彭于晏(左)與張磊(右)很帥氣有沒有
10月15日晚上開始,我的朋友圈和微信群就爆炸了。各種「PYY和張磊出櫃」到處神秘兮兮地傳播。
人們並不想說PYY是誰,但朋友圈的留言都知道,PYY指代明星「彭于晏」。彭于晏與張磊,說實在的,很多人都不認得。至少我不熟悉PYY。這樣的組合,動靜卻蠻大。為啥?不明白。
當天晚上,PYY工作室微博連夜緊急闢謠稱「純屬捏造,謠言止於智者,已經交給律師在處理。 」而高瓴資本一官方人士下午才回答說「:這麼低級的謠言,大家就散了吧。」
張磊則發朋友圈回應稱,「讀書益智」並秀出「女朋友」畫像闢謠。
下午還有一個段子說,智商不夠真著急啊。段子內容是:「彭于晏的事別瞎猜了,很簡單,張磊說彭于晏要做我LP。旁邊一個傻B若有所思的點點頭,出門就跟別人說張磊把彭于晏睡了。」從LP到睡了,哈哈哈。
LP是風險投資術語Limited Partner的簡寫,即有限合伙人,不負責具體經營的單純的出資人。
我下午轉發了一條闢謠微博,說的實際上,也許這兩個名人的粉絲,壓根就沒有交集,可他們還是主動傳播了這個事情:
很多人彭先生粉絲不認識張先生,而張先生粉絲也不認識彭先生。這下互相都認得了。就跟當年京東劉先生和清華章小姐的粉絲一樣。
吃瓜群眾,更沒放過這個傳聞。
張磊,知名投資人,投資過京東、滴滴、摩拜單車、去哪兒、愛奇藝等一堆網際網路巨頭公司。最知名的事件是,他投資劉強東(他們倆都是人大校友)並撮合了騰訊戰略投資京東。而且大手筆捐錢給耶魯和人大。是人大最知名校友之一。
彭于晏這是目前炙手可熱的小鮮肉,熱門演員和歌手。雖然做投資的很多人並不認識他。但他的千萬級粉絲,估計也沒多少關心張磊是誰。這下好了,算互相認識了。
為什麼人們寧願想新這麼一條和自己本來也麼啥關係的「謠言」?這完全是無釐頭謠言,怎麼在現在的網絡環境下,傳播得那麼快?而且雙方幾乎無交集?
在娛樂至死時代,在社交傳播沒成本時代,很多事情,都是寧可信其有,不可錯過看熱鬧的機會。否則會被人稱之為OUT。
再說了,京東劉先生和清華章小姐,當年被傳搞對象談戀愛,在哥倫比亞大學牽手,一開始不也是官方否認?最後還不是成事了?
那麼,如何看待類似於這樣的新聞或傳聞傳播得比什麼都快?
一、很多內容的傳播受限制,娛樂新聞插上了翅膀
這樣的名人和明星、有錢人出櫃的傳言,自然插上了翅膀。國慶前,鹿晗那樣正當談戀愛的官宣消息,也成為當周最熱門的話題。鹿晗的一條戀愛了的微博話題播放量超過10億次,這個傳播速度太可怕了。今天這條出櫃傳聞,如果算上微信的傳播,也起碼上億的傳播量。如不是平臺方有意降低話題的熱度,超過3億熱度也是可能的。
二、社交媒體傳播成本太低
隨手一磚,微信圈一討論,事情就發酵了。說實話,很多人連這兩位主角是誰都不知道,連他們年齡差距多少都不分析,做什麼職業統統不管,是否婚否都不在乎。只在乎,自己是否連接上了這個八卦新聞、自己討論的話題是否熱門,自己是否不OUT了。
微博一鍵轉發,微信朋友圈轉載再討論,都沒成本。即便連造謠者,始作俑者,都沒啥造謠成本。最多刪文刪貼道歉了事。再說,現在出櫃也不是什麼大事,當事人說不定樂得傳播傳播。
三、自媒體助力各種娛樂事件
不管事件的可信度如何,通過各種自媒體的發酵,總會有不可控制的話題點出現。所謂的你get不到,總有人get到。你說沒出櫃,好,我們來聊聊該怎樣正確的出櫃。你說是謠言,好,我們來聊聊怎樣正確地處理名人PR。各種自媒體文章,在這種娛樂狂歡下,輕鬆10萬加訪問量。前幾天,鹿晗的微博體,「大家好,我給大家介紹一下」,怎麼著也有數百萬個自媒體用這個句式做文章標題了。訪問量過10萬的不計其數,上百萬千萬的也大有人在。
好不容易逮著機會,聰明如此的自媒體,能放過麼?事實如何不重要,秀出自己的觀點很重要。
四、明星本身的話題效應加上各自埋下的可撕屬性
明星本身有話題性,加上一些粉絲天然的關注,這樣話題不霸屏幾乎不可能。一旦一個人集聚了數千萬粉絲,或有百億身家,他的一舉一動,都能惹得所謂的「粉絲」大動肝火。在粉絲積累過程中,自然也有各種可撕屬性。競爭明星的粉絲,這下得了機會,該出手就出手。類似網絡上一旦出現明星緋聞,立即發動群眾,搞小道消息,搞人頭搜索,忙得不亦樂乎。但明星受傷害的少,相反明星因為傳播效應,往往得到好處的多。當然,也有少數明星因為粉絲的不理性,導致偶像抑鬱自殺的。但總歸在一個娛樂時代,撕扯成為每一個話題的附加屬性。你不撕,我來。今天不撕,明天繼續。不過火就行。
2017年10月16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