同在一個環境中生活,強者與弱者的分界就在於誰能改變它。
《少林搭棚大師》是1980年香港邵氏電影出品的一部動作片。
1978年,由邵氏出品、劉家良執導、劉家輝主演的《少林三十六房》斬獲了第24屆亞洲影展最佳動作效果獎。
《少林搭棚大師》是《少林三十六房》的續集,是邵氏電影趁熱打鐵之作。
大家都知道,續集不是那麼好拍的,稍微拍得不好就會招致觀眾的不滿。
影史上狗尾續貂之作不在少數,像《異形》《生死時速》等系列影片拍的是一集不如一集,甚至成為觀眾眼中的爛片。
但《少林搭棚大師》不僅保持了前集的水準,而且比前集更加精彩。這部老功夫片在豆瓣上有7.4的評分,只比前集少0.2分。可見導演和演員們的用心了。
導演劉家良是南派功夫洪家拳的嫡系傳人。他父親劉湛是武術宗師黃飛鴻入室弟子林世榮的親傳弟子。
主演劉家輝是劉家良的義弟,自幼過繼給劉湛。兩兄弟將南派功夫硬橋硬馬的風格搬上銀屏,令觀眾大呼過癮。
劉家輝的光頭形象深入人心,被外國人親切地稱為「光頭英雄」「東方的尤爾·伯連納」。
他的影響力是很強的。外國影片《殺死比爾》就邀請了劉家輝飾演女主角的師傅「白眉道人」。
這部影片講述的是,一個招搖撞騙之徒蛻變成少林搭棚大師,替街坊們伸張正義的故事。
主角周仁傑是個不學無術的街頭小混混,靠扮和尚在街上賣假藥或騙百姓捐贈香油錢為生。
他的哥哥阿生和一眾街坊在一家染布坊兢兢業業地工作。他們經常勸說周仁傑找份正經工作,腳踏實地地過日子。
周仁傑卻不以為意,一副「打工是不可能的,這輩子都不可能打工的」樣子。他認為每天靠小聰明騙人就能維持生活,還正正經經幹活幹嘛。
一天,阿生和街坊們安安穩穩工作,正正常常生活的現狀突然被打破了。
染布坊老闆王高峰,故意挑剔阿生他們染的布質量不好,還請來了「滿洲十棍」取代阿生調色師傅的位置,更可恨的是要扣全體工人兩成人工給「滿洲十棍」當工資。
這「滿洲十棍」說是調色師傅,其實卻是王老闆請來的一眾打手。為的是更好地壓榨、剝削工人。
工人們受到如此壓榨,紛紛要罷工抗議。奈何「滿洲十棍」個個武功了得,他們在王高峰老闆的示意下將工人們打得遍體鱗傷。
工人們為了生計只好忍辱接受不公平待遇。
鬼靈精怪的阿超也是染布坊的工人。他和周仁傑是很要好的朋友。他看周仁傑平時扮和尚像模像樣的,就和周仁傑商量,讓他假扮南少林高僧三德和尚,替工人們出口氣,奪回被剋扣的兩成工錢。
別看周仁傑平時不務正業,但心中卻有很強的正義感。他與阿超一拍即合,瞞著古板老實的阿生,聯合工人們給「滿洲十棍」演了一出武打戲。
沒想到周仁傑表演功夫一流,果真震懾住了染布坊主管和「滿洲十棍」。
這些人好騙,可王高峰老闆卻是老謀深算、詭計多端。他親自出馬與「三德和尚」交涉。這次,周仁傑和工人們的好戲被拆穿了。王老闆盛怒之下讓「滿洲十棍」將工人們打得傷的傷、殘的殘。周仁傑也受了點輕傷。
事後,阿生當著受傷的工人們的面,怒斥他這個不爭氣的弟弟,說他裝神弄鬼連累了街坊。大家也都忘記了周仁傑為他們出頭的事,紛紛指責他。
本來就懊惱不堪的周仁傑,被大家一頓數落更無地自容了。他開始覺得自己平時的聰明、機靈都是虛的,無用的,心情一下跌入了低谷。
就在這時,染布坊的女工小紅,攙著一瘸一拐的阿超,來安慰他。他們激勵周仁傑說:「沒本事就更要想辦法充實自己。到少林寺去,學一身功夫回來,幫大夥出口惡氣。」
小紅看他還猶豫不決,便生氣地說:「大家都傷成這樣了,你不去誰去?難道你要我去剃光頭啊?」
聽完小紅和阿超的一番話,周仁傑下定決心前往南少林,並發誓:「不練就一身功夫絕不回來。」
少林寺是個戒律森嚴的地方,普通人是不容易進去學武的。這時,周仁傑以前練就的一身投機取巧的「功夫」反而派上了用場。
他喬裝打扮,小聰明發揮到極致,廢了好大功夫,才混進了專收俗家弟子的少林三十六房。
三十六房的主持三德和尚,見他居然能通過前門的試煉關卡,覺得他是個可造之材,便允許他留下來,但只當他是半個弟子。
得到三德主持的收留,周仁傑高興極了。可沒過多久,三德主持便以周仁傑吃了寺裡的飯就要替寺裡幹活為由,讓他一個人負責搭建修葺整個少林三十六房的竹棚。
周仁傑以為只要自己搭完竹棚,三德主持便會正式收他做徒弟,傳授他武功。於是,他便很積極地答應了下來。
周仁傑一邊看師兄練武,一邊在搭棚的過程中照貓畫虎地練了起來。就這樣一年過去了,周仁傑搭好了竹棚。
他滿心歡喜地找到三德主持,要他收自己為徒。可誰知三德主持卻叫他把剛搭好的竹棚全部拆掉,並告訴他拆完後就可以走了。
周仁傑聽完後很不服氣,覺得三德主持在戲弄他。他來少林寺的目的就是學武功,這麼久了什麼都沒學到就要被趕下山去,那還有什麼臉面去見父老鄉親。
周仁傑不幹了。他闖入練功場,非要留下來和師兄們一起練功不可。三德主持便進去驅趕他,將他從一個場地逼入另一個場地。
沒想到周仁傑經過一年的「搭棚訓練」,已經練就了矯健的身手。他能在和三德主持過招的同時,完美地通過三十六房全部的練功設備。
三德主持見周仁傑已學成武功,便更決絕地趕他下山了。周仁傑拗不過,只好帶著遺憾離開了。
三德主持看著周仁傑離去的背影,露出了不易察覺的笑容。原來,當初三德主持見周仁傑愛耍小聰明,又帶著仇恨來到少林寺,覺得自己不便直接傳授武藝給他。
於是,他便想到了打竹棚這個主意,一來可以改掉周仁傑的壞毛病,二來可以讓他居高臨下縱觀三十六房全部武功。
周仁傑武功已成,只是他自己還蒙在鼓裡,以為自己什麼都沒學到,還是以前那個不學無術,一無是處的周仁傑。
周仁傑回到家,見到了原來在染布坊工作的街坊都轉了行,日子過得苦不堪言,心中更是覺得羞愧難當。
街坊們見到他回來了,都歡天喜地地出來迎接他,認為苦日子終於到頭了,阿傑會武功了,可以幫他們討回公道了。
周仁傑看著興高採烈的街坊們,恨不得找條地縫鑽進去。他坦白地對大家說,他根本就沒學到武功。
期盼已久的眾人都指責他是在騙人。阿超不敢相信自己的耳朵,拉著周仁傑的手不放,讓他把話說清楚。
周仁傑本來就憋著一股悶氣,被阿超一刺激,一怒之下用力將阿超掀翻了出去,並大聲說道:「我沒學到功夫,我在少林寺搭了一年的竹棚。」然後,他就躲進了家裡。
阿超被摔蒙了,回過神來後,問大家:「搭竹棚是什麼功夫?這麼厲害的!」
大家也被剛才的一幕給震驚到了。原來,周仁傑已經學會了武功。大家認為周仁傑說自己不會武功,是不想替大家出頭。於是,大家都來到周仁傑家,讓他給大家一個交代。
在街坊門的試探下,周仁傑才發現自己已經身懷武功。於是,大家聚在一起商量該如何對付王老闆。
第二天,周仁傑和街坊們來到染布坊,討要以前被剋扣的工錢。「滿洲十棍」雖然人數眾多,但他們都不是周仁傑的對手。沒多久,他們就被周仁傑用竹條捆住了手腳。
最後,王高峰老闆親自出馬和周仁傑交手。周仁傑則將他引到了一個搭有竹棚的工地上,用「搭棚功夫」打敗了這個黑心老闆,討回了工錢。
與王老闆和「滿洲十棍」的對戰中,周仁傑將自己的「搭棚功夫」展現的淋漓盡致,制服惡人的同時,又不傷人性命。就像周仁傑對王老闆說的那樣,「我是在和你講道理」。
這部老電影告訴我們,一個不學無術的人靠小聰明,是幹不成大事的。只有不斷地學習充實自己,練就一身本領才能成為對社會有用的人。
這部功夫片和其他動不動就以暴制暴,打打殺殺,主角手刃仇敵的電影不同。
它雖然也是以復仇、伸張正義為題材,但影片的結尾,周仁傑隻身一人戰勝惡勢力的過程,卻處處透露出「仁」「德」「理」。
周仁傑順利幫工人們出了多年的惡氣,維護了工人們的利益,同時又對惡人們手下留情,給了他們改過自新的機會。
看完整部電影,周仁傑那仁者無敵、以德服人、以理服人的一代大師形象深入人心,當之無愧是少林搭棚大師。
作者簡介:金針菜上的蜻蛉。用手中的筆寫下質樸、美麗的文字。願人生像停在金針菜上的蜻蛉般美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