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天,小編想帶大家回顧一部關於「緝毒」電影,它就是令無數觀眾失望和詬病的《毒。誡》。
小編第一次在豆瓣看到這個電影時,就被這個故事情節吸引了
因為它似乎與前後幾年的同題材電影不太一樣,所以一直在期待
當《毒。誡》上映之後,卻看到網友們對這部電影幾乎都是負面的評價,最後的評分甚至沒有及格。
小編覺得很奇怪
——一個水平並不低的導演,攜手幾位高演技演員,拍一部自己擅長電影,怎麼會有一片差評?
且容小編為大家展示《毒。誡》的劇組陣容。
導演劉國昌,何許人也?
當年劉德華大火的《五億探長雷洛傳》便是出自他手,這部梟雄片在當時的香港電影界一時無兩。
他本人也憑藉這部片提名第十一屆香港電影金像獎。
而2006年,他所執導的《我要成名》,也力助劉青雲奪得第26屆香港電影金像獎最佳男主角。
因此,由劉國昌執導《毒。誡》,本應是明智之選。
再看演員陣容。
劉青雲,著名「香港市民」,在此之前三奪影帝,實力有目共睹。
古天樂,在拍攝《毒。誡》時,雖無「影帝」加身,但他在觀眾心中早已是無冕之王,更何況在此後上映的《殺破狼:貪狼》中,他終於一舉奪魁,以獎盃為自己證明。
林家棟,堪稱港片黃金配角,在2016年的《樹大招風》中擔任演繹生涯為數不多的主角形象,然後,便拿下了第36屆金像獎影帝。
最令觀眾擔心的應該是張晉,畢竟出道以來他一直以武打片出現在觀眾眼前,但這次他的表演也是可圈可點,沒讓人出戲。
於是,衝著這故事,這陣容,小編就去看了這部電影。
看完之後,才終於明白這部電影為什麼會撲街。
電影沒有錯,觀眾也沒有錯
其原因就在於
——劉國昌打破了他常規的敘事方式,換用了一種文藝片的方式來講這個故事。
這與他之前的緊張刺激的講述方式天差地別。
於是導致了喜愛他的觀眾一時無法適應,因此就出現了差評的浪潮。
所以無論從票房還是口碑,《毒。誡》撲街了
但如果我們換一個視角,從另一個角度來看這部電影,
就會發現,《毒。誡》更像是劉國昌決心突破創新的開始,是他的一種全新的敘事模式。
故事內容本身並不差,講述的是一個囂張跋扈的古惑仔蛻變為受人敬仰的慈善家,其間經歷了愛情與友情的掙扎,最後有情人終成眷屬,只遺憾兄弟沒能永遠在一起的故事。
很多網友都說電影的剪輯太雜亂,像是一個一個場景拼接而成的MV。
但小編卻認為「繁而不雜」。
片中剪輯確實很碎片化,但是它不是沒有規律的,每一段剪輯都有自己的故事。
這樣看來確實不太連貫,不太緊湊,但卻把電影的類型轉變了。
如果通篇瀏覽電影情節,就會發現這部電影的主旨並不是古惑仔的打打殺殺,而是一個古惑仔對往事的悔悟。
假設眼光再遠一點,是不是就可以把這部電影看作是一部關於靈魂淨化的文藝片!
而這恰恰就印證了劉國昌導演力求創新的目的。
畢竟這幾年國產的緝毒電影在故事上明顯有些單調。
遠一點像2013年的《掃毒》和《毒戰》,近一點比如《湄公河行動》和《非凡任務》。
都是緝毒的電影,都是以緊張的故事情節和激烈的打鬥場景博得觀眾的眼球。
而且它們的主題意義是體現毒品對國家對社會的危害。
《掃毒》槍戰片段
而這部《毒。誡》
就像是這一類型電影裡的一股「另類清流」。
它突破流行的背景框架。
大膽啟用文藝片的敘事方式
更重要的是它把毒品的危害細節化了,體現在家庭,在個人,以全新的面容呈現給大家一個另類的「緝毒」電影。
《毒。誡》九龍城寨
因此,《毒。誡》可看作是劉國昌的一個突破自我的試驗品。
這是一種突破,更是一種創新。
因此,看過這部電影的觀眾不必對劉國昌抱有「江郎才盡」的心態。
因為,這只是創新的開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