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港樓市氣氛持續向好,在剛過去的週末,一手成交逾370宗,新盤票王大圍「柏傲莊III」首輪331個單位沽清,並加推單位應市,個別新盤貨尾及二手屋苑均錄得高價成交。累積收票逾27,000張,成為97年後新盤票王的「柏傲莊III」,在剛過去的週末進行首輪銷售,消息指,大手買家合共逾50組,其中1組斥資約1.2億元購入8個單位。新世界發展表示,331個單位即日沽清,套現逾43億元,並隨即加推338個1房至4房單位,折實平均呎價逾22,000元,較首批單位高出約13%,折實價介乎688萬至2,590萬元。連同恒基地產啟德「THE HENLEY」售出4個單位等,過去兩日一手買賣增至逾370宗。此外,多個新盤貨尾均錄得高價成交,包括屯門「御海灣II」,有標準單位呎價逾23,000元,再創項目新高。至於鴨脷洲「倚南」特色單位,4房連天台,成交價近3,600萬元,呎價逾37,000元,創項目新高。
新世界及港鐵合作發展的沙田大圍站上蓋發展項目第3期「柏傲莊III」,於週六(5/6)推兩張價單共331夥進行首輪銷售。包括首張價單共182夥,戶型1房至4房,實用面積310至1,014平方呎,以最高20%折扣計算,折實售價674.8萬至2,383.2萬元,折實呎價17,779至24,403元。及2號價單149個單位,折價售價753.9萬至2,529.5萬元,折實呎價17,999至25,781元,戶型1房至4房,實用面積310至1,022方呎。最終首輪開售331夥單日沽清,套現逾43.7億元。其後發展商於周日(6/6)加推338夥。單位包括32夥1房、139夥2房、106夥3房及61夥4房,實用面積介乎307至1,022平方呎,價單定價由861.2萬至3,237.6萬元,價單呎價由23,124至32,441元,折實價由688.9萬至2,590萬元,折實呎價由18,498至25,952元。
長實位於半山區西部波老道21號新盤「21 BORRETT ROAD」第1期連錄得兩宗逾億成交,據成交紀錄冊顯示,「21 BORRETT ROAD」第1期1號及2號的15樓1號單位,連兩個住宅車位,以2.3146億元成交,實用面積2,945平方呎,呎價78,594元。另外,「21 BORRETT ROAD」第1期3號及5號18樓3號單位,連兩個住宅車位,以1.72億元成交,實用面積2,193平方呎,呎價78,431元。
由有已故「釘王」之稱的陳桂洪創辦的桂洪集團紅磡新盤命名為「曼翹」(MANGROVE),地址所在紅磡馬頭圍道68號,共130夥單位,屬於單幢式住宅設計,樓層總數為26層,提供開放式及1房單位,標準單位實用面積186至250平方呎,另有5夥特色單位。發展商計畫6月內上樓書,並部署7月份開售。「曼翹」預計關鍵日期2022年6月30日。
老牌發展商協成行旗下何文田勝利道項目於上週三(2/6)命名為「芳菲」,發展商表示,項目提供71夥,涉1至2房,標準單位面積介乎286至481平方呎,另有4夥連天台或平臺特色戶。項目最快6月推售,價錢參考何文田樓盤,數周內上樓書,項目預計明年9月落成,暫時傾向全部推售,將提供一個示範單位。
萬科香港何文田新盤「VAU RESIDENCE」樓書於上週四(3/6)正式公佈,地址位於自由道11號,項目共165夥單位,樓高25層,一層7至8夥,實用面積由209至499平方呎,間隔由開放式至3房,全數採用開放式廚房設計。項目主打開放式及1房單位,分別佔58夥及78夥,佔全盤逾8成。預計本月內推出市場。
本周香港中原城市領先指數(CCL)錄185.16點,創91周(即2019年9月後)新高,按周升0.36%。中原城市大型屋苑領先指數(CCL Mass)則報187.55點,創92周新高,按周升0.70%。上週三(2/6)公佈的香港中原經紀人指數CSI最新報73.10點,較上周的71.86點上升1.25點。CSI 至今未有一口氣上沖80點,連續10周於70點上下窄幅爭持,最高73.10點,最低69.58點,上下波幅為3.52點。同期CCL展開連升,暫升2.53%,升勢明確。CSI企穩70點,成功預告CCL由一周升一周跌轉為連續上升。相信CSI會持續企穩70點水準一段時間,預示樓價繼續向上,兼且升勢漫長。
據市場統計,週末十大屋苑錄得602個預約睇樓,按周上升2%,創7周新高,已連續15周企穩逾500個預約睇樓水準。市場人士表示,疫情轉緩和,新盤銷情熾熱,多個大型新盤趁旺勢部署登場,搶佔市場購買力。買家入市信心增強,部分買家為成功購入心儀單位,不惜追價入市。
上環「豪景臺」高層G室,實用面積393方呎,2房間隔,向東南,以786萬元購入,實用呎價20,000元。原業主則於2013年4月以560萬元買入單位,持貨8年沽出,帳面獲利226萬元,物業升值40%。
西環「珍珠閣」B座高層B2室,實用面積395平方呎,2房間隔,望城市景。業主以750萬元將單位易手,折合平均實用呎價18,987元。買家屬於用家,鍾情單位間隔實用。原業主於1996年11月以188萬元買入單位,持貨25年,帳面獲利562萬元,單位升值近3倍。
大角咀「利奧坊.曉岸」2座中高層G室,實用面積255方呎,1房間隔,座向北方,以608萬元成交,實用呎價23,843元。買家見市區細價盤有價有市,便入市自用。原業主於2015年11月以438.75萬元一手購入上址,持貨逾5年,現沽貨帳面獲利169.25萬元,單位期內升值39%。
馬鞍山「銀湖‧天峰」2座低層連平臺,單位實用面積544平方呎,連約475呎平臺,2房間隔,以972萬元易手,實用平均呎價17,868元。原業主於2010年以527萬元購入單位,持貨11年,是次沽出單位帳面獲利445萬元離場,單位升值約84.4%。
粉嶺「花都廣場」5座高層F室,單位實用面積413平方呎,2房間隔,以570萬元獲承接,實用面積平均呎價13,801元。原業主則於2014年以357萬元購入上址,持貨7年,是次沽出單位獲利213萬元離場,單位升值約60%。
香港房屋協會(房協)最新就早前以2.708億元購入的粉嶺樂業路5號全幢工廈,正式向城規會申請興建商店及服務行業(陳列室)及辦公室。該工廈為「川田工貿廣場」二期,屬於新建的工業大廈,樓高9層,地盤面積約8,773平方呎,總樓面約43,863平方呎。項目目前坐落於劃作「工業」用途的地帶,其地契用途為工業、貨倉及附屬辦公室。根據城規會檔顯示,房協目前計畫把工廈的地下、1樓、3樓及4樓座陳列室用途,5樓至8樓則作辦公室用途。鑒於房協受政府委託,需為安置新界合資格居民而發展房屋項目,所以擬建的陳列室將會作為特定的售樓中心,為新界居民提供服務,並內設示範單位。至於擬建的辦公室則會為陳列室支援相關運作。銅鑼灣怡和街46至54號地下及地庫,地下面積1,230平方呎,地庫面積約6,121平方呎,合共約7,351平方呎,現由電訊店以每月45.5萬元租用,以約2.1億元成交。據悉,鄧成波於2016年以2.038億元購入,早前曾以約2.8億元放售,直至最近再降價,終以約2.1億元易手,減價約25%。持貨5年轉手,僅平手離場。
觀塘駿業街56號「中海日升中心」單位,面積約1,715呎,以2,160萬成交,平均呎價12,595元,市場租價50,000元,回報2.8釐,原業主於2015年2,097萬購入,持貨6年,帳面獲利約63萬,新買家為區內投資者,購入作長線投資。單位為單邊開揚,全海景,特高樓底12呎。
九龍灣「三湘九龍灣貨運中心」高層全層,連8個上落貨車位,以3.68億元成交。新買家為Tai Yip Investments No.2 Limited,料為外資基金嘉民集團的相關人士。值得一提的是,嘉民集團於3月亦曾斥資1.82億元買入項目的低層B室及4個上落貨車位。換言之,集團於約2個月內,合共斥5.5億元買入項目單位。另外,集團目前持有不少工廈,並積極為項目申請重建,如旗下荃灣香港中央紡織2廠日前已向城規會申建新式工廈。
佳明集團宣佈斥資2.068億元購入尖沙咀漆鹹道南39號「鐵路大廈」地下之B商鋪,其樓面面積約6,700平方呎,連同比鄰的商鋪﹙現為明翹匯之售樓處﹚,佳明集團全數擁有鐵路大廈地下商鋪業權。資料顯示,該鋪由已故鋪王鄧成波家族持有,該家族近日加速散貨,若連上述鋪位計,鋪王家族單日沽出5個鋪位,套現逾6億元。
內房萊蒙申請在馬適路、靈山村東面一幅近16萬呎農地,改劃及興建5幢住宅大樓,擬提供1,707個中小型單位。該項目涉及粉嶺丈量約份第51約多個地段及毗連政府土地,北面已經是粉嶺北發展區範圍,佔地約15.9萬平方呎,屬於「鄉村式發展」改劃成「住宅(甲類)7」,計畫以地積比率5倍發展,相較去年底獲批准的舊方案的0.8倍地積比率,大幅上調。按照新方案,計畫興建5幢最多31層高的分層住宅,跟舊方案興建50幢洋房大為改變,總樓面73.95萬平方呎,較舊方案增加7.6倍,住宅數目達1,707夥,大增33倍,平均面積約433平方呎,另設120個床位的安老院舍。
由永義國際持有大部份業權的紅磡漆鹹道北472號至478號舊樓,上週二(1/6)透過第一太平大衛斯進行強拍。項目最終由永義國際代表,一口價以底價3億元投得,成功統一其業權。項目的地盤面積約3,562平方呎,現為兩幢5至6層高的舊樓,分別於1956及1957年落成,並規劃作「住宅(甲類)」用途。事實上,永義國際早前已收購的紅磡漆鹹道北470號全部業權,並將連同上述舊樓一併發展。若計入紅磡漆鹹道北470號舊樓,地盤面積約4,685平方呎,以地積比率約9倍重建,可建樓面約42,165平方呎。
據地產代理監管局的數字顯示,5月持牌代理人報40,934人,按月下跌209人,即微跌約0.5%。兩項牌照數目亦按月錄跌幅,當中屬前線代理的「S牌」營業員牌照,5月錄22,586份,較4月下跌105份。而俗稱「E牌」的地產代理(個人)牌照則由4月的18,452份,下跌至18,348份,跌幅約0.6%。同時,反映分行數目的營業詳情說明書數目,亦由4月的7,075份,輕微下跌5份至7,070份,惟數位依然屬於本年高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