這兩三年,影視圈出現的新現象是:電影大咖紛紛「下凡」拍古裝電視劇。
有的雖然以前拍過,但時隔多年又重回其中;有的更是第一次拍電視劇。
比如2018年周迅主演的《如懿傳》,2018年陳坤、倪妮主演的《天盛長歌》,2019年張震、倪妮主演的《宸汐緣》,2019年湯唯主演的《大明風華》,以及今年章子怡主演的《上陽賦》。
張震、章子怡都是第一次拍電視劇。
電影咖紛紛「下凡」,主要是古裝大劇的紅利實在誘人。
片酬高,大眾化程度高,不僅可以賺取豐厚報酬,同時也有助於提高演員的國民度。
所以「下凡劇」的屬性高度一致:古裝+大IP+大投資+大製作。
這跟一些流量演員拍的流量劇,看起來很相似。
但它們本質上又是不同的。
一方面,有大咖「下凡」,這些劇集都能順利拿到巨額投資。劇本質量怎麼樣暫且不說,美術、攝影、服化道等技術層面都能達到高水準。
另一方面,電影咖的演技經得起大銀幕考量,回到小螢屏,雖然可能會有些不適,但演技還是輕鬆勝過很多流量的。
現在的問題是,這些「下凡劇」都沒有成為全民爆款。
為什麼「下凡劇」落地難?癥結在哪兒?
有些「下凡劇」,劇本本身出了問題。
譬如湯唯的《大明風華》,雖然皇室日常這條線思路不錯,但《大明風華》的重頭戲是孫若微的大女主戲。
可惜,劇本沒有撐起來。
歷史上孫若微和胡善祥都有原型,孫若微是山東永城縣的主簿之女,胡善祥的父親是父親是錦衣衛百戶。
在劇中,她倆都成了御史大夫之女,是親姐妹,且都是靖難遺孤。她倆先後成了皇后,姐妹共侍一夫,「宮中姐妹必然翻臉」。
湯唯的氣質與角色不符。湯唯很適合那種文藝、內斂又心思重的角色。但孫若微個性有活潑一面,湯唯的詮釋就顯得違和。
相形之下,《天盛長歌》《如懿傳》的劇本水平要高出不少,但它們的問題是,太「曲高和寡」。
《天盛長歌》改編自大女主小說《凰權》。因為有陳坤的加入,所以改編時很多情節重寫,變成大男主權謀戲。
也不是不可以。關鍵是該劇製作方思路出了「偏差」。
因為有陳坤、倪妮助陣,就把劇集的格調定得非常高,故事講述草蛇灰線伏脈千裡,多條線索並行,比《琅琊榜》敘事更複雜。
對於想看一部爽劇的觀眾來說,這部劇就顯得細碎、節奏過於緩慢。
耐心看下去它是好劇,但缺乏耐心就覺得「枯燥」。
它在湖南衛視播出時,不僅被刪減許多集數,還創下了湖南衛視多年來的收視新低,實在是可惜。
即使後來它斬獲了白玉蘭部分獎項,但始終失去了被大眾廣泛認可的機會。
《如懿傳》也有一個比較高的立意。它不想拍成宮鬥爽劇,而是要從帝後婚姻探討婚姻圍城和愛的輓歌。整部劇看下來,很喪。
當時對打的《延禧攻略》由於是純粹的爽劇,就成為爆款。《如懿傳》雖有深度,卻丟掉了大眾緣。
這是「下凡劇」在定位上的尷尬之處。因為有大咖加入,製作方也有意提升劇集的思想深度和厚度。
但觀眾深受IP大劇的「薰陶」,很多人想看的就是通俗流暢好懂的爽劇。
一旦「下凡劇」背離這個預期,就會被詬病不接地氣。
《宸汐緣》《上陽賦》要叫屈了——因為這兩部,恰恰都拍得很流暢,很接地氣。
《宸汐緣》是一部方方面面都很紮實的仙俠劇。
《上陽賦》也是各方面都沒有明顯短板的大女主劇。
但這兩部劇一開播都遭到異議。
《宸汐緣》豆瓣開分才5.5分。但劇集播完,豆瓣評分已經漲到了8.3分。
《上陽賦》開分5.8分,現在是漲到6分,之後走勢還需觀望。
觀眾為何先入為主做好了嘲諷的準備?
這是「下凡劇」普遍遭遇的另一個尷尬:這些大咖「下凡」後,與觀眾對他們原本的期待,有所落差。
張震一直都是與楊德昌、侯孝賢、李安、王家衛這樣的大導演合作,首次演電視劇卻是仙俠劇,不少觀眾就覺得「難接受」。
倪妮時尚資源一直很好。
她膚白貌美,身材優越,拍各種時尚硬照美到爆炸。
觀眾對她「下凡」後的預期是:都市,時尚,美感。
《天盛長歌》裡的形象,本就不符合觀眾預期。但這部劇的品位在那兒擺在,多少符合倪妮大氣的定位。
但《宸汐緣》裡,她演的是仙俠劇裡常見的女主角。觀眾就認為,讓倪妮去演傻白甜,太降身價,太違和了。
可如果把劇看進去會發現,女主角人設有細微上的調整。她白甜但不傻,白蓮但不柔弱。
章子怡的地位和氣場,演大女主戲很適合,氣場鎮得住。
但《上陽賦》一開篇,王儇只有15歲,還處在天真燦漫的少女階段。
章子怡出演這部劇時38歲了,雖然她精湛的演技詮釋少女完全沒有問題,但總有觀眾會覺得不那麼契合。
再好的演技也抵擋不了歲月的痕跡,並且,也不符合觀眾對章子怡的期待:想看你演女王,怎麼演了個少女?
而跟流量明星相比,電影咖的路人粉雖多,但粉絲們又不太會像久居飯圈的人那樣,去打高分、反黑、控評。
這就導致這兩部劇開播時口碑不佳,很可能就把一些路人觀眾「嚇」跑了,他們還沒看劇,就先棄劇了。
那些認認真真看完劇的觀眾,會給劇集打出高分,口碑會不斷提升,但這時的劇已失去了出圈的最佳時機。
在劇集精品化,以及適合中年女演員的電影劇本稀缺的背景下,大咖「下凡」會是一種常態。
這些沒有達到預期的「下凡劇」,則給那些想「下凡」、準備「下凡」、正在「下凡」,或者要再次「下凡」的演員們,以及劇集的製作方,提供了重要的參照。
「下凡劇」的成功關鍵是:符合大咖身份的高品質製作,與大眾審美、大眾預期、大眾趣味之間達到一個均衡。
這需要從兩個層面努力。
其一,確保劇集高品質,又不曲高和寡。不要像拍高品質文藝片那樣去拍大眾化劇集。
否則業內口碑很好、拿獎再多,也只是局限於專業的好評,無法贏得大眾的熱度。
當然,製作方如果是衝著精品、拿獎、提升大眾審美去的,也未嘗不可。但也要做好被大眾「誤解」,或者大眾「真香」雖到但遲的心理準備。
其二,大咖「下凡」要循序漸進。
觀眾對大咖有普遍的形象預期,如果一開始突破太大,反倒會讓觀眾覺得不習慣或者彆扭。
像倪妮在《流金歲月》裡的朱鎖鎖,與演員個性形象氣質契合,角色的好評度、大眾度就好多了。
《上陽賦》首播6集過後,王儇從少女迅速成長,氣場全開。章子怡與角色更為契合,劇情的可看性明顯提升。
至於大眾,我們不能指責大眾「不識貨」,畢竟很多人工作一天累了,看個劇集就圖放鬆。
但我們還是希望大眾可以多一點耐心。
不符合自己的想像,也不必過於著急給出決絕的差評。
因為給予一些好劇耐心,讓它們獲得更好的生存空間,那些優秀的創作者才會有動力繼續生產優質內容。
創作者在作品格調與大眾趣味之間做好平衡,觀眾追求休閒娛樂的同時也能包容不一樣的作品,爆款的「下凡劇」就是可期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