演員請就位?說實話,如果是有郭敬明參與的綜藝,那麼一定是不缺話題度和討論度的。
這不,郭敬明又和別人吵架了,而且還被懟哭了。節目的討論度無疑又掀起了新高潮。
在節目中,和李成儒老師battle完,過了數期,他就又不消停了。
這一次,和他battle的對象是爾冬陞老師。
爾冬陞是誰?
著名華語影視導演。曾經獲得過香港電影最傑出導演獎及第44屆臺灣電影金馬獎最佳導演提名。他有許多高質量高口碑的代表作,同時也捧紅過很多演員,可謂香港影壇中極具影響力的導演之一。
郭敬明是誰?
百科上對他的解釋為「中國作家、導演」。除此之外,他的部分小說代表作還曾陷入抄襲風波,並最終獲得實錘。對於影視相關的工作,尤其是導演,他完全是一個門外漢跨界。
在節目中,四位大導演都平穩的度過了一整季節目,哪怕是節目中的矛盾,也都集合在了他們與點評老師或者演員之間的矛盾,幾個導演之間的節目關係都處在了一個微妙的平衡。
可是偏偏到了最後,這個平衡被打破了,於是就有了郭敬明被爾冬陞懟哭的一幕發生。那他們是怎麼吵起來的?
原來,這是他們錄製的最後一天。早在上臺前,郭敬明就和其他三位導演商量好,到時候在臺上,互相給些情面,別批得太狠……
當郭敬明組的《我的星星》表演完畢,陳道明、趙薇和爾冬陞一致表示郭敬明做得很到位、很有進步。毫不吝嗇誇讚之辭,卻也不阿諛諂媚。
輪到爾冬陞組的劇目時,郭敬明竟搞了個突襲,直截了當地說道:「我不喜歡這個作品,原因跟演員沒有多大的關係。當然也有一些關係。」
什麼意思?照他的話,簡單歸納來講,從三個層面來說,就是遺憾、困惑和不滿。
另外還強調之所以自己有這樣的看法,可能是因為同自己受的訓練體系不一樣。他沒拍過電視劇,主要在電影領域活動(人們普遍認為,電影比電視劇高級)。真的是話中句句帶刺,句句傷人。
「就說實話,」爾冬陞已不容他再廢話,「其實就編劇跟導演不好。」
郭敬明強行辯解:不,只是體系不同。
爾冬陞笑著質問:「那麼你學的是什麼體系?」而後,挨個指出自己的演員演戲時出現的問題,點評過後,說,「不需要他(郭敬明)評論。」
「有人挑戰我的演員,我們就出來爭論好了。因為責任基本上是我。」最後,把責任都攬到自己頭上。
不得不說,爾冬陞老師護短的態勢真的是霸氣側漏。
郭敬明卻依舊不依不撓:「我還是把話說完吧。我的觀點不一定對……」
爾冬陞直接炸毛:「錄之前你為什麼叫導演手下留情,別衝著我?我有衝著你嗎,剛剛?」
趙薇見二人越吵越激烈,連忙打圓場。爾冬陞卻說:「你們也別打圓場了。」隨後,又表示想要停一停。
很多人質疑爾冬陞離場是一個沒修養、沒素質的表現,其實不是的。這是在斷章取義了。
爾冬陞老師當時正處於情緒激動的時刻,他需要冷靜,從而理智地面對當前橫亙在自己面前的棘手的問題。
且他措辭柔和,後來也向郭敬明道了歉,比起郭敬明當年在《最強大腦》上的憤然離席,節目組苦等他數十分鐘也等他不上,不知強了多少倍。
爾冬陞說:「我去趟衛生間,等我十分鐘。」說畢,才離開座位。
反觀郭敬明,則是擺出一副委屈巴巴、可憐兮兮的模樣,好似在博人同情。爾導回來,郭敬明紅著眼眶,帶著哭腔:「導演,我沒那個意思!」
人生如戲,戲如人生。
關於郭敬明的爭議還少嗎?
記不記得上一次郭敬明和人吵架是什麼時候?
是和李成儒老師關於S卡的爭論。一來篇幅有限,二來此事已幾乎人盡皆知了,在此處便不再贅述。
和李成儒老師的battle中,郭敬明把自己的詭辯技巧發揮得淋漓盡致:「你可以不喜歡,但請允許它存在。」
可惜李成儒老師雖然德高望重,性情直爽,卻因缺乏辯論技術,因而沒過幾招便敗下陣來。
在節目《最強大腦》裡和Dr.魏吵架後憤然離席,以及在《演員請就位》裡在爾冬陞面前委屈求饒,說到底,就是欺軟怕硬。
Dr.魏是科學界的,得罪就得罪了,反正影響不到自己的商機;爾冬陞老師在娛樂圈走著重要的地位,郭敬明便不敢再得罪。
其實,節目組請郭敬明來的目的,並在於他是多麼具有導演才能,能夠提出多麼犀利、中肯的評價。而是更加看中了他能夠帶來流量、話題和熱度,使在夾縫中生存的節目獲得新生,為資本源源不斷地輸出金錢,直到被榨取盡最後的一絲利益。
《演員請就位》節目存在的意義也在播出進行時就慢慢地變了味道。
曾有知名編劇評價:說到底,《演員請就位》就是一場鬧劇。拍一部《演員請就寢》,都比這有意思。
就連爾冬陞老師也在節目裡對自己的演員說:「這個冠軍對你們的人生不重要。你贏了冠軍不代表你能大紅。」
話裡有話。
《演員請就位》,其實就是個捧角兒的。
從資本中來,回資本中去。在人間撈盡了錢財,便能輝煌「退伍」。
這檔節目,沒有成就了誰的演員夢,也沒有讓哪位演員的演技有了質的飛躍,它留給後人的,也只有供人們茶餘飯後津津樂道的小四今天又和誰誰誰吵架了的八卦新聞。
除此之外,還能有什麼呢?
自然,節目裡不缺乏有演技有實力的演員,也產出了許多優秀的作品,可惜,這不是一檔關於演技的節目,而是關於流量,關於熱度的節目。
這幾年綜藝節目的發展尤其的坎坷。
先是《我是歌手》等版權問題,再到《演員請就位》體現的資本的逐利性,踏踏實實地做好綜藝,已成了比登天還難的艱苦任務,已成了眾人可盼不可及的巨大奢望。
綜藝節目若按這樣發展下去,前途甚是渺茫。這幾年其實也不缺優秀的作品,譬如《週遊記》。
雖然它節目效果不是特別強,甚至有些無聊,但是它沒有過多腳本,且原創性強,是周董頂著被脫粉的風險,在眾多魚目混雜的綜藝中走出的一條充滿新意的新路。
希望製作綜藝的人可以靜下心來,多一份耐心、多一份思考、多一份創新,從而把綜藝做得越來越好,讓觀眾看到希望,讓觀眾收穫歡樂。
文|竺夜
圖|網絡
發布|文刀木之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