6月21日,王祖藍曬出一段視頻,配文:「沒錯,就是這樣,父親節快樂。」
視頻中,王祖藍指著妻子的肚子,問女兒「這是誰」,女兒回答 「baby」 公布了二胎喜訊。
❤2014年11月19日,王祖藍在香港TVB臺慶現場向李亞男求婚。
❤2015年2月14日,兩人在情人節舉行婚禮。
❤2018年12月22日,王祖藍宣布老婆李亞男生女,並取名Gabrielle [30] 。
王祖藍不可不說很幸福,不僅抱得盤靚條順的港姐美人歸,還擁有了兩個可愛的寶寶,夫妻倆事業都發展得順風順水。
前段時間,陳小春也喜獲二胎。
在此之前,陳小春在節目裡曾坦言還想要一個女兒,應採兒開玩笑說,女兒如果長得像爸爸就完了。
玩笑歸玩笑,現在她還是為他生下第二個孩子,想滿足他做女兒奴的心願。
二胎又是男孩。陳小春曾經和兒子Jasper一起上綜藝節目,嚴父形象讓人記憶深刻。
—————
說起生二胎,也是個人選擇。有條件有意願,就可以多生。生孩子這項權利還是人人平等的。
獨生子女太孤獨,如果能湊成一個好字,豈不是太完美了嗎,有兒有女多麼幸福。
可惜又生了一個兒子/女兒。
有什麼好可惜,兩個兒子/女兒就不幸福了嗎。
不會太幸福吧。雖然年齡差,看起來可以完美躲避這個障礙。
如果兩個孩子是同一性別,自小就會相互比較,暗自較勁,從吃飯穿衣,到說話做事,從家庭到社會,每一件事都躲不過競爭。
這時候,父母如果稍有一絲偏頗之心,一碗水沒有端平,完了,這炸藥包算是點著了。
這碗水也沒辦法端平,人都是有喜好有情緒的。每個人都有自己喜歡的人/事/物,也有自己厭惡的人/事/物。
誰也無法預料,你的孩子,會擊中你的哪個點。
給你一樣香蕉,你覺得香蕉好吃,給你一個蘋果,你也吃得下。
一個香蕉,一個蘋果,擺在面前,需要作選擇了,香蕉對消化好,蘋果對牙齒好。吃哪一個呢,當然兩個都可以吃,可是也有個先後順序,誰都不願意落後。
更何況是兩個活生生的人啊,一個聰明機靈,一個木訥笨拙,一個乖巧懂事,門門功課拿第一,一個調皮搗蛋惹是生非,一個像自己,一個完全不像自己。怎麼去權衡取捨好呢。
父母們也很難,可是作為成年人,儘量還是想清楚這個課題。
總不能像電視劇裡,說出「我們也是第一次做父母啊」這樣的話來推諉吧,孩子的心是真的傷不起。
畢竟,我們很多人,還在童年的創傷打轉呢,有人積極尋求自我療愈,有人消極逃避,放任自我。
—————
在韓劇《搞笑一家人》裡,兩兄弟敏浩和允浩,就是這樣的例子,哥哥學習出色,是全校第一,弟弟調皮貪玩,萬年吊車尾。
好劇是一定會同時講到親情,友情,和愛情的。人間三溫暖,缺一不可。
這是一個女強男弱的家庭,母親掌握著話語權,時時把資源偏向哥哥,父親沒有對小兒子的處境視而不見,想要安慰他。
作為平衡,弟弟有不錯的身手,也就是體能好,會騎摩託車,架也打得不錯,講義氣受歡迎,還是學校的校草,深受女生們喜歡。
這是編劇的用心良苦之處。現實中也可以像這樣輕易做到平衡嗎。
無獨有偶,另一部韓劇《請回答1988》也表現過這樣的家庭悲劇。
身為三個子女中的老二,上面是品學兼優人人稱讚的姐姐,下面是備受寵愛的傻弟弟,德善就像一塊夾心蛋糕的中間部分,經常被忽視。
父親極力安慰德善,對於發生的一切很抱歉,但是也僅此而已。孩子的心,在這一刻被安慰了。下一秒呢,父母會改變自己的習慣和態度嗎,打問號。
這種安慰,在我看來,更像是一種無力的推脫。因為,並不想也不能,最後也沒有解決問題。
不想解決問題,是很多人的一大毛病。事實不重要,當事人的感受不重要,他們只在意,你吃了嗎。
真實的德善,一定比劇裡更受傷。她心裡的這部分殘缺,長大之後,要去別處尋找安慰/彌補/寄託。
生活可比電視劇殘忍多了。
——————
就沒有那種可以把子女關係平衡好的父母了嗎,當然是有的。
有記者採訪一位美國總統的母親,她說,「我的一個兒子是總統,我為他感到驕傲。我的另一個兒子,在地裡種土豆,我同樣為他感到驕傲。」
如果母親真這麼想,我要為她豎起大拇指。
不僅是兩個孩子,多子女家庭,總有需要老大來充當大人/保姆角色的時候,沒有人會在乎那個孩子願不願意。
大的照顧小的,不是天經地義嗎,再說了,還可以培養他/她的個人能力,責任感,當擔等等。
這些父母似乎想得很周到。孩子既得到了鍛鍊和成長,還可以為父母分憂解難。
在小區裡常常看見幫父母推著嬰兒車的孩子,孩子要小心翼翼地努力去表現,獲得父母一點點認同。
父母呢,通常把注意力集中在出生沒多久的小寶寶身上。這時候大的那個孩子被忽略了,而且時間不會短,最起碼也是兩三年。
他已經能聽懂話了,他需要被關心,被注意。大人們卻自動屏蔽了。
娛樂圈裡,生育多名子女的夫妻並不少見,陳浩民是其中代表人物,妻子蔣麗莎在5年內剖腹四次,誕下四個孩子 。愛妻之心,可見一斑。
這麼多孩子,兩個人肯定是照顧不過來了,四個老人,加上幾個保姆,恐怕也難以照顧周全。
每個孩子小的時候,都是愛笑愛唱愛說話的,慢慢長大,有人不愛笑了,不想說話了。
總有孩子要被忽略。次數一多,就不再想表達也不愛表現了。
然後,大人會這樣介紹他/她,嗯,這孩子有點內向,不愛說話。
貝嫂維多利亞的人生和事業,成功不說,還養育了幾個孩子。一心放在事業上的她,陪孩子的時間肯定不會太多。
長子和幼女是受到最多關注的,所以長子最放鬆,鏡頭前常常是落拓不羈的樣子,幼女備受寵愛,很驕矜,兩個次子就稍有欠缺了,面對鏡頭,笑容是僵硬的。
為什麼同樣都是父母的孩子,有的人卻被忽略了呢。
電視節目裡,常常有不孝子女爭奪家產的故事,雞飛狗跳,慘不忍睹。
多子女家庭裡的戰爭,表面看起來一團祥和,私底下明爭暗鬥,暗流洶湧。
他們爭奪的只是家產嗎,是不公平對待,是遺漏的那一份愛。
—————
吳彥祖也想生二胎,詢問老婆lisa,她不同意,作為長女,她從小就擔負起照顧弟弟妹妹的責任,使她過早感受到了辛苦。
他懂得尊重她。一個人對另一個人最好的愛,是尊重。
—————
說了這麼多,個人愚見若有偏頗之處,是我的悲觀主義。
世界之大,有幸福也有不幸。渺小如我們,也想盡力避免不幸。
歡聲笑語,其樂融融的大家庭,父慈母愛,是每個人都嚮往的。
如果有幸為人父,為人母,希望我們可以盡力做到更好。
與君共勉。
— the end —
感謝閱讀
嬉世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