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8年4月19日訊,國家統計局發布的3月份70個大中城市商品住宅銷售價格變動情況顯示,下調的城市依然熱點城市為主,北京位列二手房價格環比下降的7個城市之一。
4月15日起,《加強房地產經紀機構備案及經營場所公示管理的通知》將開始正式執行,《北京市存量房屋出售經紀服務合同》和《北京市存量房屋承購經紀服務合同》這兩個新的合同示範文本也將推行使用,政府部門對房地產經紀行業的監管正朝著縱深化、精細化和長效化的方向持續推進。
以「317新政」實施為界,北京市二手住宅網籤量由新政出臺前的254916套/年下降至121946套/年,降幅達52.2%,二手房市場過熱得到了有效的遏制,買方正在獲得更大的議價權。也有新興的市場力量,正試圖通過改變中介行業的業態,來讓買賣雙方在信息上、地位上更加平等,從而促進二手房市場回歸公平與理性。
2017年初,由北京時間傳媒投資創立的「親戚買房」平臺在全國首推二手房砍價師業務,一套房最高幫買房人剩下了72萬元。「買方處於信息劣勢,在交易中很被動,我們認為,目前市場到了告別這種荒謬的時候了。」「親戚買房」創始人兼CEO蔡照明說。
轉角色:買房人不再是「軟柿子」蔡照明說,國內二手房中介的現狀是,一手託兩家、專捏軟柿子。「軟柿子是誰呢?你可以想想。」
我國房地產市場形成以來一直是相對的賣方市場,這導致了買方經紀人這個職業的消失,在北京這樣的一線城市,買方承擔中介費也就成了不成文的規則。
「你的心理底價、承受能力、付款能力,中介通過幾個問題就能問得清清楚楚,然後再用套路製造恐慌促成交易,這對買房人是極不公平的。」蔡照明說,「一個人一輩子買房子也就幾次,而市場是天天在變化的,一般人不可能對這個市場特別懂。」
「買房人一是不知道該不該買、買什麼樣的,二是決定要買了,想要便宜一點。相應地我們的服務一是提供信息和諮詢,二是砍價。砍價師這個想法我們三四年前就有了,而現在時機成熟了。」蔡照明所說的時機,一是市場的非理性到達頂點後向理性回歸,買方議價空間的增大讓砍價師的作用凸顯,二是知識付費的理念開始深入人心,無論是諮詢還是砍價,買方高參的經驗會有人願意買單。
砍價師的任務是幫助買家選擇同等價位最合適的房子,他們會以買房人「親戚」的身份議價的最後階段出現,憑藉自己對市場的把握、與中介的心理戰,再幫買家省出一筆錢,或者爭取到早交房、長付款周期、家具家電等優惠條件。而這筆錢的30%至50%不等,就成為對他們知識和經驗的報酬。
談市場:普漲普跌已是歷史「親戚買房」首席砍價師馬老師回顧了這一年來北京市樓市的重要節點:「『317新政』出臺後,4月份房價開始出現明顯的下行趨勢;到去年12月,新版合同開始徵求意見,市場普遍擔心裝修家具家電補償款納入成交價會導致稅費成本增加,造成了不小的恐慌,引起一波回彈;到春節前,買房人希望在年前把房子搞定,導致了掛牌價和成交量的上升,之後重歸冷靜;年後『兩會』,房產稅立法有了時間表,這是個利空,房價於是繼續下行;3月強二線城市、省會城市出臺人才政策,北京跟進,市場預期改變,市場回彈,持續一個多月,一大批剛需買到了房、一大批低價房源被消化掉;到4月份,又進入了買賣雙方相持的階段了,最近一周的成交量維持在200套左右。」
馬老師中介行業從業9年,他告訴《北京晚報》記者,砍價師的必修課是研究政策和市場:「我們每周都會去全市踩盤,上行、下行,我們都會告訴買房人。中介只對他的片區熟,對整個北京缺乏宏觀的認知,即使他知道也不會說,他只會說對他有利的數據。」
身在第一線,砍價師對二手房市場的變動是「春江水暖鴨先知」。
「317新政」前,砍價師更多時候是在幫買家搶房:「市場上行,哪怕砍不下價格,我們也會建議買房人果斷下手,我們的職責不是砍價,而是幫買方決斷和儘可能划算地搶房。」
一年過去了,中介從業11年的於老師表示:「從市場地位來說,以前北京一直是一個賣方市場,現在已經逐漸開始轉變了;從整體上來說,成交頻率降低,周期變長了,大約有四五個月,整個市場趨於穩定,不會再出現過去那樣一個風口大漲、或者大家擔憂的直線下跌的情況。在這樣的市場下,買房人不需要恐慌,可以坐下來耐心地談。」
從業15年的趙老師則觀察到:「以前北京的市場是普漲普跌的,政策利好,所有的區都一路飆漲,政策不好,所有區都跌下來。現在不是這樣了,市場已經出現了明顯的分化,比如漲的時候,這個區漲10%,別的區只漲1%,跌的時候,別的區都在下調,這個區還在微漲。這樣的分化意味著,你在買房過程中需要優選了,不再是過去買了就是賺了、一窩蜂去買的時候了。以去年為例,北京全市跌了15%,但通州跌了19%,懷柔卻漲了6%。」
馬老師認為,政策對二手房市場的影響是顯而易見的,新的政策利好會讓房市出現一波熱點。熱點過後,觀望者會在一兩個月中陸續出手,緩慢消化掛牌的房源。「只要沒有大的政策出臺,市場仍將以平穩為主。」
提個醒:買家要學會「反套路」如今,北京的二手房市場平穩,砍價師提醒,即使在買家議價空間增大的情況下,依然要小心中介的套路。
「保守地說北京有15萬中介,每人有100位客戶,剔除重複按照1000萬潛在客戶來算,出來一個利好消息,他們就會微信群發『哥、姐,最近政策利好,出來看看房吧!』,哪怕只有三分之一的人被說動,短時間內就會有三百萬人出來看房,以市場截面有30萬套房源來算,一套房子有十個人看,市場瞬間就熱了。」蔡照明提醒,要警惕中介利用消息製造恐慌。
而從買家的角度說,首先一定要明確自己對房子的要求。趙老師說,很多買房人甚至不知道自己要買什麼樣的房子:「他們認為我就這點錢,只能買這樣的房子。不是的,我們希望幫客戶選擇更好的房子,然後再來談價格。」
其次,中介的話可以聽但不要全信。「中介往往會告訴買房人,你看房的時候,別組的客戶也在看房;你想談的時候,別組客戶約了十點,你能不能約八點;自導自演和另一個經紀人的微信對話,造成房子搶手的假象……經過一番『教育』嚇唬,或者丟過一次房子,買方就會變『乖』,給自己設限,中介的話語權就更大了。」馬老師說。
最後,在自行談判時,要對中介有所保留:「你對房子的喜歡程度不能太表露,你的優質條件要善於隱藏,防止他過早向業主透露、讓你失去談判的籌碼。比如你不需要換房、大首付,一定要留到合適的時候再說,讓賣方為你的優質條件買單。」
儘管處處在給中介拆臺,但馬老師認為,砍價師和中介並不是對立的:「當中介發現這個『親戚』談判思路清晰、方法也很對,是能幫助成交的,他就會聽你的,最終實現多贏。」
來源:北京晚報 記者 白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