電影院放映3D電影是利用什麼原理?詳解3D放映技術

2020-12-21 科學角度觀世界

現在我們在電影院看的電影分為2D和3D電影,這裡的D指dimension,就是維度的意思,2D則表示二維,如果用一個坐標軸表示一個維度的話,那麼兩個相互交叉的坐標軸就會組成一個二維平面。同樣的,在二維平面上再增加一個坐標軸的話,那麼就會形成三維立體空間。3D電影就是讓我們所看見的物體延伸出屏幕一樣,在我們的眼前呈現出立體的效果。那麼,明明只是一個平面的幕布,它是如何在我們的眼前展示出三維效果,讓我們如同身臨其境呢?接下來我將進行這個過程的講解,為你展示這技術背後的科學原理。

人眼三維成像原理

三維物體是指在空間內佔有一定體積的物體,我們生活的這個世界也是處於這樣一個三維立體的空間內(暫時不糾結人類對於空間更深層次的認知)。對於一個物體,我們可以從視覺以及觸覺兩個方面感受物體的大小,形狀。在電影院,我們感受到的3D效果依靠的便是我們的視覺。而視覺感受到物體的空間感便與我們的兩隻眼睛有關。

我們先分析我們用一隻眼睛看這個世界會怎麼樣

我們的眼睛就是一個凸透鏡,外界物體發出的光經過我們的晶狀體後發生折射會在我們的視網膜上成像。這個過程就像下面這個圖。

樹反射的光線有一部分會進入我們的眼睛,於是通過我們眼睛上的晶狀體會在我們的視網膜上呈現出一個倒立縮小的實像,這些光線被視網膜上的視錐細胞感受到之後,會轉換成電信號傳入我們的大腦進行處理,於是我們看見了眼前的這棵樹。

但一隻眼睛看物體會存在一個問題,就是我們很難分辨物體與我們的距離,我們可以通過下面這個例子來做一個演示。

上圖中上面那棵樹離我們更近,但是樹比較小,而下面這棵樹更大,距離更遠。於是問題來了,上下兩種情況中,樹在我們眼睛中成的像卻是一樣大,因此,上下兩種情況,我們眼睛中所感受到圖像的視錐細胞所佔的面積是一樣大的,兩者並沒有區別,於是,我們會認為我們所看見的事物是一模一樣的,空間位置也是一樣,這種錯覺會使我們無法分辨物體的實際距離與大小,因為我們不知道我們看見的物體小是因為它真的小還是因為距離遠導致的。

但我們平時嘗試用一隻眼睛看東西時,似乎也能夠看出物體的大小,這其實只是我們從生活經驗以及與環境中的物體對比產生的一種感覺。

因為我們知道前面的物體會擋住後面的物體,因此,通過物體之間的層次感我們就能大概知道物體與我們之間的距離。還有一個就是通過物體之間大小的對比從而大概分析出它們之間的空間關係。這種方式有參考作用,但並不準確,像上面提到的這些錯覺就是其中一個問題。

例如,一個普通的相機拍出的照片就相當於我們一隻眼睛所看見的畫面,這個畫面是一個2維圖像,這種圖像我們只能通過感覺來判斷各種物體的大小以及位置,同樣會產生上面講的這種錯覺,於是我們可以利用這種錯覺拍出下面這種照片,達到以假亂真的現象。

接下來我們再分析兩隻眼睛看物體有何不同

由於我們的兩隻眼睛在空間中存在一定的距離,當我們用兩隻眼睛看同一個點時,空間中任何一點相對於兩隻眼睛的位置都可以用準確的數據來描述。我們可以從下面這張圖進行分析。

空間中的每一個點與我們的兩隻眼睛都會構成一個三角形。我們的兩隻眼睛距離是確定的,空間中的這個點發出的光線分別射入我們的兩隻眼睛,這兩束光線分別會與兩隻眼睛之間的連線產生一個夾角,於是這兩個夾角確定了,因此,這個點與我們的兩隻眼睛便形成了一個確定的三角形結構。通過邊角之間的關係,我們可以得到一個準確的距離L1和L2,那麼這些距離的不同反應的就是空間位置的不同,於是,我們可以通過雙眼看到一個具有立體感物體。

有些人又有疑惑了,認為我既沒學過正弦定理,又不懂得計算,哪裡來得這個過程。實際上這個過程是我們的大腦自動進行的,我們從小到大,接觸的各種事物,就已經在不斷的學習,這是一個潛移默化的過程,以至於讓你並不知情。當然這個計算過程並不是通過上面這個公式來進行準確的計算(這個公式只是為了證明兩隻眼睛可以確定物體位置的可行性),而是通過經驗粗略得到的。這個過程就像開車多年的老司機換擋一樣,是一個順其自然、甚至達到了條件反射的過程,不需要大腦的深入思考,而我們的大腦在計算物體遠近這方面的速度經過「幾十年」的歷練,同樣也達到了無需思考的境界。

另一方面就是我們兩隻眼睛相對於物體的角度是不一樣的,因此,兩隻眼睛所看見的畫面也會有所差別,這兩個不同的圖像會在我們的大腦中進行合併計算,形成一個立體圖像,這種角度引起的視覺差異更同樣增強了物體的立體感。

因此,我們的兩隻眼睛為了讓我們看見出真實的立體空間感,同時做出了上面這兩大貢獻。

這就是物體在人眼中三維成像的原理。

那麼要想讓我們在影院中也達到這樣的效果就需要按照上面的原理進行圖像處理,從而讓我們看到一個具有空間感的物體。

拍攝3D動畫原理

物體在我們兩隻眼睛中所成的像是不同的,因此,為了分別得到我們兩隻眼睛所看見的不同圖像,拍攝時就不能使用普通的攝影機,而需要使用擁有兩個鏡頭的攝影機,兩個鏡頭分別模擬我們的兩隻眼睛,在這兩個角度同時拍攝,得到的兩組不同的影片分別儲存。

在放映的時候,再把兩個動畫同時放映在屏幕之中,於是,放映3D電影的熒幕上就會呈現出下面這種具有重影的畫面。

顯然,兩個影片疊加在一塊,我們每隻眼睛看見的都是兩組畫面,越看越模糊,那就更不用提看出3D效果了。想要看到3D效果,就必須讓我們不同的眼睛看見的熒幕中不同的畫面。那麼接下來的工作就是讓我們的左眼只看見左攝像頭拍攝的畫面,右眼只看見右眼所看見的畫面。於是3D眼鏡開始發揮作用了。

3D眼鏡作用原理

在了解3D眼鏡之前,我們先了解什麼是偏振光。

偏振光

光波是一種電磁波,電磁波屬於橫波,橫波的振動方向與傳播的方向垂直。自然光由於發光體內部電子運動方向是雜亂無章的,因此發射出的電磁波的振動在各個方向上具有均勻性,即一束光包含著各個方向的偏振光。

偏振光有一個特點,就是能夠通過與自己振動方向相同的偏振片,而與之垂直的偏振方向便無法通過。利用這個性質,我們就可以用偏振片來獲取特定方向的光波。偏振片一般是利用聚乙烯醇塑膠膜製成,它具有梳狀長鏈形結構分子,這些分子平行排列在同一方向上,此時聚乙烯醇塑膠膜膠膜只允許垂直於排列方向的光振動通過,因而產生線偏振光。

另一種方式是可以利用一些晶體物質的特殊性質,由於晶體具有各向異性,某些晶體在某個特定的方向上允許一些特定振動方向的偏振光通過,其它偏振方向的光則會發生反射,下圖就是其中一種晶體的光波過濾過程。

了解了什麼是偏振光以及它的性質,那麼對於下面這些過程就更好理解了。

放映的時候,會有兩臺放映機在熒幕上投射出兩個鏡頭拍攝的兩組畫面,並且,這兩臺放映機的鏡頭前會分別塗上不同方向的偏振材料,這些材料可以讓特定方向的偏振光通過,這些偏振光經過反射,會以同樣的振動形式射入我們的眼睛。

3D眼鏡就是兩片偏振片

那麼戴上3D眼鏡之後會發生什麼?我們可以用下面這個具體的過程進行分析。

左放映機的鏡頭前加入水平方向的偏振片,於是左放映機所投影出的畫面光線振動方向為水平方向,而右放映機所投影出畫面光線振動方向為豎直方向。那麼與之對應,眼鏡的左鏡片對應的是水平方向的偏振片,因此只有水平方向上的偏振光能夠通過,這就相當於一個過濾的作用,於是,我們的左眼只能看見左投影儀投射出的畫面,而右眼只能看見右投影儀投射出的畫面。

通過3D眼鏡分別過濾出了左眼與右眼想要看到的畫面,並且這兩個畫面在我們的大腦中進行組合,於是我們便看見了一個立體的畫面。而電影的圖像是連續變化的,因此我們便看見了動態的3D電影。這就是現在3D電影的製作以及展示原理。

其它3D展示技術

紅藍3D投影

以前的3D電影,由於剛開始發展,技術較差,使用的並不是偏振原理,而是使用紅藍3D電影技術,將攝影的左右兩幅畫面通過紅光以及藍光分別處理,眼鏡也是使用紅藍兩種顏色的鏡片,這樣左眼的鏡片會過濾掉畫面的藍色內容,只看到紅色部分,右眼過濾掉紅色,左右眼看到不同畫面而產生立體感。紅藍電影是通過不同顏色的眼鏡過濾不同的顏色而看到不同的影像。

由於經過這種紅藍處理,會導致畫面存在嚴重的色差,並且透光不足導致光線昏暗,看久了容易導致頭暈眼花,現在這種方式基本已經淘汰。下面就是紅藍3D顯示的某個圖像,畫質相對來說較差,但原理簡單,設備要求低,普通顯示屏就可以展現出效果。

全息投影

全息投影又是一種全新的3D展示方式,這種技術更加複雜,並不需要我們通過輔助工具查看,直接用裸眼就可以看到3D動畫,但由於成本及技術極高,常用於舞臺效果,實際使用的地方並不多。但這是在立體空間中直接呈現立體動畫的,因此效果是最真實、最逼真的。

總結

以上就是關於我們現在在電影院觀看到3D電影的全部過程以及其中的原理,簡要整理一下就是下面4個要點:

1.雙攝像頭拍攝,攝製兩組畫面,模擬人左右兩隻眼睛所看見的畫面並分別存儲。

2.讓左右兩組畫面在投影儀投影過程中通過不同的偏振片,讓兩組畫面擁有不同的偏振光。

3.左右兩組畫面投影在幕布上之後反射,分別通過3D眼鏡左右兩片偏振片,於是左眼只能看到左攝像機拍攝的畫面,右眼只能看見右攝像機拍攝的畫面。

4.人腦會對左右兩隻眼睛看見的不同畫面進行組合,形成立體圖像,於是我們就這樣看見了立體電影。

很多過程在上面的講解中可能看起來很簡單,只是幾句話就概括了,但實際操作的過程卻複雜的多。3D電影成井噴式發展是在2009年《阿凡達》的上映,這部電影充分的利用了計算機以及IMAX放映系統,讓3D電影成為發展的熱潮。從這些原理的背後我們也可以看出,許多為人類提供便利的技術其實是各個領域人員深入研究、努力配合的結果。

相關焦點

  • 3D眼鏡的原理及分類
    在放映時,,通過兩個放映機,把用兩個攝影機拍下的兩組膠片同步放映,使這略有差別的兩幅圖像重疊在銀幕上。這時如果用眼睛直接觀看,看到的畫面是模糊不清的,要看到立體電影,就要在每架電影機前裝一塊偏振片,它的作用相當於起偏器。從兩架放映機射出的光,通過偏振片後,就成了偏振光。左右兩架放映機前的偏振片的偏振化方向互相垂直,因而產生的兩束偏振光的偏振方向也互相垂直。
  • 你可能看了部假的3D電影!
    首先我們來搞清楚2D/3D/4D/IMAX/DMAX電影的區別。(1)2D:2D電影其實就是一般製作剪輯的電影,並沒有運用到其他過多的技術手段;(2)3D:3d是three-dimensional的縮寫,就是三維圖形。在計算機裡顯示3d圖形,就是說在平面裡顯示三維圖形。不像現實世界裡,真實的三維空間,有真實的距離空間。
  • 什麼3D、4D、IMAX?這都不懂你還看電影?
    3D解析圖3D電影是利用雙眼立體視覺原理,它以人眼觀察景物的方法,利用兩臺並列安置的電影攝影機,分別代表人的左、右眼,同步拍攝出兩條略帶水平視差的電影畫面。因此如不帶電3d偏振光眼鏡的話,在屏幕上看到的就是重影影像,而觀眾配帶的3d眼鏡就是兩個偏振光鏡片,通過它們,就能讓我們的左右眼分別看到屏幕上放映的左右眼視差圖像,產生立體效果。
  • 3D電影是如何成像的 3D電影成像原理掃盲
    像生活中常見的光柵裝飾畫,光柵廣告:還有利用模壓雷射全息技術的防偽標籤:這些常見的光柵圖,跟不需戴眼鏡觀看的視障型顯示器差不多,都從顯示材料著手。你可以通過使畫面顛動來解析3d立體畫(在線解析),利用眼睛的殘留視覺,看起來效果和左右眼交叉差不多。喜歡的也可以自己製作。首先拍攝左右眼兩幅圖:然後把這兩幅圖按gif製作,100毫秒交叉播放即可。是不是有偽3D效果?
  • 模具製造工業革命大勢,3d列印的歷史與原理
    增材製造其實就是我們俗稱的3d列印技術,是利用數位化控制機械設備,最終產生3d列印材料,通過耗材作用後,生成3d列印所需要的樣貌產品。可以說是以其簡單粗暴的列印方式,迅速地在模具製造業掀起一場大浪,甚至創造出了模具界的第一個奇蹟——首創100%原型3d印表機。
  • 2021寧夏事業單位考試備考之常識備考:3D電影
    它僅僅只能看到一個平面,就是面對著一般熒幕看的那種電影。   3D電影   3D電影是立體電影,1953年5月24日立體電影首次出現,為了把觀眾從電視奪回來,好萊塢推出了一種新玩意兒--立體電影。3d是three-dimensional的縮寫,就是三維圖形。在計算機裡顯示3d圖形,就是說在平面裡顯示三維圖形。不像現實世界裡,真實的三維空間,有真實的距離空間。
  • 3D LUT電影調色教程詳解
    我發了這麼多張圖之後大家覺得這次教程的電影色調都有什麼共同的特點喃,這裡我先不講,我先說說本次調色教程會用到的一個方法:本期給大家帶來的是3D LUT電影調色教程,上面這些圖片都是用這個技巧調出來的電影色調
  • 那第一部3D電影是什麼呢?
    點擊關注我們3D電影早期叫立體電影。1839年,英國科學家查理·惠斯頓爵士根據「人類兩隻眼睛成像不同」的現象發明了一種立體眼鏡,就是今天3D眼鏡的原理。1936年利用雙鏡頭攝影機和偏振片可以造出具有立體效果的影片,但技術有不少限制。曾有一名澳大利亞導演說,1936年納粹德國時期已經成功拍攝兩部三維電影。但沒有實物記載。
  • 那第一部3D電影是什麼呢?
    1839年,英國科學家查理·惠斯頓爵士根據「人類兩隻眼睛成像不同」的現象發明了一種立體眼鏡,就是今天3D眼鏡的原理。1922年世界上第一部3D電影《愛情的力量》出現。早期的3D電影都是以展示立體效果為主,片中常以指向觀眾的槍、扔向觀眾的物體為噱頭。
  • 中國電影發行放映協會:影院復工需消毒3D眼鏡等
    中國電影發行放映協會:影院復工需消毒3D眼鏡等 時間:2020.02.23 來源:1905電影網 作者:魚肉
  • 電影放映——天堂電影院
  • 【科普】看3D電影竟有5大危害!你知道嗎?
  • vr全景和3d全景的區別,就是3d全景只有一個內容的二維的形式
    虛擬實境技術(vr)是一種可以創建和體驗虛擬世界的計算機仿真系統,它利用計算機生成一種模擬環境,是一種實時地、交互式的三維動態圖形和視頻內容,使用戶沉浸到其中。目前主要產品包括htcvive、oculusrift、psvr、三星gearvr等。那就vr全景嘍先手機全景拍攝起步。
  • 一種全新的空氣成像設備,霧幕投影「3D視界」
    該設備利用海市蜃樓的成像原理藉助空氣中存在的微粒將光影圖像呈現。使用一層很薄的水霧牆代替傳統的投影幕,使您能在該屏幕影像中隨意穿梭,達到真人可進入視頻畫面的虛幻效果。在迷茫的霧屏上,放映如幻似真的神話故事。將帶給觀眾前所未有的視聽體驗。
  • 露天電影放映再現 電影院沒開門可以這樣看電影!
    不僅是四川,南京、西安、張家港、鄂爾多斯等全國多地也組織了各類公益露天電影放映活動。這些「行走的電影院」讓等待已久的觀眾能與熱愛的電影在露天重逢。 在疫情防控常態化,電影院暫時不能開門迎客的當下,露天放映是否能成為維護觀眾觀影熱情的一種途徑,同時也為電影放映企業謀求新的盈利渠道呢?釋放觀影熱情舊時情懷的當代投射「十裡八鄉的人都趕來看電影。
  • 不可思議看呆你:全息3D投影技術,這才是真正的黑科技
    全新的投影技術——全息投影技術的出現,讓人們打破了這種阻隔,體驗了一把前所未有的視覺衝擊的快感。 3d全息投影系統原理    全息投影技術是利用幹涉和衍射原理記錄並再現物體真實的三維圖像的記錄和再現的技術。
  • 雷射放映技術為農村公益電影放映增光添彩
    農村電影放映技術實現數位化後,較原有膠片放映的效果雖然得到了一定的提高,但是,隨著社會主義新農村建設的推進,看好電影是農民群眾的美好願望。目前農村電影放映使用的投影機是十多年前技術方案,光源全部使用高壓汞燈,圖像解析度多數是標清數值。
  • IMAX電影是什麼意思?IMAX和3D的區別是什麼?
    IMAX是世界上目前技術比較成熟的高精密度電影系統裡最先進的。3D則是three dimension(三維、立體)的縮寫,指的是立體電影。觀看IMAX 3D film時,需要配戴3D / stereo glasses(立體眼鏡)。IMAX使用15/70格式膠片比常規的35毫米格式大10倍。15/70格式膠片的大畫幅,結合獨特的IMAX放映技術,就是IMAX影片畫面能獨具高亮度、高清晰的關鍵。
  • 乾貨貼:究竟什麼是3D全息投影系統原理
    在科幻的電影中應用全息技術,可以把在遠處的人和物顯示在空氣中。3D全息立體投影設備不是利用數碼技術實現的,而是投影設備將不同角度影像投影至進口的MP全息投影膜上,讓你看到不屬於你自身角度的其他圖像,從而實現真正的3D全息立體影像。3D電影需要眼鏡才能觀看出效果,而3D全息投影是不需要的,這也是它的優勢之一。
  • 3D畫面黑乎乎?全球通緝!DCI為高亮度3D電影放映修訂推薦規範
    此舉雖受爭議,但說明電影行業已在密切關注3D電影放映質量,高亮度3D放映將成為未來趨勢。流媒體視頻服務商奈飛將進入日本市場【DCI為高亮度3D電影放映修訂推薦規範】DCI近日為高亮度3D電影放映修訂了推薦規範,其聲明原文如下:「對於3D放映而言,使用傳統燈泡技術,銀幕中心點峰值亮度(經濾光片和稜鏡處理後)應該在24cd/m2±6.9cd/m2 (7fL±2fL)範圍內,即入眼亮度要達到這一範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