哈維·韋恩斯坦早前被拍到出庭(圖源:VCG)
據外媒報導,當地時間3月11日,前電影大亨和韋恩斯坦影業聯合創始人哈維·韋恩斯坦被紐約州法院判定入獄23年。2月24日他曾被陪審團認定一級刑事性侵犯和三級強姦罪。今年將滿68歲的韋恩斯坦將在紐約州的一所監獄執行,並將正式註冊為性犯罪者。
前幾天,韋恩斯坦的律師對法官James Burke申請判刑5年,稱將滿68歲的他身體不佳,如超過5年,可能會撐不過去。判決過後,韋恩斯坦的律師Donna Rotunno表示:23年太多,可能在7月提起上訴。
Time's Up基金會的CEO陳遠美表示:「首先也是最重要的,我們要感謝Mimi Haleyi等在法庭上作證的女士們。我們和受到性侵、性騷擾的100多位受害者團結在一起。被性侵和性騷擾的傷痛會伴隨人的一生,我們只希望今天的判決能給韋恩斯坦的受害者們帶來某種程度的平靜。」
此外聲明中還希望這個判決能鼓勵更多受害者站出來、推動司法系統在性騷擾、性侵案判決上的態度,改善女性在工作環境中受到男性騷擾的現狀。
艾什莉·賈德是韋恩斯坦的性侵受害者之一
由艾什莉·賈德等24名指控哈維·韋恩斯坦的人組成的The Silence Breakers也發表聲明:「哈維·韋恩斯坦是被認定有罪的強姦犯,他將被送進監獄。但再長的刑期也無法修復他毀掉的那些人的生活,他破壞掉的那些人的職業生涯,他造成的那些傷害。」
此次宣判前,韋恩斯坦用低沉的聲音對此案指控他的人說:「對於你們,我非常自責,對於所有女人,我非常自責,我的自責是出自真心。」又表示認為Metoo運動做的太過:「我完全被搞糊塗了,我認為男人對這一切都很疑惑,數以千計的男人女人們失去了走正當法律程序的機會,我為這個國家感到擔憂。」
2017年10月,《紐約時報》《紐約客》刊登多篇報導,指好萊塢電影圈內聲名顯赫的哈維·韋恩斯坦在幾十年內,對多名女子實行不當性行為,此後有多人站出來指控韋恩斯坦,引起好萊塢巨大動蕩,MeToo和Time’s Up活動展開。
除了紐約法院的判決,韋恩斯坦還必須面對洛杉磯的官司,目前已開始推進;韋恩斯坦方稱23年太多,指法庭不公,紐約此案可能提起上訴。
韋恩斯坦多名指控者的代理律師Gloria Allred在場外舉起一個牌子,寫著「正義長這副模樣:20+3年(兩項罪名分別判的監禁時長)。」她稱未來會跟韋恩斯坦在洛杉磯再見:韋恩斯坦在洛杉磯也面臨4項指控,「這個案子會有進展的」。
韋恩斯坦的律師團的Donna Rotunno表示非常生氣,「這個判決大得驚人,數字簡直可怕,有的殺人犯走出法庭都比他快。」認為法庭是出自「運動」和公眾的壓力才做出如此判決,而不是出自證據、證詞和公正,是懦弱的行為。
韋恩斯坦的另一名律師Arthur Aidala透露:他服刑的監獄可能是紐約的Fishkill Correctional Facility。
在紐約宣判後不久,洛杉磯郡地方檢察官辦公室宣布:將把韋恩斯坦送到洛杉磯面對多項指控,目前已開始走流程。
韋恩斯坦性侵案時間線簡單梳理
2020年2月24日 紐約州法院,維恩斯坦受到真人秀《天橋風雲》製作助理米裡亞姆·哈利的指控被判形式性侵犯罪,被女演員傑西卡·曼恩指控被判三級強姦罪。
2019年5月《紐約時報》曾透露:韋恩斯坦的律師已經和原告律師、紐約檢方達成4400萬美元的和解協議,3000萬支付給受害者、因破產受到傷害的韋恩斯坦公司員工,剩下1400萬美元為律師費。顯然這個和解最終並未達成。
2018年5月 韋恩斯坦被指控犯有兩項強姦罪和一項犯罪性行為罪,面臨一級刑事性犯罪指控和二級掠奪性侵犯指控。這些罪名可能給他帶來10年監禁和終身監禁,此前韋恩斯坦所受的指控最高可被判入獄25年。
被指控之後,韋恩斯坦拒不認罪,交付100萬美元保釋金。儘管有超過80名女性指控其騷擾或侵犯他人,但這些女性中只有少數能夠拿出足以對其提起法律訴訟的有力證據。訴訟期間韋恩斯坦不被允許在紐約或康乃狄克州以外的地方旅行,並且不得不上交他的護照並且同意戴上GPS追蹤器,防止他在面臨審判前離開這個國家。
2017年秋天開始,包括《紐約時報》在內的多家媒體發布長文報導揭露哈維·韋恩斯坦這些年來對女性員工進行性騷擾和猥褻,幾十名女明星出來揭露韋恩斯坦曾經的性騷擾和性侵惡行,由此引發Metoo運動。
奧斯卡「第一推手」韋恩斯坦如何跌下神壇
《紐約時報》日前發布了一篇長文,詳細揭露了韋恩斯坦影業掌門人哈維·韋恩斯坦的種種劣跡:三十年來,這位管不住自己手腳的好萊塢大鱷一直對女性員工進行性騷擾和猥褻(演員艾什莉·賈德等多名受害人都發聲證實)。
目前,哈維·韋恩斯坦已經被自己親手創立的韋恩斯坦影業董事會解除其CEO職務。
哈維·韋恩斯坦
如果只是以大人物的桃色新聞為賣點的小報曝出這條新聞,也許韋恩斯坦只需要稍微動用下媒體圈中的人脈,就可將此類消息將公眾屏蔽。但這次爆料的媒體可是創辦了166年、面向全世界發行、美國嚴肅媒體最高級代表——《紐約時報》,任憑哈維·韋恩斯坦如何神通廣大,這次翻身恐怕也是難於上青天。
《紐約時報》詳細紕漏了哈維近三十年來各種對女性上下其手的性騷擾事件:威逼利誘女員工為他進行按摩,或是帶女員工到酒店提出性要求。女演員、女員工、女模特都是他眼中的獵物。
法律紀律、電子郵件、訪談記錄……各種各樣的證據勾勒出了一個好萊塢幕後大佬的陰暗面,在成功人士的光環背後是令人髮指的貪婪。
他可以開出的籌碼的確很多,工作、角色、金錢,大部分受害者也選擇與之達成了和解協議,從未得到過真正教訓的哈維·韋恩斯坦,或許從未想到有一天會摔的如此之慘。
哈維·韋恩斯坦在聲明中表示:「我知道過去對同事的所作所為給大家造成了很大的傷害,我真的非常抱歉。雖然我正在努力做得好一些,但我知道還有很長的路要走。」但隨即卻通過律師發聲要起訴《紐約時報》誹謗。
韋恩斯坦董事會則表示,他們對《紐約時報》刊登的文章和提出的指控會採取非常嚴肅認真的態度去對待。董事會早前已經下令要僱傭獨立律師事務所,對《紐約時報》提出的指控展開一場全面徹底的獨立調查,並了解事情的所有真相,而哈維·韋恩斯坦將「無限期」休假離開公司。
擋在鮑勃·韋恩斯坦身前的正是哈維·韋恩斯坦
而據《紐約時報》八卦版「 第六頁」爆料,哈維·韋恩斯坦的弟弟鮑勃·韋恩斯坦是這場醜聞和輿論風暴的幕後操作者,或許正有一場內鬥大戲在公司高層間悄然發生,但可以肯定的是,曾經在奧斯卡上呼風喚雨的韋恩斯坦公司如今風雨飄搖。
俗話說牆倒眾人推,在好萊塢這座功利場裡更是如此。諸多與韋恩斯坦合作過的明星們開始站隊。
向來為女權運動敢說敢做的梅麗爾·斯特裡普首當其衝,於昨日發表了公開聲明:
「哈維·韋恩斯坦這一可恥的行為,使我們這些支持他工作的人感到震驚。而那些勇敢揭露這一行為的女性,是我們的英雄。
有一件事是可以澄清的。並不是所有人都知道這件事。哈維非常支持我的工作,在我們的工作關係中,他很讓人惱怒,但他又對我十分有禮貌,對其他一些和他一起工作的人也一樣。我之前並不知道他以下的這些過錯:我不知道他和女演員以及同事之間經濟上的關係;我不知道他會在酒店房間、浴室或者其他不恰當的地方開會。如果每個人都知道,我不相信所有在娛樂或者重要新聞中做調查的記者,會在幾十年間沒有注意到這件事情。
他的行為不可原諒,但是濫用職權我們都很熟悉。每次具有監督意識的媒體提出、聽到並信賴的勇敢發聲,最終都會使得遊戲規則發生巨大轉變。」
斯特裡普與哈維·韋恩斯坦
而在五年前,正是在韋恩斯坦公司的運作下,梅姨憑藉《鐵娘子》拿下了奧斯卡影后。
另一位曾經與韋恩斯坦交往頗深的大牌女星凱特·溫斯萊特也跟上補刀,要知道她在2009年憑藉《朗讀者》唯一一次拿到奧斯卡影后的桂冠,便是得利於韋恩斯坦公司的公關運作。
聲明如下:
「哈維·韋恩斯坦作為行業最重要的電影製片人之一,卻作出如此令人作嘔的行徑,著實令人震驚;而這些走到臺前發聲的女性是極其勇敢的。哈維·韋恩斯坦對待這些脆弱而又充滿天賦的年輕女性的方式,無論在任何工作場合都是不可接受的。
毫無疑問,對這些受害者來說這段時間甚至是以後很長的一段時間,都充滿了創傷。我要對她們的勇敢致敬,並且明確而堅定地站在她們這邊,支持曝光哈維韋恩斯坦這種應該受到譴責的令人厭惡的行為。他的做法無疑是極其可恥、駭人聽聞,非常非常錯誤的。我本來還以為這樣的事情只是一些捏造謠言,也許我們都太傻太天真了吧——而這也使我感到更加的憤怒。對這種有辱女性人格的卑劣行徑,在世界上任何地方、任何工作場合都應該採取零容忍措施。」
哈維·韋恩斯坦與米歇爾·威廉士
朱麗安·摩爾、朱迪·丹奇、帕特麗夏·阿奎特、凱文·史密斯、詹姆斯·古恩、布麗·拉爾森、塞斯·羅根、賈德·阿帕圖、莉娜·杜漢姆……無論是曾經的對頭還是夥伴,幾乎半個好萊塢的圈內人,都試圖與哈維·韋恩斯坦劃清界限。
然而這些明星大腕們真的對哈維·韋恩斯坦的行為舉止毫不知情?
從默片時代的「妖豔女星」路易斯·布魯克斯,再到華納兄弟創始人傑克·華納,潛規則從來都是好萊塢的「公開秘密」。但誰都不想輕易都想和這位曾經「操控奧斯卡」的男人搞好關係,他的手中有圈子裡大家都渴望得到的東西——名與利。
就在幾天之前,哈維·韋恩斯坦的傳奇故事讀起來依然勵志。
上世紀70年代末,鮑勃、哈維以父母的名字命名了自己的米拉麥克斯公司,兄弟兩人是在新好萊塢電影的薰陶下成長起來的一代電影迷,哈維也坦誠自己喜歡特呂弗、費裡尼導演的那些藝術電影,兩人創辦的公司宗旨也試圖扶持藝術與娛樂兼備的獨立電影。
《性,謊言和錄像帶》
1989年,米拉麥克斯以100萬美元的價格買下了索德伯格的成名作《性、謊言、錄像帶》,在公司的高效運作下,這部坎城金棕櫚影片獲得了極佳的市場回報,米拉麥克斯公司在揚名立萬的同時,也如法炮製了更多非好萊塢的優秀電影進入北美市場。
張藝謀(《菊豆》)、阿莫多瓦(《捆著我,綁著我》)、託納多雷(《天堂電影院》)、彼得·格林納威(《情慾色香味》)、成龍(《飛鷹計劃》)、基耶斯洛夫斯基(《兩生花》)、陳凱歌(《霸王別姬》)、宮崎駿(《幽靈公主》)……當代一大半的非北美電影大師,都曾與韋恩斯坦兄弟合作過。
在米拉麥克斯被迪士尼收購後,兄弟二人又發行了《低俗小說》、《英國病人》、《心靈捕手》等經典影片,兄弟二人的事業從獨立電影也轉向了好萊塢與奧斯卡。
昆汀與韋恩斯坦兄弟
但保守、商業的迪士尼對米拉麥克斯藝術、獨立的「野路子」頗有微詞,在重重矛盾下兄弟二人放棄了以自己父母名字命名的公司,離開迪士尼創辦了韋恩斯坦影業公司。
在經過短暫的蟄伏期後,韋恩斯坦影業在奧斯卡獲獎上展現出了超乎常人的公關能力,《國王的演講》、《藝術家》、《烏雲背後的幸福線》等片在頒獎季收穫良多,《大師》、《被解救的姜戈》等影片儼然成為新時代的電影經典。
如今東窗事發,一代影壇梟雄遭到世人唾棄,這三年來製片人會工會、奧斯卡組委會除名,法國總統也撤銷了他的榮譽勳章。哈維·韋恩斯坦電影公司也破產,韋恩斯坦兄弟的傳奇故事以這樣的方式劃上句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