雖然掛著金庸《天龍八部》的名頭,張碳在《新天龍八部之天山童姥》的改編劇本裡,也就用了金庸大大的人物名字和大體架構而已,甚至於,《天龍八部》的劇情,它都僅僅截取了二十分之一,拍了一個天馬行空,虛無縹緲的前傳和番外!
《新天龍八部之天山童姥》用的是天山派逍遙子,巫行雲,李秋水與李滄海姐妹四位前輩長老的恩怨情仇,來構建了主體故事,在這個故事裡又加入了「星宿老怪」丁春秋對天下武林的覬覦,對幾位前輩武功與內力以及傳世的秘籍的追索和算計。
用少林寺的小和尚虛竹,以及心懷叛意的阿紫來做引線,見證了四位老前輩的恩怨糾葛,又添加了小一輩為了保存江湖最後的有生力量的努力,以及他們在老一輩的幫助與庇護之下,和丁春秋為首的邪惡勢力鬥爭的故事。
張碳為了凸顯故事的「貴族」特質,將天山派的幾位前輩塑造成武藝高強,不食人間煙火的「天人」,為了滿足這種出塵絕世,不沾人間煙火的美貌和強橫,請動了當時臺灣和內地最具代表性的女演員,林青霞和鞏俐。
林青霞當年正經歷「東方不敗」這個反串角色的爆火,骨子裡透露出雄赳赳的男子英氣,所以整個人氣勢飽滿強盛,一人分飾兩角,將李秋水的驕橫與狡黠,李滄海的柔媚與端正都信手拈來(可惜,李秋水展示的時間太短,顯得觀眾意猶未盡)。
而鞏俐還不十分適應香港商業片的拍攝流程,剛剛經歷和周星馳不算很融洽的合作,對過於極端搞笑的角色還比較排斥。但是拜劇本所賜,巫行雲是一個行事方正,手段冷冽的女性,因為個性剛硬端莊,她所有的溫柔只對師妹李滄海一人而展現,就算同是師姐妹,對李秋水都丁是丁卯是卯的講原則。
所以,鞏俐在劇情裡要展現巫行雲的冷冽和剛硬,外放的情緒就相對較少,保持一個乾淨端莊的外在妝容就足夠。
而且,兩位都是當時顏值和實力雙重頂尖的代表人物,在角色和妝容的加持下,兩個人的氣勢和容貌,穩穩強壓了「美冠香江」的張敏一頭。
(張敏其實也是美人,而且背景強硬,在當時產量頗豐,堪稱香港電影的一枝獨秀,但是確實演技層次有限,而且容貌相對尖銳而缺乏張力,所以在鞏俐和林青霞這種氣場強大的女演員面前,只能是一個小女孩的狀態,論起氣勢來,更完全是退了一射之地。)
而真正厲害的是這部電影的布景師和道具師。因為當時香港新武俠電影製作都相對粗陋,所以《新天龍八部之天山童姥》的場景和道具有著很明顯的棚拍痕跡。但是置景師很懂得化繁為簡的原則,用最簡單的內景,在攝影棚裡構建了那種天山之上,白雲之巔的縹緲仙境的場景,加上特效煙霧和燈光的加持,即使是很簡陋的道具,都自帶一種疏落的美感!
但是,在武打設計上面,為了凸顯幾位主要角色的「貴族感」,強調兵不血刃和舉手投足就天崩地裂的武打效果,所以,整體肢體偏重於舞蹈,運動之間以飛行為主,但是因為技術有限,吊威亞的痕跡又有點凸顯。
而特效效果更類似於漫畫——每次巫行雲和李秋水打架都有地對空飛彈的威力,一抬手山崩地裂,一跺腳血肉橫飛。而且在比擬內力的時候,將內力具象化為飛舞的光芒,弄出一種廉價的太空電影的雷射效果,當年讓觀眾笑稱——這完全是一部太空古裝魔幻片!
而且,劇情相對散漫無忌,丁春秋吞併天下的過程顯得急促,強調丁春秋「化功大法」的強橫和詭異,收服武當少林顯得小菜一碟,打敗師弟蘇星河一段倒頗有點新武俠和日式劍戟片結合的影子,但是展現時間太短,顯得驚鴻一瞥,觀眾頗有意猶未盡的嫌疑。
而劇情裡阿紫和虛竹的線索太長,拖慢了劇情節奏。使得中段的敘事略顯拖沓和疲軟,缺乏一氣呵成的整體感。
其實,歸根結底,這部電影完全是靠林青霞和鞏俐的顏值和氣勢來撐場面的。李秋水的外在放浪形骸,內心算計無數,對巫行雲地盤的覬覦,對丁春秋做大的防範,她其實用縱情酒色來掩飾。
就如同在靈鷲宮看見,丁春秋前來試探她打敗巫行雲之後是否實力受損,那種端坐不動,嘴角掛一絲瞭然於心的輕蔑笑意,斜眼看來人的一舉一動,不動聲色但是有一種你所有心思我全然了解的氣勢。
而巫行雲的個性 相對單薄一些,但是那種眼角眉梢對七十二峰屬下以及自己看不上眼的丁春秋的霸道,看見李秋水挑釁自己的輕蔑,把解救自己出冰封狀態的虛竹當作李滄海的溫柔,以及最後李滄海死去之後看破紅塵的淡然,每一次眼波流轉,都是一種情緒最精準的表現。這是鞏俐科班出身的精準與穩定,也是她歷來的長處!
於是,在林青霞的英氣和鞏俐的端莊之下,同為美人胚子的張敏,就如同角色阿紫一樣,只能做一個眉眼活絡,古靈精怪的小機靈鬼,用討好和諂媚的態度,來迎合這兩位舉手投足都是貴族範兒的長輩角色。
至於那些面目粗陋,還薄情寡義的臭男人們,更是工具人,存在的意義就是被兩位美人呼來喝去,當打架練手的靶子而已!
說來說去,原來拍的科幻片一樣的《新天龍八部之天山童姥》,骨子裡才是真正的大女主逆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