烏江是貴州境內最大的河流,地勢高流域面積廣,所到之處出現很多自然景觀,堪稱鬼斧神工。
險峻的地理位置和充足的水源,烏江以瀑布、急流、峽谷而聞名。俗話說有水的地方就有魚,烏江裡更是生活著長百上千種魚。
最近有釣友在烏江釣起新魚種,這魚像鯉魚,但更像草魚,銀色的魚鱗,兩根不是很長的鬍鬚。
有著多年釣魚經驗的釣友,長時間辨認確定這不是本土魚種,詢問眾人後也說不出個子午卯酉來。當地釣友看後,表示自己以前在江裡釣起過,只是個頭比較小。
這次釣起的這魚,有四斤多重,在陽光的照射下,遠遠看去恰似滿身鎧甲很漂亮。
這是什麼魚?大家議論紛紛,當地的村民說:「這魚看起來賊頭賊腦很像老鼠,會不會是國家二級保護魚類老鼠魚呢?」
這個疑問很快被否定,當地有老鼠魚的分布,很顯然這不是。
也有人說,這會不會是淡化過度的鱸魚呢?
實在沒有辦法,只有求助於網際網路,釣友說,這是淡水銀鱈魚,主要在土耳其地區分布,是一種營養價值和經濟價值很高的魚。很多地方也叫「天山銀魚」,我國基本沒有出現在江裡,可能是從養殖場裡跑出來的。
北方釣友說:「這是大鱗䰾,原產於新疆和俄羅斯,也是最近幾年才開始出現的人工繁育物種。魚苗一年就能長到一斤多,第二年就能達到三斤以上,肉質豐腴肥厚,沒有細刺很好吃,在當地這魚賣到三十多一斤。」
這魚也能算是外來物種,只是不可能泛濫,大鱗䰾屬雜食性魚類,生存能力好,抗病能力極強,在十多年前就已經引入我國養殖。
大鱗䰾在我國沒有野生的,在江裡出現大多是放生或者養殖場逃跑的,這魚在我國廣大的水域裡,繁衍生息很輕鬆,魚肉好吃價格貴,不用擔心泛濫成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