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五軍三個師投降了兩個,楚雲飛憑什麼罵74軍是五萬頭豬?

2021-03-05 合贊歷史

楚雲飛在淮海戰役中突圍的時候,碰到了七十四軍的潰兵,所以大怒說,就是五萬頭豬,讓共軍抓,三天也抓不完啊,五萬人的一個軍怎麼三天就全部被共軍消滅了?但楚雲飛這麼說七十四軍是不合適的,不僅是楚雲飛不合適,第五軍其他人都不適合這麼指責七十四軍。甚至可以說,整個邱清泉兵團,在最後被殲滅的時候,最沒有資格指責其他部隊的,就是第五軍。

劇中的楚雲飛當時是在第五軍。第五軍是杜聿明1938年以200師為基礎組建起來的,原本下轄三個師,分別是45師、96師和200師。但在淮海戰役之前部隊進行了調整,將90師調到70軍去了,另外補充了46師。46師是一個雜牌軍部隊,抗戰時期曾經當過偽軍,戰鬥力相對來說要差一些,也不太被信任。邱清泉兵團駐碭山的時候,有一天晚上部隊高級軍官一起看戲,46師師長黃宗顏突然起來走了,軍長熊笑三就對其他兩個師長說,他要叛變了,你們要準備消滅他。結果過了一會兒黃宗顏又回來了,原來他只是上廁所去了。

1945年春邱清泉接任軍長時,第五軍在昆明接受了美軍的裝備和訓練。軍部除原有的汽車隊、裝甲車連之外,還有150mm口徑榴彈炮營一個,包括汽車牽引炮12門,工兵營一個,各師都配有75mm口徑山炮營一個,包含12門炮,乘馬的搜索連、工兵營、汽車排等;團一級也配有戰防炮連,下屬6門炮,八一迫擊炮連,各營都配有火箭炮排,各連有60迫擊炮、衝鋒鎗等。到1947年時,第五軍又增設了一個戰車營、一個汽車營、一個42mm口徑的重迫擊炮連,並將原屬各師的搜索連和軍部情報隊等合編成立挺進總隊,淮海戰役前又將挺進總隊下屬的各支隊配屬到各師去了。此外,1947年時各師還增設了一個噴火器連,配備噴火器6-8具。

淮海戰役的時候,第五軍下屬三個師的師長是200師周朗,45師郭吉謙和46師陳輔漢,每個師官兵一萬多人,全軍包括軍部直屬部隊在內,總共大約四萬多人。到1948年春,還把一個騎兵旅調入第五軍建制。淮海戰役前這個騎兵旅被調入兵團建制,下轄兩個團,一個團徒步,一個團乘馬,戰馬近千匹。而第五軍則另外成立了一個騎兵團,有馬五百匹,是第五軍的建制部隊。所以,整個第五軍兵強馬壯,裝備精良,尤其是重武器數量比較多,戰鬥力比較強。而且,在整個解放戰爭中,第五軍始終沒有遭受過解放軍的殲滅性打擊。只有45師在從徐州撤退時被解放軍追上包圍,遭遇過激烈戰鬥,有一些損失。

74軍的前身也就是整編七十四師1947年5月在孟良崮戰役中被華野全殲,但因為國軍統帥部對這支部隊的偏愛,同年夏就重建了,軍長邱維達,下屬五十一和五十八兩個師,實際上仍然是原來整編七十四師的編組方式。但這時候的第五軍早已今非昔比,不僅到1948年調入徐州戰區的時候80%的士兵是毫無戰鬥經驗的新兵,而且裝備也非常差,是各種雜牌裝備拼湊起來的。1948年初,邱維達奉命到南京接受任務時,國軍統帥部就對74軍的裝備情況感到很詫異,邱維達回答說,是陳總長安排的。

1948年2月,74軍奉命調到阜陽,協助圍堵正在大別山區的中原野戰軍,主要和解放軍的地方部隊作戰,損失不大。4月中旬,中原野戰軍突然以四個縱隊從大別山區突圍而出,包圍了阜陽,當時駐守在阜陽的只有五十八師,配屬第八綏靖區司令官李覺指揮,發生了激烈戰鬥,持續了七晝夜,差點被殲滅。後來在第五軍的救援下,才得以解圍。經過這一階段的作戰之後,國軍統帥部認為74軍經過實戰鍛鍊,指揮和作戰能力已經得到鍛鍊和提高,戰鬥力基本上已經成熟。所以,到七月份,74軍被調至商丘、碭山一帶,歸入邱清泉兵團。

到11月,黃百韜兵團被包圍之後,邱清泉兵團奉命東援。邱清泉以70軍和72軍進攻,74軍當時尚未得到邱清泉信任,所以留作預備隊。當時邱清泉命令正面強攻解放軍的阻擊陣地,實際上是出工不出力。本來從潘塘鎮繞過解放軍阻擊陣地,是比較方便的,但邱清泉害怕在這裡被解放軍圍殲,所以不肯,只是正面強攻。一直到11月14日,統帥部嚴令之下,邱清泉才命令當時駐守在徐州機場和潘塘鎮一帶的七十四軍繞過解放軍阻擊陣地,攻佔大許家,接應已經撤退到大院上的黃百韜突圍。

於是邱維達奉命率74軍全軍從潘塘鎮方向執行迂迴攻擊任務。恰在此時,華野方面也以三個縱隊向二陳集、張集一帶攻擊,準備從潘塘鎮進行側翼迂迴,攻擊徐州飛機場,以迫使邱清泉兵團回援徐州,減輕正面阻擊的壓力。這樣,74軍和華野的這三個縱隊就在潘塘鎮狹路相逢了。戰鬥進行得非常激烈,持續了三天,邱清泉以為華野的目的是要從二兵團身後切斷他與徐州的聯繫,直接圍殲整個第二兵團,所以表現得非常緊張,親自在兵團部用電話調度指揮,並將他的親信將領70軍的96師調來增援,才將解放軍擋住,最後解放軍發現無機可乘,也就退了回去。

過了幾天,國軍統帥部又要求第二兵團宿縣進攻,以打通津浦線,與從蚌埠北上的李延年、劉汝明兩個兵團會師,再一起救援已經被包圍在蒙城一帶的黃維兵團。其中,二兵團以74軍強行向宿縣方向進攻,為主攻部隊,70軍高吉人部則擔任助攻。但其實74軍很賣力的打了兩天,從25日一直進攻到27日,也沒有前進幾公裡。高吉人部更是在26日實際上就已經停止了攻擊,止步不前,只剩下74軍還在拼命向前進攻,但這時候已經攻不動了,就在徐州以南形成了僵持局面。

11月28日,杜聿明去南京談好,決心徐州的三個兵團一起突圍,經蕭縣、永城、渦陽,向阜陽方向撤退。但是撤退才剛進行了一天,全軍三十萬人就在蕭縣到永城的公路上的青龍集、陳官莊一帶停下了,止步不前,隨即被追擊的解放軍趕上包圍。到12月4日,杜聿明決心奉命轉向東南攻擊,以救援黃維兵團,命令第二兵團為主力向南攻擊,而第二兵團則以70軍和74軍在前面擔任主攻任務。從4日一直打到六日,也沒有前進多少。6日,孫元良兵團突圍時被全殲,殘部六七千人被編為122師,歸入74軍指揮。8日,杜聿明決心突圍,第二兵團為主攻,在前面擔任尖刀的又是74軍,打了一天也攻不動,逐漸沉寂下來,陷入了僵持局面。

從徐州撤退開始,到奉命救援黃維,再到突圍,74軍始終在當作主力使用,其間高吉人和邱維達多次建議邱清泉將第五軍拿出來,和70軍、74軍一起攻擊,邱清泉始終沒有答應。而且,第五軍一直處在被包圍後的陣地中心位置,連解放軍的槍炮都沒挨上過多少。一直到李彌兵團的陣地被解放軍突破之後,杜聿明和邱清泉將指揮部搬到第五軍指揮部,第五軍才開始遭到解放軍炮火攻擊,這時候已經是1949年的1月8日了。也就是說,之前的一個多月裡,74軍一直在打仗,損失很大,按照邱維達回憶的說法,到2月8日攻擊停頓的時候,74軍損失已經超過一半了。而十二月二日之後,第五軍就沒有遭遇過戰鬥。

而在決心突圍的1月9日,當時邱清泉已經電話通知下屬各軍,他已經放棄指揮,各軍自行突圍,邱維達下令七十四軍以五十八師繼續堅守陣地,掩護五十一師突圍,邱維達本人隨同五十一師行動,但在突圍過程中,五十一師師長王夢庚中彈身亡,部隊失去掌握,就全都亂了,全線崩潰,邱維達本人之後被俘。堅守陣地的五十八師則堅持戰鬥到十日晚才被解放軍全殲。第五軍的情況更糟糕,在杜聿明和邱清泉突圍走了之後,四十五師率先接洽投降,之後四十六師也主動投降了,只有200師在師長周朗的帶領下,一直戰鬥到最後被殲滅。

也就是說,雖然74軍的裝備和戰鬥力遠遠不如第五軍,但74軍在淮海戰役中卻一直在充當二兵團的主攻部隊,第五軍則一直被邱清泉當作底牌雪藏著,並未使用。但在最後全線崩潰的時候,74軍也有一個師堅持戰鬥到了最後,而第五軍的三個師中兩個投降,只有一個師堅持戰鬥到了最後。而且,此時的74軍經過持續戰鬥,早已嚴重減員,根本沒有可能有楚雲飛說的五萬人,也就剩下兩萬多人了。反而是第五軍除了四十五師遭遇過一些損失外,200師和47師都是非常完整的,但最後突圍時的表現也沒比74軍強多少。

相關焦點

  • 第一野戰軍各軍有多少人,軍長是什麼軍銜?哪個軍的實力最強大?
    西北苦寒,條件艱苦,跟肥沃的東北和富麗的華東比不了,第一野戰軍成立的時候,最初只有七個軍,那是彭老總的全部家底。就是一個軍,也無法跟東北戰場第四野戰軍的一個軍相比。 那麼,第一野戰軍七個軍的軍長都是誰呢?每個軍都有多少人?這七個軍,前四個軍建制比較完整,此話怎講?它們都是下轄三個師。後三軍呢?
  • 第五軍的覆滅:邱清泉叫囂「逢五不戰」,卻被粟裕打到精神失常
    抗戰勝利不久,杜聿明調任東北保安司令長官,此時的第五軍軍長是邱清泉,這支國民黨軍的五大主力部隊之一擁有四萬餘人,麾下三個師全是美式裝備,為了與解放軍爭奪中原,蔣介石將第五軍部署在中原。負責阻擊這兩支部隊的是華東野戰軍第十縱隊和十一縱隊,解放軍在徐州到碾莊圩之間構築了密如蛛網的工事,國民黨軍每前進一步都要付出慘重代價。國軍消耗了數以千計的炮彈,付出了幾千名官兵傷亡的代價,第五軍才前進了五六公裡,照這種打法,即便能打到碾莊圩,第五軍也將被消耗光。
  • 志願軍50軍,第一支整軍起義的國軍部隊,抗美援朝率先打進漢城
    之後60軍迅速搶佔禹王山附近地區,阻止日軍的進攻,在27天的禹王山阻擊戰中,60軍擋住日軍板垣師團,磯谷師團,以及偽軍部隊共五萬多人的進攻,殲敵1.4萬人,但是60軍也付出了巨大傷亡,兩萬多雲南子弟戰死沙場,戰役最緊張的時候,60軍平均每天陣亡上千人。緊接著,60軍又參加了武漢會戰,南昌會戰,第一次長沙會戰,1939年冬季攻勢,第二次長沙會戰。
  • 關羽的揚名之戰「水淹七軍」,淹的是哪七軍?究竟淹死多少人?
    《三國志》:秋,大霖雨,漢水溢,平地水數丈,禁等七軍皆沒。禁與諸將登高望水,無所迴避。羽乘大船就攻禁等,禁遂降。惟龐德不屈節而死。于禁他們沒有大船,但是關羽有啊,而關羽也是個軍事大才,發現了這等良機後,當即率軍進攻于禁,最終于禁軍隊走投無路,全部投降,龐德抵抗無效,後來也被抓獲。
  • 紅25軍與紅四方面軍是何關係,為何紅25軍出了兩個開國大將?
    紅四方面軍下轄2個軍(紅4軍,紅25軍)6個師(紅10師,紅11師,紅12師,紅73師,紅74師,紅75師)。 紅四方軍總指揮徐向前兼任紅4軍軍長,而紅25軍軍長由曠繼勳擔任。
  • 紅二十五軍、紅一方面軍陝甘支隊先後到達陝北,與陝北紅軍會師
    中央被迫在毛兒蓋再次召開政治局會議,對張國燾作了一定的讓步,決定分左右兩路軍過草地北上,右路軍由紅一方面軍的一、三軍團和紅四方面軍的四軍、三十軍組成,由徐向前、陳昌浩指揮,毛澤東、張聞天、周恩來等中央主要領導組成的黨中央隨右路軍行動。左路軍由紅四方面軍的九軍、三十一軍、三十三軍和紅一方面軍的五、九軍團組成,由朱德、張國燾、劉伯承等紅軍總部領導直接指揮。
  • 漢江防禦戰中志願軍50軍
    60軍以巨大犧牲勝利完成阻擊任務,打破了南下日軍奪取運河、控制隴海、直取徐州的企圖,為第五戰區60萬國軍完成戰略轉移贏得了寶貴時間。遺憾的是,60軍在徐州會戰中為60萬國軍完成戰略轉移的作用,一直缺乏十分到位的中肯評價。  繼邳縣禹王山阻擊戰後,60軍又參加了武漢會戰,三次長沙會戰、贛北對日作戰等。
  • 《亮劍》楚雲飛究竟有多少人?為什麼4個炮兵團都不能全殲89師?
    淮海戰役爆發後,李雲龍和楚雲飛之間有過多次交手,其中規模最大的一次,就是趙莊之戰了。楚雲飛奉兵團司令邱清泉的命令,增援被圍困在碾莊的黃百韜兵團,而趙莊則是通往碾莊的必經之地。
  • 《亮劍3》開播後被罵毀經典,口碑已難挽回
    提起由李幼斌主演的抗戰劇《亮劍》,自上映以來可以說是收穫了無數好評,李幼斌飾演的李雲龍、張光北飾演的楚雲飛等堪稱無法超越的經典,「二營長!、「就是五萬多頭豬,共軍抓三天也抓不完」等經典句子讓人聽完就能精神亢奮。
  • 對越反擊戰,50軍被俘人數高達200多人,連長指導員率全連投降
    1979年對越自衛反擊戰爆發之後,50軍的另外兩個師被抽調到其他軍中,只有150師擔任預備隊。參加對越自衛反擊戰的50軍150師並不是50軍的老部隊,原50軍150師早在1964年就被改編為遼寧省獨立師,後來的150師是在成都軍區幾個獨立團,高炮營等單位的基礎上組建而來的。這支部隊戰前一直都在從事修建橋梁,公路等生產任務,很少進行軍事訓練。
  • 有意不讓其掌握嫡系74軍
    不過值得一提的是,王耀武曾一手創建的國民黨軍74軍(整編七十四師)一度有五大主力之稱,但在濟南戰役之前,王耀武手中卻並未握著這一支自己一手創建的嫡系力量,這究竟是怎麼回事兒呢?
  • 抗美援朝「東北三隻虎」,38軍、39軍和40軍,誰是真正虎王?
    四野參戰的梁興初38軍,吳信泉39軍,溫玉成40軍,吳瑞林42軍,蕭全夫46軍,曹裡懷47軍,曾澤生50軍,丁盛54軍。其中46軍、47軍實力稍差,50軍是長春起義部隊,42軍和54軍是後起之秀,實力最強的還是東北「三隻虎」。
  • 面對張郃五萬大軍,蜀軍有誰能夠守街亭呢?至少四人堪當大任
    如果熟讀三國的朋友肯定會想起這個「罪人」,也就是馬謖,因為馬謖丟失街亭,致使蜀軍全線動搖,才導致了蜀國戰敗,諸葛亮不得已而退回漢中。那問題來了:失街亭馬謖固然有錯,面對張郃五萬大軍,蜀軍有誰能夠守街亭呢?
  • 亮劍中的楚雲飛一共有五個原型,分別是歷史上的何人
    正在雙方在大同城下酣戰之時,傅作義派出董其武、孫蘭峰等人率軍採取圍魏救趙之策,直擊集寧,使得我軍疲於奔命。最終,在楚溪春的堅守和傅作義的攻擊下,我軍受挫,被迫撤出戰場。大同集寧戰役一度使得我軍在西北戰場的形勢吃緊,楚溪春,這位晉綏軍名將,也打出了自己軍事生涯的代表作。楚溪春,是楚雲飛的第一個原型,他們都姓楚,都是晉綏軍中比較出色的名將。
  • 74軍締造者王耀武,抗戰打滿全場,最後一戰殲滅三萬日軍
    淞滬會戰時,51師和58師合編為74軍,王耀武的老上級俞濟時擔任軍長。此戰中,王耀武率部英勇作戰,受到了軍委會的表彰。1939年,王耀武升任74軍軍長,也是他把這支部隊帶成了國軍第一精銳。
  • 38軍,挨得起最狠的罵,也經得住最難的考驗,受得起最好的嘉獎
    在志願軍司令部組織的第一次戰役總結會上,卻只有一個人高興不起來,相反還挨了最狠的罵,那就是38軍軍長梁興初。很顯然,這麼重要的總結會,軍長肯定是要參加的,彭德懷這麼問,自然是要批評三十八軍的前奏。然後就對著38軍軍長梁興初罵起來:「我問你,你三十八軍為什麼慢騰騰的,怎麼搞的?我讓你往熙川插,為什麼不往熙川插?」「人家都說你是一員虎將,我彭德懷沒領教過,什麼虎將,我看是鼠將!老子讓你們打熙川,你說熙川有『黑人團』,一個『黑人團』就把你給嚇住了?
  • 74軍第一「滑」:尤擅「逃遁之術」-卻官運亨通:逃一次升一級
    5月17日上午,南京中央訓練團整編74師副師長邱維達在睡夢中,被74軍前軍長、教導員俞濟時打來的電話驚醒。「你馬上到服務臺等著吧。」也沒有告訴他什麼急事,俞濟時掛了電話。早上9點,邱維達趕到服務室,與俞濟見面時,才知道整編74師從昨晚開始就已經失去聯繫,目前情況不明。
  • 【軍武電影】看日本電影如何重現二戰投降
    新版《日本最長的一天》呈現出投降的決策過程,反映了日本的政治決斷特色,整個日本戰爭期間政治架構根本沒有統一的一貫的決策。御前會議閣僚決定投降前,陸軍分裂成主戰派及主和派,軍隊主戰派主張玉石俱焚,密謀發動政變佔領皇居及電臺。
  • 第三次印巴戰爭最慘烈一戰:巴軍中校拒絕投降命令,戰至最後一人
    尼亞奇此時已完全失去了繼續作戰的信心,得到巴基斯坦政府同意政治解決的消息後,他在16日上午與印軍代表——第95山地旅群指揮官納格拉進行了談判,同意停火,接受印方無條件投降的要求。下午4點30分,兩軍代表在降書上簽字,尼亞奇隨後下令,東巴的巴基斯坦軍隊放下武器向印軍投降。
  • 國軍戰鬥力最強的二十個軍
    國軍戰鬥力最強的二十個軍 第一名: 74軍, 編制:3個整旅(師),3萬餘人.全美械. 74軍代表人物:王耀武,張靈甫 王耀武是74軍的精神核心,74軍則是王耀武的物質力量的核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