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標題:2016迎來長篇小說「大年」?
小說《匿名》封面。
王安憶。
2016年中國文壇迎來一個長篇小說大年,賈平凹的《極花》、王安憶的《匿名》兩部長篇小說,以及近幾年來70後作家中的活躍分子路內的新作《慈悲》,都在1月份問世,而在風頭正勁的網絡文學領域,唐家三少和天下霸唱也將有新書出版。日前,王安憶帶著最新長篇小說《匿名》在上海復旦大學舉辦新書發布會。會上,王安憶坦言寫作耗費了兩年零5個月的時間。而這段時間也是自己開始寫作以來,「心情最複雜,跌宕起伏的經歷」。
王安憶《匿名》是部「燒腦」小說
《匿名》是王安憶繼長篇小說《天香》發表四年後又一部極具敘事特色和思辨意味的長篇佳作,也是王安憶文學創作四十周年之際又一次全新探索。
小說分為上下兩部,故事發生的背景「林窟」——這個豐富而混雜,曾經一度繁榮今天卻已然消亡的小文明社會並非來自王安憶的憑空捏造,早在她2012年發表的短篇小說《林窟》和散文《括蒼山,楠溪江》中已初見雛形,而人物原型則脫胎於她在上世紀80年代中期聽聞的一個大學教授失蹤的故事。
這部小說對於王安憶個人來講,是一個非常新鮮的寫作機會,寫的過程中常常會有一種恍惚感。她坦承,寫完《匿名》後再讓自己寫以前那種小說,似乎很難下筆了。有意思的是,已經讀過《匿名》的讀者提到,從中看到了穿越的味道,但王安憶直接表示了否定,「我唯一不認同的是穿越,穿越的概念好像已經被固定了,都是寫無所不能的。到目前為止,我還沒看到一個令我滿意的穿越劇。」而王安憶也無意於將《匿名》寫成一個具有懸疑探案特色的類型小說,也無意於讓故事的主人公上演一出當代版的魯濱遜荒島求生記。
這部將夾敘夾議做到極致的「燒腦」小說,對讀者來說也是一次閱讀挑戰,王安憶承認,新書不像以前的作品那麼好讀,「我以往的小說人物是比較生動的,靠近日常生活,主角以女性為多,這次主人公變成一個面目模糊的男性,反差很大。」
《匿名》是一部王安憶刷新了新高度的作品,評論家認為「需要反覆讀」,讀來處處有驚喜,不光是思想性,文字中生活的質感也撲面而來。
賈平凹《極花》源自真事,閻連科把自己寫進小說
堪稱「文壇勞模」的賈平凹,繼長篇小說《老生》出版僅僅相隔一年半,推出第十六部長篇小說《極花》。小說源自賈平凹聽老鄉說的一件真事,老鄉女兒十幾歲時遭人拐賣,他們尋找幾年後把女兒解救出來,當時姑娘已有孩子,這個孩子也留在了拐賣地。回家後,人人都知道老鄉的女兒遭人拐賣,姑娘變得沉默,再加上思念孩子,背著父母又跑回了被拐賣地。
記者了解到,作家閻連科也將於今年推出新長篇,目前正在修改中。在這部小說中,閻連科將自己也寫了進去,成了被別人訴說的一個「寫不出小說的作家」。而被譽為作家界最知名「段子手」的劉震雲,預計年中也將有新作問世。
此外,方方的最新長篇小說《軟埋》也會在年內出版,成書前會在《人民文學》第二期刊登。《人民文學》主編施戰軍介紹,《軟埋》是暫定名,最後的書名還沒確定。他認為這是方方一部很精緻的小說,寫的是歷史題材,從人性的角度看「土改」。「在我看來,這應該是方方創作生涯一部重要小說。」
而活躍文壇的70後作家路內新作《慈悲》,寫工人生活,時間跨度從建國到改革開放後的五十年,是對平凡市民的禮讚。
唐家三少講述戀愛史,天下霸唱寫「古玩」
隨著電影《尋龍訣》、電視劇《羋月傳》的熱映,網絡文學也越發顯現出強大的生命力和創造力,關於熱門IP的討論也一直話題不斷。2015年年末,中國作家協會正式成立網絡文學委員會,這也標誌著「網絡文學」被正式納入傳統的作家協會體系。連續多年獲得中國網絡作家富豪榜榜首的唐家三少,也成為網絡文學委員會委員之一。他透露,2016年將寫一部自己和妻子的青春戀愛史。
唐家三少告訴記者,最近為了照顧生病的妻子,停了一段時間筆,他說,其實這部小說在妻子生病之前就想寫,「我以前給她寫過幾十萬封的情書,現在翻出來看看,寫的都是些讓人傷心的事。所以,這部小說會寫一些我們一起走過的開心的日子。」他透露,小說整體已經寫完了,預計年中會以紙質書和電子書的形式同時推出。
此外,天下霸唱也向記者透露,他將於今年初出版一部「非盜墓題材」的長篇小說,新作預計寫八卷,每卷20萬字。講述的是上世紀80年代天津古玩圈的事兒,「有些個人的回憶和經歷在裡面,主人公是一個五十多歲的玩家,故事還挺有意思的」。《羋月傳》的作者蔣勝男表示,自己的新作也在創作中,題材跟《羋月傳》有些類似,也屬於歷史題材。
業內觀點
「大年」還是「小年」 關鍵是看作品質量
回顧過去的2015年,莫言、餘華、阿來、劉震雲等文壇大佬們略顯平靜,「茅獎級」作家裡唯有遲子建的《群山之巔》引起不少關注。其實早在去年1月份的北京圖書訂貨會上,就有評論家分析,除了少數幾位外,很多作家都準備「述而不作」,或者寫一些短小精悍的作品換換口味。所以,2015年的文學出版是一個「小年」。
一位評論家接受記者採訪時表示,2016年很可能是中國社會沉著平靜內斂的年份,在文化文學方面,不像前幾年在經濟高漲時那麼不管不顧,那麼任性,那麼消費和那麼娛樂,可能向內的修身養性倒不失為一個蓄積的年頭。
評論家認為,2016年確實是名家新作比較多的一年,但單純用「大年」「小年」去劃分並不科學,關鍵還是要看作品本身的質量。 (揚子晚報記者 蔡震)
(責編:王藝錠、陳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