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轉載或者合作,請聯繫作者mszhangziyan@foxmail.com】
昨天整個朋友圈都被《張楊導演,我愛你》這篇文章刷屏了,今天又迎來了驚人的後續,女主角直接宣布出家……
混亂的網絡輿論已經發酵了一天多,其實有個最想吐的槽是:為什麼當事人張楊被會稱為「不知名導演」??
還有人一直問他到底叫張揚還是張楊……一開始是張揚,現在是張楊,雖然今昔對比圖貼出來仿佛是兩個人。
張楊作為導演的知名度難道就這麼慘嗎?
他初出茅廬就是《愛情麻辣燙》,初代都市愛情大片,比現在院線裡放的拼盤愛情故事好看多了。
高圓圓和徐靜蕾當年的樣子也在裡面
《洗澡》裡有朱旭精湛的演技,說一句高口碑國產片不為過吧?
《昨天》是讓賈宏聲自己演自己戒毒的過程,這片當年在文藝界的討論度就不說了,賈宏聲在本片中騎自行車的畫面直擊困惑青年心靈。
《落葉歸根》是趙本山的嚴肅電影演出。
前幾年還有《飛越老人院》不是也都還行嗎咋都忘了呢?
怎麼搞得我像要安利張楊的前半生一樣……我只是奇怪,整段相聲都不一定會說的侯耀華,鬧出女徒弟假包事件,微博上調侃的還是「老藝術家」,他明明從未夠格。代表作有一長串的張楊,碰上花邊新聞,就只剩個「不知名導演」了。
張楊去年上了《岡仁波齊》和《皮繩上的魂》,畫風突變,專心致志在西藏滌蕩心靈。據說是他在市場新形勢下被資本碾壓得空間有限專注做自己云云。
《岡仁波齊》講的是藏人的朝聖路,歸類是「文藝片」,最終票房也過億了。上映時評價就有爭議,有人說拍出了朝聖者的純淨。有人說看出了愚昧生活方式,張楊在製造和販賣廉價的藏人生活景觀。
但是那時候誰都沒想到,就是這部電影吸引了一個姑娘的注意,造成了張楊導演生涯裡最爆炸的新聞,還是花邊的——轉世三毛の戀。
自稱是「小二姐」的這位姑娘,發了長文跟張楊示愛,說自己因為《岡仁波齊》就愛上了張楊,而張楊此前的電影她一部都沒看過。看起來她對張楊的了解並不比看熱鬧的群眾多。
雖然很轟動,但是文章太長了,好多人根本沒看完,隨便看了朋友圈裡的轉發語就算囫圇吃過了這個瓜。
確實……小二姐的微信長文,也實在是太長了,一共7500多個字,還有兩段視頻。
讓大家嘖嘖稱奇是這兩個:
「你是不婚主義,可是你有老婆與孩子。」(也不知道是此女邏輯亂還是張楊本人確實整了這麼清奇脫俗的說辭)
還有就是這女孩自稱三毛轉世
雖然我們都不知道她怎麼算出來的,三毛91年逝世該女92年出生,勉強能接上吧,荷西逝世的時候張楊都12歲了難道是魂穿嗎?
小二姐本姓崔,從她微博上看,在她遇到張楊之前已經開始數108顆佛珠了,當時也說放下什麼的,也不知道上一輪是個什麼故事。
根據坊間爆料,小二姐寫完了這篇文章之後主動發到群裡求轉發
文章發出後,她自己在評論區放出了各種吐槽,毫不介意
媒體跟進採訪她時,她說自己和張楊現在不用聯繫,靠意念交流。
我覺得張楊的意念接收器應該關機了……
通常對這樣的桃色新聞女主角有很多猜測,想炒作想出名想報復,又或者說她是幻想症。
唯一確定是小二姐入戲非常深,這麼多嘲諷她的段子,她的自我認知還是人世間一位深情款款歷經劫數的女子,渡完了劫就會大徹大悟,在理髮店裡剃個頭,她認為自己就已經成佛了,自拍不忘開美顏模式。
據傳有人把文章直接轉給張楊看,問他瘋不瘋,他說沒瘋。
小姑娘愛追著導演作家愛這種景象,好久好久沒見了,現在年輕女孩喜歡的是「小奶狗」,醜胖男子直接被一竿子打死成「油膩」,多一眼都不瞅的。
這位小二姐追逐張楊作天作地的方式堪稱古樸,但又如此善用新媒體,可謂是老現象有了新發展,科技改變生活。
過去頂著「才子」名號的中老年男性佔有優勢社會資源和話語權,小姑娘一則仰慕他們,二則在不對等關係裡容易陷入無還手之力的境地。知名主持人有兩個女友在同一個小區裡住著,所謂的才子男演員根本是一夫二妻,法律上的妻子之外,另一個情人給他當製片人,事業生活皆有賢內助。
現在,一個有了微信公號的年輕人可以一夜之間把自己的愛恨情仇傳遍網絡,情況又變了,有妻兒還過著到處留情的生活,也是會忽然翻船的啊。
誰說文藝界人士比較容易尋歡作樂,他們予取予求以為一切盡在自己掌握,可是隨時會被寫進微信公號裡變成十萬加的哦。
————————————
但相比起這樁緋聞本身的是非,關於「文青」的話題似乎更受歡迎,都說這是女文青被黑得最慘的一次。
我覺得最有趣的是:女主角自我感覺始終非常良好。
她在那段五分鐘的視頻開頭說:「我特別開心在你經歷了很大的挫折之後遇上了我。」
請感受一下這個邏輯關係,她是覺得張楊遇上自己很幸運。
接下來還有一句:「我為什麼要錄這個視頻,並不是想告訴世人,我是三毛的轉世,我如何如何的牛,我找到了荷西,我多麼不凡……」
就……很自信啊。
「90後愛上已婚導演公開發文」這個故事模板本來應該是心碎女怒斥薄情郎的,但是現在這個主角是帶著一種拯救世界立地成佛的姿態來講話。
儘管她的文章錯別字和語病連篇,的地得都分不清楚。
可她還特別愛往外蹦大詞兒:靈魂、渡劫、生生世世、做最好的自己,無問西東……
此外,她還雄心壯志要繼續進軍電影界,張楊拍了兩部西藏題材「淨化心靈」的電影,《岡仁波齊》和《皮繩上的魂》,小二姐說自己也要拍電影,叫《愛在岡仁波齊》和《魂上繩結》。
刷屏長文激情澎湃,內容單薄混亂,一次性湊齊了以下「爛大街標配」:西藏、行走、佛珠、信仰……還有三毛。
讀完全文就感覺看到一個活體的麗江古城裡小商鋪,看上去小橋流水都有,定睛一看店名是網絡流行詞改的,門口標語上是五年前的段子,鋪子裡賣的是義烏小商品(全國各地老街都會賣的那種),裡面坐著一個穿改良棉旗袍的姑娘,山根高聳,韓式半永久眉毛下面閃著矚目的假睫毛,額頭上吊著個綠松石頭飾,邊打鼓邊唱:「期待著你的回來~~~ 我的小寶貝~~~」
小二姐姿態之高和知識之匱乏形成了鮮明的反差,但新聞標題仍舊以「女文青」來定義該事件女主。
於是「文青」在這個故事和它產生的段子裡變成了變幻莫測的一個詞彙。
當它用來形容「小二姐」的時候是個嘲諷,但也有人說這簡直是對文青的一種汙名化。
假裝文藝和真誠地追求文藝同時發生,於是「文青」在不同語境下的多義性造成了褒貶不一,這已經很長時間了。
就像行走到西藏去淨化心靈看起來已經是令人發笑的旅行計劃,但是西藏何辜?又好像心靈雞湯裡寫的三毛故事看起來簡單粗暴又廉價,但三毛自己寫的東西仍然會感動很多人。
文藝不是問題、旅行不是問題、西藏不是問題、淨化心靈不是問題,問題是有心追逐不一樣的生活,但是文化程度和表達能力跟不上,情感表達也是從一種模板裡複製出來,看了就腦仁疼。
不過呢,最起碼這位姑娘沉浸在自己的表達欲裡,獲得了很大的滿足,也算是邏輯自洽自得其樂。
但在這個故事裡,就放過「文青」兩個字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