從與吳亦凡傳緋聞被罵,到參加選秀被嘲「reader」。
再到上綜藝後被網友們誇作是「菩薩性格」,常常蹦出一些帶有點普渡眾生意味的金句。
在我的想像中,秦牛正威應該是那種從小物質充裕、沒受過任何苦的女孩子。
漂亮、自信、溫和、不急不躁、情緒穩定……長了一張有被生活好好善待過的臉。
直到偶然刷到一個視頻,才發現我只猜對了一半。
10歲那年,因為外公突然生病,秦牛正威被母親帶往北京生活。
兩人租住在六裡橋一個兩平方米的小房間裡,母親靠擺地攤開始了北漂的奮鬥之路,以此賺取外公的醫藥費,以及母女倆的生活開支。
當時的居住環境特別憋屈,小小的她就問媽媽:「我們什麼時候才能住上大一點的房子?」
當時,她媽媽是這樣跟她說的:
「你就想像自己是一顆珍珠,因為珍珠也是住在一個很小很小的屋子裡,但是不會影響別人看到它打開時候的光芒。」
語言真的是有力量的吧,這句話看得我鼻子一酸……
因為絕大多數童年生活窘迫的孩子,都沒有得到過大人如此溫柔的對待,以及充滿愛意和希望的教育。
後來,秦牛正威被父母送回河南老家上中學,將她寄宿到一位開餐廳的阿姨家。
那段時間,她住在餐廳後廚的上下鋪裡,上鋪堆滿了儲存的菜和貨物,下鋪就是她的床。
十幾歲的少女,正是心思敏感的年紀,每天在這種油漬味裡寄人籬下,讓她十分委屈和鬱悶,於是又跟媽媽抱怨,而媽媽在電話裡是這樣開解她的:
「你就想像你的上面都是一堆配菜,但是這些配菜是用來襯託非常非常好吃的東西的,所以你就是那個(主菜)。」
因為媽媽這番話,她每天晚上就望著床板,想像自己是肘子、富貴元蹄、龍蝦……
靠著想像力和意念,支撐自己度過了那段孤單的時間,也讓她對一些糟糕的居住環境產生了「耐住性」。
如果說,兒童時期「珍珠」的比喻,是一種童話式的溫柔;那麼青春期裡「主菜」的激勵,真的就是低谷時最需要的阿甘精神了。
我想也正因如此,她才能在遭到網絡暴力和蕩婦羞辱時,說出「如果我做什麼都會被罵,那證明我做什麼都可以」這樣的話吧!
其實,秦牛正威拋給媽媽的這道題是很難的。
尤其是當我們長大成人,真正的開始工作、掙錢、養家以後,就會發現每個成年人的生活都很不容易。
更何況媽媽也是第一次當媽媽,站在她的角度設身處地的想一想,既要工作賺錢,又上有老下有小,生活中一堆雞零狗碎要處理,壓力真的非常大。
所以,很多父母會敷衍孩子的提問,會對孩子抱怨配偶的不是,甚至將糟糕的負面情緒發洩在孩子身上。
而像秦牛正威媽媽這樣,能在孩子面前保持情緒穩定,能從黑暗裡看到光芒,始終不抱怨、不氣餒,給出滿分回答的父母,才顯得格外稀罕。
幾年前,微博上有一個熱門話題叫 #說說你受過的童年傷害改變了你什麼#,得到了8萬多人的回覆,似乎每個人都對自己的童年經歷耿耿於懷。
其中最高贊的幾條留言,讓大家都很有共鳴:
「小時候家裡窮,導致我現在買東西第一眼都是看價格,而不是自己喜不喜歡。」「被我媽從小罵到大,從來沒被誇獎過一句,所以一直很自卑、很缺乏安全感,負面情緒特別多,印象中幾乎沒有發自內心的感到過快樂。」「從小學到高中一直借住在伯父家,寄人籬下了快十年,所以特別擅長於看人臉色,慢慢就成了討好型人格,現在戀愛時也常常下意識想要去討好對方,男友還問我為什麼從來不對他撒嬌。」
童年陰影,就像是往一杯水裡加了一勺鹽,或許時間可以把它衝的越來越淡,但這杯水卻始終不會變甜。
之前看綜藝《旋風孝子》時,有個細節讓Gigi我印象特別深刻。
嘉賓陳喬恩在接受訪問時,自曝是在媽媽的棍棒教育下長大的,頻繁又恐怖的挨打是她至今揮之不去的童年噩夢:
「她經常壓力很大,我不知道怎麼跟她講話,我怕她隨時會打我。」
對著鏡頭聊這個話題時,她神情凝重、眉頭緊鎖,整個人表現得異常緊張、謹慎。
Gigi很難想像,到底是一種怎樣的恐懼,能夠讓一個40歲的成年人,在提及自己母親的時候,還會好幾次恐慌到突然回頭,要確認對方聽不到才安心:
「我從小生活在恐懼中,我很怕我媽媽。」
還有著名導演姜文,也曾在訪談節目《十三邀》裡,講過這麼一件往事:
「小時候,我很想讓我媽高興,比如拿到戲劇學院通知書的時候,我回家告訴她,我說我考上中戲了!」
「她把通知書拿來了,看了一下扔一邊了,她說『你那一盆衣服還沒洗呢,別和我說這個』。」
「後來我又給她買房子,覺得這下她總該高興了吧,可她還是不高興,直到現在我都不知道,怎麼能讓她因為我做的事而高興。」
這些童年往事,在大人的心裡或許根本不算什麼事兒,但卻成了孩子生命裡扎得特別深的一根刺。
開心時「寶貝長、寶貝短」,不高興了則冷嘲熱諷,是很多情緒不穩定的父母的通病,大家似乎都沒辦法做到與孩子好好溝通。
所以成年以後,我們常常會困在自我認識、人際交往、情緒管理、戀愛結婚等問題上,始終找不到答案與出口。
嚴重一點的,就像某位網友說的:「我有時候覺得,我都沒有被人好好對待過,我憑什麼要好好對別人?我知道這樣不好,但我心裡就是有怨氣。」
最後,想與大家分享紀伯倫的一首小詩。
希望我們以後,都能成為那種性格溫柔、情緒穩定的父母,讓我們的孩子擁有一張被好好善待過的笑臉。
「你的兒女,其實不是你的兒女。他們是生命對於自身渴望而誕生的孩子。他們藉助你來到這世界,卻非因你而來,他們在你身旁,卻並不屬於你。你可以給予他們的是你的愛,卻不是你的想法,因為他們有自己的思想。你可以庇護的是他們的身體,卻不是他們的靈魂,因為他們的靈魂屬於明天,屬於你做夢也無法到達的明天,你可以拼盡全力,變得像他們一樣,卻不要讓他們變得和你一樣,因為生命不會後退,也不在過去停留。」
圖片來源 / 網絡
責任編輯 / 如月
編輯 / jojo
關注我,每天更新千萬女性都愛看的時尚星聞
有態度有思想——與你一起分享全球好物好玩好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