黑」與吐槽。她提到了自己失敗的婚姻,也精準吐槽了臺下嘉賓事業上的各個槽點,引發全場爆笑。這是《吐槽大會》第五季的場面。這個節目輸出了一大批脫口秀人才,包括李誕、王建國、池子、程璐、思文等。但也一度因太多明星故意「自黑」而遭到網友吐槽,獲別名「明星洗白大會」。
  • 吐槽大會的roast是什麼由來?如何用英文暢聊中國綜藝節目?
    吐槽大會的roast是什麼由來?如何用英文暢聊中國綜藝節目?   真人秀Reality TV show 而我們常說的真人秀節目,英文即Reality TV show,是特指那種在所有節目錄製空間裡都擺滿攝像頭的,全方位捕捉節目參與者們的每一個生活細節、動態以及情緒的綜藝節目類別。
  • 《吐槽大會》之後,單口喜劇火起來了嗎?
    網絡綜藝《吐槽大會》的爆紅並非答案。   狗年春節前半個月的一個晚上,我從《吐槽大會》製作公司「笑果」採訪出來。這個公司幾乎沒什麼上下班時間,夜裡11點了還有不少人在辦公室。白天,編劇們在為《吐槽大會》第二季最後一期「讀稿」,這個環節至關重要,因為《吐槽大會》每位明星的吐槽內容全部由編劇創作,是否好笑、段子之間是否重複、能否形成呼應關係,都需要在讀稿階段完成。
  • 被李雪琴笑死,脫口秀大會跟吐槽大會有啥區別?
    《吐槽大會》剛播出的時候,確實吸引人,主要是新鮮,大眾比較好奇。但後面越來越不好看,主要是段子不好笑,嘉賓講得也不好笑。 如果說吐槽大會是專門以吐槽他人為主的,那麼脫口秀大會不過是換一種形式的吐槽大會而已,內核本質是一致的,不過增加了一個競爭比賽淘汰而已。
  • 被李雪琴笑死,脫口秀大會跟吐槽大會有啥區別?
    《吐槽大會》剛播出的時候,確實吸引人,主要是新鮮,大眾比較好奇。但後面越來越不好看,主要是段子不好笑,嘉賓講得也不好笑。如果說吐槽大會是專門以吐槽他人為主的,那麼脫口秀大會不過是換一種形式的吐槽大會而已,內核本質是一致的,不過增加了一個競爭比賽淘汰而已。
  • 如果關之琳參加《吐槽大會》,其他的藝人真的敢吐槽嗎?
    《吐槽大會》,一部以網絡獨有的「吐槽文化」為切入點,每一期節目邀請一位話題名人,接受他人的吐槽和自嘲,以幽默、犀利的風格著稱。好事不出門,壞事傳千裡,相比光鮮靚麗的藝人,觀眾更喜歡不為人知的一面,所以每一期的節目,都會獲得人們的好評,但不是每一位藝人,都能接受這樣的吐槽,誰也不想提起那些心酸往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