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一字千金 [yī zì qiān jīn]
基本釋義:增損一字,賞予千金。 稱讚文辭精妙,不可更改。
出處:南北朝·鍾嶸《詩品·古詩》:「文溫以麗;意悲而遠;驚心動魄;可謂幾乎一字千金。」
典故:
戰國末期,秦國有一個大商人,名叫呂不韋,他因在趙國經商時,曾資助過秦莊襄王(名子楚)又把他的妾趙姬送給子楚為妻,待子楚接王位後,便被封為文信侯,官居相國。莊襄王在位僅三年便病死了,由他十三歲的兒子政(趙姬所生)接王位,便是歷史上有名的秦始皇,尊呂不韋為仲父,行政大權全操在呂不韋和趙姬的手中。當時養士之風甚盛,有名的戰國四公子便都養有門客數千人,呂不韋也養了三千門客,作為他的智囊,想出種種辦法來鞏固他的政權。這些門客,三教九流的人,應有盡有,他們各人有各人的見解和心得;都提出來寫在書面上。匯集起來,成了一部二十餘萬言的巨著,提名「呂氏春秋」。呂不韋就把這部書作為秦國統一天下的經典。當時呂氏把這書在秦國首都鹹陽公布:懸了賞格,說有人能在書中增加一字或減一字者,就賞賜千金(合黃金一斤)。這段記載,見「史記」:「呂不韋傳」。後來的人,根據這個故事,引申成「一字千金」一句成語,用來形容一篇文章的價值很高,或者稱讚一篇文章在修辭上特別出色,字字珠磯,不可多得。例如我們讀到一位名學者的新作,他提出了一個新的教學方法,不但能提高學生的學業程度和品質,還能相應增加教師本身的進修,對這樣的一篇價值極高的文章,我們便可說它「一字千金」了。在近代的社會中,樣樣都成了商品,文章也不列外,那麼我們說,某著作家的一篇文章,稿費價格之高,相當於「一字千金」。不過,通常我們還是用來形容文章的價值或修辭的美妙比較妥當。
相關成語:惜墨如金 一筆不苟 青錢萬選 離題萬裡 一文不值 語言無味
2.擊楫中流 [jī jí zhōng liú]
基本釋義:比喻立志奮發圖強。
出處:明·韓守益《蘇武慢·江亭遠眺》:「擊楫中流,投鞭思濟,多少昔時豪傑。」
典故:
晉元帝在江南建立東晉,北方及中原的大部分土地被外族所佔。祖逖準備率軍收復中原,朝廷只給他奮威將軍的虛名,祖逖率領他的100多家人渡江北伐,在江中中流擊楫,發誓收復中原。後來他果真收復大片失地,但東晉根本無心抗戰,晉祖逖帥師北伐,渡江於中流,敲擊船槳立下誓言:不清中原不罷休。見《晉書·祖逖傳》。後因以「擊楫中流」稱頌收復失地報效國家的激烈壯懷和慷慨志節。
相關成語:中流擊枻 中流擊楫 中流擊水
3.為國捐軀 [wèi guó juān qū]
基本釋義:捐:獻;軀:身體,指生命。為國家犧牲生命。
出處:明·許仲琳《封神演義》第五十二回:「可憐成湯首相,為國捐軀。」
相關成語:光明正大 捨己為人 國爾忘家
4.苦口婆心 [kǔ kǒu pó xīn]
基本釋義:苦口:反覆規勸;婆心:仁慈的心腸。 比喻善意而又耐心地勸導。
出處:清·文康《兒女英雄傳》:「……得個賢父兄;良師友;苦口婆心的成全他;喚醒他。」
相關成語:苦口相勸 不厭其煩 誨人不倦 口蜜腹劍 笑裡藏刀
5.以言舉人 [yǐ yán jǔ rén]
基本釋義:根據言論來舉薦人才。
出處:漢·桓寬《鹽鐵論·利議》:「[文學]議論稱誦,竊商賜之辭;刺譏言治,過管晏之才。心卑卿相,志小萬乘。及授之政,昏亂不治。故以言舉人,若以毛相馬,此其所以多不稱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