關巧紅原型施劍翹:為父報仇不惜以身相許,隱忍十年,終手刃仇敵

2021-03-03 大隱於朝

電影《邪不壓正》中周韻飾演的關巧紅

2018年上映的電影《邪不壓正》中,善於用槍、單槍匹馬為父報仇的關巧紅,讓觀眾對這個奇女子倍感欽佩。

其實,關巧紅這一角色,是有著真實歷史人物藍本的,這個原型正是有著「民國第一女刺客」之稱的施劍翹。

1935年11月的一天,居士林佛堂,孫傳芳正在誦經念佛,他不會想到,這間佛堂將會是他的喪命之地。

隨後的一連串槍響,擊碎了沉靜的空氣,孫傳芳應聲倒地,現場之人紛紛混亂奔逃。而行兇之人施劍翹卻並未逃離現場,而是坦然地等待著被捕。

第二天,《新天津報》就刊出了消息:「施從濱有女復仇,孫傳芳佛堂斃命」。

報刊關於施劍翹刺殺案的報導

原來,一介弱女子鋌而走險手刃大軍閥,是因為身負的一段血海深仇。

消息中的施從濱,是施劍翹的父親,也是山東軍務幫辦兼奉系第二軍軍長。施劍翹原名施谷蘭,她恰如其名,像一株空谷幽蘭,美麗且無憂。

在施劍翹心目中,父親是最疼愛她的人,然而生活的平靜,卻隨著戰爭的爆發被驟然打破。

施劍翹,原名施谷蘭

1925年,20歲的施劍翹突然收到三叔的一封信,信上寫道施從濱戰敗被俘後,被梟首示眾,且懸首暴屍三日,不準家人前來收屍。而這一切的元兇,正是大軍閥孫傳芳。

施劍翹驚聞噩耗,悲痛欲絕:父親慘遭殺害,又被暴屍於眾,殺父之仇不共戴天!

她再也不是那個無憂無慮的少女了,身負血海深仇的施劍翹,發誓一定要為父報仇,手刃仇敵。

自此,復仇的種子埋進了施劍翹心中,一場為父報仇的刺殺計劃悄然萌芽,只是這顆萌芽在十年後才有機會綻放。

孫傳芳

施劍翹,一個裹腳弱女子;孫傳芳,一個有「東南王」之稱的大軍閥,似乎她的復仇,根本沒有實現的可能,二人之間的差距猶如天塹鴻溝,施劍翹的尋仇之路簡直難如上青天。

於是,施劍翹便把為父報仇的希望,寄托在由父親撫養成人的堂兄——施中誠身上。

施中誠幼年喪父,是施從濱將他養育成人,施從濱慘死後,堂兄也曾在父親的遺像前宣誓報仇。

施劍翹想著,堂兄一定與自己同仇敵愾,一定會齊心協力,為父報仇。

施中誠

但隨著官職的升高,施中誠貪戀權勢,不願拿自己的前途冒險。施劍翹每每問起復仇事宜時,堂兄總是避而不談,更怕她貿然復仇,連累自己,常常遊說她放棄報仇,隱姓埋名度日。

看著變得貪生怕死的堂兄,性子堅毅的施劍翹憤然與他斷絕了兄妹關係。

復仇大業未竟,施劍翹如鯁在喉,恰在此時,施中誠的同學、借住在施家的施靖公看上了正值芳齡的她。

得知施劍翹的遭遇,施靖公深表同情,並且當即表示願意替她報仇雪恨,以此為交換,讓施劍翹嫁給他。

就這樣,施劍翹答應了這般看似合理的要求,1928年,施劍翹和施靖公成婚,並且遷居太原。

本以為復仇在望,但是沒想到,丈夫和昔日的堂兄一樣,在日漸紙醉金迷的權勢享樂中,逐漸忘記了曾經的誓言。

1935年,距施從濱被梟首慘死之事,已經過去了十年之久,而此時施劍翹的丈夫,也表露出了與施中誠一般的冷漠。

施從濱

官至旅長的施靖公對復仇之事充耳不聞,毫不留情地拒絕施劍翹報仇的要求。

這一次,施劍翹徹底認清了現實:弒父之仇旁人怎會感同身受?報仇雪恨,終究是要靠自己的。

她離開了施靖公,回到了天津。為表報仇決心,她改名為「施劍翹」,「劍翹」出自「翹首望明月,拔劍問青天」,取此名,意在警醒自己勿忘血仇,拔劍出鞘,必報此仇。

但,施劍翹是一個裹腳的女人,走路都是個問題,如何復仇?

施劍翹

為此,施劍翹狠下心腸,通過手術,放開了自己的裹起的小腳,並想方設法弄到一把手槍,苦練槍法。

與此同時,施劍翹還在四處打聽殺父仇人孫傳芳的下落。她曾聽說,孫傳芳如今隱居在天津,但茫茫人海,如何尋覓?何況自己並不記得孫傳芳的樣貌。

可施劍翹怎會輕易放棄?她買來近一年的報紙,一點點搜尋關於孫傳芳的報導,將報紙上孫傳芳的模樣死死地刻在心裡,據此尋仇。

功夫不負苦心人。幾經周轉之後,施劍翹得知孫傳芳已然皈依佛門,並時常前往天津城東南角,草廠庵的居士林進行參禪禮佛。

居士林佛堂

何其可笑!殺人如麻的殘暴之徒現在居然滿口仁義道德,公然前往佛堂誦經拜佛,也不怕玷汙了佛門淨地。念及父親的橫死和孫傳芳的假仁假義,施劍翹意識到,這或許是一個機遇。

為此,施劍翹製作了周密的刺殺計劃,每天練習射擊動作,尋找最佳的開槍角度,她還將準備好的《告國人書》和遺囑印製出來,打算在行刺後散發。

1935年11月13日,瑟瑟秋雨,孫傳芳按例出現在了居士林講經堂裡。

施劍翹當機立斷,悄悄轉移陣地,挪至孫傳芳右後方的位置。待孫傳芳與眾人一起閉目誦經之時,她拔出白朗寧手槍,將背負血仇十年來的悲憤化作三發子彈,一同還給了孫傳芳。

《刺殺孫傳芳》

三聲槍響,帶走了孫傳芳的命,也打破了施劍翹心中,那面仇恨築起的高牆。

短暫寂靜之後,講經堂裡炸開了鍋,眾人四散奔逃。

施劍翹起身大聲陳情,言自己射殺孫傳芳是為了替父報仇,並稱自己一人做事一人當,絕不連累眾人,同時四處揮灑自己早早寫就的傳單與陳情書。

傳單上寫道:「一、今天施劍翹打死孫傳芳,是為先父施從濱報仇;二、詳細情形請看我的《告國人書》;三、大仇已報,我即向法院自首;四、血濺佛堂,驚駭各位,謹以至誠向居士林及各位先生表示歉意。」

傳單內容

沒多久,聞訊而來的官兵,將施劍翹抓捕入獄。

此事一出,舉國譁然。各大報刊紛紛報導了這齣「血濺佛堂」的復仇奇案,並將施劍翹事先擬好的《告國人書》布之於眾。

施劍翹被捕後,被天津地方法院判處有期徒刑10年,施劍翹提出上訴,後又被酌情改為有期徒刑7年。

雖然這樣的結果,已經是法庭頂住孫傳芳的家屬,以及孫氏舊部「請予嚴厲判處」的壓力,並沒有按照「殺人償命」的慣例作出的輕判,但判決一出,仍是群情激奮。

社會各界人士聯名請求特赦施劍翹

社會各界人士被施劍翹臥薪嘗膽,十載復仇的傲骨所感動,紛紛聲援,呼籲法庭釋放或者特赦施劍翹。與此同時,施從濱曾經的戰友也時四處奔走,想方設法的營救故人之女。

有新聞報導了對於身陷囹圄的施劍翹的採訪,施劍翹朗聲說到:「我在獄中仍努力研究文學。最近在看守所中,多為謀害親夫案件。深感我國女子教育之不普遍,且社會罪惡日甚。倘天假我年,當努力於女子一般教育也。」

施劍翹獄中存照

此時的施劍翹想不到自己竟一語成讖,以後終身都將奮鬥於自己口中所感慨的教育事業。

一年後的1936年10月15日,國民政府以施劍翹為孝道尋仇,情有可原為由,宣告特赦施劍翹。

由此,施劍翹在經歷了344天的囹圄生涯後,再獲自由。

特赦施劍翹的新聞報導

出獄後沒多久,抗日戰爭便打響了,施劍翹積極參與抗日活動,奔赴前線慰問將士,並在合川縣募捐湊齊了3架飛機的資金。

後來,施劍翹在蘇州創辦了私立小學,志在為無父無母的孤兒和貧民子弟們提供良好的教育。

在父親施從濱逝世21周年那天,施劍翹遠上靈巖寺為父親超度,在一片煙雲繚繞中,施劍翹心有所感,於三天後皈依佛門。

孫傳芳死後兄妹和好,這是施劍翹和堂兄嫂合影

此後的施劍翹一心向佛,度過了晚年,1979年9月,時年74歲的施劍翹離世,她留下的最後一句遺言是:「我盼望祖國早日統一。」

這是一代奇女子施劍翹的最後遺願,位卑未敢忘憂國,至死都在掛念著生養她的祖國。

晚年的施劍翹

施劍翹的復仇案,蘊含著我們傳統的孝道和所謂的俠士精神,而時代的風雨飄搖,更是給這段為父復仇之路,增添了一種悲情色彩——無畏生死,只求無愧於天地、無愧於父母。

暫不提情與法的論爭,在那樣一個亂世,一介女子能十年鍥而不捨地為父報仇,其不同尋常的堅毅與果敢,足令世人欽佩。她身上閃爍著的俠義精神,無愧於「民國第一女刺客」稱號。

相關焦點

  • 牛逼,奇女為父報仇不惜以 身相許,十年後才手刃了仇人
    施谷蘭:出生於軍人世家。父親被暴屍三日的噩耗傳來,施谷蘭立時作詩明志「被俘犧牲無公理,暴屍懸首滅人情,痛親誰識兒心苦,誓報父仇不顧身」,她立志為父報仇,手刃仇人。但每當她請求要為父報仇之時,施靖公都以「時機尚未成熟」為藉口,對報仇之事是一拖再拖。施谷蘭終於看清了世態炎涼,也明白了「一再犧牲為父仇,年年不報使人愁,痴心願望求人助,結果仍須自出頭」。空付十年心血而父仇未報,施谷蘭從此與施靖公一刀兩斷,帶著兩個兒子回了娘家。
  • 《邪不壓正》中的民國傳奇女俠——施劍翹
    「關巧紅」的人物設計,讓不少觀眾想起了民國奇女子「施劍翹」。在劇情中,巧紅向李天然訴說她父親戰敗後被某軍官下令砍了頭,其頭顱被懸掛在人來人往的門梁上三天三夜,為此她立志要為父報仇。為了報仇他與丈夫結婚有兩個兒子,後又與丈夫不合……事實上,關巧紅在歷史上確有其人,那就是民國時為父報仇的著名女俠施劍翹。
  • 六旬老父被殘忍殺害,20歲女兒隱忍整整十年,終於親自手刃仇人
    俗話說「殺父之仇不共戴天」,有那麼一個民國妙齡女子為報父仇,甚至委嫁他人,作出了巨大犧牲,終於在籌謀了整整十年後,親自手刃仇人。 這個堂兄先前一副誓死報仇的模樣,但是之後安逸的生活使他變得貪生怕死,於是施谷蘭便果斷放棄依靠堂兄,並且和他斷絕了關係。後來,施若蘭又遇到了施靖公,這個男子想要娶施谷蘭為妻,於是便說他願意替施谷蘭報仇,就這樣施谷蘭就下嫁給了他。可是施靖公在娶了施若蘭之後對報仇之事也是多次推脫,施若蘭在一次次推脫中終於看清了這個男人的真面目後,毅然離他而去。
  • 圖說津門奇案——民國奇女隱忍十年為父復仇,三槍打死軍閥孫傳芳
    1、津門奇案今天要說一個奇女子隱忍十年為父報仇,在天津居士林三槍打死孫傳芳的故事。這個奇女子名字叫做施劍翹。1935年11月13日午後,她在孫傳芳修建的「居士林」佛堂用白朗寧手槍,連開三槍殺死了殺父仇人孫傳芳。當時,這個案件轟動全國,全國各地雜誌報紙多有報導。
  • 電影《一代宗師》宮二原型,成功刺殺軍閥孫傳芳的民國女俠施劍翹
    卡片下署名——報仇女施劍翹。名字下,都蓋有施劍翹的大拇指紅印。卡片的背面並非空白,還有兩首絕句,在詩中施劍翹表明了她為父報仇的心跡:父仇未敢片時忘,更痛萱堂兩鬢霜。縱怕重傷慈母意,時機不許再延長。不堪回首十年前,物自依然景自遷。常到林中非拜佛,劍翹求死不求仙。
  • 十年前父親遭孫傳芳虐殺 女兒從未忘記報仇 十年後近距離開槍報仇
    1935年11月13日,下午15時許,蟄居天津的孫傳芳在南馬路清修院誦經時,被同為女教徒的施劍翹近距離掏出手槍,連開三槍當場射殺。在殺死孫傳芳後,施劍翹並未逃走,而是當場自首,宣稱自己是為她的父親施從濱報仇,並且蓄志已久。那麼孫傳芳身中三彈當場斃命的背後到底有什麼隱情呢?施劍翹是原山東軍務幫辦兼第二軍軍長施從濱的女兒。
  • 大軍閥孫傳芳之死幕後:為父血仇,俠女愛情交易,但結果……
    【孫傳芳案報導】孫傳芳的所作所為,激怒了他的女兒施劍翹,她當時只有20歲。起初,她把報仇的希望寄托在她的堂兄施中誠及幾個弟弟身上。但是兄弟們或有心無力、或有力無心,都無法完成施劍翹心願。恰巧此時,施中誠的軍校同學、閻錫山的中校參謀施靖公借住施家。他見施劍翹哭得悲痛,便答應替她報仇。施劍翹為了報恩,便以身相許,嫁給施靖公,兩人婚後育有二子。
  • 弱女子手刃父仇,入獄一年
    11月13日下午,天津居士林莊嚴肅穆的佛堂內,十幾名男女信徒分南北兩列端坐於蒲團上,正聚精會神地聽法師講經說法。被告見孫已死,即散發傳單並聲言為父報仇,請廟僧代為報警,廟僧均受驚逃避,無人應聲。號房劉恕修聞到槍聲,心知有異,即赴附近派出所將崗警王化南喚到,知已擊斃人命,並知兇犯在電話室內,正擬上前逮捕,被告即自將手槍及餘彈三粒交出,隨同該警到局。」
  • 《邪不壓正》中關巧紅的原型,被人騙的生兒子,10年才報父仇
    不過在關巧紅的身份也還是有交代的,她告訴你李天然父親戰敗被人砍頭,頭顱懸掛了三天三夜,自己立志報仇,一開始依靠別人替自己報仇,後來發現只能靠自己。其實這樣一說,關巧紅的身份就很明確了,她的原型就是施劍翹,一個以為父報仇而聞名全國的女子,她的復仇之路非常艱辛,甚至比電影中的還要悲慘。
  • 姜文將拍宮二原型人物 十年前已經買下版權
    姜文強調早在十年前就已經買下版權了《一代宗師》中的「宮二」的原型就是民國奇女子施劍翹,1月15日,電影研究者竹聿名在網上稱姜文已經拿下施劍翹傳奇相關版權,準備開拍。對此姜文方面承認的確買下版權,但同時強調,早在十年前就已經買下版權了。竹聿名在網上說:「《一代宗師》展現的「逝去的民國」,讓人意猶未盡,裡面可以深挖的話題人物及故事眾多,像章子怡飾演的宮二原型——施劍翹(刺殺孫傳芳)便令人好奇不己。而據我所知,姜文已經拿下施劍翹傳奇相關版權,準備開拍此項目。相信由他手出來的民國也將更顯匪氣及風骨。」
  • 父親被殺,她隱忍10年後,擊斃在佛堂念經的仇人,法院怎麼判的?
    但是關於宮二這個角色,王家衛導演曾經坦言在歷史上有原型。原型便是民國奇女子——施劍翹。但是真實的施劍翹與電影之中的不同,她其實是一個小腳女人,還嫁過人。但最後也是這個小腳女人,三槍將自己的殺父仇人送往了另一個世界。而施劍翹也原名不叫施劍翹,她叫做施谷蘭。施劍翹這個名字是其為了報殺父之仇,自己給自己改的名字。
  • 邪不壓正關巧紅原型是誰?關巧紅歷史人物真實身份人設
    《邪不壓正》關巧紅絕對是變動最大的角色,影片中的關巧紅更像是一名江湖人,並且還會熟練的運用槍枝,但她的3公開身份依然是裁縫。關巧紅在《邪不壓正》中的真實身份究竟是什麼,一起來看看吧。邪不壓正關巧紅原型是誰  原型是民國傳奇女性施劍翹,卻有獨特的風格。
  • 「一再犧牲為父仇,年年不報使人愁」 | 施劍翹的刺客信條
    施靖公對施谷蘭頗為動心,為了娶到她,施靖公表示願意替施谷蘭報仇。施谷蘭報仇心切,毫不猶豫地答應下嫁,兩人草草完婚,施谷蘭隨夫遷居山西太原。七年過去,施谷蘭已經有了兩個兒子,但施靖公一直閉口不提報仇之事。幾次請求遭到拒絕後,施谷蘭心灰意冷,與丈夫一刀兩斷,帶著兩個兒子回了娘家。施谷蘭很喜歡寫詩,這時她又寫了一首詩,表達自己為父報仇的決心:「一再犧牲為父仇,年年不報使人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