疫情之年,怪事甚多。
有小鮮肉自報偽造應屆生身份,有落榜者翻出了被頂替上學的鬧劇。
就連一個娛樂節目都難免一波三折。
對標《創造營》的《乘風破浪的姐姐》,
用30個已經有點名氣的姐姐,
對標那些年輕貌美卻太過整齊劃一的妹妹。
正因為這些姐姐們每個人獨特的性情與閱歷,讓它不用廣告就成為了現象級綜藝,
我甚至為了看它,特意下載了一個芒果TV。
這些姐姐牢牢抓住了眼球,恰是因為她們都是一個個有血有肉獨立的人。
血肉之人有亮點,自然也會有槽點。
於是那亮晶晶的舞臺偶爾也會成為一個燃料池。
大家隨便抓起一個人來,放入燃料池再提起來,
姐姐們就已經萬紫千紅了,甚至有的人臉蛋也會被染黑。
伊能靜因為與年齡不相稱的母系嬌嗔被詬病,黃聖依因為太過囂張跋扈,背後的光環太有錢也被攻擊。
可是藍盈瑩居然被全網群嘲,真心有點想不通。
如果說被黑的都是亮點,那起碼說明她獲得了一定觀眾的認可。
畢竟沒有人會去關注池塘裡無人問津的綠葉,更加不知道綠葉姓啥名啥。
藍盈瑩的被群嘲,在情理之中,只是時間稍微晚了一些,畢竟她也已經是30多歲的人了。
看看網上的群嘲文章,譁眾取寵不說,找的理由更是有些滑稽。
已經不是北京人藝的演員,那麼就不是演員了嗎?
《演員的誕生》中的表現或者《姐姐們》中唱跳的實力,不能讓人信服?
不是著名藝術家藍天野的親孫女?那麼就不準尊稱老藝術家「爺爺」嗎?
那麼陌生孩子也不準叫我們叔叔、阿姨、爺爺、奶奶?
詬病她讀的書太小兒科,沒有深度,於是也沒有高層次的精神文化內涵?
我們又不是專家,非要捧起來《管錐編》做研究歷史的樣子,
非要拿起來《西方哲學史》看看思維的來路?
認真敬業成為了太過功利?
經過了精心準備,音樂、舞蹈一氣呵成,身體、神態配合點燃全場,拿到了最高分,
本應該是拿著試卷被家長打賞的場景,竟然演變成了觀眾的質疑?
真心不願意看到這個赤裸裸的現實:面對遠遠追不上的只能羨慕,
而那些剛剛趕超自己的人才會被嫉妒恨。
當很多姐姐們都一臉倦容出現在屏幕上,哈欠連天,鏡頭回到藍盈瑩身上,
她還是坐在椅子上,一副拼命準備的狀態,
這就更加觸動了觀眾們的底線。
大家都要休息了,你為什麼還要這麼努力?
不覺得這種刻意演戲太過了嗎?
換位思考一下,如果自己站在那個位置上,勞累了一天,
大約看見床就像看見了上帝吧,
還有那份閒情逸緻去偽裝,去刻意?
人家臉上寫滿了青春,寫滿了欲望,又有什麼不可?
什麼商鞅、李斯、呂不韋們,那麼不是因為有點欲望才有動力?
又說,藍盈瑩名氣不大,年齡不大,就去爭搶隊長?
從觀眾角度上看,一個有實力、有拼勁的隊長反倒更有看頭,
且這個隊長明顯是經過了忍讓和深思熟慮的結果。
每個姐姐都是獨立的人,如果希望用群嘲的方式幫助姐姐們出頭,
那倒是我們這些觀眾的仁慈之舉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