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月末,2020年香港小姐的選舉落下帷幕。
原本因為疫情,今年的香港小姐選舉一度處在停辦邊緣,這也是自1973年TVB接手港姐選舉以來首次遭遇停辦風波。
直到四月末才臨時決定復辦,不過選舉的方式與往年有些不同,採取全民淘汰的方式,參加的姑娘們從初選至決賽中的每一個過程都會在網上呈現。
最終由25歲的中英混血8號謝嘉怡奪得冠軍,同時她也奪得了最上鏡小姐,成為雙料冠軍。亞軍及季軍,則分別由2號陳楨怡及4號郭柏妍奪得。
陳楨怡、謝嘉怡、郭柏妍(從左至右)
謝嘉怡的爸爸是香港人,媽媽是蘇格蘭人,謝嘉怡一直在蘇格蘭生活,在當地任手術室護士。也就是說,她是隔離了14天後才來參加比賽的。
所以前幾次的媒體亮相謝嘉怡並沒有出現,但不出則已一出驚人,剛露面就驚豔眾人,被贊近年「最靚混血佳麗」成最大奪冠熱門,最終也是不負眾望成功奪冠。
沉寂許久的「香港小姐」會重新被人們注意到,全然是因為這屆港姐的顏值足夠叫人眼前一亮。
而在此前的很多年,港姐都一度淪為眾人飯後的調笑對象,原因簡單又直白,相貌對不起觀眾。
歷史總是輪迴的,也不知今年港姐的高光能否持續下去,重現上個世紀港姐的輝煌時代。
我猜大抵是很難了吧。
1
很多人不知道,第一屆香港小姐的誕生是在夜總會裡。
那是在1946年,首屆香港小姐選舉,地點是在麗池花園夜總會。
說是競選,其實不過是遊泳比賽中的加插節目,表演環節也很簡單,姑娘們穿著泳衣繞場一周給評判評分。
當時社會風氣相當保守,報名參選的女士寥寥可數,參賽者臨時放鴿子的情況經常發生。尤其1947年的第二屆,只有6名參賽者。
1948年的第三屆也好不到哪去,缺乏賽事組織經驗,又低估人們對選美的熱情,一度出現觀眾過多全部擁到泳池邊上,將競選佳麗們擠到泳池一角的窘境。
不專業不規範就罷了,期間還有醜聞發生,導致賽事三年三屆之後停辦,這就是最開始的香港小姐競選。
1952年隨著美國環球小姐選美大賽香港區的競選,時隔四年,「香港小姐」重新回到人們的視線。
後來賽事起起伏伏時常停辦,直至1973年全部移交到TVB,一切步入正軌,正式開啟香港小姐的輝煌時代。
2
1973-1983年,正規化後起初十年的香港小姐選舉冠軍有個共同的特點,不要太過漂亮的,期間的港姐冠軍都不是以顏值取勝,而更多是談吐與氣質。
雖說是正規化了,但第一屆還是鬧了烏龍,或許是剛剛移交的緣故,很多事情沒有交接好,導致第一屆港姐冠軍出現了兩位。
一位是1973年初,由一個小型選美會「香港東方選美大會」選出的狄波拉,另一位則是年中TVB正統的首屆香港小姐冠軍的孫泳恩。
狄波拉的香港小姐之名雖然來得不夠硬,但一點也不妨礙她以此聲名大噪。
先籤約麗的當主持,再籤約嘉禾拍電影,電影一部接一部,電視拍得也不停歇。
不過縱然如此,狄波拉也不是這屆港姐選舉的最大受益者,因為第一屆香港小姐的第四名叫做趙雅芝。
第四名還是挺有意思,後面幾屆香港小姐的第四名都值得說道。
1976年香港小姐選舉,獲得第四名的佳麗叫做繆騫人。
後來她一頭扎入電影圈,許鞍華、關錦鵬、楊德昌的作品都有她的身影。
除了繆騫人之外,1979年的最上鏡小姐也是扎入電影圈,處女作是和杜琪峯合作的《碧水寒山奪命金》,她的名字叫做鍾楚紅。
3
時間進入八十年代,八十年代該是香港電影最昌盛無兩的時代。
此時的香港小姐選舉也成了各大導演選角的寶地。
1983年香港小姐的冠軍是楊雪儀,獲得冠軍後的第二年就入行拍戲,處女作是和曾志偉合作的《大小不良》,之後也客串了很多戲,87年還提名了金像女配。
不過相比冠軍楊雪儀的職業生涯,那位獲得亞軍臉上常掛著小酒窩的女孩子顯然更適合這條電影路。
剛出道時別人叫她曼玉,三十多年後人們再見她,稱她曼神。
張曼玉無疑是最成功的香港小姐,沒有之一。
五屆金像影后,四屆金馬影后,是柏林影后也是坎城影后,歐洲三大電影節的評委她當了個遍。
曾經張曼玉以香港小姐為榮,如今香港小姐以出了個張曼玉為譽。
87、88年兩屆香港小姐關注度極高,87年奪冠最大熱門邱淑貞入圍12強時被人舉報整容而被迫退賽,TVB高層都沒壓住。
雖說退了賽,卻成了王晶的白月光。
第一部戲王晶就給邱淑貞找來了劉德華合作《最佳損友》,片中角色「屈豆豆」後來也一度成為影迷們對她的愛稱。
不過真正讓邱淑貞大放異彩的還要屬《赤裸羔羊》,片中的邱淑貞可謂將性感一詞發揮至極致,甚至因太過矚目而提名了那一屆的金像獎最佳女主。
與她同時入圍的是分別是張曼玉、林青霞、梅豔芳,由此就能明白邱淑貞這個影后提名有多難得。
如果說邱淑貞的退賽是87年港姐的最大遺憾,那麼88年港姐冠軍李嘉欣的出現足以寬慰許多人。
李嘉欣,公認歷屆港姐最美,一向嘴毒的港媒給出的評語是「石破天驚」,《妖獸都市》中她的一次回眸讓多少人沉醉其中。
中葡混血的她有著東方女子的嫻靜,亦有著西方女子的明朗,秀外慧中的甜美形象讓她成為了女性之美的典範。
一部《墮落天使》,王家衛超近景死亡鏡頭下的李嘉欣也依然能讓人神魂顛倒。
李嘉欣之後1989、90、91,連續三年的港姐冠軍都名噪一時。
89年港姐冠軍陳法蓉,一頭短髮讓人眼前一亮。籤約TVB後,經典作品頻多。常以現代裝出境,幹練的短髮讓人印象深刻。
不過之後來內地發展,參演卻多為古裝戲蓄起了長發,《水月洞天》、《天下第一》、《武當Ⅱ》,相比之前的形象著實失色不少。
90年的港姐冠軍袁詠儀,應該是當下觀眾最熟悉的一位港姐冠軍了,於張智霖的神仙愛情在多部綜藝裡被觀眾熟知。
講起來還是蠻不是滋味的,絕對的實力派+偶像派,先憑《亞飛與亞基》拿下最佳新人,再憑《新不了情》、《金枝玉葉》蟬聯兩屆金像影后的靚靚如今再被人提起,卻只是與丈夫的愛情。
91年港姐冠軍郭藹明和袁詠儀一般,觀眾提起時總免不了談到她的丈夫熱心市民劉先生。
值得一提的是郭藹明是歷屆港姐中學歷最高的一位,美國南加州大學機械工程學碩士學位。
郭藹明讓我印象最深刻的角色還要屬《大時代》中的龍紀文。
《大時代》是郭藹明進入演藝圈的第一部作品,她也是因為這部戲與劉青雲認識拍拖,並在7年愛情長跑後步入婚姻殿堂。
郭藹明扮演的龍紀文雖刁蠻任性,但又俠肝義膽真情實意,為了成全心愛之人甘願付出所有,叫人憐愛。
4
90年代中後期,隨著香港回歸的推進,獅子山下的一切都在悄然變化著。
港片江河日下的同時連帶著港姐選舉也逐漸式微,哪怕1992年港姐決賽請來四大天王為港姐站臺也難挽大廈將傾。
時隔數十年香港小姐再次以高熱度回到人們的視野,大概率也是曇花一現,掀不起大的浪花。
畢竟一個人的命運,不僅要靠自我奮鬥,也要考慮歷史的進程。
所以與其說我是在懷念香港小姐,不如說我是在懷念當初那個時代。
那個人才輩出、佳片繁多,一批又一批一部又一部讓人們記住並永遠記住的好演員、好作品。
也不僅僅是影視行業,前不久記得有個熱搜是「十五年前的華語樂壇」。
人人都在懷念當年是怎樣的神仙打架,王菲、周杰倫、陳奕迅、林俊傑、王力宏、SHE、蔡依林······
而如今的華語樂壇新生代叫得出來歌手有幾位?一年能讓全民哼唱的歌曲又有幾曲?
大量乃至海量真人秀化、選秀化節目的湧現,使得整個社會呈現出極端娛樂化的狀態。
綜藝節目拉低觀眾品味,同時也讓資本將整個市場引向歪路,陷入惡性循環。
玩一玩賣賣傻就能躺著賺錢的時代,拍戲?寫歌?何必?何苦?
高喊著我愛香港小姐,話音落下時,盡藏著懷念過去的一聲嘆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