張立本 | 臺灣人民解放陣線── 一九七〇年代的左派青年與白色恐怖

2022-01-16 保馬

蔡裕榮大二時,通過蔡憲崇(蔡洪嬌娥子)介紹,時研社參與了郭雨新在淡水的競選活動,影響蔡裕榮與宋東文們的思想發展。蔡裕榮提及事後內部檢討,談到選舉雖有民主形象,罵國民黨也很痛快,但「如果沒有錢,要怎麼宣傳理念讓人理解?」他們總結「這是資本主義的民主,資本家才有能力選,而資本家在國民黨面前仍是小巫見大巫,所以我們完全沒想走選舉的路」。

 

因為建立了交情,蔡憲崇的母親蔡洪嬌娥於1977年投入縣議員選舉時,又找上蔡裕榮,即判決書所謂「意圖破壞選舉」的源頭。蔡裕榮熟悉瑞芳一帶,由他騎摩託車勘查地形、物色樁腳、安排宣傳計畫,並將戶籍遷至英專路住處以符合當時「助選員」的法定需求。蔡裕榮也找賴明烈參與開會,可是賴明烈沒有登記助選員。

 

地方議員的文宣較弱,蔡裕榮與賴明烈們確實希望能主筆政見。蔡裕榮強調「臺灣人民解放陣線內部雖然討論過傳單問題,畢竟選舉宣傳與我們的宣傳不一樣,只有擅改她的文宣,或者真正影響蔡洪嬌娥、說服她採用臺灣人民解放陣線的意見。無論如何還沒有開始試,也不知道是否有辦法影響,就案發了」。蔡裕榮於審訊時避重就輕,「我說我們想要夾傳單,就是我們主動」,目的是避免蔡洪嬌娥牽連入獄,事實上蔡洪嬌娥也真不知道。

 

蔡裕榮與宋東文們與王津平的交往中,王津平會介紹演講者,並時而傳遞校方「盯上」的消息來。蔡裕榮表示,王津平主編《淡江周刊》時期,在淡江大學也起了一定的帶動作用,影響不少學生。

 

蔡裕榮大三時,常在《淡江周刊》發表文章的李雙澤找上時研社社員周威仲,說想在演唱會上拋出「唱我們自己的歌」的議題。蔡裕榮說,因為認同「唱自己的歌」的社會意義,便去暱稱「動物園」的李雙澤賃居處商議。眾人討論,覺得臺下學生即使不喜歡也不見得敢公開倒彩,就決定安排人發動起鬨,再安排人制止。「李雙澤說他會帶可樂瓶上臺,唱到〈國父紀念歌〉時,我們就開始噓他」。事前安排與後來的發展一致,時研社幫忙佈置現場、動員了二十位左右的核心幹部擔任正反雙方。蔡裕榮們被捕後,在《淡江周刊》的推波助瀾下,可樂瓶事件逐漸釀成臺灣「民歌運動」的起點。

 

蔡裕榮與宋東文們反省大學生的生活,覺得自己所讀的私立學校學費也不算低,對許多家庭而言負擔不小,於是想到成立「工讀生聯誼會」。「當時除了家教就沒什麼打工機會,窮人家的小孩非常辛苦」蔡裕榮說。「工讀生聯誼會」目的是把家境較窮的人整合起來,幫忙找工作、獎學金,或薪資集體議價等各方面服務。這極可能是1950年代白色恐怖肅清後,臺灣最早的大學生自發勞動權益團體。然而課外組組長不準,給蔡裕榮的理由是「大學生不可以組工會」,故無疾而終。

 

回憶青年期,蔡裕榮與宋東文們亦覺不無青澀。知道要對抗統治機器,但「與勞苦大眾站在一起」卻沒這麼簡單。由於社團多次活動都引起校方壓制,他們也自知是校方的眼中釘。或許因為當局僅視之學生活動,或因成員篩選嚴、察覺嫌疑就驅逐,一直沒出大事卻也可能早被盯上了。

相關焦點

  • 張立本|臺灣人民解放陣線── 一九七〇年代的左派青年與白色恐怖
    蔡裕榮強調「臺灣人民解放陣線內部雖然討論過傳單問題,畢竟選舉宣傳與我們的宣傳不一樣,只有擅改她的文宣,或者真正影響蔡洪嬌娥、說服她採用臺灣人民解放陣線的意見。無論如何還沒有開始試,也不知道是否有辦法影響,就案發了」。蔡裕榮於審訊時避重就輕,「我說我們想要夾傳單,就是我們主動」,目的是避免蔡洪嬌娥牽連入獄,事實上蔡洪嬌娥也真不知道。
  • 蔡政府驅逐港人,製造白色恐怖
    臺灣當局惱羞成怒,竟然指控在臺港人李彬豪跟監拍攝,並將李驅逐,製造白色恐怖。大公報記者重陽節期間在臺灣「總統府」附近現場直擊,只見守衛森嚴,臺灣當局刻意製造緊張氣氛,附近居民大吐苦水。  鍾翰林、洪英棠及洪心弦在去年1月到臺灣,頻密接受「獨鴛鴦」林保華、楊月清夫婦指令。林保華、楊月清卻提告妨害秘密罪,臺灣「地檢署」在今年10月聲稱,查出偷拍者是臺灣的私家偵探社受到在臺香港青年李彬豪委託,跟拍鍾翰林等人。不過因為拍攝地點是公共地方,不構成妨害秘密罪。
  • 蔡欣欣:1960年代「星國留聲」的臺灣歌仔戲班演出印記與唱片録製
    著有《臺灣戲曲研究成果述論1945-2001》《雜技與戲曲》《臺灣戲曲景觀》《臺灣歌仔戲史論與演出評述》與《臺灣歌仔戲史論——文本、展演與傳播》等多本專書與期刊論文。摘要:1960年代「新臺光」「柏華」與「牡丹桂」三個臺灣歌仔戲班受邀到星馬巡迴商演,為「義發」「東南亞」「凱旋」「羅盤」與「星洲鳳凰唱片」等新加坡唱片公司所看中,劇團成員被邀請在當地録製唱片並發行銷售。這些在「星國留聲」的唱片,因並未在臺灣發售,儼然成為當時臺灣歌仔戲與新加坡交流的珍貴信史,也是「流落」在海外的臺灣歌仔戲文物。
  • 新書推薦|設計嘴,泡.新臺客:臺灣當代設計風格對話
    著有《Play.紙標本:聽黃子欽說封面故事》、《暴民畫報:島國青年俱樂部》(此書為合著)。而在本次的企畫中,他以平常和朋友聊天的方式來做採訪,在限定的時間內談出一層層的重點。他深信人與人的對話,總能打開最大的經驗值,產生不同的提問與互動。 【採訪攝影】蔡仁譯政大新聞系畢業,一九九七年進入《新新聞》開始第一份新聞攝影工作。
  • 【展覽】2014 臺灣設計展現場直擊
    2014 東臺灣設計大爆發 今年的展出,巧妙以「設計開門」(Open Design)作為年度主題,由設計師陳俊良策劃,透過臺東當地特有素材,結合稻榖、腳踏車輪、漂流木等自然與回收材料佈置,串連起臺灣的創意能量。
  • 新書 | 被壓抑的天才:錢鍾書與現代中國
    但這樣一個天才,曾有長達三十年時間,在兩岸湮沒無聞,直到八〇年代臨老才獲得應有重視。時代為何辜負了他?本書作者湯晏先生,秉持史家作傳嚴謹精神,以簡潔流暢之筆,勾勒錢鍾書一生命運流轉,前半部敘述其秀異天賦的展現,後半部講他在極權統治之下,天賦異稟卻無法發揮,淪為「被壓抑的天才」。錢鍾書出生於一九一〇年江蘇無錫書香世家。
  • 當代性教育的謊言與挑戰──格蘿絲曼醫生對美國性教育的批判
    近期的醫學研究讓我們更深刻明白為何過早發生性行為的女孩更易患子宮頸癌,事實上這種關連的數據我們已知道多年,然而何春蕤早些時還是強辯相關性不等同因果關係,[1]現在她這種強辯也被證明是不能成立的了。總結而言,勸導年青人不要過早發生性行為,並不過時,反而與最新的研究吻合。
  • ​【獅山餘響】偽文創殺人事件──臺灣華山120大草原自治區反映的亂象
    點擊上方獅子山下關注香港最新時事偽文創殺人事件──臺灣華山120大草原自治區反映的亂象
  • 本論 飯澤耕太郎:日本開國至一九八〇年代攝影簡史
    一般對日本攝影史的評價以為,一九三〇到一九四〇年與一九六〇到一九七〇年,是日本攝影表現的兩個巔峰,但夾雜其間的一九五〇年代,其實也是獨特攝影家輩出的時代。今日應是對此受忽視的時代重新評價的時刻。一九六〇年代
  • 【影像參考】飯澤耕太郎:日本開國至一九八〇年代攝影簡史
    一般對日本攝影史的評價以為,一九三〇到一九四〇年與一九六〇到一九七〇年,是日本攝影表現的兩個巔峰,但夾雜其間的一九五〇年代,其實也是獨特攝影家輩出的時代。今日應是對此受忽視的時代重新評價的時刻。        一九六〇年代
  • 「日裔臺灣人」傳言解謎
    我恰好是臺南府城人,1951年出生的戰後新生代,成長於其核心區,對於周遭有沒有日本人後裔,有著第一手經驗,就來談談日本人留在臺灣的可能性。且讓我從頭說起:1. 1895年乙未之變,日本佔據臺灣之後,來到臺灣的日本人會住在哪裡呢?日本殖民政府在全臺基層設立派出所,派駐員警以便統治,所以日本警察全臺灣不論城鄉,不論山地或海邊,到處都有。
  • 臺灣歌星潘越雲領銜 「藝響臺灣」唱響奧蘭多
    本社訊(記者王棟 奚瑞克) 9月28日,「藝響臺灣」文化訪問團由臺灣歌星潘越雲領銜,集結李明德、簡語卉、黃上、
  • 2017──香港中華書局的大時代與您的小日子
    感謝各位讀者在這段時間與我們同行!你們的支持,正是我們推出好書的最大動力。小編我呢,最近在翻閱和整理最近一年的資料及照片,收拾書桌和心情,準備期待新年來臨。當然,公眾號也順便改了一下版面,希望您能喜歡。讓我們一起來回顧一下,屬於我們的這些重要時刻與您的小日子。
  • 陳映真:香港青年一代,要看見迷霧背後的歷史真相與前行的正確方向
    在日據下的臺灣新文學作品中,絕大多數──除了一九四〇年初極少數「皇民化文學」的「作品」外,都描寫日本殖民地下臺灣生活的壓迫﹑艱難﹑貧困化和反抗,寫日本統治者的殘暴與腐敗。但這些文學,在一九五〇年後,都被歸類為「左派」文學,橫遭臺灣國府當局禁閱,而逐漸湮滅。一九五〇年後編入反共「自由世界」的臺灣,受美﹑英﹑西方反共﹑西化思潮的統治,滿腦子親美思想,根本沒有脫殖民和殖民史批判意識。
  • 一夕爆紅的臺灣單車手,觸動人心的療傷真實故事
    但是最令小光難過的,是常常與他談心的媽媽漸漸無法言語,像個靈魂被上鎖的空殼,只能用雙眼呆呆地望著他。而伴隨冗長的病期,他發現自己漸漸忘記媽媽健康時的身影,忘記以前媽媽笑著跟他說話的樣子……。小光討厭這樣一個特別的家庭,「逃避」,成為當時唯一想做的事情。雖然這樣做帶給小光短暫的安全感,卻逃不了殘酷的現實──病魔始終一點一點地摧殘著媽媽的身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