住院醫師賴清德的「逆襲」路
臺灣島內2020初選協調這件事,對於民進黨而言,已經逐漸變得既不民主,也不進步了。賴清德半路殺出,領表「搶跑」;蔡英文民調低迷,拖延初選。隨著五月過去了三分之二,民進黨內部看似還在「協商」,其實已經分裂成渣。
賴清德的「逆襲」
賴清德從政之前,其實還算蠻能「逆襲」的:家裡兄弟姐妹六個,幼年喪父,對於賴清德來說,出人頭地,很有必要。怎麼辦?當醫生。
母親是這樣期待的,賴清德也是這樣規劃的。他從臺大復健醫學系畢業後,考上成功大學醫院系,然後到醫院實習、受訓。開始上班後,賴清德的敬業也為人稱道——交班準時、絕不遲到,也沒有造成同事之間的困擾;即使是百忙之中,也會把病歷條理分明地寫清楚,讓別的醫師了解病人的情況;病人家屬也說他按規章辦事,絕不「走後門」,是值得信賴的。
以上這些內容,都寫在賴清德自傳裡,他對自己的「悽慘」童年著墨甚少,而工作之後的努力則「巧妙」地委託曾經的同事寫在了序言裡。他在升任主治醫師的時候,突然轉而從政了。
那是在1994年,臺灣史上第一次「省長」普選。民進黨找到正在擔任住院醫師的賴清德,邀請他為候選人陳定南助選。
此前從來沒有經歷過這種選舉場的賴清德,初次演講便大獲成功。這恐怕要歸功於他的「善於模仿」,從街頭政治起家的民進黨政客們,演講往往富於煽動性,賴清德觀察他們演講的手勢、姿態,學了個八九不離十,而在批判臺灣社會當時的問題時,他說:「如今的選舉暴力就像是高血壓,買票又如同糖尿病,臺灣的政治隨時可能出問題。」他想了想又說,「當前臺灣對自己的定位就像精神分裂一樣。」
將國民黨治下的臺灣描述為「老化的政治社會」是民進黨人一貫的腔調,但之前鮮有民進黨政客能夠擁有賴清德這麼豐富的老年病知識儲備,解除了「黨禁」、「報禁」之後,島內政治圈的口水仗已經讓民眾開始了審美疲勞,此時說點醫學術語,讓賴清德擁有了「更值得信賴」的面孔,很多人都記住了這位「住院醫師」。
然而賴清德並沒有完成任務,為陳定南助選的他,並沒有給陳定南帶來勝利,如日中天的宋楚瑜還是輕鬆取勝。
於是,賴清德的從政之路,從一次失敗開始。
臺南變成他的「大本營」
拿醫生的身份叩開政壇的大門之後,賴清德開始了一路狂奔。
後民進黨內重量級人物洪奇昌親自引薦他加入民進黨,而「政治素人」賴清德以最高得票率當選地區代表,之後連續4任擔任臺南地區的代表,這讓賴清德迅速得到了「新潮流系希望之星」的頭銜。
2000年,他被陳水扁邀請,擔任衛生部門負責人的副手,等業務嫻熟後轉正,他拒絕了;2007年,張俊雄回鍋擔任行政部門負責人,想要啟用賴清德擔任其秘書長,有意培養他在行政部門了解整個臺灣的行政運作,不過他還是拒絕了。
他的理由,是為了留在臺南,加深臺南人對他的了解,希望把臺南變成他的「大本營」。
他成功了,2010年,臺灣行政區劃重新劃分後,舉行「五都選舉」。當時民進黨內部參選資格爭奪激烈,但民意調查卻顯示,「醫師」賴清德獲得了更高的支持。
能翻盤嗎?
賴清德當上了臺南市長,但是他並不知道,等到他再次接到「北上」的邀請時,發出邀請的人是在2000年和他同時被陳水扁注意到的蔡英文,彼時蔡英文還沒加入民進黨,但後來,她不但當過黨主席,也當過行政部門負責人的副手,更競選了領導人。
無疑,賴清德在臺南還是拿到了不錯的支持率的,這也是賴清德在支持者口中「封神」的原因。不過從某種意義上來說,賴清德在臺南的高支持率,卻離不開這個地方的深綠政治光譜。
賴清德總覺得自己可以「穩紮穩打」,這種「想像」直到他被抽調北上,才發現自己成了眾矢之的,蔡英文壓力大減。能翻盤嗎?其實在島內政壇而言,賴清德的影響力十分尷尬,留給他的時間,也不多了。這幾乎就是他的「最後一拼」。
賴清德當「住院醫師」沒有輸,參選民意代表沒有輸過,當選臺南市長更是大獲全勝,不過他的「不敗」,可能只是因為井底的格局小而已。(《老年文摘》第2379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