此前,我雖然有收藏汪曾祺老先生的書籍作品(我小女朋友送的),但真要說起來仔細讀過的書那是沒有的。我都是偶爾閒來無事,翻開幾頁隨意讀一讀,翻開是哪就讀哪,印象深刻的是《端午的鹹鴨蛋》,以至於我有個心願就是吃一回高郵的流油鹹鴨蛋。汪曾祺老先生的文字,就是這麼有趣又「美味」,初讀時樸實,回味起來卻趣味橫生,靈氣無窮。
同樣令我回味無窮的還有最近在讀的這本老先生的散文集《家人閒坐,燈火可親》,這是唯一一本我仔仔細細完成讀完的汪曾祺作品。這本是收錄了老先生<我的家>、<我的家鄉>、<我的祖父祖母>、<我的父親>、<我的母親>等35篇關於「家」、「家人」、「家鄉」的書。
全書分為4輯,以「家人閒坐,燈火可親」、「自得其樂,隨遇而安」、「湯和天氣好」、「日日有小暖,至味在人間」為四輯名,講述著汪曾祺老先生關於「美的生活」和關於「家的溫暖」的所有精華文章。從家人、趣事、生活、美食幾個角度,展現生活的美與詩意。在陽光不那麼灼人、刺眼的冬日讀這本書,感覺屋外的寒風也不那麼刺骨,而是漸漸變得溫和了起來。
書中已經邁入了古稀之年的老先生回憶起了曾經與家人生活的一點一點,從他家的老牌屋到廳堂上的祭祖桌,從他的祖父祖母、大爺大媽到他的父親母親、大蓮姐姐、家門口不遠處的大媽們,所有的人,在老先生的回憶裡,都好似重新活過來了,那種平凡簡單但幸福有趣的生活,讓我讀來時心裡倍感慰藉。
什麼是「家人閒坐,燈火可親。」?我想,這句話的意思,大概是燈火之所以可親,是因為燈燭下,有人在等你回,而不是因為燈火本身。因為有了家,有了人等,這盞燈才有了意義,我們每個人,才有了歸宿,才有了生活的溫度。
汪老的生活時代,已經離我們很遙遠,但書中那種溫暖可親的「家的感覺」卻是永遠一如既往,從日出到日落,從和睦閒適到融洽幸福,處處都洋溢著溫情,那些藏著人間煙火的日子做所以大美,更是因為這些大美無論何時何地都在支撐著在外漂浮遊子們前行的動力。
林語堂曾說幸福無非就是四件事:「一是睡在自家的床上,二是吃父母做的飯菜,三是跟愛人聊聊家常,四是陪孩子做做遊戲。」,最珍貴最幸福的事,往往是最簡單的事,但就是這種簡單的事,卻不是所有人都能做得到,不是所有人都懂這簡單的幸福有多麼的來之不易。
我記得王小波也曾經說過:「人在年輕的時候,覺得到處都是人,別人的事就是你的事,到了中年以後,才覺得世界上除了家人已經一無所有了。」在讀汪老這本書時,我才明白這句話的含義,或許,我們也只有到了一定年紀,才能明白家人才是一切生活的本源,才能知道原來有家可回、有人在等,有燈守候是多麼的幸福。一輩子很短,此後餘生,把家人放在心間,勿忘陪伴。
世界和我愛著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