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一些照片中,我們經常使用暗角來弱化環境,突出和強調主體,這種處理思路在人文、紀實、人像攝影當中會經常使用。
其實在Photoshop的濾鏡當中,我們也可以輕鬆製作出暗角,但從效果來看,卻並不是非常理想。因為採用這種方式,只能製作整體上的暗角,沒有辦法精確到照片中景物的輪廓,不夠精緻。採用蒙版+曲線的方式製作暗角,才能進行精確、靈活的控制,更容易實現攝影師的創作意圖。下面介紹快速製作完美暗角的方法。
這一場大雨:利用蒙版與漸變製作無痕暗角打開要處理的照片。可以看到,因為背景的天空亮度明顯偏高,要讓人物面部曝光正常,那天空就會變的更亮。像素細節幾乎沒有了,變得白蒙蒙一片,並且幹擾了人物的表現力。如果我們能夠壓暗背景天空,並適當增加人物面部的對比和質感,畫面影調會變得好一些。
打開照片
創建「曲線」調整圖層,降低高光,同時適當降低中間調。
降低畫面亮度
選擇「漸變工具」,設置前景色為黑色,選擇「前景色到透明漸變」並使用「徑向漸變」,降低「不透明度」為30%,在人物面部做漸變拉伸。
使用漸變工具對人物進行漸變調整
漸變後的效果
然後降低「不透明度」為15%,在人物的衣服及木柴上做漸變拉伸,讓這些區域與環境的過渡更加自然一些。
降低不透明度後在人物臉部周邊做漸變
漸變後的效果
TIPS
如果某些區域不小心被提亮,那麼可以設置前景色為白色,在過亮的區域做漸變拉伸。漸變的過程中,注意與主體的過渡要自然,這樣即可恢復這塊區域。
設置前景色為白色在過亮的區域做漸變
恢復該區域
一般來說,要給畫面製作出更強的立體感和空間感,讓暗角顯得更加真實而不留痕跡,則可能需要第二條曲線調整來實現了。第一條曲線調整畫面的中心範圍,第二條曲線調整畫面的邊緣範圍。再次創建「曲線」調整圖層,降低高光。
再次創建「曲線」調整圖層降低高光
然後選擇「漸變工具」,調整「不透明度」為67%,在畫面中心向邊緣做漸變拉伸。這樣經過兩次漸變,畫面的效果比一次漸變要好很多。
在畫面中心向邊緣做漸變
漸變後的效果
TIPS
這兩次暗角,第一次是非常精確的還原人物亮度,降低環境亮度,這樣就可以突出人物了。為防止畫面不夠自然,所以進行了二次暗角製作,第二次暗角就非常簡單了,主要是對畫面整體的中間部分進行亮度還原,也就相當於做了一個畫面四周的暗角。
調整之後,發現照片的飽和度顯得比較高,因此創建「色相/飽和度」調整圖層,降低「飽和度」為-48。
降低畫面飽和度
最後,創建「漸變映射」調整圖層,並在「圖層」面板中的「設置圖層的混合模式」下拉列表中選擇「明度」模式。
創建「漸變映射」調整圖層並設置圖層的混合模式為「明度」
在「漸變映射」工具中單擊漸變條,彈出「漸變編輯器」對話框,在「預設」列表框中選擇「純黑-純白」映射,然後調整「色標」滑塊的位置,設置完成後,單擊「確定」按鈕關閉對話框。可以看到,通過漸變映射後,照片變通透了。
設置映射
照片變通透
調整完成後,查看照片的直方圖。在「直方圖」面板中選擇「明度」通道並關閉高速緩存。雖然本畫面為低調攝影作品,但高光部位距離色階值為230的標準還有較大差距。
直方圖沒有達到標準
再次創建「曲線」調整圖層,提亮高光,同時適當降低中間調,保持畫面的影調層次比較自然,最終使最亮部位的色階值到達230左右。
再次創建「曲線」調整圖層提亮高光使直方圖達標
處理完成後,拼合圖像並保存即可。
調整前的效果
調整後的效果
細心的讀者會發現,上面案例照片最終的處理效果中,影調達到了我們想要的效果,但是品質卻不盡人意,因為被漸變+曲線壓暗的天空有明顯的波紋出現。這種波紋的出現是天空太亮,我們在製作中強行用曲線壓暗,然後在蒙版中用漸變工具控制的結果,因為,漸變工具在圖層蒙版中對這種特別平滑的區域針對亮度進行大幅度修改時,必然出現的一種現象,這是因為8位通道與16位通道漸變灰階的連續性與平滑度仍然不夠。如果將圖像的位深度改成32位的話,「波紋」問題即可解決。下一個案例,我們將會學習圖像在32位深度下獲得平滑的漸變過度。
後期強創辦人陳建強
中國攝影家協會教育委員會委員
第27屆國展鑑定專家
中國數碼影像專家
中國攝影教育德藝雙馨
全國藝術教育優秀教師
華光攝影學院副院長
福建省攝影藝術協會主席
PPA世界傑出職業攝影師
明基顯示器全球大使
中國十佳數碼攝影師
佳能十佳專業攝影師
大揚影像藝術總監
後期強品牌創辦人
全國藝術教育成果獎
中國當代優秀文藝家
福建省五十周年攝影貢獻獎
福建省文藝百花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