宗薩蔣揚欽哲的正見讓你覺知,了解一切都是無常,真正完全地活著

2020-12-23 幸福的幸運的秋陽嘎瓦

1、要成為一位佛教徒,你必須接受一切和合現象都是無常,一切情緒都是痛苦,一切事物無自性,以及證悟是超越概念的。

2、一切事物都是相互依存的,因此一切事物都會改變。一切萬有,沒有一樣是以獨立、恆常、純粹的狀態存在。

3、如果沒有盲目的期待,就不會有失望。如果能了解一切都是無常,就不會攀緣執著;如果不攀緣執著,就不會患得患失,也才能真正完完全全地活著。

4、昨天存在的自我——就是你——和今天存在的自我已經不同。你不好的心情已經變好,你也許學會了一些東西,你有了新的記憶,你膝蓋上的擦傷癒合了一點。

5、當我們知道一切事物皆無常,才不會被種種假設、僵化的信條(不論宗教的或世俗的)、價值體系和盲目信仰所奴役。這樣的覺察力可以讓我們免於受限於個人的、政治的和感情的戲碼之中。我們還可以將這種覺察力導向大至想像之極,小至次原子層次。

6、死亡從生、從創造的那一刻開始,就沒有停過。每一個變化,都是死亡的一種形式,因此每一個生都包含了另一個事物的死亡。

7、當無數的因緣和合在一起,而且沒有障礙與幹擾,結果是必然的。

8、恐懼和焦慮是人類心智中主要的心理狀態。恐懼的背後是對確定性不斷的渴求。我們對未知感到恐懼。人心對肯定的渴望,是根植於我們對無常的恐懼。

9、當你能夠覺察不確定性,當你確信這些相關聯的成分不可能保持恆常與不變時,就能生起無畏之心。你會發現,自己真正可以準備好面對最壞的狀況,同時又能容許最好的狀況發生。你會變得高貴而莊嚴。

10、對無常的體認是個關鍵,讓我們不再害怕身陷於某種情境、習氣或模式,而永遠無法逃脫。

11、離別,往往是男女關係中最為深刻的經驗。每段關係最終都會結束,即使不是別的原因,也會由於死亡。

12、我們對每段關係的因緣就會更珍惜與理解,沒有天長地久的幻想,反而有意想不到的解脫:我們的關懷與愛心變得沒有附帶條件,而歡樂常在當下。當另一半來日有限時,我們會更自然也更滿願地付出愛和支持。

13、我們常常忘記自己的來日一直都是有限的。即使理智上知道有生必有死,一切和合終將分散,我們的情緒狀態還是常常會回到相信恆常的模式,完全忘記相互依存性。這種習氣會造成各種負面的情況,像是偏執、寂寞、罪惡感等。我們會覺得被欺騙、被威脅、被虐待、被冷落,仿佛這個世界只對我們不公平。

14、一切和合皆是無常,並不認為那是壞消息,而是簡單、科學的事實。無常可以是通往啟發與希望、光榮與成功的大門。

15、你不只可以改變外在的物質世界,也能改變內在的情緒世界。例如,經由放下野心,將焦躁的心轉化,讓它趨於平靜;或者為人和藹,樂善好施,以便營造好名聲。如果我們都能訓練自己去設身處地為他人著想,就能在家庭、鄰裡、國際間增長和平。

16、這世上一切存在或運作的事物,一切想像和實體所構成的,一切心中所想的,甚至心的本身,絕對不會一成不變地存在。

17、基本上,所有的情緒都是一種偏見,在每一種情緒之中,都存有分別心的成分。

18、習慣讓我們軟弱,因而無法對抗自我。即使是微不足道的習慣,都十分頑強。

19、所有不同的情緒及其結果,都來自於錯誤的理解,而這個誤解來自一個源頭,也就是所有無明的根源——執著於自我。

20、當我們失去覺知,執著於自我之時,那就是魔羅的麻藥。逐漸地,毀滅性的情緒必然隨之而來,滲透我們全身。

21、當我們被欲望之箭擊中的時候,一切常識、沉著和清明都不見蹤影,而假尊嚴、墮落和不道德就緩緩滲入。

22、如同撲火的飛蛾和上鉤的魚一般,世上無數的人都曾因貪戀食物、聲名、讚譽、金錢、美貌和崇敬,而墮入陷阱之中。

23、當自我充滿驕慢的時候,會以無數的方式化現——如心胸狹窄、種族歧視、脆弱、害怕被拒絕、害怕受傷害、麻木不仁等。

24、我們無法永遠百分之百準備妥當。因此,我們的障礙和對手只需要做百分之一的準備,就能夠造成所有的傷害。

25、覺知不會妨礙你的生活,反而讓生命更加充實。如果你正在享用一杯茶,而且了解短暫事物的甘與苦,你將能夠真正地享受那杯茶。

相關焦點

  • 宗薩欽哲仁波切
    《正見》這位不平凡的導演不斷地提醒我,我自己是演員,也是編劇。收到這本書,就如同收到一個劇本一樣。其實學生遇到上師,就像演員遇到導演。——國際巨星 李連杰在書中,他以電影的虛擬實境,巧妙地比喻我們身處的幻相世界;而證悟的過程就彷佛脫去妄念所帶來的層層蔽障,了解因緣的善變與無常;因而放下我執,邁向醒覺之路。《佛教的見地與修道》著名學者陳冠中說:「書和人一樣,是要講緣分的。在書海中,哪一本書你會真的看進去呢?
  • 宗薩仁波切—— 《覺者》全輯
    我們非常欣喜的與諸位分享紀錄片《覺者》 - 宗薩蔣揚欽哲仁波切訪談,分享片中對仁波切個人以及其學生的採訪,分享仁波切的部分精彩開示。 這部被很多人一直默默關注的紀錄片,終於發布了。 我敢保證你不會想快進,看完還會忍不住地二刷,並且不由自主地想要分享給身邊最重要的人。
  • 專訪《嘿瑪嘿瑪》導演宗薩欽哲仁波切
    著有《正見》、《佛教的見地與修道》、《人間是劇場》、《朝聖》,電影作品有《高山上的世界盃》、《旅行者和魔法師》、《VARA》。●●●「電影可以視為現代的唐卡。」——宗薩欽哲仁波切不丹藏傳佛教大師、導演欽哲諾布(宗薩欽哲仁波切)的第四部電影作品《嘿瑪嘿瑪》,由黑帽影業引進中國臺灣,影片於11月16日在臺北首映。
  • 【免費電影】旅行者與魔術師 | 宗薩欽哲仁波切導演
    【高清】國際獲獎電影《尋找蓮花生大士》:八個化身之量子能量【電影】《與神同行:罪與罰》49天,7大地獄,你能順利通過幾個
  • 史黛西(Stacy)以及上師的加持【宗薩欽哲仁波切】
    但她真正渴望的,是一段浪漫的愛情。她是相當虔誠又老道的學佛弟子,知道向上師請求世俗的事物太過卑微,但在這件事情上,她不說又不行,於是就對我傾吐了困境,並且請我幫她卜個卦,也幫她祈禱。因此,我就說,我會幫她念念祈請文。但是……我並沒有這樣做。諸位:我不是故意的,由於行程太緊湊了,所以我就忘了。
  • 竹慶本樂仁波切:無常,是你變好的機會...
    你所在的地方再怎麼圓滿,也是無常的;也許你昨晚睡前還一切很美好,今天早上就感冒了,這是很清晰的小無常;還有很多大無常,比如我們今天還活得好端端的,明天可能就死了。身會生病,心也會生病,一切都可能改變和消失。無常是我們存在的基本本質,身心只要形成,就是無常的本質。你可能會想,我不會這麼倒黴得這種病,或者死的是那些老頭不會是我。
  • 欲望不是我們的敵人,虛偽才是|專訪宗薩仁波切
    重重迷霧之中,向一位真正的仁波切討教他對這些問題的看法,自然是件難得的事情。宗薩蔣揚欽哲仁波切可能算得上在中國認知度最高的活佛之一,被公認為當今世界最具創造力的藏傳佛教導師之一。最近,借著他的最新劇情長片《嘿瑪嘿瑪》在上海電影節上映的契機,書評周刊對宗薩仁波切進行了一次專訪。
  • 【宗薩欽哲仁波切】 在所謂日月食或者是春秋分這種特殊的時候,我們都應該做這種祈禱...
    說起來,我們大家都比較憤怒相,因為我們都是比較愚痴,因為大部分的人都是憤怒相,比較愚痴。所以,寂靜尊只有42尊,而憤怒尊有60尊。根本明無迷,故為本初佛,由我發此願,三界諸有情,了知自然覺,大智得增上所以,這種智慧的根本,或者是覺性的本質,是從來不被染汙的。
  • 宗薩欽哲仁波切:旅行者與魔法師
    電影:旅行者與魔法師 Travellers and Magicians (2003)導演: 宗薩欽哲仁波切編劇: 宗薩欽哲仁波切
  • 頂果欽哲仁波切紀錄片——明月 Brilliant Moon
    1926年欽哲仁波切在東藏雲遊時,收到父親來信告知,上師雪謙嘉察已經圓寂。感覺到自己的心被撕裂開來,18歲的他寫道:「哀哉!具德上師。雖然我曾跟隨有如佛陀本人的您,我卻尚未真正了解所受的教法;您怎能如對棄兒般地拋下我?」由於失去摯愛的上師,加深了欽哲仁波切對萬法無常的理解。
  • 宗薩蔣揚欽哲仁波切的幾部片子
    目前為止,宗薩拍過四部片子,依次為:《高山上的世界盃》、《旅行者與魔法師》、《瓦拉:祈福》和《嘿瑪 嘿瑪》。《瓦拉:祈福》是關於印度種姓制度及印度教的片子,其他三部都是關於欲望及救贖之道的。相較之下,我最喜歡《旅行者與魔法師》。
  • 電影 | 《旅行者與魔法師》宗薩仁波切導演 :狂心頓歇,歇即菩提
    問:由於我們都多少了解電影情節以及佛教哲學,因此我們或許比較容易明白電影的內容或精髓。然而,對於那些完全不了解佛學的人,這部影片要如何吸引他們?仁波切:這是我的難題。因此我正努力克服它。問:在電影中也談到「業力」?仁波切:是的。讓我們靜觀其變,拭目以待。現在說還太早。我的目的是把它轉譯得滐@易懂。這是一個非常大的挑戰。
  • 影視探析——宗薩仁波切《嘿瑪嘿瑪》
    不丹藏傳佛教大師、導演欽哲諾布(宗薩欽哲仁波切)的第四部電影作品《嘿瑪嘿瑪》,由黑帽影業引進中國臺灣,影片於11月16日在臺北首映。
  • 《旅行者與魔術師》 : 一部現代人心靈寫照的電影,宗薩欽哲仁波切導演
    影片《旅行者與魔法師》,拍攝於美麗的不丹佛國,這是一部現代人的心靈寫照的電影,導演是現今佛教世界中享有崇高地位的宗薩蔣揚欽哲仁波切。
  • 嘿瑪嘿瑪.電影下載.Hema Hema: Sing Me a Song While I Wait.宗薩欽哲仁波切2016年新作
    有個男子第一次參加這個集會,在頭幾天他笨拙地像個孩子,但很快就適應這裡的生活,而當他撞見了「紅色怒火」,他無可自拔地受到她的吸引,然而這個欲望將引領他踏上危險的道路……宗薩欽哲仁波切將修行求道轉化為現代鄉野奇譚,融合傳說、禪語故事、舞臺演出、梵唱琴頌等多重藝術形式,展開另一場悉達多的探索之旅。人性與神性的拉扯中,吟唱出千古不變的生命之歌。
  • 宗薩欽哲仁波切 :罪惡,從虛偽中誕生!
    實際上真正的修行跟世俗生活並不衝突,世俗生活從來不是問題,對它的執著才是問題。假如你有1000公斤的黃金,但你並不執著於它,那沒有任何問題;假如你有一塊餅乾,但你的注意力都在如何守住它、不失去它,那即使只是一塊餅乾,也是個很大的問題。因為你太執著。
  • 宗薩欽哲仁波切回復:不結婚、不戀愛,錯了嗎?
    圖片攝影:  Martin宗薩欽哲仁波切閱讀了數千封來信,對於大家許下的「浪漫」願望,他說:「加持已經給予!」一些朋友從「浪漫」主題延展到「愛與情感」關係中的種種困惑,仁波切將陸續回答這些問題。| 宗薩欽哲仁波切回答 |我覺得我們應該不要去擔心這樣做是否錯了,反而有一件更重要的事是大家應該去了解的,作為無明眾生,我們對任何人的愛都從未超過對自己的愛。我們自己是最重要的。無明眾生就是這樣,這就是他們的習氣。即使是所謂的「愛別人」,很多時候其實帶了一些因為愛自己,所以愛別人的動機。
  • 只要把手頭的事做好,你夢寐以求甚至想都不敢想的東西,就會奇蹟般地出現
    我特別喜歡宗薩蔣揚欽哲仁波切說的一句話:「我祝願你一百個夢想都不會實現,我希望你認真把每一件事情做好。」 有一段時間,我一直失眠,找了各種方法去調理,效果都不是很好。我查了很多中醫方面的書,看到其中有些內容會把自己嚇得半死。後來,我就決定做「自在睡覺」這個項目。於是開始接觸市面上種種檢測手段和治療方法,慢慢地了解人為什麼需要睡覺、為什麼會做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