這或許是2019歲末口碑最高的一部電影,在國內外均收穫盛讚:豆瓣評分高達8.6,爛番茄新鮮度97%,爆米花指數96%,Metascore 84分。
本片在之前的多倫多電影節、倫敦電影節口碑大爆,引發中國影迷「求引進」瘋狂呼聲。
終於在昨天(11月29日),電影《利刃出鞘》正式登陸全國院線,一刀未剪,同步北美上映。
雖然片名《利刃出鞘》看起來像是一部戰爭片(剛開始還以為是美版《亮劍》),兩位主演的代表作也是動作片,但影片是實打實的懸疑推理電影。
近年來的電影市場,真的太久太久沒有看到一部精彩的懸疑推理片了!而對於一部「精彩的」懸疑,我們存在太多誤區。
2016年,一部中韓合拍懸疑片,把「反轉」大張旗鼓塞進片名:《驚天大逆轉》,使「反轉」成為一部懸疑片精彩程度的重要指標。
2017年,《看不見的客人》,貼上「43次反轉」的超能前綴;2018年,《調音師》,「反轉50次」打破《客人》紀錄。
反轉43次
反轉50次
當「反轉」成為了懸疑片的「軍備競賽」,那我們應該注意,到底是為反而反,還是不得不反。
反轉絕非止於水落石出的驚呼,真正絕妙的反轉是水落石出前,水如何浸漫,石頭如何被掩埋。
這,才是反轉力量的關鍵!
對於《利刃出鞘》的主流媒體評價,鮮有提到「反轉」,更關注的是類型片的自身內核。
《洛杉磯時報》評價
導演不僅拍出了一部假相叢生的「客廳謀殺案」,還精心鋪陳出了一環扣一環的敘事情節,無愧是最傑出的懸疑類型導演。
《綜藝》雜誌評價
電影裡的轉折比比皆是,但最令人驚喜的是,導演將一個破案故事拍出了喜劇的味道。
Vulture網站評論
它的快樂是會傳染的,即使是對我們這些不是《利刃出鞘》受眾的人來說也是如此。
知名評論網站IGN評論
本片完全可以媲美阿加莎·克裡斯蒂和柯南·道爾的偵探類型片,不到最後一秒猜不到真相。
更多口碑好評
簡單來說,就是《利刃出鞘》把兩種看似南轅北轍的風格融合到一起:
復古懸疑
搭配
諷刺喜劇
即使是對懸疑推理題材不感興趣的觀眾,也會被豪華的演員陣容所折服。
本片不僅拉來了第六代「007」丹尼爾·克雷格和「美國隊長」克裡斯·埃文斯,還有一眾好萊塢熟面孔。
兩位男星分別被評為2019年「全球最性感男星」和2018年「全球最帥美男」,兼具顏值與實力。這次戲內鬥智鬥勇,戲外相親相愛,以「七美CP」登上熱搜。
《利刃出鞘》真可謂是好萊塢夢幻級別的明星陣容,一群戲精共同破解年度口碑奇案。
把一群好萊塢明星聚集在一起不容易,更不容易的是如何利用好這群都有著不俗演技的演員,這得益於導演對人物以及故事出色的掌控。
本片導演萊恩·詹森曾執導《星球大戰:最後的絕地武士》,曾憑藉《絕命毒師》獲得美國導演工會最佳劇情類劇集導演,憑藉《環形使者》拿過最佳原創劇本。
導演坦誠自己是著名推理大師阿加莎·克裡斯蒂的「鐵粉」,為了這部電影,他默默籌備了十年。
將經典探案元素與現當下社會熱議話題相融合,打造了一出視角獨特的新派懸疑故事。
有人將《利刃出鞘》比喻為一場狼人殺的升級版本「劇本殺」。故事發生在一個標準的謀殺案現場——一座華麗的鄉間別墅。
別墅主人哈蘭·斯隆比,是個暢銷小說家,他剛辦完一場盛大的派對,和家人一起慶祝了自己的85歲生日。
可第二天,當女管家打開房門的時候,發現哈蘭死了。
而且,死法很詭異。哈蘭,是自己割喉自殺的。前一晚還在開開心心過生日,怎麼第二天就自殺了呢?還要用這麼殘暴血腥的手法?
有命案的地方就有我們的大偵探「007」。他不僅上過雜誌,破過大案,在業界享有盛名,更是無數少女熟婦心中的芳心縱火犯。
大偵探敏銳地覺察到,這個看似溫馨和諧的家庭,實際上隱藏著巨大的陰謀,老爺子為什麼要自殺?究竟是誰動了手腳?這個懸念先放一邊,讓我們先來介紹戲精一家。
叛逆不羈、吊兒郎當的孫子——克裡斯·埃文斯,顛覆了超級英雄「美國隊長」的完美形象,在片中狂飆髒話,自恃有三分美貌又胸大翹臀,平日招貓逗狗,不務正業。
老爺子死前那會,曾與孫子發生激烈爭吵,全家人好像都聽到了。
大女兒琳達·斯倫比,自創公司的事業女強人,素日裡慣用鼻子尖看人,也包括家人。
倒插門的大女婿理察看起來唯唯諾諾,不過這廝最近有個把柄落在老爺子手裡。對,他出軌了!
老爺子命令大女婿趕緊跟女兒老實交代,不然就有他好看。
老爺子的二兒子沃特·斯倫比,雖沒大姐能幹,但是打理著老爺子所有小說版權生意。
這兩年不是趕上IP翻拍熱了麼,沃特整天忽悠老爹同意賣版權,結果案發當日又被老爺子無情忽視,氣得直蹦腳。
哈蘭的三兒子早死,留下一個兒媳婦喬妮。但大女兒和二兒子一家都看不起她。喬妮自稱是個知名網紅,實際上入不敷出。她跟女兒的生活費,全靠公公哈蘭供養。
小孫子雅各人小鬼大,平時就愛在網上當鍵盤俠。警察一盤問,他毫不猶豫就把大孫子給出賣了。
每個人都有著不可告人的秘密,每個人都想得到遺產,每個人都有嫌疑!
《利刃出鞘》致敬懸疑作家阿加莎·克裡斯蒂,採取了「暴風雪山莊」模式,是指若干人聚集在一個相對封閉的空間內,由於特殊情況而無法與外界取得聯絡,所有人都暫時無法離開這個環境。
有人遭到殺害,而兇手就在這些人中間,或者隱藏在這個封閉空間的某個角落。
阿加莎偵探故事的魅力就在於「不可能中尋找可能」。當疑點層層擊破,當線索漸漸匯合,當真相最後揭曉,你一定情不自禁地發出那一聲讚嘆……淦!
但《利刃出鞘》又是「反阿加莎」的,因為當劇情發展到三分之一處時,導演就給觀眾開放了「上帝視角」。
當我們已經看清哈蘭這一家子的各種小九九時,大偵探還被蒙在鼓裡,跟個無頭蒼蠅似的,傻乎乎地在莊園周邊四處「尋找線索」。
甚至他還洋洋自得地把案子比喻成一個「甜甜圈」,說只要找到中間缺失的那一塊就能揭開謎題。
看到這裡,觀眾不免好笑——大偵探還沒找到的關鍵線索,導演早就告訴我們啦。
但如果你這麼想,那就中了導演的圈套。大家別忘了,甜甜圈的中間有個洞。
所以,我們自以為窺見的真相,其實是有漏洞的,兇案背後藏匿了更大的兇案。
與此同時,這個故事也具備古典本格推理的嚴謹,早期的本格推理,都是很講究公正公平的。
比如,美國有兩個特別狂妄的推理作家,埃勒裡·奎因兄弟。他倆寫過一本推理小說——《希臘棺材之謎》。
讀者看到一大半,突然看到書頁上寫著:
到這裡你已擁有足以解開謎題的線索了。
沒錯,作者向讀者發出了挑戰!問讀者是否能像偵探一樣,通過已有的信息推理出真相。
《利刃出鞘》也是如此,不僅案件寫得嚴絲合縫,環環相扣;並且,在揭曉最終謎底之前,導演確實已經將所有的線索,都在影片中有所鋪陳,都擺在了明處。
而《利刃出鞘》之所以能被稱為神作,在於它除了向經典致敬,還融入了屬於這個時代、屬於導演萊恩·詹森自己的印記。
比如家中陳設,那把利刃堆起來的「鐵王座」,懂《權遊》的觀眾一定會心一笑。
它絕非普通致敬,還有著對名利權勢的暗喻。
劇情中很多段子,大到民主共和黨派之爭,小到鍵盤俠和女權癌的吵架,南北方口音跟種族主義的諷刺,還有貧富差距的調侃……也絕對不會讓你覺得那是遊走於推理之外的脫口秀。
這個家庭裡有ins網紅、有川普擁躉,一家人喝大了聊起來的,也是拉美移民的問題。
這是一個徹頭徹尾發生在2019年的故事:這些人談論的話題,正是這個時代最關注的問題。
電影《利刃出鞘》如同片名一般,刺破了所謂的真相,刺破了上層階級故作姿態的虛偽,讓觀眾看到唯有人性的真善,才是一切迷局的答案。
《利刃出鞘》既是一部對阿加莎的致敬之作,也是一部反偵探類型的創新之作,在傳統偵探片中開拓出了新的內在空間,與時俱進地填充現實諷刺。
無論從劇情、表演,還是攝影、剪輯、服化道等技術層面,《利刃出鞘》都稱得上是近期最好看,也最值得二刷、三刷的電影。
它既能讓你笑,也能讓你驚,還能讓你在和朋友的激情討論中產生新的思考……
當然,如果你是「桃總」或者「007」的粉絲,這次也可以瘋狂舔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