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李靜
「3、2,大家好,我們是CORE ONE組合!」說完,五位20歲上下的少年向觀眾作出了90度鞠躬。
8月2日,CORE ONE組合出道發布會在北京電視臺1000平米演播廳舉辦,五位成員首次公開露面,揭開了隱藏已久的神秘面紗。與很多組合只帶著人出道不一樣,這個組合一出道就是帶著戰馬飲料的代言,還直接首唱了迷你專輯的三首歌。
這一年以來,好像每個階段都有新的偶像團體宣布出道,X玖少年團、X-TIMEboys、CATCHERS男團、YHBOYS組合、COSMOS、十二星宿風之少年、易安音樂社、路邊撿了一張充值卡等,簡直是層出不窮。
但是誰也沒能複製TFBOYS當年的盛況,他們仍在默默守著自己的一畝三分地,等待著機會開拓疆土。
那麼這個新出道的團又是什麼來頭呢?來勢洶洶的他們有可能打破偶像組合的「自嗨」魔咒嗎?
CORE ONE組合《Rollin》MV
未出道就有代言
CORE ONE組合強勢出道
CORE ONE組合應該是中國第一個還沒出道就已經拿下代言的。
目前,組合已經代言了紅牛所在集團新品戰馬飲料,籤約三年,前不久CORE ONE曝光的新歌《頭馬》就是此次代言廣告的主題曲。可能很多人不知道,戰馬之前公布的1分鐘廣告就已經由CORE ONE組合出鏡,只不過帶上了面具,8月2號隨著CORE ONE組合出道,大量的露面廣告也將上線。
戰馬廣告
據了解,CORE ONE組合是由Big Picture Universal 星映環球(以下簡稱BPU)推出的第一個偶像組合,背後站著的推手是曾經帶過周杰倫的謝伊華。
謝伊華曾經任職於BMG唱片、SONY唱片、金牌大風等多個唱片公司,作為周杰倫、張惠妹、陶喆、李健、王力宏、陳小春、飛輪海等明星背後的女人,也是整合營銷的優秀操盤手,她告訴我們,飲料其實是很難談到的代言,因為屬於快銷品,對於藝人的人氣、地位、國民度都有一定要求,「他們太幸運了」。
謝伊華曾為周杰倫接下動感地帶、
美特斯邦威、百事可樂等多項代言
這次合作主要是基於BPU創始人張家銘在廣告業務上十多年的背景,「我們和華彬集團關係很好,戰馬的市場定位是打95後到05年的年輕人,我們組合也是,所以剛好有了這次合作的契機。」創始人張家銘說。
而CORE ONE組合的強勢還不止於此,配合著出道,公司還為他們準備了團綜、出道電影、出道演唱會和潮牌。
CORE ONE組合出道設計
據了解,CORE ONE組合也在籌備專屬團綜,和很多組合不同的是,CORE ONE組合的團綜是奔著電視臺周播去的。
CORE ONE組合隊長 TROY
出道大電影則是公司為組合五人專門定製的音樂電影,主要就是講述他們從各地被挑選經過訓練之後實現音樂夢想的故事,「就是講他們自己的故事,」張家銘透露大電影應該是在明年夏天上映。
CORE ONE出道演唱會的計劃,可能會讓不少偶像組合無比豔羨,「8月到11月四個月持續發歌、發迷你專輯,一共10首歌,11月下旬開始巡演,巡演也已經與永樂進行了合作。」但張家銘說起來顯得異常輕鬆。
CORE ONE組合隊員 方舟
說到潮牌,在前幾天的小型試聽會上,河豚君也去湊了一把熱鬧,臨走前就收到了印有組合專屬LOGO的周邊。
「音樂+廣告代言+團綜+出道大電影+出道演唱會+潮牌」,這樣的出道陣仗可能真的無人能敵了吧?
先有規劃再選人
發揮每個人的價值
「謀定而後動」,這句話很適合形容BPU做偶像組合的策略。除了出道前就規劃好資源支撐,BPU選人也是按照這樣的思路:先有規劃再選人。
CORE ONE組合的定位是Idol Dance Group,是主唱+RAP+舞蹈的組合。按照這樣的規劃和定位,公司再去各地物色人才,進行選拔。目前我們看到的五位成員,是直到4月份,才從訓練的15個人中選拔出來的。這樣做的好處在於,在選拔訓練階段就更有針對性,以及實時調整,每個位置上的成員也都可以進行搭配組合,直接看到效果。
「這就比如我是開餐廳的,我想賣西紅柿炒雞蛋,我就去找西紅柿和雞蛋,和相關配料,其實是這樣的概念。」張家銘解釋道。
這樣的概念與很多公司確實略有不同,一些經紀公司會先挖掘好苗子,儲備到一定數量後,再來看看用什麼形式出道。這種方式可能更適用於養成體系,比如TF家族和易安音樂社,都是如此。
但對於CORE ONE這種走「完成式」路線的偶像組合來說,顯然「謀定而後動」更符合其發展規律。
BPU自成立以來,就本著明確的產品設計和市場定位行事,當時他們就已經定好「音樂+藝人經紀」的發展模式,並設定6個項目:偶像唱跳組合、女子三人組、偶像樂隊、商業嘻哈歌手、女歌手、男歌手。這6個項目分別都有其明確的市場定位,在填補國內空缺的同時,也避免了內部競爭。目前其他5個項目也已經有了部分人才儲備,預計之後三年陸續推出。
BPU的選人標準也十分有趣,顏值並不是第一位,音樂性才是,雖然目前選拔出來的成員顏值也都不錯。
CORE ONE組合隊員 夢
拿CORE ONE來說,隊長TROY就很有創作才華,《信號》、《Rollin》、《頭馬》等幾首歌的歌詞均出自他之手,在音樂創作和製作方面也有很多參與;煉畢業於軍藝海軍班,做了5年舞蹈演員;夢9歲開始學薩克斯風,16歲開始創作hip-pop風格的音樂;方舟學了4、5年街舞;SUE從小學習藝術,舞蹈、表演都十分有天賦。
CORE ONE組合隊員 SUE
三年不設限
用音樂徵服大眾
即便是準備周全,他們還必須要面對一個問題,如何獲取粉絲。
畢竟擁有再強勢的資源、再好的實力,偶像組合還是要面向粉絲、面向大眾的。只有B端的認可,那就是自嗨,也無法走的長久。
「我們希望用音樂徵服大家。」BPU創始人張家銘認為,音樂才是撬動大眾最好的武器。
BPU營運長謝伊華補充,「音樂的生命力更長,我們希望CORE ONE是一個創作團體,因為說實話,偶像可以不斷複製,但是這樣的偶像就像曇花一樣,開得快、消失得也快。所以我們覺得只有保留音樂的本質,組合才能長壽。」
這與不少偶像組合的打造思路是相反的,UNIQ、X玖少年團、易安音樂社等組合從來都是先有粉絲,再有音樂,音樂只是提供給粉絲的消費品,即便是憑藉音樂出道,也無法支撐其 後續發展,因為憑藉音樂出頭太難了。
而CORE ONE這三年的發展,相當於是迎難而上,他們選擇不設預期盈利,不過度消耗,而是繼續投入打磨音樂,不斷吸收粉絲。不過河豚君去微博上逛了一圈,發現已經有不少粉絲開始關注CORE ONE,或許情況比預期要好哦。
CORE ONE組合隊員 煉
在一眾偶像組合追求快速成名、快速變現的趨勢下,CORE ONE簡直是一股清流。不僅放棄了養成帶來的盈利前置,還做好了三年不盈利的準備,以求長遠發展。但這就對CORE ONE的音樂有了非常嚴苛的要求,所以三年的成熟期應該是比較合理的。
目前市面上不少偶像組合都開始分開發展,單人去上影視、上綜藝,甚至當主持,在張家銘看來,他們都不是真正在做音樂偶像團體,對他們來說,偶像團體只是一個跳板,在組合有一定的知名度和粉絲後,再推單人發展去掙快錢。
「他們就是一個偶像團體的名字而已,我們則是要通過作品來正名的。」張家銘非常堅持團體發展以及音樂路線,5位成員都沒有開個人微博,這三年的主要任務就是推團、做音樂。
當被問到為什麼對音樂如此執著,除了自身對音樂的喜愛,張家銘坦然,「做音樂的一個黃金時代又來臨了,我們預計就是未來五年。我們覺得市場也越來越專業化、規範化,先在音樂領域立住腳跟才是明智之舉。」
中國偶像組合的未來究竟在哪兒?
在中國,很多投資人傾向於養成,主要原因就是盈利前置,在產品正式推向市場前,就可以做起粉絲經濟的生意,比如劇場公演、生血周邊、總選投票、見面會等。再加上養成所必須具備的持續性,這樣可以有效降低投資風險。
BPU卻選擇了一條更加艱難的路,所幸在這條路上,有人同行。
2016年8月,阿米巴資本創始管理合伙人王東暉入股BPU,成為其天使投資人,最近BPU也已經完成A輪融資。
河豚君一直認為中國偶像團體市場是供小於求的,粉絲作為需求方,經過十幾年日韓偶像文化的薰陶已然成熟,偶像作為供應方反而才是市場較為緊缺的部分,尤其是偶像團體。
這其實得益於粉絲越來越成熟的組織化、結構化管理。無論是TFBOYS、鹿晗等娛樂圈流量擔當,還是大眾演員,粉絲在自我管理和消費模式上都已經趨於成熟。再加上越來越多的資本和機構開始涉足粉絲經濟,中國偶像文化市場其實是一片藍海。
但最近幾年並沒有偶像組合真正獲得大批粉絲的認可,他們要麼實力不夠,要麼沒有差異性,要麼公司宣推不給力,總之大多都無法進入大眾視野。
那麼,作為偶像團體市場的後起之秀,BPU能夠後來居上嗎?我們不妨拭目以待。
排版/橙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