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現代社會中不斷地浮現出越來越多的童星,他們自小便進入演藝圈,憑藉較為優秀的表演,富有靈氣的外表給觀眾留下較為深刻的印象。
這種現象的出現也有很大一部分的原因是因為隨著時代的發展,社會競爭壓力的增大,許許多多的家長認為出名要趁早。但在46年前,中國的影視舞臺上也曾出現過一名紅遍大江南北的小童星,他就是因扮演《閃閃的紅星》中的小紅星「潘冬子」而被大家熟知的祝新運。
在46年前的那個年代裡,娛樂圈看起來遠不像現在這樣的光鮮亮麗。每一個演員都需要有踏踏實實的演技才能夠獲得大眾的喜愛和認可。沒有家長從小的栽培和教育,沒有媒體的炒作和吹捧,祝新運當時進入影視界完全是在一種機緣巧合的緣分之下,能夠得到大眾的認可和喜愛也是完全憑藉了自己出色的表演天賦。
祝新運1962年出生於北京,父母都是教育行業的從業者。如果按常理來說,祝新運應該自小便接受了良好的教育,並在父母的薰陶之下走上與教育有關的道路,教書育人。但是一次偶然的班級表演卻徹底改變了祝新運的人生軌跡。
當時《閃閃的紅星》的導演正在為「潘冬子」的人物選角而苦惱不堪,萬般無奈之下,導演決定擴大選角範圍,去孩子較多的學校中進行選角。也正是這個決定,是祝新運有緣進入導演的視線之中。在眾多的孩子中導演一眼便看中了祝新運,他認為祝新運身上那種比尋常孩子都要成熟穩重的氣質加上他十分具有靈氣的外表非常的適合這個角色。最終,在導演的勸說和請求下,祝新運接下了這個角色。
在進入八一電影製造廠之前,祝新運從來沒有接觸過演員這個行業,家中的親人也沒有從事這一領域的的人。所以祝新運在進入八一電影製造廠之後完全是一無所知的,就像一張空白的白紙一樣。但出人意料的是,祝新運在表演方面表現出了極大的天賦,在拍攝現場,只需要老演員或者是導演輕輕的指點幾下,祝新運便可以心領神會,很快的抓住人物性格中的特點並將其很好的表現出來。
這些應該與祝新運自小接受了良好的教育,讀了許多的書密切相關。1974年《閃閃的紅星》正式上映,祝新運憑藉著影片中「潘冬子」勇敢機智,嫉惡如仇的人物形象一炮而紅,成為了當時家喻戶曉的小童星。
看到了祝新運身上的表演天賦之後,導演找到了祝新運的父母,希望祝新運的父母可以同意祝新運加入八一電影製造廠,正式成為一名演員。也許是同樣被祝新運身上超人的表演天賦所打動的父母同意了導演的請求,決定讓祝新運試一試,就這樣,祝新運正式的加入了八一電影製造廠,成為了當時廠裡年紀最小的演員。
之後祝新運也陸續拍攝了不少的電影作品例如《薩裡瑪珂》,《贛水蒼茫》,《十天》等。但可謂是「成也蕭何敗蕭何」由於祝新運所扮演的「潘冬子」的形象過於深入人心,使得祝新運後續的表演一直會被在無形之中帶上「潘冬子」的影子。
隨著社會的發展,大眾審美的改變,影視社會也在發生著不斷的變化。慢慢的祝新運的形象和人設便不能夠再適應大眾審美的需要,小時候靈氣動人的形象也不復存在,取而代之的是一副憨厚的外表形象,也因為這些原因,祝新運開始慢慢的淡出大眾的視野。
面對在表演事業上所迎來的冷落和打擊,祝新運並沒有選擇一蹶不振,而是始終懷著一份「勝不驕,敗不餒」的心態繼續默默地從事著自己熱愛的演藝事業。對於祝新運來說,演戲並不僅僅是他賺錢謀生的手段,更是一項他所熱愛的事業。他願意為之去奮鬥,去努力,去付出。
慢慢的祝新運發現,褪去演繹熱度的自己可以靜下來更好地演繹自己的人生,他遇到了自己一生中的摯愛,同時北京人的姑娘——張玲亞。並在愛人的鼓勵之下,開始慢慢的轉型,開始慢慢的從臺前到幕後,做編劇,做導演。
46年的時光轉瞬即逝,轉眼間當初那個靈動的「潘冬子」已經年過半百了。像尋常的北京大爺一樣,祝新運擁有著自己的閒暇生活,除去工作之外的他,也會攜妻子一起外出遊玩,小日子過得平淡但卻溫馨而快樂。
其實對於祝新運而言,過氣未必不是一件好事。有的時候太多的名利總會容易讓人失去自我,失去最淳樸的生活,淡出大眾視野的祝新運反倒能夠更好的靜下心來,遠離那些紛爭和喧囂,真正的過自己的生活。
祝新運是幸福的,他曾經在年少時爆紅過,經過人生的大起大落,又成功的在中年時找準了自己在演藝圈的定位,找準了自己人生的價值,現在的他擁有著自己的事業,擁有著自己的的家庭,擁有著自己的生活,這遠比那些爆紅在一線的明星還要幸福許多。也許正是因為有這種「不以物喜,不以己悲」的處世態度,才使得祝新運可以在面對任何的前路時都做得到「寵辱不驚」。最終活出真正的自我。
其實人生就是如此,在不同的人生階段,我們可能會面臨著不同的境遇和選擇,但無論世事怎樣變化,只要守得住內心的那份平靜,看清自己人生的前路,明白得失,須是有得有失,有些事情得未必不是失,失未必不是得。不必太糾結於人生中的得得失失,起起落落。方可擁有一份安逸而又幸福快樂的人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