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陸學生暫停赴臺「反滲透法」通過,兩岸關係即將迎來大倒退?

2020-12-22 軍武次位面

【軍武次位面】:楊樹

一個「小動作」,其實是大轉折!

最近大家的關注點可能都在疫情上,但軍武菌注意到了一條不太引人注意的消息——教育部於4月9日發布消息,暫停2020年大陸各學歷層級畢業生赴臺升讀工作,對已在島內高校就讀並願繼續在臺升讀的陸生,可依自願原則在島內繼續升讀。

▲兩岸學生合影

乍一看,這好像是大陸不讓自家學生去臺灣念書了,但了解相關細節後並不難發現,其實是臺灣當局「不準來」。

1月16日,臺當局就下令,「陸生暫緩來臺」,2月6日又宣布暫停大陸居民赴臺,如果從防疫角度看,當時大陸的疫情尚在上升,此舉可以理解,但隨著臺灣高校陸續開學,在大陸疫情已經得到有效控制的情況下,仍不解除禁令,就有點專門對著幹的意思了。

▲記者出身的陳學聖當過三屆「立委」

在這個問題上有足夠的發言權

國民黨前「立法委員」陳學聖在接受採訪時表示,「名義上是疫情讓兩岸學生交流停下來,但是看得出來,兩岸關係更險峻,其實大陸很早就提醒蔡當局兩次,結果蔡當局還是不準,現在大陸跟著宣布『陸生不來了』,必須說一點也不意外。」

他還特別提到了一點——「去年底『反滲透法』通過,兩岸學生交流更讓臺灣的學校老師很難拿捏,臺灣去大陸交流沒問題,但是回來臺灣,就要隨時擔心被扣帽子或被舉發……」

原來還有個「反滲透法」?這是個什麼東西?好像沒聽說過啊?

▲民進黨舉牌造勢

國民黨坐地抗議

事情是這樣的,從2018年起,民進黨就不斷地在「立法院」會議上提出「中共代理人」、「境外勢力影響透明」等議題,雖然屢次不過,但民進黨還是借蔡英文仍然在任之機,將前後8個類似版本整合為「反滲透法」,於2019年12月31日「三讀通過」,成為正式法律。

「反滲透法」其中規定,為了防範「境外敵對勢力的滲透幹預」,任何人參與「政治獻金、助選站臺、遊說、擾亂秩序或妨害集會遊行、妨害選舉或罷免等五大類都是「不法行為」。

▲國民黨「立委」打出「脖子炸彈」的標語

但最後放棄了投票,因為投也沒用

此法通過後,「臺獨」勢力就有了一把對付統派的尚方寶劍。

只要跟大陸沾邊,比如有過到大陸經商、讀書或訪問經歷的人,就要小心了——商界的可以說你有「政治獻金」,政界的可以說你「助選站臺」,學界的可以說你「遊說」,統派搞點活動,可以歸為「擾亂秩序」……你到過大陸嘛,有過來往嘛,誰知道你是不是被「敵對勢力」派回臺灣來搞事啊?先查了再說……

簡而言之,「有了『反滲透法』,蔡當局要找麻煩很容易。」

難怪此法一通過,馬英九就將民進黨稱為「專制退步黨」,而韓國瑜則說得更直白:「《反滲透法》若過,140萬臺商……每個人脖子都綁炸彈,引爆器在民進黨手上!」

▲大陸學生在赴臺的留學生中待遇最差

實際上,「防陸生」是「反滲透法」的必然後果,只是碰巧撞上了新冠疫情,被披上了「防疫」的外衣而已,即使沒有疫情,大陸學生赴臺就讀也有「三限六不」的諸多限制。

「三限」是限制採認大陸優秀院校、限制陸生赴臺總量、限制採認醫學和關係安全領域的專業;「六不」是不加分、不提供獎助學金、不影響招生名額、不允許校外打工、畢業後不能在臺就業、不能報考證照,而其它國家和地區的赴臺學生則無此限制,真可謂「量身定做」,防得死死的。

「反滲透法」的出爐是一個危險的信號,將引發兩岸關係的根本性轉折。

關於這一點,大陸方面恐怕認識不足。

▲「反滲透法」通過

民進黨「立委」欣喜若狂

雖然國臺辦已經予以強烈譴責,但民間沒什麼反應,甚至很多人都不知道這件事。

這一是因為疫情轉移了大家的注意力,二是因為有這樣的感覺——民進黨嘛,經常會搞些小動作,習慣了,所以這次也是個「小動作」,掀不起什麼大浪,罵他兩句,批他一頓就得了。

但這次恐怕真的不一樣,大陸這邊動靜不大,而「臺獨」已經在彈冠相慶了。

蔡英文在Facebook上毫不掩飾地說,「世界各地的民主國家都在努力防止來自中國的滲透,今天台灣加入了……(細品這用詞)」眾多「臺獨」小黨紛紛表示慶祝,其中臺灣「基進黨」主席陳奕齊更是興奮地將2020年稱為「抗中元年」——在他們看來,「新時代」開始了,轉折點來臨了。

為什麼說這是轉折點呢?因為從此以後,兩岸關係就要走下坡路了!

在蔡英文之前,兩岸關係雖然有各種波折,「臺獨」勢力也在增加,但兩岸關係總的來講還是在往上走。

▲兩蔣統治臺灣時

兩岸其實並不存在「關係」

我們都知道兩岸對立是中國內戰的遺留問題,雙方軍事對峙了三十多年,臺灣方面施行「三不政策」(不接觸,不談判,不妥協),雙方自然毫無來往。

後來,隨著雙方內部和國際形勢的變化,這種形勢有所鬆動。第一個變化出現在1987年,蔣經國宣布解除了長達38年的「戒嚴」,流落臺灣數十年的老兵終於得以返回大陸探親,兩岸的民間接觸開始了。

然後就是兩岸用20年的時間實現了「三通」。

▲當年兩岸通航是非常轟動的新聞

1988年,大陸批准臺灣船運企業在大陸設立公司、代表處,商船可繞道日本、韓國運貨到大陸。1998年,實現了經日、韓、港等第三地到大陸的一船到底運輸。

2003年實現了節日包機(停經港澳),2008年完全實現了海上和空中的直航,同時也實現了直接通郵,並維持至今,兩岸商界往來已經習以為常,2011年實現了大陸學生赴臺學習——這明顯是一個交流愈加深入的向好過程。

兩岸官方的接觸同樣是一個向上走的趨勢。

從1992年開始,「海協會」(大陸)和「海基會」(臺灣)開始在香港、新加坡等地舉行會談,這是1949年後兩岸首度的半官方接觸,並且形成了兩岸關係的基礎「九二共識」。

2005年,國民黨主席連戰訪問大陸,與胡錦濤在人民大會堂進行了會談,達成五點共識,實現了1949年以後國共兩黨最高領導人的首次會晤,此後的國民黨主席(吳伯雄、洪秀柱、朱立倫)接連訪問大陸,均與大陸領導人實現了會晤。

2008年,海協會會長陳雲林訪問臺灣,與馬英九實現了會面,這是1949年後首度訪臺的大陸非官方代表。

2015年,兩岸領導人在新加坡會面,這可以說是兩岸關係的頂峰了,放到三十年前,這種事想都不敢想!

有一些細節需要注意,兩岸開始會談,是李登輝當選之時,實現節日包機,是在陳水扁任內,這至少說明一個問題——即使是這兩個公認的大「臺獨」掌權,「臺獨」勢力也在擴張,但也不敢公然違逆兩岸交流的大勢,甚至還不得不做點正面的事情來裝一下。

但蔡英文上臺後,「臺獨」勢力開始「厚積薄發」了。

▲國民黨(藍色)地方選舉大勝

卻仍然不能掌握最高權力

在蔡英文實現連任之前,民進黨剛剛在2018年的縣市長選舉中全面潰敗,按理說這個結果表明民進黨的治理令人失望,完全可以算是失去民心了。

然而在選舉中,蔡英文仍然高票連任,「立法院」選舉中,民進黨也拿下了幾乎比國民黨多一倍的席位,充分說明了島內「民意」在臺灣政治走向這個問題上,已經被充分「綠化」,這也是民進黨敢於強推「反滲透法」的底氣所在。

「反滲透法」之所以沒有在大陸民間形成影響,還給人一種「小動作」的感覺,主要是因為該法的短期危害不顯著,而長期危害非常大。

▲兩岸經貿額上升

背後是人與人的交流

兩岸關係向好,本質上是因為兩岸在人這個維度上的聯繫越來越緊密,不管是商人、官員、遊客,還是學生,面對面的直接溝通,永遠比隔空喊話更能起到交流的作用,也更能化解矛盾,形成相互體諒——面談總好過打電話,這符合我們的日常經驗。

特別是年青一代,這種交流的渠道更加顯得珍貴,因為年青一代是未來的主力,雙方年青人的交流更是兩岸關係的支柱之一。

想像一下,一個臺灣年青人聽到「大陸人吃不起茶葉蛋」之類的荒唐言論時,如果身邊正好有一位「陸生」,自然可以快速了解到真相,或者將來他自己有機會到大陸讀書旅遊經商,同樣可以眼見為實,不會形成歪曲的認識,大陸人同理。

▲臺灣年青一代已經非常綠化

以後將更為嚴重

但這個「反滲透法」一通過,事情就不一樣了。

表面上看,臺灣當局並沒有明著切斷三通,但每個與大陸沾邊的人都會有成為「敵對勢力」的可能,長期下去,將會人人自危——到大陸求學?不敢去了……想到大陸經商?自己掂量掂量……官員到大陸訪問?「賣臺」坐實了!

至於來自大陸的學生、遊客、配偶、商人,原本就是被防範的對象,有了這個法律以後,敢於來臺者恐怕只少不多。

這就築起了一座隔絕兩岸人際交流的大壩,書讀不了,生意做不成,締結婚姻嫌疑就更大了……久而久之,喪失了民間和官方交流基礎。

前面提到的那位「立委」陳學聖表達了同樣觀點:

「在臺灣的陸生、在大陸的臺生,期望在未來30年、未來50年,成為兩岸交流最重要的中流砥柱,因為這群人最能夠瞭解兩岸,但是現在卻看到,臺生與陸生變成兩岸『夾心餅乾』,少了這群人當中間橋梁,以後兩岸交流只有「硬碰硬」,對兩岸絕對不好……不能小看疫情背後的真正的事實,一定要參透兩岸倒退的意義。」

馬英九也痛批,「強力通過《反滲透法》的行為是綠色恐怖,甚至遠遠超過白色恐怖,好像恢復戒嚴了,好像恢復動員戡亂了。」

雖然話都說到這份上了,但民進黨只要將之打成「親共」或「親中」,即可輕鬆化解。

最後列一個數據,在「反滲透法」通過前,臺灣「綠黨」公布的民調顯示,支持者佔48.6%,反對者佔19.7%,5.3%無明確意見,26.3%表示不知道——接下來的二三十年,兩岸關係將出現實質性的逆轉,幾乎是必然的,我們必須為此做好準備。

相關焦點

  • 臺「立法院」強行通過「反滲透法」
    中國國民黨「主席」吳敦義表示,「反滲透法」實際上是找麻煩,呼籲臺當局領導人重新考慮,不要故入人罪,也不要隨便給人戴「紅帽子」或進行不公平處理。新黨「主席」鬱慕明表示,臺灣根本不需要新立「反滲透法」。他呼籲臺灣民眾12月31日走上街頭表達抗議。
  • 熱評兩岸丨「反滲透法」正式上路 相信臺灣民眾不會任由「惡法」捆...
    1月15日,臺灣地區領導人蔡英文籤署「反滲透法」並公告該法開始實施。好笑的是,已經發布了這項旨在「切割兩岸」「恐嚇阻撓臺灣民眾赴大陸交流」惡法的蔡英文,卻聲稱「我不反對兩岸民間交流」,還說她非常怕臺灣民眾因為誤解而引發恐慌。這可真是做了「豺狼」之事,卻還要硬裝「小白兔」啊!
  • 臺灣《反滲透法》要來了 我們準備好了麼?
    據一些消息來看,臺灣的「《反滲透法》」預計要在1月15日公告實施。
  • 民進黨當局強行通過「反滲透法」,宋楚瑜痛批:為了選舉操作激化對立
    【環球網報導 記者 尹豔輝】臺立法機構2019年12月31日通過所謂「反滲透法」,臺灣「中央社」等臺媒報導稱,親民黨臺灣地區領導人候選人宋楚瑜當晚召開記者會批評稱,此舉明顯是為了選舉操作,激化對立,讓「芒果乾」(「亡國感」偕音)持續發酵,讓民進黨單方面獲取選舉利益,親民黨對這種不道德的行為,表達嚴正抗議。
  • 「反滲透法」上路:蔡英文鬼話連篇 臺民眾急需自救
    好笑的是,已經發布了這項旨在「切割兩岸」「恐嚇阻撓臺灣民眾赴大陸交流」惡法的蔡英文,卻聲稱「我不反對兩岸民間交流」,還說她非常怕臺灣民眾因為誤解而引發恐慌。這可真是做了「豺狼」之事,卻還要硬裝「小白兔」啊!此前,國民黨團為拒絕替「反滲透法」背書,黨團成員拉起「抗議惡法」布條,在議場前方集結靜坐。
  • 暫停赴臺自由行 島內該如何理解?
    「鑑於當前兩岸關係,決定自2019年8月1日起暫停47個城市大陸居民赴臺個人遊試點。特此公告。」周三,文化和旅遊部下轄海峽兩岸旅遊交流協會一則41字的公告震動了臺灣島內。這是大陸方面首次對赴臺自由行進行限制。臺灣旅遊業預估,此舉將導致大陸遊客減少超過70萬人次,相當於每年約260萬人次赴臺遊客總數的26%。
  • 「反滲透法」寒蟬效應已現
    距離2020「大選」剩不到10天,民進黨卻趕著強行通過「反滲透法」,儘管蔡英文元旦談話時一再保證兩岸「正常」交流往來不受影響,事實上,卻因為法條中的「滲透來源」株連太廣,與兩岸有往來的企業界、臺師、陸配等都已對選舉噤若寒蟬。
  • 一句「完蛋了」,是島內對大陸暫停赴臺自由行的反應
    今年3月,他曾到大陸推廣南投的湖泊觀光,希望由此帶來南投的繁榮,畢竟,在祖國大陸民眾心中知名度較高的日月潭,就在南投。可7月31日,中國文化和旅遊部的官網上突然刊登了一則來自海峽兩岸旅遊交流協會的重磅信息,稱:「鑑於當前兩岸關係,決定自2019年8月1日起暫停47個城市大陸居民赴臺個人遊試點」。突然、震動、受衝擊很大、完蛋了……島內一些人士,特別是旅遊業者,對大陸暫停赴臺自由行,大多如此反應。
  • 臺灣各界人士痛批「反滲透法」:致臺灣人人自危
    親民黨臺灣地區領導人候選人宋楚瑜表示,「反滲透法」強行通過,造成臺灣人人自危,而且非常嚴重影響兩岸正常交流,他再一次提出嚴正的立場,向民進黨和蔡英文提出嚴正的抗議。他質疑,「反滲透法」倉促通過,影響200萬臺商在大陸活動,對於宗教交流、學術活動、經貿來往,也會造成人人自危。
  • 臺灣反滲透法」即將強行闖關,綠色恐怖籠罩臺商..
    民進黨堅決要在選前完成「反滲透法」「立法」,已令在往返兩岸的臺商、臺生、臺眷,甚至退休情工人員,發揮寒蟬效應。一位退休情治人士說,情治友人知道他退休後,他的家族在大陸做生意,很善意地提醒他「最近不要去大陸」。
  • 蔡自稱「反滲透法」不影響兩岸,國民黨已申請「釋憲」
    奇蹟中國編輯:十二「反滲透法」馬上就要在臺灣正式實施了,很多臺灣民眾都擔心此部法律會讓兩岸交流再次陷入低谷。這部法律從誕生開始,就引來了島內民眾的頗多爭議,無論是從法律的內容上還是法律通過的過程上看,這部法律都有很多值得商榷的地方。其中民進黨推出這部法律的用意是最受質疑的。他們在對外宣傳時,說這部法律是為了維護臺灣自己的利益,但是法律一旦出臺並應用到實踐中,很多臺灣商人、臺灣學生以及臺灣人大陸配偶的利益都會受到非常嚴重的影響。還在自嗨?
  • 「反滲透法」來打臉?蔡英文為了保證自身安全,確立新「法案」
    「反滲透法」的不合理之處民進黨當局有臉指責香港國安法,怎麼不去想一下其通過的「反滲透法」無實施細則的事實,甚至無主管機關,這符合民進黨當局所謂的「法治」嗎?民進黨立委提出「反滲透法」草案後只舉行了一場公聽會,跳過委員會討論,直接交付二讀,完全違反程序正義。
  • 民進黨當局預告強行通過「反滲透法」 臺灣各界痛批「比白色恐怖還...
    新華社臺北12月18日電(記者吳濟海、查文曄)民進黨當局自恃在臺立法機構擁有多數席位,近日多次預告12月31日將三讀強行通過「反滲透法」。臺灣各界連日來痛批民進黨當局製造兩岸對立、撕裂社會,直斥這一惡法「比白色恐怖還恐怖」。
  • 俠客島:赴臺自由行暫停,責任在誰?
    7月31日,文旅部發布重磅消息說,鑑於當前兩岸關係,8月1日起暫停大陸居民赴臺個人遊試點。劃重點:鑑於當前兩岸關係。兩岸關係發生了什麼?簡言之,就是蔡英文當局在兩岸關係上不斷倒退,「臺獨」言行越發囂張,近期還「過境」美國,甘做美國棋子,令人忍無可忍。
  • 臺灣各界人士痛批「反滲透法」
    ,31日晚,親民黨也召開記者會痛批民進黨此舉是為了選舉操作,宋楚瑜表示,「反滲透法」通過後,影響層面之廣,不僅是在大陸超過200萬的臺商,還有許多在大陸學習的學生、演藝人員、從事觀光的業者等,都被這「新警總」監視,這是對人權的戕害。
  • 臺灣各界人士痛批「反滲透法」:致人人自危
    親民黨臺灣地區領導人候選人宋楚瑜表示,「反滲透法」強行通過,造成臺灣人人自危,而且非常嚴重影響兩岸正常交流,他再一次提出嚴正的立場,向民進黨和蔡英文提出嚴正的抗議。他質疑,「反滲透法」倉促通過,影響200萬臺商在大陸活動,對於宗教交流、學術活動、經貿來往,也會造成人人自危。
  • 四大問題,帶你看懂「反滲透法」的「前世今生」
    在大選將近的敏感時期,19年11月25日,民進黨立法機構公布「反滲透法」草案,蔡英文更是在「政見會」等多個場合強調要在12月31日前通過「反滲透法」,引起臺海兩岸各界的普遍質疑和強烈反對,一時間眾聲喧譁。「反滲透法」從哪裡來?到底在說什麼?民進黨意欲何為?臺灣將面臨什麼?請跟隨小編的腳步,通過對四個問題的探索,迅速了解「反滲透法」的「前世今生」。
  • 從明天起,大陸暫停赴臺個人遊
    雖然臺灣是個風景秀麗的島嶼,但是由於兩岸關係,大陸居民赴臺旅遊也一直不是件容易的事,因為需要辦理通行證和入臺證。自2011年6月28日,上海、北京、廈門三個城市率先開放赴臺自由行以來,迄今為止一共開放了5批47個赴臺自由行城市。
  • 「反滲透法」就是一部不折不扣的「惡法」
    中新網1月15日電 國臺辦發言人馬曉光15日回應多個有關臺灣所謂「反滲透法」問題,他表示,「反滲透法」就是一部不折不扣的「惡法」,
  • 「反滲透法」實施,趙建民:臺灣人才將被推往大陸
    如今所謂的「反滲透法」已經正式實施,但是其內容方面關於法規的界定相當模糊,臺灣地區幾乎已經進入了人人自危的局面。中國文化大學社會科學院院長趙建民對此表示,所謂的「反滲透法」的施行,或許只會讓臺灣地區的人才被推向大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