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一批85後的女星中,馬思純幾乎是唯一的影后,演技受到認可,一時之間瘋狂刷屏,靠演技獲得流量。然而在獲得金馬獎之後,馬思純的口碑卻急轉而下,主演的多部作品多數撲街。「爛片女王」這四個字也成了她身上的另一標籤。作為金馬獎影后,馬思純是怎麼把自己變成「爛片女王」的?
近日由馬思純、黃景瑜、鍾楚曦主演的電影《蕎麥瘋長》上映。前期的宣傳和預告都讓網友們對這部片子萬分期待,但沒想到的是這部電影被稱為偽文藝的矯情爛片,且豆瓣評分只有4.5。
看過影片的人都覺得這部片子在情節上的安排不合理,三個主角人物的故事被硬湊在一起,人物形象無不鮮明,結局更是直接草草了事。強行加上一個漂泊者對於夢想不斷追求的雞湯給觀眾,實際上根本不知道在講什麼。電影口碑爛得一塌糊塗,而主角馬思純的口碑也跟電影一樣,甚至被說成「爛片女王」。
電影本身不夠優秀,而馬思純的演技在這部電影中也並沒有值得稱道的地方,反而也被網友批為:木納,用力過猛。在這部電影中馬思純飾演的是個小鎮女孩,雲蕎。這個角色在這部電影裡,本身就不怎麼討喜,再加上一些附加的內容,就更加顯得浮誇不現實。
但說回來,除了影片劇情比較狗血,不好看不現實之外,馬思純的表演還是很到位,也並沒有出戲感。戲中男友出車禍時,她崩潰嘶吼,眼神中透露出來的絕望,讓觀眾有著強烈的共情。被自己姐夫強暴時,也讓人看的不敢喘氣,甚至感到無力。
而馬思純獲得金馬獎影后的影片《七月與安生》,馬思純在這部影片裡的演技也確實是能夠得上影后的頭銜。與周冬雨一起拿下雙影后,也確實是實至名歸。然而在拿到影后之後,馬思純的新作品,卻是一次又一次將影后的殊榮抹滅。
《將軍之上》、《橙紅年代》都沒有獲得很好的成績,對演技也沒有過多的考驗,表現也中規中矩,有話題有熱度,卻沒有口碑。走文藝片這條路的她,《大約在冬季》搭檔霍建華,電影也爛到被提名金掃帚獎。
還未播出的《第一爐香》僅僅是路透,卻就已經不被看好,甚至是被群嘲。
但這些「爛片」也說明不了馬思純是一個不會演戲,沒有演技的影后,在電影中她也許不是最出彩的那一個,但也絕對沒有出錯。她只是不會選劇本,對人物角色認知也不夠深。
馬思純也認識到這個問題,她開始焦慮,會特別想證明自己,在綜藝節目上說,自己要靠著吃藥才能入睡,壓力大到失眠抑鬱。之後出演了一個綜藝短片,講訴的是一個重度抑鬱症患者自我救贖的故事。但馬思純的表演卻只是表面的,對抑鬱症本身沒有深切的認知,表情抽搐,努力卻也費力地去扮演一個不夠真實的人物。
馬思純並不是沒有演技,她的天賦和努力都不缺,但就是少了一點對自己的正確認知,不夠認識自己。越是想證明自己,結果就越適得其反。演戲不該是為了拿到影后虛名,更多的是對演戲的熱愛,對作品負責。
小編想說的是,不管是在事業上還是在生活上,要找對適合自己的道路,適合自己的生活,這樣才會走得更遠,更舒心。同時也希望馬思純能儘快找到適合自己的道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