還有不到半個月,2020斯諾克世界錦標賽資格賽就要開打,不到一個月,克魯斯堡的「年終大戲」就要開幕,丁俊暉、田鵬飛、羅弘昊等少數中國球員頂著安全風險已經趕往英國,為自己的理想奮力一搏,世錦賽的重要程度可見一斑。
那麼斯諾克比賽中,我們平時聽到的「世錦賽」和「英錦賽」兩者之間到底有什麼區別?又分別什麼人有資格參加呢?下面我為大家做一些不是很專業但足以讓大家明白這個兩個問題的解讀。
基本情況及共同點
英錦賽,全稱英國錦標賽(UK Snooker Championship),世錦賽,全稱世界錦標賽(World Snooker Championship),當然還有「中錦賽(中國錦標賽)」和「國錦賽(國際錦標賽)」,名稱沒有什麼特殊的含義,英錦賽和世錦賽兩項賽事都是「排名賽」,與邀請賽屬性的「大師賽」在斯諾克球壇並稱「三大賽」,賽事地位處於斯諾克職業賽中的金字塔頂端,賽事全部在英國舉辦,世錦賽在謝菲爾德,英錦賽在約克,這兩項賽事的冠軍獎盃是所有職業球員追逐的夢想。
兩者區別
1、級別不同(獎金不同)
要說區別,首當其衝是「級別」不同。世錦賽冠軍毫無疑問是職業斯諾克的最高榮譽,如同足球運動中的世界盃,而之所以世錦賽成為級別最高的賽事,原因無外乎以下幾點:第一,奪冠難度大(賽制);第二,獎金高;第三,歷史更悠久。
首先歷史問題,世錦賽創辦於1927年,從賽制到比賽地,歷經將近100年的發展,包括約44年的克魯斯堡「生涯」,世錦賽目前很多地方都已形成「無法撼動」的地位和傳統,比如舉辦場館克魯斯堡,為什麼WST在疫情如此嚴峻的情況下依然堅持將世錦賽放在克魯斯堡舉辦,而不是有成功經驗的米爾頓-凱恩斯,這是很好的答案;又比如賽制,你英錦賽可以改,但世錦賽的賽制是不容輕易做出改動的(下面詳細分解)。
而英錦賽創辦於1977年,比世錦賽要晚50年左右,50年的差距如果要量化的話,那麼就是世錦賽冠軍獎金為50萬英鎊,英錦賽的冠軍獎金為20萬英鎊,兩者相差1.5倍,亞軍、四強、八強等輪次的獎金也有不同程度的區別,這可能是兩項賽事最直觀的區別了。
2、賽制不同
剛才說到賽制問題,我們這邊略微詳細的分解一下。
英錦賽2011年之前,決賽之前的輪次都是搶9,決賽搶10,但巴裡-赫恩上任世臺聯主席之後對斯諾克進行大刀闊斧的改革,其中包括賽制,英錦賽也沒能「倖免」,2011年開始英錦賽變成半決賽之前的輪次為搶6,半決賽搶9,決賽搶10,直到2014年,變成決賽之前的輪次全部為搶6,決賽搶10,並取消資格賽的概念,採用128名職業球員捉對廝殺的扁平化賽制,這也是當前英錦賽的賽制,已經保持了7年。
而縱然赫恩怎麼改革,世錦賽這一塊始終沒有輕易動手,只有在資格賽階段做出過細微調整(今年世錦賽資格賽部分輪次搶6,這是疫情的客觀因素所致),也一直保持著資格賽的傳統,正賽階段一直保持著首輪搶10,第二輪、第三輪搶13,半決賽搶17,決賽搶18的規模。
因此,賽制上最大的區別,第一,英錦賽無資格賽,世錦賽有資格賽;第二,英錦賽局數少,世錦賽局數多。
3、傳統不同
說完歷史、獎金和賽制方面的不同,再談談傳統。
我們已經知道英錦賽創辦於1977年,而無巧不成書,這一年正好也是世錦賽移師克魯斯堡的年份,這裡面能體現出差距的是,英錦賽在這44年歷史中,從首屆舉辦地布萊克普到現在的約克,總共更換過大約4次比賽地點,而世錦賽從1977年開始進入克魯斯堡,便再也沒有異地過,斯諾克球員和球迷也把克魯斯堡看作是「朝聖之地」。
即便是中國斯諾克市場日益磅礴的現在,也沒能輕易將世錦賽挪到中國來。另外一個傳統是世錦賽獨一無二的,那就是在半決賽之前球員的座位是緊挨著的,這雖然是克魯斯堡場館面積太小所致,但也算克魯斯堡一道亮麗的風景線。
什麼人有資格參加
說完區別,再來看看參賽資格的問題。
對於英錦賽來講,由於沒有資格賽,128名職業球員都從第一輪打起,因此沒有資格不資格的問題,參賽球員就是這128人,有時候可能會邀請極個別在洲際比賽中表現出色的(青少年)球員打一輪附加賽,或者替補放棄報名的職業球員。
世錦賽就相對要複雜一些了,除了這128名職業球員之外,WPBSA還會邀請16名洲際(相應)比賽表現出色的球員,與世界排名第81-128位的球員進行第一輪資格賽的比拼,從這64位球員中決出32位球員,與世界排名第49-80位的球員進行第二輪資格賽,這裡面32位勝者再與世界排名第17-48位的球員進行第三輪資格賽,他們的勝者進行第四輪資格賽,決出最終進入克魯斯堡的16個名額。
以今年的世錦賽為例,WSF公開賽闖入決賽的烏克蘭青年球員博伊科、歐錦賽U21組別冠軍希爾以及中國香港女將吳安儀等球員都受到了參加世錦賽的邀請,他們不是職業球員,但他們由於過去一年出色的表現,被邀請參加世錦賽。在過往的比賽中,女子世界冠軍埃文斯也參加過世錦賽,去年以「業餘身份」殺入克魯斯堡並淘汰奧沙利文的卡希爾也是如此。
因此,在參賽資格方面,世錦賽要更加體現出「世界性」和包容性,但要想打進正賽,圓了「克魯斯堡之夢」也絕非易事。
總結:「獨缺」世錦賽,或許是種遺憾
綜上所述,世錦賽和英錦賽有共同點,但區別要更多一些,主要體現在級別、獎金、賽制、傳統等方面,世錦賽相比於英錦賽,級別要更高,冠軍獲得的難度也要更大。對於很多球員來講,英錦賽可以摸到,世錦賽卻難以觸及,丁俊暉、吉米-懷特、馬奎爾、史蒂文斯……無不如此!
在參賽資格方面,英錦賽的參賽總人數是128人,世錦賽是144人,世錦賽要更具「世界性」一些。
關注@聊個芝麻球原創作品,謝絕抄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