時光一去永不回,往事只能回味。
時間在飛速流逝,時代也在迅猛發展,各行各業都在注入新鮮血液,演藝圈更也是,春晚更是。
近幾年,大家總在感嘆年味兒淡了,春晚越來越難看了。
或許缺的不是年味兒,而是給你製造年味兒的那個人。
一直有那麼一個人,堅持32年給大家問好:&34;
三十二年,他一直在,從意氣風發到兩鬢斑白,直到2018年,他終於告別春晚舞臺,逐漸淡出大眾的視野,好好享受自己的退休生活。
8月24日,有網友在社交平臺曬出了自己在太行山偶遇馮鞏的視頻。
視頻中,馮鞏身穿灰色的短袖,配上一條深灰色褲子,腳踩一雙皮鞋,頭上戴著一頂鴨舌帽,一身非常樸素接地氣。
他本來是來看風景的,沒想到自己卻成了風景。
當被眾人發現後,馮鞏非常親切的給人打招呼。
粉絲們陸續要求和馮鞏合影,他也沒有拒絕,很耐心的與遊客合照。
不一會兒,就有一大批人圍過來,一時間,都沒人看景了,只顧著看馮鞏了。
馮鞏走幾步就要停一下和粉絲合影,在合影的人群中,大多都是一些中年婦女,她們都是馮鞏的忠實粉絲。
這些熱情的女粉絲一人撐著一把傘,拉著馮鞏不讓他走,把馮鞏老師圍堵了起來。
站在一旁的馮鞏面帶微笑,看起來有些害羞,像個小青年一樣。
一路上,總有路人對馮鞏喊:&34;
馮鞏也像對待親戚一樣,熱情的面對每一位遊客。
據說,馮鞏此次旅遊是報了一個旅行團,他此行的目的並非是單純的看景色,而是學習。
從上大巴車那一刻,他就跟當地的人學習方言。
有人問,這有必要嗎?這當然有必要,在說相聲時,經常會用上一些方言。
準確又流利的說出當地方言,不僅能夠拉近演員與觀眾的距離,也是對觀眾的一種尊重。
當導遊在介紹景點的時候,他也是全程認真聽講,沒有像別人一樣玩手機。
看完景下山後,馮鞏去了紀念品小店,買了一些裝飾物,應該是要帶回家送給自己可愛的孫子。
63歲的馮鞏,也到了含飴弄孫的年紀了。
自從退休後,馮鞏就和孫子在家拍攝搞笑的短視頻,爺孫倆日常對話非常搞笑,給網友帶來了不少歡樂,還有不少人說馮鞏老師這是要轉型做&34;的節奏啊!
沒有人會憑白無故的成功,更沒有人會無緣無故的受到大眾喜歡。
馮鞏之所以能成為一個優秀的小品演員,正是他日積月累的學習。
活到老,學到老,學問無處不在。
就算是去旅遊,他也會順便學習一下方言,真切的感受鄉土人情和美麗的大好河山。
即便他如此成功,還上了三十多年的春晚,但他還是那麼的接地氣。
這些年,馮鞏從來沒有緋聞傳出,更沒有人說過他耍大牌。
他低調謙虛,真誠且上進。
隨著年齡增大,他怕自己落伍,所以在小品中加入了網絡流行語,但最後還是引發了一部人的反感。
後來的馮鞏感覺自己心有餘而力不足,所以他才主動退出。
馮鞏的那句&34;是那麼的真誠,所以大家聽了三十多年也不嫌膩。
馮鞏常說自己想死觀眾了,但實際上是觀眾更加想念他,更加離不開他。
在觀眾心底,總還是希望能在春晚舞臺上見到他,但願那一天會到來。
註:原創不易,抄襲、洗稿必將深究。圖片來源於網絡,如果侵權請聯繫刪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