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林而化之碧色美玉為「琳」,琳石,民間俗稱「樹化玉」。「樹化玉」是地質學所稱矽化木中的極品,是大自然奉獻給人類的遠古瑰寶,她光彩奪目,神秘莫測,價值不菲。「樹化玉」誕生於距今兩億五千萬年前的中生代時期,當時橫斷山脈地區森林繁茂,一次次劇烈造山運動將森林深埋地下,在巖土、壓力、溫溼度 等地質條件的變化下,經高濃度二氧化矽(sio2)溶液的地下水長期浸泡,樹木中的有機質逐步為矽、鈣、鐵等元素所替代,經過時光荏苒的漫漫歲月,矽化為色彩斑斕,儀態萬千的「樹化玉」奇石。
「樹化玉」因其特殊的成因,其硬度達到7以上,可以長久流傳,其原石保持了樹木大部分的外形、皮痕、樹結、年輪及蟲洞等生物特徵。而經過初步洗磨後,則呈現出迥異的玉色質感,觀之有琉璃光澤,撫之則溫潤膩手,給人創造了一個心悟神遊的意味天地。
「樹化玉」具有極高的審美價值。「樹化玉」之美,在於其形似木非木,似玉非玉;其色異彩斑斕,氣象萬千;其質琉璃溢彩,溫潤膩手;其性寬厚堅韌,質樸恬淡。
「樹化玉」由於巖石環境中所含微量元素及矽化形式的不同,形成單色、複色和多彩,單色之純中略顯剔透,複色之中流光溢彩,讓人目眩神迷,給人以視覺享受。
「樹化玉」具有「天地歸形之物」的異凜靈性。《禮記》云:「魂氣歸於天,形魄歸於地」,「樹化玉」既「聚天地之靈氣,化日月之光華」而成,備受歷代顯貴及文人的青睞。顯貴以其「聚天地氣」的異凜靈性而尊其為「祥寶」,認為琳石是天地的歸形之物,具有驅邪惡、鎮妖怪的功效,一直被歷代達官顯貴視為鎮官鎮店之寶,有所謂「官無樹玉不亨通,店有祥石乃興旺」的說法。
樹化石的形成需要極為苛刻的地質條件,古生物形成化石的僅為萬分之一,形成「樹化玉」的機率更小。同時,因其特殊的成因及萬千變化,是不可再生的資源,而使其具備了極高的歷史價值、科研價值及觀賞價值,使這一史前瑰寶顯得更加珍稀。
「珠寶玉石學」認為,那些天然形成、稀少的有一定硬度並有裝飾作用的物質就是珠寶玉石。「樹化玉」儼然已具備了珠寶「天然」、「稀少」、「堅硬」和「美麗」的四大要素。
「樹化玉」因其特殊複雜的成因而幻化出千奇百怪的形態,或可見琴臺悠然,高山壁立,或可飛瀑流泉,虎嘯龍吟——形象萬千、造形奇特,天上人間、人物、動物、魚蟲花鳥的造型在「樹化玉」中應有盡有,有的精品還可以形似、神似以至能達到逼真的程度。
「樹化玉」的審美價值則通過對它「韻、質、形、紋、色」的品賞體現出來。「樹化玉」因其複雜的成因及存量稀少,使其經濟價值及收藏價值日見攀升。
「樹化玉」的美在於她的神韻美、質感美、形態美、紋路美、色彩美。如果能給一塊美麗的「樹化玉」取上一個貼切的品題,則此塊「樹化玉」更是身價百倍。(清)阮元在《石畫記序》中曾說過:「奇石是無聲的詩,不朽的畫,名石雖有造化之巧,如無品題, 猶未鑿破混沌。」,由此可見品題的重要性。我國古代醫藥名著《神農本草經》、《本草綱目》中早有記載:玉石具有「除中熱、解煩懣、潤心肺、助聲喉、滋毛髮、疏血脈、明耳目」等療效,「樹化玉」同樣也具備上述有益健康的保健作用。
緬甸----目前世界上樹化石、「樹化玉」出土最多的國家,在仰光附近及蒲甘地區,甚至在路邊都可以撿到樹化石。儘管樹化石也是極其珍貴的生物化石,但由於緬甸大量「樹化玉」的出土,而忽略了樹化石的珍貴。「樹化玉」的出土地,目前已知的有:曼德勒省、實皆省和馬圭省,猶以曼德勒省的那吐機縣和馬藍縣出土的「樹化玉」最多、品質最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