關注人類共同命運 聚焦東亞再發展——「國家治理與東亞發展」中韓智庫論壇在復旦大學舉行

2021-02-08 復旦國務學院

10月9日,「國家治理與東亞發展中韓智庫論壇」在復旦大學成功舉行。本次論壇由復旦大學政黨建設與國家發展研究中心聯合韓國社會團體法人今明智庫共同主辦,共同探討深度全球化背景下的東亞再發展問題。韓國今明智庫會長鹹承熙致開幕辭,復旦大學黨委副書記劉承功代表校方致歡迎詞,復旦大學文科科研處處長陳玉剛教授、復旦大學國際關係與公共事務學院院長陳志敏教授、今明智庫政策研究院院長金秉凖先生出席論壇,來自北京大學、復旦大學、中國人民大學的專家學者在智庫論壇上做主旨演講。本次論壇由復旦大學政黨建設與國家發展研究中心常務副主任鄭長忠主持。
政黨建設與國家發展研究中心常務副主任鄭長忠


關注人類命運共同體 推動智庫開放、交流與合作

論壇認為,在深度全球化背景下,國家治理和發展已不是單一維度的,而是政治、社會、文化、生態等多維度的發展。這種多維度,從一個國家的角度來講,就要求國家要從整體上優化自身的制度體系和治理能力;而從國際政治的角度講,這種多維度意味著不能僅僅依靠單一國家的治理,而需要國家之間交流交融、相互學習和合作。在這一意義上,復旦大學政黨建設與國家發展研究中心與韓國今明智庫在本次智庫論壇的基礎上正式籤署合作協議,商定未來在交互研究、人員交流等方面開展更深層次的合作,共同探討東亞國家面臨的眾多時代性的、政治性的、社會性的、複合性議題。

今明智庫會長鹹承熙先生開幕致辭中指出,人類是一個命運共同體,沒有共同價值便不能共同生存下去,因此要通過集體智慧,謀求東亞國家改革和發展的方向。在這個意義上,中韓兩國也是命運共同體,兩國在國家治理方面都有寶貴的經驗,同時也面臨著一些相同問題,因此尤其需要加強相互交流學習。

復旦大學黨委副書記劉承功在致辭中也指出,各國、各民族在歷史、文化、制度等方面雖有所不同,但對人自由而全面的發展、國家繁榮、社會有序的美好追求是相同的。特別是中國和韓國一衣帶水,源遠流長,兩國的研究機構跟需要在合作中對兩國發展的共同問題作出深入研究。

復旦大學政黨建設與國家發展研究中心常務副主任鄭長忠指出,關注不同國家治理經驗以及以儒家文化為共同基礎的東亞國家發展的路徑與方式,就是在新的歷史背景下,為構建人類命運共同體與開發不同區域歷史智慧的一個重要理論探索。對東亞來說,隨著區域經濟的增長,東亞發展也進入到一個新的時期,既有的後發國家現代化理論也需要進一步拓展,在這一背景下,如何實現東亞再發展,需要我們著眼時代特點,重新審視過去,總結經驗,面向未來,形成新的國家治理和國家發展理論基礎。

關注東亞再發展 推動國家改革與治理的深化研究

在尋求共同價值的基礎上,本次論壇重點關注東亞國家的改革與再發展問題。與會嘉賓先後就「國家治理和東亞發展」發表主旨演講。

復旦大學副校長、復旦大學政黨建設與國家發展研究中心主任林尚立教授在書面基調演講中,對中國國家現代國家治理的邏輯作了闡釋。他指出,中國的國家治理體系建構必須在國家基本制度的基礎上展開,這對於任何一個國家的轉型和治理來說都是極其重要的,基本制度是治理體系的基礎,沒有基本的穩定的制度結構,國家治理體系就不能夠建構成功。

今明智庫政策研究院院長金秉凖先生作基調演講,他指出,對於韓國來說,在自由主義橫行、公民社會需求和消費膨脹的狀態下,國家處在危機之中,而當前的國家機構自身存在諸多的局限性,分隔在議會、總統、司法結構裡面的決策能力跟不上時局變化,因此要對國家及其機構要進行根本性的、變革性的思考。

隨後,中韓兩國學者依次對「東亞三國的和平及其發展方向」、「世界政治錦標賽——民族國家—政治制度——治理能力」、「韓國資本主義的未來及其政策選擇」、「『一帶一路』與中韓關係的新定位——推動韓國成為沿線戰略支點國家」、「國家治理結構與公務員中立性:日本及中國」等五個專題作了精彩的演講。

成均館大學儒教文化研究所所長李基東先生從社會文化根源的角度分析了東西方社會發展的道路及遇到的問題,西方根源於基督教文化和社會進化論思想,有很多錯誤的假設,助漲人無限的欲望,其發展道路遇到了極大的危機,不能為人類的未來指明道路,而東方的儒家文化基於天人合一,道法自然的理念蘊含極大智慧,東亞國家要克服西方文化的局限性,首先就應該將儒教文化的人類觀復興起來。中國人民大學比較政治研究所所長楊光斌教授從民族國家的普遍性角度入手,分析國家政治與其治理能力的關係。他以「世界政治錦標賽」的角度將1800年以來世界200多個國家政治的變化分三個階段:民族國家創設的競爭、政治制度優劣的競爭、治理能力的競爭。他認為,治理能力是檢驗政治最重要的標準,中國要打造「有能力的有限政府」,實現國家治理的現代化。

首爾大學中國研究所所長李根教授從單一民族國家入手,分析其制度選擇及其未來,指出今後韓國資本主義不應是英美式的資本主義,而是「可持續增長、穩定就業和分配為軸的資本主義」。復旦大學中國和周邊國家關係研究中心主任石源華教授就廣泛關注「一帶一路」、TPP、中韓關係的新定位進行分析,東北亞是中國周邊合作圈的斷裂和缺口,韓國可以在這個地方成為戰略支點國。北京大學政府管理學院副院長白智立教授分析了公務員制度和國家治理能力這一課題,認為公務員制度是國家治理中的重要制度,現代公務員制度、官僚制和公務員的中立性都有需要深入討論的空間。

復旦大學政黨建設與國家發展研究中心是上海市首批高校智庫之一,致力於政黨建設與國家發展的戰略性研究,為各級黨政機關提供決策諮詢和政策建議。今明智庫是韓國的社會團體法人,主要從事韓國國家政策研究、同時致力於開展社會服務和培養國家領導人才。雙方的合作將推動中韓智庫之間關於智庫建設的交流以及公共政策的合作研究。對於復旦大學政黨建設與國家發展研究中心來說,本次論壇是該中心作為上海高校智庫加強國際交流,加強與各國智庫之間合作的重要探索,未來該智庫將進一步深化與國外知名智庫之間的各類合作。

(稿件來源:復旦大學政黨建設與國家發展研究中心)


相關焦點

  • 關注亞洲疫情後發展「上海論壇2020」年會今日開幕
    「上海論壇2020」年會今天在上海開幕。以「亞洲再出發:展望未來十年 」為主題,本次論壇以線上線下結合的形式舉行。在上海論壇15周年之際,600多位來自全球多個國家和地區的智庫、高校、學術機構、企業、政府和媒體等機構的嘉賓和代表雲聚論壇,共論亞洲未來十年發展。
  • 「上海論壇2020」年會今日開幕 聚焦亞洲未來十年發展
    本網訊 (記者 程媛媛)12月18日,「上海論壇2020」年會在滬開幕。本次論壇以「亞洲再出發:展望未來十年 」為主題,以線上線下結合的形式舉行。在上海論壇15周年之際,600多位來自全球多個國家和地區的智庫、高校、學術機構、企業、政府和媒體等機構的嘉賓和代表雲聚論壇,共論亞洲未來十年發展。
  • 「上海論壇2020」年會開幕:展望亞洲未來十年發展
    「上海論壇2020」年會在滬開幕。「過去東亞合作主要是靠東協,小國之間做了不少事情,現在就看中日韓之間的合作能否進一步加深,推動東亞乃至整個亞洲的發展。」12月18日,復旦大學國際問題研究院院長、美國研究中心主任吳心伯接受澎湃新聞(www.thepaper.cn)採訪時表示。當天,「上海論壇2020」年會在滬開幕。以「亞洲再出發:展望未來十年 」為主題,論壇以線上線下結合的形式舉行。
  • 亞洲再出發,展望未來十年!「上海論壇2020」年會昨日開幕
    原創 王藝潼、黃晨等 復旦大學12月18日,「上海論壇2020」年會在滬開幕。以「亞洲再出發:展望未來十年 」為主題,本次論壇以線上線下結合的形式舉行。她表示,任何一個國家都無法單打獨鬥、單槍匹馬地應對未來挑戰,並希望各方能高舉和平、發展旗幟,實現亞洲的再平衡、再整合,攜手打造一個共存共融、共同發展、共同創新的新時代,共創一個合作化的未來。
  • 第三屆「亞洲醫學創新與發展論壇」聚焦疫情防控、智慧醫療
    12月12日至13日在上海舉辦的第三屆「亞洲醫學周——亞洲醫學創新與發展論壇」,聚集全球多地醫療界「大咖」,以新時代、新形勢、新常態下醫院管理和學科發展為主要內容,聚焦疫情防控、智慧醫療、腫瘤防治、檢驗醫學、心血管疾病等多個領域,探討學科發展策略和科室管理創新,為各國醫療機構與創新型醫療企業提供有效交流平臺。
  • 「上海論壇2020」年會今日開幕
    在上海論壇15周年之際,600多位來自全球多個國家和地區的智庫、高校、學術機構、企業、政府和媒體等機構的嘉賓和代表雲聚論壇,共論亞洲未來十年發展。應對新冠肺炎疫情影響,本年度上海論壇突破時空限制。而在主論壇後,「世界大變局下東北亞的未來」「後疫情時代的多邊貿易與可持續發展」「全球疏離狀態下的東北亞區域合作」三場高端圓桌舉辦,在全球治理與亞洲的大框架下,多學科、多角度聚焦未來十年裡東北亞的發展路徑。
  • 東亞區域史學術研討會暨首都師範大學東亞歷史研究中心成立儀式在京召開
    來自中國社會科學院、北京大學、清華大學、軍事科學院、南開大學、復旦大學、中山大學、北京語言大學、上海師範大學等近70位專家學者參會。楊志成首先代表首都師範大學歡迎專家學者蒞臨參會。他在致辭中指出:「首都師範大學近年來不斷推進高水平學科建設,取得了很好的成果。歷史學是首都師範大學傳統優勢學科,且在全國歷史學界具有一定影響力。
  • 李克強在第15屆東亞峰會上的講話(全文)
    經濟全球化仍將在調整中向前發展,謀求和平發展、促進開放合作符合各國根本利益,仍是人心所向、大勢所趨。東亞國家立足自身國情,在抗擊疫情和經濟恢復方面都取得積極成效。我們應該保持團結,聚焦發展,擴大合作,提振各界對地區發展前景的信心。
  • 第四屆北大—復旦「國家治理深度論壇」議程
    第四屆北大—復旦「國家治理深度論壇」議程7月18日8:30-10:00領導致辭>王正緒 趙健池(復旦大學)傳統中國民本賢能政體: 政治信任研究的緯度李丹成(上海交通大學)當利維坦遭遇獨角獸:新興技術背景下的國家治理挑戰
  • 直擊國際風雲變局:第三屆東方智庫年度論壇舉行
    圖片說明:第三屆東方智庫年度論壇現場(攝影:董偲)東方網12月25日消息:2020年,全球共同面對新冠疫情這道給人類的大考題,也共同見證一連串國際風雲的變幻與激蕩。今天上午,第三屆東方智庫年度論壇在東方網融媒體中心舉行,與會嘉賓在歲末年初之際,圍繞國際政治經濟變局進行深入的觀點分享。
  • 上財商學院新發展格局下上海製造業高質量發展論壇順利舉行
    12月19日,新發展格局下上海製造業高質量發展論壇暨中國產業發展研究院首席專家聘任儀式在學校行政樓舉行。論壇由上海財經大學商學院常務副院長魏航與上海財經大學中國產業發展研究院副院長餘典範共同主持。論壇現場魏院長主持餘典範老師匯報研究院建設情況會上,餘典範老師匯報了上海財經大學中國產業發展研究院的建設情況,上海財經大學黨委常委、副校長陳信元為上海市政府參事楊建榮頒發了中國產業發展研究院首席專家聘書。
  • 第七屆國家治理高峰論壇「新發展格局與北京冬奧」峰會在京舉行
    第七屆國家治理高峰論壇「新發展格局與北京冬奧」峰會現場  2020年12月3日,第七屆國家治理高峰論壇「新發展格局與北京冬奧」峰會在人民日報社舉行。  本次論壇峰會由北京冬奧組委、人民日報社指導,人民日報社人民論壇雜誌社、人民日報社《國家治理》周刊主辦,北京北奧集團承辦,中國外文局當代中國與世界研究院、文化和旅遊部中國旅遊研究院、清華大學國家治理研究院、中國人民大學國家發展與戰略研究院、中國氣象科學研究院、中國科學院西北研究院冰凍圈科學國家重點實驗室、北京市社科聯等權威研究機構和組織為本次論壇峰會提供學術支持。
  • 博鰲論壇報告:東亞正成為全球最具創新活力區域之一
    原標題:博鰲論壇報告:東亞正成為全球最具創新活力區域之一
  • 中非智庫論壇「中非團結抗疫與公共衛生安全」分論壇成功舉行
    中國日報11月9日北京電(記者 柳洪傑)由中非合作中方後續委員會秘書處主辦、中國非洲研究院承辦的中非智庫論壇第九屆會議11月5日至6日以線上線下相結合的方式成功舉辦。作為協辦單位之一,北京大學非洲研究中心於11月6日下午舉辦了「中非團結抗疫與公共衛生安全」分論壇。
  • 分享戰疫經驗 聚焦國際合作——中國外文局舉辦抗擊疫情國際智庫雲...
    攝影 董寧中國外文局局長杜佔元在致辭中說,疫情已成為國際社會面臨的最棘手挑戰,病毒不會讓任何國家獨善其身,團結合作是戰勝疫情最有力的武器。智庫需要齊聲呼籲,在全球面臨共同威脅時,摒棄歧見,凝聚共識,加強合作,守望相助。需要秉持人類命運共同體的理念,反對汙名化、政治化,防止將疫情作為政治操作的工具。
  • 把握髮展新脈搏 社會治理與協同創新中國鎮長論壇在錫舉行
    中國江蘇網12月12日訊(通訊員 甄軒 記者 羅鵬)近日,2020社會治理與協同創新中國鎮長論壇在江蘇無錫舉行。逾百名城鎮「掌舵人」、國內外城市治理研究領域的知名學者和物業行業代表匯聚一堂,共話基層社會治理新路徑。
  • 中國社會科學院大學第七屆「政治傳播與社會發展」論壇在京舉行
    10月31日,第七屆政治傳播與社會發展論壇和第四屆「政治與傳播」研究生論壇在線上正式召開。本屆論壇由中國社會科學院大學主辦,主題為「計算科學、政治傳播與國家治理」,系統探討在大數據條件下把握公眾心理、實施有效政治溝通、推進國家治理能力現代化的進路和方法。
  • 加快創建「東亞文化之都」又一個亞洲聯盟落戶濟南
    本屆雙年展共展出來自30多個國家的600多位攝影家的作品1500餘幅,圖為國際攝影家聚焦疫情的作品。新時報記者黃中明攝  這是經絲路國家攝影組織國際聯盟批准,由濟南國際攝影雙年展暨「絲路亞洲」國際攝影季組委會、濟南市文化和旅遊局、濟南日報報業集團聯合組織成立的聯盟,是濟南「東亞文化
  • 粵港澳大灣區發展廣州智庫論壇舉行 鄭永年:內循環並不是「內捲化」
    日前,由中共廣州市委宣傳部、廣州市社科聯、華南理工大學聯合主辦的2020年度粵港澳大灣區發展廣州智庫論壇上,華南理工大學公共政策研究院學術委員會主席、教授鄭永年就「以新發展格局應對國際新挑戰」作主旨演講時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