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整個生物的進化史上,能夠稱得上是「巨獸」的生物太多了,僅僅是從三疊紀晚期到白堊紀末期的恐龍時代就有不下幾百種能稱得上是「巨獸」的恐龍,比如比如霸王龍、阿根廷龍、地震龍等等。那麼,除了恐龍時代的巨獸外,還有哪些遠古巨獸呢?我們一起來從「海陸空」三個空間維度盤點幾種。
陸地上的遠古巨獸
地球誕生於距今約46億年前,但是在地球誕生之初的約10億年間都是生物空白期。從距今約36億年前藍藻出現後,地球上才有了真正的生命體,到了距今約5.4億年的寒武紀時期,地球上迎來了第一次生命的大爆發,這就是著名的「寒武紀生命大爆發」。雖然在寒武紀,生物的種類和數量都有了極大的提升,但是,根據已發現的化石看,從生命誕生之初,直到石炭紀,陸地上並沒有什麼大型的生物。
直到到了石炭紀,有一個著名的地質年代來臨了,它就是「巨蟲時代」。石炭紀的整個氣候溫暖、溼潤,陸地上的植被繁茂,為陸地生物的崛起提供了先決條件。其中以節肢動物最為活躍,比如翼展超過1米的巨型蜻蜓、身體比人頭都要大的巨型蜘蛛等等。在這個時期,所有的節肢動物中,以巨型馬陸的體型最大,達到了平均3米以上,而這個體型在地球上出現過的節肢動物中首屈一指。
所以,我認為巨型馬陸應該算遠古巨獸的一種。
從石炭紀再到恐龍時代,這個時期內,陸地上除了恐龍體型大一些外,並沒有出現比較大的遠古生物。但是,在恐龍滅絕後,哺乳動物漸漸開始崛起,體型也由小變大,在這個過程中,能稱得上是巨獸的有很多,比如身長平均在5米以上的猛獁象、身高高達6米,體重在5噸左右的大地懶等等。而這些巨獸相比起現存陸地上最大的動物大象來說,優勢並不明顯。所以,我們就拿出兩種「重量級」 的史前生物來,它就是「巨古獸」和天山副巨犀。
天山副巨犀是已知的地球上最大的哺乳動物,根據出土的化石看,成年的天山副巨犀的體長超過了9米,身高超過了7米,體重重達15噸左右。
巨古獸是一種生活在距今約2600萬年前的巨型哺乳動物,根據已發現的化石看,它的外觀與犀牛有些接近,但是比犀牛的吻鼻部要長一些,當然體型也要大很多。成年巨古獸的體長超過了8米,身高接近6米。在地球已知的哺乳動物中,它的體型僅次於天山副巨犀。
作為地球上最大和第二大的哺乳動物,天山副巨犀和巨古獸絕對能夠算得上是遠古巨獸了。
天空上的遠古巨獸
在地球上所有的已知的飛行生物中,體型最大的就要屬風神翼龍了。看到風神翼龍,有些小夥伴會說:不是排除了恐龍了嗎?怎麼還說風神翼龍?
其實,原因很簡單,那就是風神翼龍不是恐龍。因為恐龍是指所有中生代的蜥臀目和鳥臀目下的生物,而風神翼龍則是翼龍目下的生物。所以,風神翼龍不是恐龍,它只是會飛的爬行動物。
從已發現的化石看,風神翼龍的翼展超過了15米,這個長度是普通汽車的接近3倍長。因此,作為史上最大的飛行生物,風神翼龍絕對能稱得上是遠古巨獸。
水裡的遠古巨獸
既然陸地上和天空上的巨獸都以現存最大的動物做比較,當然水中的遠古巨獸我們也會用最大的現存水生動物做比較,而現存水中最大的動物就是藍鯨,它有著平均25米以上的體重以及160噸左右的體重。
放眼所有在水中生存的生物,從來沒有一種生物的體型能夠超過藍鯨。因此,我們就找兩種體型與藍鯨最接近的海洋生物來說一下吧,它們就是巨齒鯊和滄龍。
巨齒鯊是一種巨型鯊魚,它最早出現在距今約2800萬年前,直到距今約150萬年前才滅絕,在這兩千多萬年年中,巨齒鯊始終佔據了海洋食物鏈的最頂層。由於巨齒鯊屬於軟骨魚類,所以很難形成化石,以至於到現在也只發現了它的幾顆牙齒和幾塊脊椎骨化石,科學家根據其化石與現存的鯊魚比較得出,這種史前鯊魚的體長平均在18米左右,體重約為40噸。
滄龍與風神翼龍一樣,雖然都是恐龍時代的生物,但是都不是恐龍(滄龍屬於有鱗目)。滄龍是一種生活在白堊紀末期(距今約7000萬年前-6500萬年前)的一大類海洋生物,不同的滄龍體型有著很大的差距,比如最小的滄龍平均體長僅有3米多,而最大的滄龍霍夫曼滄龍的體長則有20米左右。
作為一種大型的海洋生物,滄龍有著強壯的圓錐形牙齒,而且它的牙齒末端還有倒鉤,也就是說一旦被滄龍咬住,獵物很難逃脫。
總結
在已知的生物中,能夠稱得上是遠古巨獸的生物不在少數,除了大型的恐龍外,比較有代表性的就是節肢動物中的巨型馬陸、史上最大、第二大的陸生哺乳動物天山副巨犀和巨古獸以及海洋中的巨齒鯊和滄龍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