從《清明上河圖》的3大謎團,看古人是如何拍馬屁的

2020-12-27 牧牧講故事

1924年,溥儀被馮玉祥限令2個小時內搬離皇宮,匆匆忙忙攜帶走的一批寶物中,《清明上河圖》位居其中。

1950年,北博物館在清理庫存文物時,《清明上河圖》重現世間。當時庫房中共有三幅名為《清明上河圖》的畫作,經專家鑑定後,確定其中一幅為真跡,後藏於故宮。

真品之上有 「石渠寶笈」和「寶笈三編」兩個印章,因太過珍貴,目前故宮公開展覽的《清明上河圖》是清乾隆摹本,也就是俗稱的「清院本」。

隨著物質的極大豐富,無數典故珍藏被研究了個底朝天,其中的代表就是《紅樓夢》的「紅學」,然後各種研究(姑且尊稱為研究)泛濫開來。

當高俅的親爹是誰都被討論的熱火朝天的時候,《清明上河圖》的3大謎團也越發引起人們的興趣。

1. 張擇端到底是誰?

在中國,隨便逮住一個小學生,問他清明上河圖的作者是誰,他都會毫不猶豫的告訴你答案---張擇端。

張擇端是誰?

字正道,生卒年月不詳,徽宗趙佶朝供職翰林圖畫院。明《書畫傳習錄》中記載:「性習繪事,工於界畫,尤嗜於車舟、市船、郭徑,別成家數也。」

然後,沒了。

沒了??

號稱國寶《清明上河圖》的作者簡介就這?

現在你上街隨便拉過來一個送外賣的程式設計師,簡介都比他長。

連《水滸傳》中武松打死的老虎是不是華南虎都有人研究的今天,張擇端是什麼人,居然沒人知道。

更重要的是,既然張擇端是這副畫的作者,那麼《清明上河圖》上為什麼沒有張擇端的署名?

如果沒有《清明上河圖》的跋拓中金人張著寫的85個字兒,指出此畫是由張擇端所畫,我們甚至連作者是誰都不知道。

這樣一幅宮廷巨作難道不應該在完成以後,屁顛屁顛寫上自己的名字麼?

難道是張擇端嫌棄自己的字兒太醜了?

有人質疑說,興許是古代人搞錯了呢,作者也許不是張擇端。

嗯,我真想跳起來給你一個大嘴巴子。

你以為那是某某迅,幹不過就買,買不過來就抄啊。

你把你們班第一名的卷子拿過來,寫上自己的名字,你們老師信麼?

古代的版權意識可比現在嚴肅的多。有宋一朝,文人大多數是一邊做官,一邊畫畫、寫字。

一方面是「官聲」很大一部分是由士林中的「文名」所決定,另一方面是以後哪怕落魄了,也不至於餓死。

從這一方面看,文人的不要臉還是一脈相承的。

唐代詩人宋之問為了「年年歲歲花相似,歲歲年年人不同」一句詩,硬生生用沙袋悶死了自己的侄子劉希夷,最後身敗名裂。

一句詩尚且如此,何況這種顯眼的畫作?

那麼,問題出現了。

如果張擇端寂寂無名,那麼百年後的金朝和明朝是怎麼知道他的事跡的?

你有興趣去關心民國北京羊尾巴胡同做火燒的驢大爺麼?

如果張擇端名聲赫赫,那麼為啥流傳下來的信息那麼少?

你沒見隔壁王羲之跟個老道買筐鵝,都被他們叨叨了幾千年。

除了一種情況。

這部畫作,是作者故意不留名字的。

為什麼?

雖然張擇端是個翰林,但畢竟是給皇帝作畫的,畫一幅畫拍拍皇帝的馬屁,不挺正常的麼?

畢竟翰林,也是要吃飯的。

場景如下:

——陛下,我今兒畫了一幅畫,獻給陛下,但是怕自己才疏學淺,請陛下賜名。

——嗯,確實不錯,就叫《清明上河圖》吧,你小子有前途,來人,賞。

汴京居,大不易。

2.《清明上河圖》中「清明」是什麼意思?

《清明上河圖》這個名字乃是卷首宋徽宗瘦金體所寫的「清明上河圖」5個大字(卷首已丟失),那麼「清明」是什麼意思?

要搞懂這個問題,就首先要搞懂《清明上河圖》畫的是哪個季節的景色。

有學者認為「清明」就是清明節的意思。「上河」中的「上」是個動詞,就是「去、來、到」的意思。

比如說上飛機。

上火車。

上廁所。

「清明節」大約開始於周代,清明一到,氣溫上升,正是春耕的日子,故有「清明前後,種瓜種豆」的諺語。清明前後,人們多踏青,植樹,放風箏。

《清明上河圖》中有幾段景,可以表明是清明節前後:

第一景,幾個轎夫抬著轎子,後面跟著一對人馬,轎子的頂上插著楊柳花(古代習俗)。

楊柳花開的時候就是初春;這一部分跟南宋孟元老的《東京夢華錄》中是相符合的。

第二景,路邊上有一個賣祭品的「王家紙馬」店,一堆紙紮擺滿門前。

如此這般瓷實的證據難道還不足以表明「清明」是清明節的意思麼?

本來這事兒大傢伙兒也不是非得弄得明白,混弄過去算了。

但是,這裡有個但是啊,也就是俗稱的轉折。

有人不同意了。

1981年,宋史學家孔憲易通過研究發現,圖上有一些內容,描繪的並不是清明時節的景象,秋季可能更符合實際。

為啥這麼說?

來,你瞅瞅,這個晃晃悠悠,有稜有角,上面甚至有小點點的東西是啥?

西瓜。

有人在街面上賣西瓜。

西瓜這東西,當然是夏天秋天的饋贈了。

如果你要硬說是春天,難不成有宋一朝,就有溫室大棚了?

還真有。

自秦始皇開始,就有利用溫泉種植反季菜蔬的記載,後來慢慢有了利用地窖的習俗,到了有宋一朝,反季蔬菜已經非常豐富。

宋孟元老《東京夢華錄》記載:「街市盡賣撒佛花、韭黃、生菜、蘭芽、薄荷、胡桃、澤州餳。」

但是,這裡還有一個但是。

當然如果你煩了,我可以換成but。

市面上大多數還是菜蔬,韭、蔥、蒜、芹菜這類產品,很少有瓜果,因為太珍貴了。

像西瓜這種東西,古代又沒有保鮮的手段,你會切開來賣麼?

就算在現在這麼發達的年代,春天超市裡賣的西瓜價格還讓我覺得肉疼,更何況千年前的宋朝?

所以,此乃夏秋季節的證據之一。

圖中還有一副場景,在比鄰相間的街道上,到處布滿了酒館,酒館前的旗子上寫在大大的兩個字:「新酒」。

宋孟元老《東京夢華錄》又有記載:「中 秋節前,諸店皆賣新酒……市人爭飲」。

我知道肯定又有單槓成精的說有可能是商家以此為噱頭來騙客人的。

嗯,明目張胆的在首都打廣告賣假酒,你是真把眾泰當保時捷了。

你是不是從小在警察局長大,所以才沒人打死你?

此乃證據之二。

另外,在畫卷右首有馱負木炭的驢子,在河中也有拉煤的漕運。

在當時汴京城人口已經接近30萬,木材啥的早就砍光了,剩下的基本都是有權有勢的人的勢力範圍。

你要想砍柴?

好啊,拿錢來吧。

正因為柴火、木炭的昂貴,所以在宋朝極為豐厚的俸祿中除了「正俸、加俸、職田」,還有包含「炭錢」這一類的補貼。

是以當時汴京以燒煤為主,臨近冬天才準備烤火用的木炭。

據《東京夢華錄》記載:每年農曆十月,汴京始「進暖爐炭,爐前皆置酒作暖爐會也。」

這兩種說法,幾十年來爭吵不休,就在大傢伙都想著算了,費這勁幹嘛,就這樣算了吧的時候,中間派出來了 。

他們說:你們說的都對,據氣象學家了解,張擇端創作此畫的北宋末年,剛好趕上了一個氣候的暖冷波動。他極有可能是從春天開始畫,一直畫到秋天。

考慮到古人在絹上作畫的難度之大,時間之長,這點倒是有說服力。

但是,這裡又一個但是。

氣象學家,研究畫作,這跨界堪比老羅不教英語,改去做手機。

這也難怪我一直以為天氣預報就是給我報時用的。

以上三種說法,我更偏向於——第四種。

敲黑板啊,重點來了。

「清明上河圖」幾個瘦金體大字是宋徽宗所寫,旁邊還有宋徽宗的雙龍小印。

宋徽宗作為皇帝,就算骨子裡再是個畫家,那也是個皇帝,從他的親筆命名來說,這幅圖還是極為喜歡的。

皇帝喜歡的東西麼,必須得起個大氣一點的名字,不然怎麼顯得出是朕的典藏呢?

就跟現在的皇家至尊無敵超級蛋炒飯一樣樣的。

宋徽宗自詡為明君,蔡京為取悅宋徽宗趙佶,曾倡導「豐享豫大」,形容天下富足,太平安樂的景象。

《後漢書·班彪傳》中「清明之世」指東漢光武帝年間,社會逐漸安定,各方面生機勃勃。

宋徽宗把自己治下的汴京比作光武中興、太平盛世,謂之「清明」。

至於「上河」就更簡單了,參考「天朝上國」、「上仙」。

考慮到宋徽宗連泡京城名妓李師師都要憑藉自己本身魅力而不是靠皇帝身份的文青性格,起個大氣一點的名字,難道不合理麼?

03.《清明上河圖》是殘卷麼?

首先,我們得弄明白《清明上河圖》到底有多長?

在畫卷後段明代李東陽的跋文中提到:「圖高不滿尺,長二丈有奇」。

用現代的話說,大概長兩丈多點,明清大概一尺等於30.2釐米,十尺為一丈,一丈大概為3米。

兩丈有奇也就是6米多。

故宮所藏《清明上河圖》為512公分,相差了足足90公分。

現在卷首宋徽宗的題字「清明上河圖」及雙龍小印已經丟失,丟失部分按照現存卷尾題字尺寸來說也是差不多90公分。

為什麼說它是殘卷呢?

整個清明上河圖的景色分為3個部分,從近郊景色開始,到汴河風光,再到街景市集,然後到最繁華的金明池邊上戛然而止。

金明池是古代的皇家園林,每年會在一定的時期開放讓百姓進入遊玩,可以說是整個汴京除了皇宮以外最富麗堂皇的地方。

換句話說,就是現在的北京三裡屯,成都的春熙路。

然而,《清明上河圖》上沒畫金明池。

專家據此推測《清明上河圖》後面還有一段,這個畫是個殘卷,關於金明池的部分是丟失的。因為從明代以來不少仿畫確實是畫了金明池的。

嗯,按照這個邏輯來說也算合理。

可是

維納斯沒有胳膊,大衛的雕像還少了件衣服

這樣的畫,難道叫殘雕麼?

這解釋不通啊,我按照我的邏輯又猛查了一下資料,真真是嚇死我了。

最精彩的部分來了:

張擇端除了《清明上河圖》以外,還有一副傳世大作,叫做《金明池爭標圖》。

畫的就是金明池。

是不是有種恍然大悟的感覺?

合著拍領導馬屁不能一次拍完啊。

這樣領導會沒有期待的。

你得分開拍。

畫一張圖誇了皇帝的汴京,等到還沒高興完,再嗖的一下畫張圖誇誇皇帝的園林。

這樣皇帝就能得到兩份驚喜了,還顯得對皇家園林的重視。

興許自己還能得到兩份獎勵呢

高啊,張大爺。

分期付款式馬屁,這個技能滿分。

這哪是《清明上河圖》啊,這分明是老祖宗在教我們如何做人啊。佩服,實在是佩服。

一家之言,胡言亂語,如有雷同,純屬意外。

關注@牧牧大當家,歷史也可以很有趣

相關焦點

  • 雲看展丨帶你去看會動的清明上河圖!
    不能外出看展的日子這周鍋鍋繼續帶你們雲看展!待春暖花開我們再一起看展去呀~現在就先跟著我們的體驗官:皮皮,一起穿越回到宋朝,一睹會動的清明上河圖吧~ VLOG丨《清明上河圖3.0》數字藝術廣州展 (視頻拍攝時間2019年12月)《清明上河圖3.0》曾在故宮展出,引來141萬
  • 《清明上河圖》並非清明時節的景色,那「清明」二字是什麼意思?
    不過,關於這一幅畫,有一個專家搞不明白的問題:畫作中的「清明」到底什麼意思呢?在各種條件的推動下,清明上河圖是紅了,然而,隨之而來的卻是關於畫作的種種不解。其次,畫中酒肆的招牌上寫著「新酒」二字,按照賣酒的習俗,每年中秋過後就開始賣新酒,因此得出畫中內容至少是在中秋過後的景色,而畫中的「清明」,則是指「清明坊」,也就是說,這幅畫所畫的內容應該是從「清明坊」到汴河口的盛景。圖片來源於網絡:畫中的眾多人物3.
  • 清明上河圖放大幾倍後,出現外賣小哥,網友:古人比你想像的會玩
    提起《清明上河圖》很多人都不會陌生,《清明上河圖》是一幅傳世名畫,是北宋畫家張擇端的唯一一件存世珍品,是一幅獨一無二的絕世寶作。這幅畫卷長5米多,裡面有著龐大的人物、動物、植物和建築,是北宋年間的社會縮影,場面非常熱鬧,具有非常高的社會研究價值。
  • 從《清明上河圖》上看北宋的椅子
    《清明上河圖》給我們展示的是北宋時期東京汴梁的繁華景貌。在《清明上河圖》上,有一個叫做「趙太丞家」的藥鋪。這個叫趙太丞家的藥房很可能有官方背景。因為太丞是太常寺太醫局的長官。相當於現在XX海辦公廳保健局的局長。關鍵是該局長還姓趙,說不定跟當朝皇帝有什麼關係,這才被畫進了《清明上河圖》。
  • 《清明上河圖》的歷史原址被水淹,想看《清平樂》的盛景來這裡
    畫面上,它拍的好似意一幅《清明上河圖》,也如同一部《東京夢華錄》,從都城的範圍到皇宮建築,從官署的處所到城內的街坊,從飲食起居到歲時節令,從歌舞曲藝到婚喪習俗……讓我們能感受到宋代發達的經濟,還有繁榮的城市生活。
  • 《清明上河圖》可以有更多讀法
    《清明上河圖》可以有更多讀法◎楊瓊日前,收到金匠博士的新著——《遮蔽的真實——從〈清明上河圖〉看宋代生活圖景》,連日來,我都在小心翼翼地一邊讀一邊做筆記作者最後指出:「我們今天關於《清明上河圖》的許多知識,包括眾多研究專家的解讀,在很大程度上其實就是在錯誤的觀看方式的基礎上所產生的認識。」「觀看」方式的差異,對我們重新審視《清明上河圖》具有點醒作用。事實上,手卷作為一種特殊的圖畫形式,它不僅僅是空間的,更是時間的,是敘事的圖像呈現。
  • 《清明上河圖》裡話清明:一紙宋朝人的度假攻略
    【環球網文化頻道】提起清明節,唐代詩人杜牧的一首七言絕句千古傳誦:「清明時節雨紛紛,路上行人慾斷魂。」而與詩句同樣出名的,還有宋代畫家張擇端的畫作《清明上河圖》。  作為一部宋朝人的「紀錄片」,《清明上河圖》自問世以來,吸引了無數宋史學家和美術史學者的解讀。這幅著名的風俗畫長卷,亦被稱為研究宋史不可多得的「史料富礦」。
  • 藏在《清明上河圖》裡的200個秘密
    很多人凌晨3點就開始排隊,等了6小時看3分鐘,仿佛看了個寂寞。你一定猜到了。這件受歡迎程度堪比大熊貓的國寶級文物,就是大名鼎鼎的《清明上河圖》。故宮的稀世珍寶那麼多,青玉雲龍紋爐、金甌永固杯哪個不比一幅畫來得精妙華麗,為什麼大家偏偏對它情有獨鍾?
  • 【20萬粉:女裝+黑絲】清明上河圖
    由於26號就要開始改版了,所以接下來這幾天的節目,我就得找一個大話題來水過去,最後就確定為《清明上河圖》,好了廢話不多說現在開始。中有一處,貌似是畫了牆頭上趴著兩個小孩兒,但具體是不是,其實誰也沒有定論,大致地看,《清明上河圖》中應該有814-820個人。
  • 《清明上河圖》「清明」二字究竟是什麼意思?
    《清明上河圖》是我國十大傳世名畫之一,為北宋張擇端所畫,描繪了當時都城東京的自然風光和繁華景象,這幅畫寬24.8釐米、長528.7釐米,畫中人物至少超過500人,還有房屋樓閣三十多棟,牲畜六十多匹,木船二十多隻,車轎有二十多件,內容極其豐富。
  • 中國名畫《清明上河圖》張擇端
    畫外音《清明上河圖》是界畫中最傑出的作品,這幅作品在技法上的成就更接近於宋代早期現實主義畫法和範寬、祁序、燕文貴、黃荃、郭忠恕和趙昌等繪畫大師的作品,與宋徽宗時期繪畫風格截然不同。代表作有《清明上河圖》《西湖爭標圖》等。名畫解讀這是一幅巨幅風俗畫,又稱城市風景畫。描繪的是北宋都城汴京(今河南開封)清明時節汴河及其兩岸的風光。整幅畫用筆遒勁簡率,城郭、房屋、舟車,無不比例恰當。人物刻畫細緻,神態各具,結構嚴謹,其間各物動靜結合,跌宕起伏,令人感到繁而不亂,冗而不長。
  • 清明上河圖原來是美食地圖?畫中房屋餐飲店佔近半數
    清明上河圖原來是「美食地圖」  畫中100餘棟房屋,餐飲業店鋪接近半數資料圖:數字互動技術版《清明上河圖》。中新社記者 杜洋 攝  1汴河岸邊食店乃大排檔  《清明上河圖》上的一部分食店(不包括酒店與茶坊)都分布在汴河岸邊、碼頭與路邊,從建築與設施看,都顯得比較簡陋,低矮的瓦房,擺開幾張桌椅,桌是沒有什麼裝飾的方桌,椅是長條的板凳,類似於今天的大排檔。
  • 透過《清明上河圖密碼》,管窺千古名畫下,北宋的梅花迷局
    透過《清明上河圖密碼》,管窺千古名畫下,北宋的梅花迷局提到《清明上河圖》,相信很多人都知道,它是中國十大傳世名畫之一,在中國,乃至世界繪畫史上,是獨一無二的存在。《清明上河圖》通讀近400萬字的《全宋詞》,又研究了近60位名家詞集,還多次親臨開封,實地考察。經過了5年的構思,3年的寫作後,《清明上河圖密碼》經北京聯合出版公司,在2015年1月1日出版,至今,終於完成了這套共計6卷、獨具中國特色的、懸疑推理小說巨作。
  • 《清明上河圖》「擺地攤」裡的法文化
    從歷史上看,宋代以前,商品交易均被限制在特定區域內,佔道經營、流動商販的出現,最早發生在宋代。《清明上河圖》:宋代經濟社會發展的「百科全書」宋代崇尚以文治國,其繪畫藝術高度發展。兩宋繪畫中最引人注目的無疑當屬現珍藏於北京故宮博物院的張擇端的名畫《清明上河圖》。宋史學者吳鉤甚至認為,一幅畫捲成就一門學問的,唯有《清明上河圖》。
  • 汴河虹橋今何在,一個王朝的抗洪史,藏在清明上河圖的防汛往事
    只有待黃河解凍,滔滔河水一瀉千裡,瞬時溝通南北,此時朝廷糧綱、各色商船方能起航入汴,抵達京師之時,差不多就是清明時節。由此可以想像,傳承千載能夠一窺北宋繁盛之全貌的《清明上河圖》,無論專家學者勘驗其題名究竟為何,但彼時此日,百舸爭流,萬船齊發的清明汴河,是何等的熱鬧!
  • 《清明上河圖3.0》數碼藝術香港展開幕
    開幕活動中,眾嘉賓共同觸動現場大屏幕,隨著水墨筆鋒的遊走,《清明上河圖》的歷史真容若隱若現,層層迭迭的水墨暈染之下,由展覽主題構成的「開放之城」主視覺標識漸漸清晰,標誌著為期一個月的《清明上河圖3.0》數碼藝術香港展正式向公眾開放
  • 走進傳奇民俗畫卷《清明上河圖》
    今天是年初五,我的媽媽組織了二十幾個小朋友一起來到了中華藝術宮,請了兩位老師為我們講解清明上河圖,讓我們進行了一次深入的學習。一本用宋畫呈現的大宋文明,一卷在視覺上賞心悅目的宋朝,一部看得見的歷史記錄,一幅可以近距離觀察的《清明上河圖》。
  • 他們用了6年,把《清明上河圖》做成了一本立體書
    故宮出版社出版的《清明上河圖》立體書,不僅高清重現了《清明上河圖》全卷,更是用立體結構重新詮釋這幅名畫,讓它以另一種方式生動呈現在我們眼前!5米長卷再現《清明上河圖》高清原作,近距離觀賞名畫,100多個畫中細節全解析;2. 3大盛世主景+6小群生像,首本《清明上河圖》立體書;3.
  • 《清明上河圖》,張擇端的不朽之作!(宋徽宗時代第2卷157)
    大家都知道,他就是張擇端,就是《清明上河圖》。論起中國傳世名畫,無論怎樣排名,永遠少不了《清明上河圖》。今日無論何時何地,但凡有《清明上河圖》的展出,永遠是看不見隊尾的長龍,無數的人為之驚嘆、感慨。按向氏《評論圖畫記》云:《西湖爭標圖》、《清明上河圖》選入神品。標點為後人所加,實際上只有71個字。這段記載來自後來的金朝人張著,他用行楷在《清明上河圖》上寫下了這段跋文,當時北宋滅亡已經58年。
  • 傳統藝術如何煥發新生從崑曲《清明上河圖》說起_雜談_中國金融...
    崑曲藝術家們不斷求索如何讓這門古老藝術歷久彌新,也通過諸如網絡授課、直播等形式普及基本知識與欣賞方式。近年來,從作家白先勇策劃的「青春版」《牡丹亭》在各地上演,到近期北方崑曲劇院出品的創新之作——大型原創崑曲《清明上河圖》的上演,再到近日崑曲表演的線上直播,都立足於讓崑曲走近大眾視野。傳統戲曲藝術的傳承與發展,需要「耕耘者」與「守望者」的共同努力,也需要人們的尊重與敬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