歲末年關,春晚的節目依然令人期待。一首《生僻字》在網絡上走紅,有眾多粉絲為其請願上春晚。那麼,這首歌曲的亮點在哪裡呢?我們隨便選幾句,大家一起來看看:
煢煢孑立 沆瀣一氣
踽踽獨行 醍醐灌頂
綿綿瓜瓞 奉為圭臬
龍行龘龘 犄角旮旯
娉婷嫋娜 涕泗滂沱
呶呶不休 不稂不莠
怎麼樣,覺得困難嗎?不要悲傷,不要難過,後面還有:
咄嗟 蹀躞 耄耋 饕餮
囹圄 蘡薁 覬覦 齟齬
狖軛鼯軒 怙惡不悛
其靁虺虺 腌臢孑孓
有熱心網友做過統計,這首歌曲包含了70餘個生僻字,能認全的話堪稱真學霸。
大多數人已經很努力了,卻只能認出一半。不得不說,中華文化的博大精深從漢字的魅力上就可見一斑。歌詞押韻、曲調朗朗上口,讓這首歌曲迅速走紅。作者在接受採訪時說出了自己的想法,「又雙叒叕」是大家在網絡上的常用詞,他的創作靈感就來源於此,希望通過歌曲的方式讓更多人了解漢字文化,讓生僻字不再生僻。話雖如此,還是有很多人表示,聽了歌詞,即便會念,也不代表理解了字面背後的意義,更談不上文化內涵。
跪舉火把虔誠像道光,四方田地落谷成倉,不自覺讓人想跟著哼唱。
有心的人會去思考,這些生僻字在哪裡見過呢?比如,煢煢孑立,這一成語出自《陳情表》,李密雖受國君器重被任命為太子洗馬,但他故國難忘,不肯出仕,所以藉故推辭。為了突顯自己的窘境,他上書言——外無期功強近之親;內無應門五尺之童。煢煢孑立;形影相弔。煢煢孑立,形容一個人孤孤單單,無依無靠。再比如,陟罰臧否,出自《出師表》,是諸葛亮在決定北上伐魏時上書的表文。宮中府中,俱為一體;陟罰臧否,不宜異同。若有作奸犯科及為忠善者,宜付有司論其刑賞,以昭陛下平明之理;不宜偏私,使內外異法也。諸葛亮受劉備所託輔佐劉禪,在這樣的關鍵時刻上書後主,告誡其明辨善惡、賞罰分明,可見其懇切與赤誠之心。
「品」形字,「田」形字了解一下?
生活中你我們常見的「品」「晶」「森」「眾」是容易認識的,但是你再看看「犇」「垚」,稍微有點複雜的異體字,有點難了。四個火湊到一起——「燚」,看著就燃,意為火種起源之神。「燚」形容火劇烈燃燒的樣子,如果在人名裡有平安的意思,所以很多人用來取名,討個好彩頭。「叕」字也十分神奇,小編查了一下,發現它竟然有四種不同的讀音,代表四種不同的意思。讀作zhuó,指連綴,短處;讀作yǐ,指張網的樣子;讀作lì,指系;讀作jué,指速。這首歌曲儘管存在堆砌生僻字的現象,卻也不能否認,它的出現是一個很好的提醒。吾生也有涯,而知也無涯。
除去這些背後的故事,詞語的讀音也確實難倒了許多人。
不稂不莠,形容土地荒蕪、寸草不生可以用來比喻一個人沒出息。很多人習慣讀半邊——liáng,其實不是,應該是láng,不稂不莠(bù láng bù yǒu),而另一個詞叫做良莠不齊(láng yǒu bù qí) 。如果不好好研究,花點心思確實容易弄錯。科技發展了,時代在進步,文化傳承也出現了各種各樣新的手段和方式。很多粉絲請願,想把這首歌曲推到更大的舞臺上,可能會是好事。但最終,還是希望所有的人氣旺盛不要只盲目跟風,浮於表面、流於形式。
我們中國的漢字,落筆成畫,一撇一捺都有意義,一平一仄譜寫成詩。淵遠流長的中華文化一直我們的自信,只有了解才能更好的熱愛我們自己的文化,我們每個人,也才能有底氣的站在更大的世界舞臺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