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逃離普利托利亞》
2020-03-06 美國 劇情/犯罪
劇情簡介:
電影根據真實事件改編。丹尼爾將扮演蒂姆·詹金,是兩名南非白人中的一員。他們1978年因為參加非洲人民大會秘密反種族隔離行動而被視為恐怖分子併入獄,並策劃越獄活動。
丹尼爾
看到這張臉,很難不讓人想起哈利·波特。而且,身高也是硬傷,總覺得像是一個長著鬍子的小孩子...上一次看《哈利·波特·》之外的他還是在《殺死汝愛》裡面,挺顛覆形象的。(偏個題,《殺死汝愛》也推薦看一下)
爆炸
蒂姆·詹金(丹尼爾飾)和史蒂芬·李參加非洲人民大會秘密反種族隔離行動,製造了小型炸彈並分發了很多反抗種族歧視的傳單,後來二人被捕。
入獄
被捕之後蒂姆和李分別被判刑12年和8年,並被送到普利托利亞監獄。
獄中新朋友
電影中的監獄雖然也有幫派、也有兇狠的獄警,但總體上來說監獄生活還是比較平淡安全的,並沒有那麼可怕。這是他們在獄中的第一個朋友,是一個可以依靠的人。他提議幫蒂姆保存錢財,並勸他打消越獄的想法。他也在最後蒂姆越獄的時候提供了幫助。
瘋狂
這是他們在獄中的另一個朋友,不像上面那位勸他們放棄越獄,而是主動加入他們的越獄計劃。而且最後還跟蒂姆和李一起成功越獄。
鑰匙與鎖
蒂姆的計劃就是用木頭做出很多把鑰匙,然後打開監獄內的門,翻到牆外,就可以成功越獄了。但是」如何獲得做鑰匙的材料「、」怎麼能正確對應門上的鎖「、」做好之後藏在哪裡「以及」木鑰匙萬一斷了怎麼辦「等問題接踵而來,給美好的想像澆了一盆冷水。
試驗
蒂姆用盡各自辦法接近獄警的鑰匙,然後照著那些鑰匙的模樣做出了一些木鑰匙,後來在一次試驗中成功打開了宿舍門上的鎖,但是鑰匙卻斷在了鎖芯裡面,而且這個時候獄警馬上就來了,如果被獄警發現,不僅要被沒收所有成果,還會遭受一頓毒打甚至槍斃。這個時候我一直擔心蒂姆,生怕他沒有把斷掉的那一節取出來,生怕獄警過來發現他。還好有人及時遞出一把小刀,使得蒂姆能夠及時將斷掉的木頭取出來。
暫時的喜悅
這個時候他做出了兩把鑰匙,可以打開兩扇門。但是我並不為他感到高興,因為兩扇門只是開始,後面還要很多扇門需要鑰匙,他們還要準備很長時間。不過畢竟有些收穫。
大大的疑惑
這個人說他坐牢整整20年,每年只能跟兒子見面30分鐘。但是,他跟兒子見面的時候那個男孩只有6、7歲左右啊。所以孩子是怎麼出生的?是坐牢這20年間又出去生了個孩子嗎?不明白,好疑惑。有沒有人知道是為什麼,知道的話可以留言告訴我一下。
繼續試驗
這時候他們已經制出很多把鑰匙了,然後帶著一大堆鑰匙偷偷去試鎖,但是這時候還有獄警在查房,所以又讓觀眾為他們提心弔膽,真的好怕他們被發現。蒂姆他們越獄其實也很緊張,表現在他們急促的呼吸、慌亂的眼神、小心翼翼的動作和發抖的身體上。
成功
終於,功夫不負有心人,蒂姆三人成功越獄,圖為他們逃出之後奮力奔跑的樣子。
自由
自由是一個政治哲學概念,在此條件下人類可以自我支配,憑藉自身意志而行動,並為自身的行為負責。自由的最基本含義是不受限制和阻礙,或者說限制或阻礙的不存在。
蒂姆雖然身為白人,卻毅然加入了反抗種族隔離的運動,被捕之後他依然不放棄對自由和平等的追求。還有無數像他一樣奮力抗爭的人,為那些受到不平等待遇的人爭取到了一點自由。
-Life is dear, love is dearer. Both can be given up for freedom.
-生命誠可貴,愛情價更高,若為自由故,兩者皆可拋。
——桑多爾.裴多菲
還是要說一下,這部電影的主題是反抗種族歧視,爭取自由、和平,但是導演卻用了大量篇幅來描述蒂姆造鑰匙、越獄的事情,有點喧賓奪主。很容易讓人忘記主題,而只記得造鑰匙和越獄,這也是我這篇文章的標題的來源。可以說是美中不足,也可以說是巨大的瑕疵。
這不是主流類型的電影,而是反映著遙遠的他方地區的陌生而真實的面貌的小眾電影。
我們很多人都生活在城市裡,周圍都是齊齊整整的平地高樓,對世界上很多其他地方的感受很少,想像也很少。其實除了齊齊整整的平地高樓,還有很多錯綜盤雜的山間老屋、一望無際的荒漠戈壁、破爛擁擠的爛尾危樓······不同的地理環境就能造成很多不同的建築、不同的人和生活。看了很多電影之後才對這些事情有了多一些的認知和感受,內心中的世界也更大、更具體、更真實了。感謝有電影這麼美好的東西。
希望世界和平,每個人自由且平等。
祝觀影愉快,生活愉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