點擊上方「騰訊科技」,選擇「置頂公眾號」
關鍵時刻,第一時間送達!
文 / 浮萍
微信公眾號 / 娛樂硬糖
7.8—7.2—5.4—4.9—3.7—3.6……
以上數字不是熊市股票的跌跌不休,而是電視劇《孤芳不自賞》的豆瓣評分。從剛播出的7.8分絕對高分,到播後最終落點3.6分,遠不及稍晚播出的同類古裝偶像劇《三生三世十裡桃花》的6.1分、《大唐榮耀》的7.0分。
關於這部劇有太多故事。大量使用替身演員,天價片酬的男女主演靠後期技術實現同框,「摳圖不自賞」引發巨大爭議,口碑收視都未如預期。隨後,該劇出品方高管還指責正午陽關僱傭豆瓣水軍黑《孤芳》(正午陽光有《鬼吹燈之精絕古城》同期播出)……
每一個段子都夠拿出來嘮一下午,每一個也都在不斷突破影視行業的下限。
在高爭議和高收視中,《孤芳》於2月10日迎來大結局。原以為電視劇播完也就好了,沒想到大結局還不讓人省心。2月20日又爆出,片方拖欠水軍工資,結果水軍集體到官方微博下面留言討要工資,現場一片狼藉。
對此,出品方華策方面宣稱「我們沒有買過水軍,官博下的評論我們不知道怎麼回事,也覺得很納悶。」
到底是有人故意在播出結束後再黑一把《孤芳不自賞》,還是片方不滿意水軍工作成果而拒絕付款,一時難辨真假。
但有一點毫無疑問,是《孤芳》本身作品質量的問題,才令其面對如今牆倒眾人推的尷尬局面。
「摳圖」話題發酵成為整個行業的汙點,其討論已不局限於該劇。如今幾乎每一部古裝偶像劇出爐,都要接受觀眾「摳圖沒」、「替身沒」的拷問。往好處想,也算給行業敲了個警鐘,以後誰再想這麼糊弄觀眾,也得三思而行了。
《孤芳》到底欠水軍多少錢?
在圍觀大型網際網路討薪現場後,硬糖君尤為欣賞這幾位水軍兄弟的發言。有訴苦有爆料,細節滿滿,感情真摯。
這些發言提供了三點重要信息:
1 豆瓣評分真的不好刷!水軍辦事也是講規矩的,無奈甲方總提無理要求。
2 《孤芳》片方確實在和正午陽光對標。從懟《精絕古城》到宣發《孤芳》,都在往正午陽光的口碑劇路線上靠攏。不過女版《琅琊榜》這個目標……嗯,有夢想誰都了不起。
3 水軍也不好幹啊!大過年的帶病工作,不知有沒有三倍加班工資?
特別是「賴帳還要教我做人」這句值得玩味。如果其言屬實,應當是甲方不滿意其水軍效果。從《孤芳》豆瓣評分結構以及結果來看,不管有沒有水軍幹預,這顯然不是一次成功幹預。
話又說回來,這次《孤芳不自賞》劇組到底欠水軍多少錢,才會引發如此尷尬的場面?
要算欠水軍多少錢,評分數和單價是關鍵數值。
先來算一算《孤芳不自賞》豆瓣到底請了多少水軍,因為沒有詳細的數據,我們姑且只能大致計算。
根據上圖可以看出,目前參與《孤芳不自賞》評分的共有41403人,以這個劇現在的口碑和劇作質量而言,能夠打3分的不是超級粉絲就是水軍,相比之下,打1星的很正常,尤其是在摳圖爭議爆發之後,大量新觀眾「慕名而來」,結果失望而歸。
因此,3星以上的人數佔比約為23.3%,即為9600多人,在這些人中我們不排除的確有鍾漢良和AB的真粉絲為偶像刷星,因此9600人打個八折,即為7600人。
算完人數,再來看單價。眾所周知,豆瓣的評分體系設計的較為合理,使用戶刷星付出高額的成本,這點與微信公眾號、微博的刷量截然不同,雙微的很多單個成本不足1元,且量大優惠大。
豆瓣的真人水軍,每個帳號價格在25-35元不等,如果量大優惠,最低能夠給到15元一個。因此7600人刷的話,成本約為11.4萬-26.6萬之間。
在《孤芳不自賞》劇組沒有被中介宰客的情況下,肯定會把單價壓到最低,因此刷豆瓣總成本不會高於12萬。
根據淘寶店小二的介紹,這類業務一般都是付款之後再操作,防止自己墊錢當冤大頭;但是也有長期合作比較好的個人或者單位,刷單方才會自己先墊錢刷分,然後統一結算。
依硬糖君看,甲方肯定不差這點錢。估計還是對效果不滿意(擱我我也不滿意,也不想給錢!),或者付款流程有延遲,畢竟該片完結也不過10天。
水軍的正確使用方法
我們首先假設「水軍討薪事件」不是競爭對手在黑《孤芳》。那麼如今出現這種情況,只能有兩種解釋:
一是水軍不專業,輕信了劇組,未付款就先刷單;
另一種情況是製片方經常找他們刷單,和水軍形成一種信任的關係,但這次對效果不滿意,想打折或免單。最終導致雙方撕逼,被逼急了的水軍直接進攻官方微博,兩敗俱傷。
最初播放,《孤芳》豆瓣評分幾乎是全五星,達到了7.8的高分,底下的評論清一色的都是讚揚良心劇、捧主演的,吹得很不走心。
原先這個劇在豆瓣上沒有鬧出多少水花,大家也不怎麼關注,所以水軍的分數還可以保持一段時間,但摳圖事件曝出後事情急轉直下。
當時《孤芳不自賞》被曝出男女主角鍾漢良、楊穎在這部劇中,只拍了近景和特寫。只要不露臉的鏡頭,都是由替身來完成的,特效low到爆棚,明顯是製作者態度的問題。
眼看自家片子深陷輿論爭議的中心,克頓傳媒劇本中心總經理郜雪屹發布一條微博,指責正午陽光僱傭了豆瓣水軍來黑《孤芳不自賞》,給出的理由是有幾個給《孤芳不自賞》打1星的觀眾給《鬼吹燈》打了5星。
這兩個事件不僅為《孤芳不自賞》帶來了大量的關注度和流量,隨之而來的還有大量負面的1星、2星評價,《孤芳不自賞》評分再次下滑,目前定格在3.6分。
隨著水軍的集體「造反」,該劇分數存在繼續下滑風險。 事實上,水軍討薪事件曝出後,該劇豆瓣評分從3.7下降到3.6,不知是水軍報復性改分、刷低分,還是吃瓜路人又興之所至,要對衝水軍高分。
有人偷雞不成蝕把米,有人口碑逆襲凱歌還。水軍的正確使用方法,到底是什麼?
如今,僱傭水軍做營銷已經成為業內一種潛規則,也成為大多數作品的宣發「標配」。一直以來,水軍只要拿了錢,各種活好不粘人,營銷效果圈內也是口口相傳。
這點和粉絲經濟十分相像。事實上,水軍和粉絲的界限也十分模糊,在某些評價指標裡,兩者有時身份重疊,粉絲髮自內心的安利和水軍拿了錢的吹捧,雖然出發點不同,但是目的、效果是一樣的。
「自來水」和水軍,只要安利得好,誰又真能分清?而且也沒必要深究。
甚至,它們的成長軌跡也十分相似。
粉絲經濟曾經被影視行業高度吹捧,只要有小鮮肉參與的作品,他們粉絲絕對會全力支持,投資方要做的,就是如何利用這群粉絲運營粉絲經濟,收割資本紅利。電影《美人魚》,人氣明星鹿晗、吳亦凡等人作品都屢試不爽。
這也成為行業一度信奉的「聖經」,但是《盜墓筆記》、《夏有喬木》等電影卻打破了人們的幻想。在這兩部電影中,因為自家偶像的番位問題,粉絲群相互抗爭,最終把火都撒到製作方頭上,出現粉絲集體抵制電影的現象,讓片方頭疼不已。
這是一把雙刃劍,片方隨時都有可能反受其害。同樣的道理,換成水軍也適用,《孤芳》就是典型一例。
花了那麼多錢買豆瓣水軍,花了那麼多錢買微博水軍,卻不把心思放在製作上:武戲靠替身、文戲靠配音、同框靠PS,最終營銷過度、誠意不足失盡民心。
所以水軍營銷還是先把作品質量弄上去,《鬼吹燈之精絕古城》就是很好的例子,在質量好的基礎上適度營銷引導輿論,事半功倍。
反之,質量不行口碑先行,在觀眾期待值被拉高的情況下,反而引起反彈和報復性情緒,得不償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