世界上最難過的事情,就是「子欲養而親不待」,
父母含辛茹苦的把我們養大,
我們總以為父母永遠陪在我們的身邊,
一心忙於自己的工作,生活,給父母打的電話越來越少,
可回過頭想想,父母從未缺席我們的長大,而我們也終將不能錯過他們老去。
上大學的你,多久回一次家呢?
前兩天媽媽給我打電話,正在教室自習的我,走出教室,接起媽媽的電話,電話那頭的媽媽和我說的第一句話就是,媽媽想你了。那簡簡單單的一句話卻讓我意識到,因為我的原因,已經有很多天沒有給媽媽打過電話了。聽到媽媽話的那一刻,還是心頭一緊。
泱泱中華大國,自古推行孝道,父母在人生尚有來處,父母去人生只剩歸途。那究竟何為孝,又如何孝順父母呢?
小時候的我們,總是把父母當成偶像,認為他們無所不能;長大後,我們總覺得父母落後跟不上時代,於是越來越不耐煩,把所有的耐心留給「陌生人」,卻忘了待自己最好的人。
「記憶中的小腳丫,肉嘟嘟的小嘴巴,一生把愛交給他,只為那一聲爸媽」,「時間都去哪了,還沒好好感受年輕就老了,生兒養女一輩子,滿腦子都是孩子哭了笑了」。這是前兩年火遍大江南北的歌曲,抒情悠長的旋律,動人的歌詞,觸動著每個人內心最柔軟的地方,或許有對父母的遺憾,又或許有對父母即將老去的不舍,聽這首歌的人,無不落淚。
我記得最清楚的一期《朗讀者》,是斯琴高娃老師為母親朗讀賈平凹的《送給母親》,那短短幾分鐘的朗讀,無一不讓現場落淚。
我還記得看這一期《朗讀者》的時候是在高中語文課上,那時的我們也住宿,高中的學習壓力和學校的安排讓我們一個月回家一次,而那節語文課上,我們班認認真真的聽完斯琴高娃老師的朗讀,很多人下課後,偷偷去廁所拿出手機,給媽媽打了個電話。
我還清楚地記得斯琴高娃老師朗讀後說的話:「我們大家在座的人,都有爹有娘,而我們有的包括我自己,爹娘都走了,所以呢,我希望在座的很多,如果你們的爹娘還健在的話,從現在做起不晚,好好地愛他們,好好地伺候他們,好好地哄哄他們,別太多的犟嘴,不然的話後悔都來不及。」
現在的我們還在大學當中,父母身體健康,也沒有太大的工作生活壓力,都說大學是人生的黃金時期,因為它不僅是提升自己的階段,還是陪伴父母,家人最好的時期。
大學周六周日是沒有課程安排的,如果你離家近,就放下手中的活動,放下與朋友的聚餐,心無旁騖回家陪陪他們吧,因為你不知道當你在飯桌上與好友談天說地的時候,遠方還有兩個人深深地思念著你。如果你離家很遠,只能寒暑假才能回家,平時就多給父母打電話和視頻吧,他們真的很想你。時代發展很快,身為父母的他們可能跟不上時代發展的腳步,如果他們有什麼不懂得地方問你,請一定要耐心地替他們解答,其實孝順很簡單,每一件小事,多順著他們,陪陪他們,對父母來說就是最好的回報。
《都挺好》這部劇中,就反映出父母與孩子之間的隔閡。上面有兩個哥哥的蘇明玉從小不被重男輕女的母親重視,從來不會一碗水端平,最後蘇明玉徹底離開蘇家自力更生,她自始至終對這個家,對她的父母有怨恨,可是她的母親去世後,哪怕她表面上滿不在乎的樣子,可是還是會一個人去老宅,回憶他們的往事,可能內心深處,還是有對母親離世的不舍。
或許現在的你,正在跟你的父母冷戰,又或許現在的你,還對父母曾經的所作所為心生芥蒂,真的,趁一切還來得及,和父母打一個電話,好好溝通,父母和孩子不會有隔夜仇的。
趁一切還剛剛好,去陪陪他們吧,其實,他們真的很愛很愛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