讀者/觀眾朋友們的欣賞水平越來越高,精彩的故事或者影視作品、綜藝節目等,但凡沒有」高能、反轉、無尿點「這幾個標籤,人氣就不會旺,熱點和爭議話題就起不來。
還有很多喜歡寫作的朋友經常問到幾個問題:
突然想到一個好故事,一口氣寫了好幾萬字,然後就寫不下去了,不知道情節如何發展或者結束;靈感迸發,想到好多劇情和素材,卻不知道該如何加入自己的故事中;不知道一份合格的故事大綱包括哪些內容和元素,從而讓自己的創作更加順利。以上幾個問題和需求都與如何寫出一個精彩的大綱密切相關。一份合格的大綱,將是輔助你寫作的最佳助手。
那麼怎樣才能同時調動感性直覺和理性思維,將各種重要元素有機編排進小說裡呢?在空中任意馳騁的風箏需要一根結實的線,寫作也是如此。而一份優秀的大綱便是這根結實的線。——《寫作課》(艾麗絲·馬蒂森著)
新上映的《灰獵犬號》是一部很精彩的戰爭電影。兩屆奧斯卡影帝湯姆·漢克斯擔任製片、編劇並主演的這部影片,全片僅90分鐘,結構緊湊,探險模式的劇情圍繞主線推進極快,劇情伏筆和懸念合理,結局滿足觀眾期待。
隨著劇情的發展跌宕起伏,能緊緊抓住和調動觀眾的情緒,並是一部極佳的創作案例。
我們通過對《灰獵犬號》這部電影結構的拆解和分析,學習如何把握影片的連續性和節奏感,從而了解和學習如何寫出一個精彩的故事大綱。
1、動手寫作之前
不要急著開始寫故事,要先明確兩個關鍵問題和一個方法。
首先,要給你的故事定一個基調(《你能寫出好故事》稱為「道德前提」)。
基調必須是正面的。
觀眾可以通過這個故事來學習,從而讓自己變得更好。即使要寫負面或者黑暗的故事,也要講清楚,負面或者黑暗的力量為何導致了滅亡和失敗。
《灰獵犬號》,是一個關於榮譽、責任和信念的戰爭故事。
《海的女兒》,是一個為愛犧牲自己的故事。
《冰雪奇緣》,是一個關於家庭、愛、責任的故事。
《我不是藥神》,是一個關於利益和人性的故事。
《諜影重重》,是一個關於自我覺醒,並對抗邪惡組織的故事。
其次,要給你的故事確定核心事件。
務必樹立一個核心事件,它才是引導故事向結局方向發展的主動力。——《寫作課》(艾麗絲·馬蒂森著)
寫故事,尤其是長篇故事,難就難在保證清晰的主線,這條主線需要交代清楚小說中的核心事件和存在的問題,以及這個最主要的問題是如何解決的。
如上面列舉的故事和電影,都有明確的基調和核心事件,確保將讀者一步步引入最後的關鍵時刻和結局。
那麼,通過什麼方法,能將故事基調、核心事件以及各種各樣的情節都整合及串聯在一起,從而形成一個完整的故事大綱乃至精彩的故事呢?
我們可以通過最常用的三幕式結構來實現這個目標。
三幕式結構,源於古希臘舞臺劇,歷2000餘年而不衰,現在已經成為標準的電影劇本創作模式。很多我們耳熟能詳的電影都是嚴格按照三幕式結構創作出來的。從《星球大戰》、《魔戒》、《加勒比海盜》系列、迪斯尼的各動畫電影,到《當幸福來敲門》、《我是傳奇》、《我不是藥神》等等均可按此模式創作。
三幕式結構簡單易懂,能加深讀者/觀眾對故事的理解和體驗。
《灰獵犬號》也不例外,因此我們就用三幕式結構來拆解、分析和學習大綱的製作。
標準的三幕式結構包括引入、衝突與激勵事件、關鍵時刻與結尾這三大部分。
三幕式結構演化出很多形式,在《故事》一書中,羅伯特·麥基將故事分成激勵事件、進展糾葛、危機、高潮、結局這五個部分,但核心內容是一樣的,並不妨礙我們對此結構的理解和大綱的製作。
2. 第一幕 引入
在《情節與人物:找到偉大小說的平衡點》中,作者明確指出,第一幕的主要任務就是做好鋪墊,滿足第二幕情節發展需要。
那麼第一幕需要展現哪些要素,來做好鋪墊呢?
主要包括10個關鍵點的信息。任何故事和電影,無論是採用哪種表現形式,都必須要在第一幕將這10個關鍵點展示出來,觀眾才能明白這是一個什麼故事,它為什麼吸引我,以及它將帶我去向何處。
1)背景、時間、地點《灰獵犬號》在開場用2分鐘時間,通過旁白和字幕的形式,交代了故事發生的背景、時間和地點。
這3個要素能讓讀者/觀眾迅速進入故事,並且理解故事要講一個什麼事情。
而在一些時間跨度較大,以及地點經常變換的電影中,如《諜影重重》、《變形金剛》等,都會同步告訴觀眾當前地點的位置和時間節點,避免觀眾脫離情節,從而產生認知困惑。
2)人物人物是最重要的,故事裡所有的一切,都要圍繞人物以及人物的行動展開。
按照《灰獵犬號》對人物的展示順序,我們可以看出分別介紹了人物的信仰、身份、初始狀態和即將開始的心路歷程。
而有些故事中,還要交代人物的種族、職業、教育、經歷等,都是為了將人物特徵說清楚,讓讀者/觀眾了解和知道他們要看主人公是一個什麼樣的人。
介紹人物的這些基本特質,目的就是讓讀者/觀眾迅速喜歡上這個主人公,並願意陪伴主人公開始他的冒險。
但是要注意,第一幕的主人公一定是不完美的,並且是有明顯缺陷的。
開篇就很完美的主人公的故事不會有人願意看。
那麼《灰獵犬號》如何展現主人公的不完美呢?它用了一個小技巧,就是通過主人公求婚的失敗來展現他的不完美。
通過幾句對白,讓我們對主人公心生同情,他也和我們一樣,是個普通人,感情上也遭受挫折。
當主人公備受折磨,逐步明白不改變就要承受更大的災難,並以經受痛苦為代價,最終做出關鍵的選擇的過程,就是人物的心路歷程(或者叫人物弧線)。
《蜘蛛俠》中,彼得的初始狀態就是一個懦弱、害羞的書呆子。這樣就拉近了我們和超級英雄的距離。然後觀眾和彼得一起,慢慢理解「能力越大,責任越大」的含義,看著彼得逐步成熟和長大。
而《我不是藥神》,程勇的初始狀態就是交不起房租、剛離婚的落魄男人,有個看不起自己的小舅子,相依為命但隨時可能失去的兒子,以及住院的老父。這就是一個和你我一樣掙扎求生的普通人。觀眾自然會將自己投射到他身上,從而開始和他一起經歷快樂和悲傷。
3)動機主人公必須要有開始冒險的動機。《灰獵犬號》主人公出海的動機,就是他夢想成真,成為了一名戰艦指揮官,所以護航是他必須要去做的事情。
動機必須是有意義的事情,而且不能膚淺乏味。
不能因為主人公和爸爸吵架、情侶鬧矛盾就去冒險。這樣的動機對觀眾來說完全沒有吸引力。
動機要有挑戰性,不能讓觀眾覺得我去也能輕鬆實現,這會讓觀眾有種被欺騙的感覺。
粗製濫造的電視劇,經常讓觀眾吐槽,很多是因為人物的動機膚淺,莫名其妙。關鍵問題就是編劇和導演偷懶。
4)目標動機可以延伸為目標。
有了目標,可以為人物設置動機。
有了目標,可以為人物設置障礙。
主人公的目標分為顯性目標和隱性目標。
顯性目標,就是也就是主人公要做的事情,有什麼意義,必須要在第一幕交代清楚。
隱性目標,則要說清楚主人公的改變。也就是從初始狀態到故事結束,主人公發生了什麼改變?作者或者觀眾期待主人公發生什麼樣的改變。
《灰獵犬號》的主人公作為一個艦長,他必須安全的將物資、人員順利送到英國,這就是他的使命和顯性目標。那麼他內心的痛苦以及艱難的抉擇,榮譽感、責任心和團隊的成長,就是故事的隱性目標。
《冰雪奇緣》,艾莎和安娜姐妹,分別有自己的顯性和隱性目標,並且最終統一到了家人與愛的主題。
《復仇者聯盟:內戰》,鋼鐵俠和美國隊長為代表的復仇者聯盟中的兩派,也有各自的顯性和隱性目標,雙方都堅持自己的價值觀和原則,拒不妥協,所以才引發了內戰。
5)製造懸念或暗示危險製造懸念與埋下伏筆,就像一個鉤子,能吸引讀者/觀眾能繼續看下去。
同時,也可以暗示人物命運前後的巨大反差。這種巨大的反差,才是最吸引人的。
暗示危險,也是製造懸念或者埋下伏筆的重要方法。讀者/觀眾知道即將到來的危險,就會為主人公的安危擔心,希望看到主人公如何面對和處理危機,從而能跟隨劇情一起前進。
在《灰獵犬號》第一幕中,埋下了多處伏筆和懸念,為即將到來的危險做好鋪墊。
德軍的潛艇造成了巨大的威脅,大西洋被稱為「黑色深坑」;主人公的女友祝賀主人公夢想成真,那麼會不會是噩夢?主人公到了陌生的環境和戰場上,是否具備帶領大家走出困境,戰勝敵人的能力呢?
《我不是藥神》,當程勇交不起房租的時候,有病友來找他,希望他能弄到一種印度的仿製藥,程勇先拒絕了。這就製造了懸念並為接下來主人公的行為做好了合理的鋪墊。
《水滸傳》風雪山神廟情節中,林衝在廟中躲避風雪,用石頭將廟門從裡面堵住了,這就是一個伏筆,引出了陸虞候他們來躲避風雪的時候推不開門,只能在外面說話的情節,從而被林衝聽到,引發了一場大戰。
6)引入反面角色第一幕的引入中,必須要讓讀者/觀眾知道反面角色是誰,他們為什麼要給主人公製造麻煩。
強大的敵人必須要馬上出現。可以不是最終BOSS,但是一定要具備讓主人公吃苦和經受磨難的能力。
否則讀者/觀眾只知道主人公的目標,卻不知道他為什麼要改變,以及會碰到什麼麻煩。這就會讓讀者/觀眾失去繼續看下去的興趣。
7)定時器開始倒計時通過危機倒計時,讓讀者/觀眾產生緊張感,再次提醒讀者/觀眾危機的嚴重性,並且主人公的麻煩會越來越大。
同時,倒計時的畫面也是電影轉移場景經常使用的技巧,可以快速從一個場景切換到另外一個場景,而不會給人突兀的感覺。
《灰獵犬號》的倒計時,就是不斷提醒「距離獲得空中掩護,還有XX小時」。畫面自然轉移到了海面的艦隊上。
《盜夢空間》、《遺落戰境》等,都通過倒計時的方式來加強懸念,推動情節的發展。
至此,第一幕引入全部結束,觀眾知道了故事背景、時間、地點、主人公的初始狀態、反面角色,帶著懸念進入激動人心的第二幕。
8)大綱需要明確的其他要點A、主要人物在第一幕要全部都出現,不要在關鍵時刻突然出現一個新的人物來解決危機或者增加危機,觀眾會覺得不真實可信。
B、給主人公準備好的工具,以便他能提升自己。這些工具在第一幕就要出現或者被提到。
C、注意故事發生的背景和場景,切不可隨意突破背景或場景的限制。《故事》中,羅伯特·麥基專門指出「一個故事的背景嚴格地界定並限定了其可能性。」否則讀者/觀眾會認為你違規和違約。
D、多線程敘事、多主人公、時間跨度很長以及注重描寫人物心理變化的作品屬於較高層面的知識,功力深厚的創作者一不留神也有可能掉入坑中,所以並不適合初學者模仿。
E、一般情況下,第一幕不超過全部內容的20%,第二幕約佔全部內容的60%左右,而第三幕約佔20%。內容佔比並不是絕對,可以根據你的故事發展和情節需要來調節。
《灰獵犬號》節奏非常快,第一幕只用了6分多鐘就全部介紹完畢,8分鐘就開始接敵,緊接著就進入第二幕開始正面衝突。與主線無關的內容全部省略,絕不羅嗦。
3. 第二幕 衝突和激勵事件
第一幕和第二幕都是為第三幕服務,並提供支撐的。
第一幕是鋪墊和準備,第三幕就讓故事到達頂點。而第二幕就是登山的過程。
第二幕是佔用時間、資源最多,是最需要著重描寫的部分。
當第一幕引入完畢,我們就要立即將主人公從常態的生活發展到其深處風口浪尖的境地。第二幕就是表現這個過程,觀眾感興趣的也正是這部分。
那麼第二幕該如何讓主人公開始登山呢?這就需要不斷激化的衝突,讓主人公從一個困境到下一個困境。
作為一部電影或者小說的核心部分,主人公的防線被一一擊破,直至心理防線徹底崩潰,陷入兩難的境地。第二幕就是要表現這個過程。
我們在做大綱的時候,就必須要緊緊圍繞主線,列出所有的可能的困難,區分哪些是衝突,哪些是描寫,並且要謹記:所有的衝突都必須為主人公的轉變和成長服務。
什麼是衝突?《寫作課》的作者艾麗絲·馬蒂森告訴我們,「渴望+障礙=衝突」。
渴望,就是除非局面得到改觀,不然主人公就無法忍受目前的生活。
障礙,就是阻止主人公改變當先狀態的各種阻力。
《灰獵犬號》的主人公被7艘德軍的U型潛艇攻擊,沒有豐富的對敵經驗,沒有空中支援,等待他們的命運,無疑是羊如狼群。主人公的渴望,就是帶領船隊平安到達英國。德軍的潛艇是障礙,那麼雙方不斷升級的戰鬥,就是衝突。
《羅密歐與朱麗葉》、《梁山伯與祝英臺》此類愛情故事,是最好的衝突素材,也能寫出流傳千古的優秀佳作。渴望:2個年輕人互相愛慕,渴望結合。障礙:但是雙方家族因為某種原因,堅決阻止2人在一起。衝突:矛盾、痛苦直至最後殉情。
《三國演義》草船借箭故事中,諸葛亮的任務:完成10萬支箭。障礙;只有3天時間否則就要被軍法處置。那麼如何完成這個任務,這就是衝突。
「麻煩和衝突,才是故事的靈魂」。——《故事》羅伯特·麥基
需要注意的是衝突,分為挫折和困境兩種,挫折並不是「核彈即將發射」或者「我們的彈藥和燃油不夠了」,這是困境。
挫折是各種不順和壞消息,並且不停的在耳邊嗡嗡的聲音,讓你覺得煩躁,甚至也很無奈。
無論是挫折還是困境,都是衝突的一部分,目的就是給主人公製造障礙。
人物的感情變化也是衝突的一種,至於是挫折還是困境,全部由你根據劇情的需要來掌握。比如如何展現主人公的害怕或恐懼?如何表現船員的緊張?如何表現團隊從不信任到信任的過程?這些都是衝突,然後再變成主人公的激勵事件。
注意,衝突是為了展示主人公的最真實的特質,而不是為了將主人公推入絕境,再無翻身可能。
為了增加衝突的戲劇效果,對主人公的損失、折磨可以來的更猛烈些,必須要虐待主人公,直到主人公忍無可忍,奮起反擊。
《灰獵犬號》在第二幕中,前後安排了5個挫折,16個困境。從開始的船員鬥毆,到己方5艘船隻被擊沉,兩百餘人傷亡,彈藥和燃油缺乏、德軍囂張的挑釁等等讓主人公飽受折磨,沒有不是你死就是我亡的覺悟,根本無法贏得最終的勝利。
讀者/觀眾就在不斷的衝突中,隨著主人公上升、跌落,再上升,再跌落,就這樣跌跌撞撞,逐步接近山頂。
激勵事件有什麼用?在登山過程中,是逐步升高的過程。主人公也需要不斷提升自己,才能應對最後的決戰。
激勵事件就是主人公提升自己,改變當前不利環境的機會。
《灰獵犬號》中,主人公第一次擊沉一艘U型潛艇,就是一個激勵事件。這個激勵非常有用,不但解答幾個重要的伏筆,如船員的信任、主人公的領導能力的肯定、主人公的性格和信仰、行動原則展示等。而且為後面的更激烈的6艘潛艇的圍攻打下了基礎。
武俠小說中,激勵事件更是多的數不勝數。《笑傲江湖》中,令狐衝被罰面壁思過崖,結果從風清揚處學會了獨孤劍法,一躍成為頂尖高手。
總之,在第二幕就是主人公從困境到絕境的過程。在第二幕的結尾,主人公再無回頭之路,除了應對挑戰,面對他的命運之外,沒有別的路可走。
《碟中諜4》,第二幕中無論是在俄羅斯、杜拜還是孟買,一系列的冒險都是為了阻止恐怖分子發射飛彈。到第二幕結束,與恐怖分子的決戰即將到來。
《我不是藥神》,第二幕中各方利益的衝突不斷升級,病友相繼去世,讓程勇從價值觀到行為都發生了重大轉變,即將迎來最激烈的衝突。
沒有衝突,則故事中的一切都不可能向前進展。——《故事》羅伯特·麥基
主人公和反面角色都已經到了衝突不可避免的一個點,這個點就是第二幕和第三幕的界限。
在創作故事大綱的時候,要多想想如果我是主人公,在那種困境下該怎麼做,列出各種可能,然後寫下他的動作(注意不是想法或者情緒)。
然後再引出下一個衝突和困境,適當增加激勵事件來讓主人公提高,這樣逐步升級你的衝突,最終讓主人公處於崩潰邊緣。
由此,故事進入第三幕,也就是關鍵時刻和結局。
4. 第三幕 關鍵時刻與結局
在第三幕中,主人公要和主要對手最終對抗,還有結局和落幕部分,也就是結尾。
而一部電影的精華就在這最後20分鐘。
無論是懸疑小說或者偵探電影,都需要在故事的結尾,設計一個震撼人心的真相或者強有力的反轉,讓讀者/觀眾覺得「哇,原來是這樣!」
所以在大綱中,如何設計一個出乎意料、激動人心的關鍵時刻(高潮)和一個讓大家都滿意的結局,是最重要的事情。
還記得嗎,我們在第一幕開始之前,就已經先設計了整個故事的核心事件,我們前面的鋪墊都是為了展現故事的基調,以及核心事件對主人公的影響。
所以,經過無數的坎坷,主人公終於迎來了他的關鍵時刻,整個故事也要畫上句號了。
關鍵時刻(高潮)最後一幕的高潮是所有場景中創作難度最大的:它是故事講述的靈魂,如果它失敗,整個故事終將失敗。——《故事》羅伯特·麥基
我們設計大綱,尤其是關鍵時刻的時候,必須要遵循以下幾點:
1) 最終的危機和關鍵時刻必須在同一個場景中發生。
2) 關鍵時刻必須要有意義。
3) 讀者/觀眾必須親自經歷激勵事件和最後的高潮。自我解釋和對白式的關鍵時刻,沒有任何意義。
4) 再次檢查你的核心事件,確保核心事件能引導故事走向這個關鍵時刻。
5) 在已經窮途末路、萬分緊急的情況下,主人公面臨了什麼樣的考驗?做了什麼決定或者行動,才實現了反敗為勝。他犧牲了什麼,又獲得了什麼?這就是觀眾最想知道的答案。
《灰獵犬號》的關鍵時刻,就是和3艘潛艇的纏鬥並取得了勝利。而盟軍飛機的出現,則在第二幕中就埋下伏筆。
大結局在第三幕中,第一幕和第二幕所有的伏筆和懸念,都必須有一個了結。也就是說,最終結果和前面的情節是呈因果關係的,是一個封閉的且不可逆轉的結局。
大結局,必須要交代「誰依然屹立不倒」。並且要讓讀者/觀眾明白,主人公的行為必須直接影響結局,而且關鍵事件結束後的世界是什麼樣子。
很多人以為反面人物倒下了,故事就可以結束了,但事實不是這樣。
我們在設計大綱的時候,應做到善始善終,應該將主人公帶離最後關鍵時刻中的危險。有功的人得到獎賞,有緣的人終在一起,有錯的人得到懲罰。
主人公在大結局中,肯定和開始不一樣了,這點是必須要說明和體現的。不論是抱得美人歸,還是獲得榮譽、尊重,逃離生天等,都是外在因素的表現。
更不要忘了,主人公也要完成內在因素的轉變,包括重新取得平靜、更堅強的意志、自我價值的實現等,
如果你打算寫續集,那麼可以對最後的人物,暗示危險依然存在。
《灰獵犬號》的結局很簡練,一方面主人公得到了上司的褒獎,同時也贏得了受他保護商船隊員的歡呼和感謝。而主人公自己,則恢復平靜,回到了影片開始的艙室中休息。
《我不是藥神》的結尾和《勇敢的心》採用了同一種手法。程勇在囚車上,路邊人群中閃回了死去病友的面孔,觀眾的眼淚就和程勇的眼淚一起落下來了。
《復仇者聯盟:最終之戰》的結尾,鋼鐵俠犧牲,美國隊長退休,那麼新的復仇者聯盟該何去何從呢?
一個強有力的結尾,除了出乎讀者/觀眾的想像之外,更能讓他們的情感得到釋放並且能引發他們的思考,這就是一個好結尾。
5. 總結
《灰獵犬號》是一部不錯的商業影片,情節層層遞進,扣人心弦。
最重要的是,講述這樣一個探險類型(唯一目標)的故事,通過設計一系列快節奏的驚心動魄的事件,在編劇和導演的帶領下,觀眾們猶如在一條「筆直的單行道」上狂奔,帶來很好的觀影體驗。
綜上,我們掌握了三幕式的結構,了解一個精彩故事的構成。那就是:
1) 先確定2個關鍵問題:故事的基調和核心事件。
2) 在第一幕必須要將背景、時間、地點、主要人物的引入,動機、目標、懸念或危險暗示、反面角色以及倒計時定時器這些基本要素講明白。
3) 在第二幕,給主人公設計重重困難,讓主人公經歷激勵事件,並帶領觀眾逐漸向山頂前進。
4) 在第三幕,主人公最終通過考驗並獲得勝利,重新恢復平靜,給讀者/觀眾一個有驚喜的結局。
通過對《灰獵犬號》情節的拆解,我們知道一個好故事的應該具備哪些要素,將這些要素融入你的大綱,這樣絕對有助於你寫出好的大綱,進而能寫出精彩的好故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