深圳市龍華區富士康廠區附近一家名為「愛愛樂」矽膠娃娃體驗館在網上走紅,同時也引發合法性等爭議。有網友表示,「避免犯罪,值得推廣。」
華中師範大學生命科學學院教授、中國性學會副會長兼中國性學會性教育專委會主任委員彭曉輝向澎湃新聞(www.thepaper.cn)表示,社會對於性話題有一些迴避和羞恥,是源自於我們文化中對於性的保守和禁錮。但性需要是人與生俱來的需求。矽膠娃娃體驗館是一種新嘗試,肯定有不足的地方,但是它不違反法理跟道德。
「他們有性需求,怎麼辦?」
彭曉輝認為,從社會穩定角度來說,矽膠娃娃體驗館的存在,其實避免了很多不確定因素,比如因性而產生的人際關係衝突、意外懷孕、傳染性疾病甚至刑事案件。
「有人說我神經病,有人說我想錢想瘋了。我突然在某些事情找到了我存在的價值,很多人需要我。」李博這樣解釋他開矽膠娃娃體驗館的原因。他將體驗館開在工廠旁邊,就是為了定位「沒有更好釋放方式」的廠工們。
「對於進入城市、沒有配偶或和配偶長期分居的打工者,性的需求更多是一個經濟問題。」彭曉輝表示,「這些打工者既沒有能力帶配偶在身邊,也無法通過其他途徑滿足性慾。在這時,矽膠娃娃體驗館或是他們人際性關係的一個短期的輔助手段。」
彭曉輝表示,現在男女結婚平均年齡達到28、29歲。此外,還有很多人由於經濟原因無法結婚,或者結婚了但無法進行性生活。「他們有性需求該怎麼辦?」這是社會應該探討和直面的問題。
「如果社會無法按照合法的方式給有性需求的人提供滿足,那就意味著他可能會自己去尋找。」 彭曉輝說,「這種尋找,可能會引發人際關係的惡化,甚至性犯罪;或者這些人會通過自慰來解決性需要,但也會受到心理等方面的制約,產生焦慮甚至抑鬱。」
沒有侵害別人的利益
專注於醫學倫理學研究的北京協和醫學院人文和社會科學學院教授張新慶認為,與未來智能化的性愛機器人相比,這些能夠協助性體驗的矽膠娃娃,本質上應該是一種新型的成人性保健用品。但需要強調的是,矽膠娃娃體驗館與單純銷售矽膠娃娃的性質還不盡相同,其經營範圍能否得到工商部門的許可仍有待觀察。
彭曉輝認為,矽膠娃娃體驗館不違法,但在性教育等相關意識沒有改變的情況下,這種舉措有可能被行政部門限制。此外,在女權文化角度、性別政治運動等視角下,也可能會對其有不滿之處。
「這是一種新的經營方式,但很可能會被上升到道德層面看待,受到抨擊。」彭曉輝擔憂。他認為,人們可以不喜歡矽膠娃娃體驗館的存在,但是沒有權力阻止它,因為它沒有侵害別人的利益。
彭曉輝同時表示,該類體驗館存在的前提是經營要規範,要安全衛生,且有人指導。
「未成年禁止入內」,但擔憂普及後對未成年人的影響
愛愛樂矽膠娃娃體驗館的目標受眾是成年廠工,店內貼著「未成年禁止入內」的標語。
「我預想,如果未來性愛娃娃或者性愛機器人被改進了技術,降低了成本,甚至連兒童零花錢都可以買一個的時候,我們的家長該怎麼辦?」彭曉輝說,那個時候,可能家長會告訴孩子,「你應該去早一點體驗真實的性愛,而不是找性愛娃娃。」
彭曉輝認為,矽膠娃娃體驗店的出現是一種新的嘗試,在未來,如果性愛娃娃普及,未成年人的性心理或會產生偏離。
彭曉輝表示,社會對兒童會進行特別的保護。西方當代教育哲學的奠基人羅素在論教育中奠定了未成年人的性教育原則和方法。在性教育領域,羅素認為兒童是無性的,因此需要特別教育保護,加之西方基督教原教旨主義教條滲透進世俗教育領域,發展到上世紀70年代,形成了對兒童的過度保護的西方教育理念;在國內,受到西方影響,再加上國內的傳統文化和社會現實因素,對於性和兒童性教育是持保守態度的。在性禁錮和性保守文化制約之下,社會也會制定一些保守性的規則,導致未婚青年人的性需求得不到滿足,長期被剝奪。
因此,彭曉輝表示,雖然矽膠娃娃實體店的存在和體驗屬於個人私生活的範疇,不傷害到任何人。但放眼未來,還是需要更宏觀的從各方面去規範它。這也關乎如何用合理合法又合乎人性的方式,去滿足人的性需要.。矽膠娃娃體驗店是一個新的嘗試,肯定有不足的地方,但是它不違反法理跟道德。管理部門不應急於下結論,應該在調研的基礎上,對其進行規範和管理。
(本文來自澎湃新聞,更多原創資訊請下載「澎湃新聞」AP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