立體救援海天間
——北部戰區海軍某防救支隊開展聯合救援演練見聞
■胡佳傑 解放軍報記者 段江山
隆冬,青島某軍港海風凜冽。
「戰鬥警報!一級戰鬥部署!」伴隨著嘹亮的汽笛聲,北部戰區海軍某防救支隊陽澄湖船解纜起航,全速開赴黃海某海域。一場覆蓋空中、水面、水下的立體救援演練正式展開。
直升機後送「重傷員」。張澤杭攝
「某艦在某海區遭『敵』襲擊,多名艦員『落水』,命你部立即前往救援!」航行途中,陽澄湖船接到上級指令。
同時,上級命令直升機升空,與陽澄湖船構建立體搜索網。
「『戰損』艦艇距我船3海裡,方位××。」雷達班長孫毅緊盯雷達顯示屏,及時報告目標情況。
「方位××,發現5名『落水人員』!」直升機迅速確定目標位置。
救援隨即展開。在代理援潛長張杰指揮下,潛水員乘小艇前出救援。下放小艇過程中,潛水員迅速備便潛水裝具及救撈器材。
寒冬深海,暗流湧動,執行任務官兵每一步行動都關乎救援成敗。
「潛水員入水!」小艇抵達指定位置,5名潛水員聞令躍入冰冷刺骨的海水中,成功將4名意識清醒的「輕傷員」先救上小艇。同時,直升機在處於昏迷狀態的「重傷員」上空不斷盤旋,尋找救援時機。
「穩定姿態,準備救援!」時機稍縱即逝,直升機絞車操作員迅速下放救援裝具。
潛水員隨吊籠下潛。胡 穎攝
寒風如刀,海浪撲面。救援裝具觸水瞬間,援潛部門航空班長王林霖按規程快速對「重傷員」進行固定等救援操作。幾個看似簡單的動作,王林霖日復一日訓練了無數次,早已形成「肌肉記憶」。
在確認裝具穿戴正常、保險鎖緊後,王林霖做出「準備起吊」手勢。絞車操作員立即回收鋼索,將「重傷員」轉至直升機艙內,進行後送治療。
聯合搜救剛結束,下一場戰鬥隨即打響。
「拖帶部署!」從檢查戰損情況、確認拖帶類型、連接引纜、釋放拖纜到完成拖帶,整個過程緊張有序、一氣呵成。
夕陽餘暉下,陽澄湖船拖帶「戰損」艦艇返回母港。
雖然高強度訓練令人疲憊,但官兵始終鬥志昂揚。短暫靠港休整後,防救船編隊又奔赴下一個海區開展夜間訓練。
該支隊領導介紹,此次訓練全程採取「背靠背」形式,沒有預先號令、不設演練腳本,最大限度查補訓練短板,錘鍊部隊實戰背景下救援能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