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叫鄒建飛,今年36歲,家住遵義市播州區龍坪鎮,現任貴州遵義金山磨料有限公司董事長,貴州省善德公益基金會常務副理事長。 我於2007年參加工作,從一名科技公司的人事專員做起,歷經房地產、農業、製造業等行業錘鍊,鑄就了我關注細節、重視創新、緊盯質量的管理風格。2010年,我認準鄉鎮房地產市場的潛力,創建了遵義億居房地產開發有限公司,以精品房產服務鎮鄉市場,推動當地人居環境的改善。2014年創建貴州杉鯢王國生態農業科技發展有限公司,投身農業,撲在一線鑽研種植技術,所育種苗木耐抗高、存活率高,遠銷四川、湖南、浙江等省,目前已成為遵義市最大的紅豆杉育苗基地。
2016年創建貴州遵義金山磨料有限公司,在行業跨度面前,我深入基層調研,制定了以高質量發展求生存的發展戰略,不單純追求盈利,投入2000餘萬元升級環保設備,堅持科技創新,用四年時間將公司打造成為科技引領、可持續發展的高新技術企業和貴州省小巨人梯隊企業。同時積極履行社會責任,緊跟時代步伐,在脫貧攻堅、公益慈善等光彩事業領域積極投入,為決勝全面建成小康社會貢獻力量。 「感黨恩、跟黨走」,作為一名共產黨員,要務實肯幹,還要樂於奉獻。我帶領企業積極投身精準扶貧事業,助力脫貧攻堅。 我全資創建的貴州宏誠長青農業科技發展有限公司,流轉土地870畝,聘請當地務工人員220人,涵蓋建檔立卡戶31戶,務工人員年齡35—68歲不等,平均工資達5200元/人。公司還通過土地流轉分紅模式,每畝地抽出六棵果樹產值向老百姓分紅,有效解決當地百姓收入問題。
我主導創建的貴州杉鯢王國生態農業科技發展有限公司,年帶動靈活就業人員300餘人。包括他主導創建的金山磨料、信邦建材、億居房開、眾合和餐飲等十餘家公司在內,每年解決當地就業人口約1200人,均優先聘用建檔立卡戶和困難戶,並為困難戶提供較好的培訓條件和晉升通道,經統計,先後有130餘名困難戶成長為技術能手或中層幹部,徹底擺脫了貧困現狀,為當地脫貧攻堅工作的深入實施做出了積極的貢獻。 我一直秉承樂善好施的傳統美德,積極履行社會責任,盡己所能幫助他人實現夢想,多年來一直幫助鄉鄰修路建渠、捐資助學、扶危濟困,截至目前捐助款項物資已達900餘萬元。先後在龍坪鎮、石板鎮、團溪鎮、尚嵇鎮等地捐助貧困大學生30餘名,扶人扶志,在幫助他們完成學業的同時,我還經常與大學生們交流,鼓勵他們多參與公益慈善事業,幫助樹立正確的價值觀,多人在畢業後都加入志願者行列。 從2016年開始,我主導在播州區龍坪鎮創建精準扶貧入股分紅項目,帶動龍坪鎮五村一社精準扶貧戶加入,2016年至2019年共向400餘戶特困戶發放分紅款486萬元,戶均收入達到12000元,切切實實提高貧困人群收入,帶動一部分人走上了脫貧致富的康莊大道。在各級政府的關懷下,我個人及公司也先後榮獲播州區、遵義市「最美扶貧人」、「十佳扶貧企業」、「脫貧攻堅奉獻獎」等榮譽稱號。 「富則思進、富則思幫」。2008年汶川地震後,我兩次親自押送救災物資深入災區開展救助,在20餘天的時間裡,災難帶給他心靈上巨大的震動,也萌生了要投身慈善、幫助更多人的念頭。 2018年11月,由我發起,二十餘家企業及愛心人士參與的貴州省善德公益基金會正式成立,基金會募集原始基金200萬元,以「尚善崇德、德行天下」為宗旨,專注於鄉村教育質量改善及老年群體關愛。基金會確定了明確的發展方向和目標,搭建了合規的運營架構,形成標準化、正規化的運作模式。截至目前,基金會已募集並投入善款340餘萬元,實施項目13個,向貴州省內1460名需要資助的人提供了幫助,向20餘所學校提供物資捐贈及關愛。 2019年,基金會出資80萬元成立「蘭花教育專項基金」,以「培育一名好老師、教出一批好學生」為基金信條,專注並持續改善鄉村教育教學質量,通過網絡培訓、一對一教學、名校深造等方式,向鄉村學校校長、老師提供再教育通道。通過遊學營、結對幫扶等方式,開拓鄉村學生眼界,幫助其立志立向,為鄉村教育的更快更好發展助力。 2020年爆發新冠病毒疫情後,我帶領基金會工作人員奮戰在一線,先後募集捐贈善款25.15萬元,向前線輸送物資並做好保障工作,成為疫情抗擊中不可或缺的力量,踐行了我在理事會的就職誓言:「慈善事業會是我人生的新起點,也將是我要畢生為其奮鬥的終生事業」。 在各級黨委政府和領導的關心和幫助下,我先後榮獲遵義市脫貧攻堅奉獻獎、貢獻之星,播州區雙創青年、最美扶貧人、工商聯先進個人等稱號。
成績屬於過去,未來任重道遠。下一步,在做好企業的同時,我將帶領企業積極投身脫貧攻堅和鄉村振興偉大實踐,為家鄉產業強、鄉村美、百姓富貢獻自己的智慧和力量。
貴州日報天眼新聞記者 蔣洪飛
編輯 施昱凌
編審 王璐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