平面鏡成像實驗中,未點燃的蠟燭代替的到底是什麼?

2020-12-22 葉老師物理

2020年鄭州市區級達標評優理論測試日前結束,今天上午的評卷工作也已經完成。從答題情況來看,今年老師們的成績普遍好於往年,說明老師們的理論學習是卓有成效的。試卷中的一道題引起了評卷老師的討論,試題如下:

在《平面鏡成像》一課中,用一根沒有點燃的蠟燭代替的是點燃的蠟燭還是代替點燃的蠟燭的像?你判斷的依據是什麼?

之所以引起評卷老師的討論,是因為在評卷中發現,有少數老師在回答本題時,把未點燃的蠟燭的作用分成了兩部分:開始尋找點燃的蠟燭的像時,未點燃的蠟燭代替的是點燃的蠟燭;測量像距時,未點燃的蠟燭代替的是點燃的蠟燭的像。

真相到底是什麼,讓我們來看看課本上的描述:

從紅框中的描述來看,未點燃的蠟燭代替的就是點燃的蠟燭的像。

老師們討論的焦點是:「直到看上去它跟前面那支蠟燭的像完全重合」

在這裡,是不是就代替了點燃的蠟燭呢?

我們接著把實驗做完。確定了像的位置,接下來就是測量物距和像距,然後進行比較,最後得出結論。

縱觀上述實驗過程,我們不難發現,測量出的物距和像距是實驗結果——有數據,而「直到看上去它跟前面那支蠟燭的像完全重合」是靠人的眼睛進行判斷的。找到像的位置就已經完成了實驗,至於是不是完全重合,那就因人而異了——除了火星人,地球人恐怕很難做到。

最後一個問題是:怎樣判斷像與物等大?

根據像距等於物距,就可以得出像與物等大的結論。雖然在初中階段我們不可能給學生講放大率,但作為老師應該知道,放大率就等於像距與物距的比值。

我為老師們感到驕傲!善於思考的老師肯定會教出善於思考的學生。如果機緣湊巧,我將給老師們講講我最後的學生。我發現,你把學生教成什麼樣,學生就會把你成就為什麼樣。

祝老師們愉快!

相關焦點

  • 實驗探究平面鏡成像特點及應用,像與物的關係,瞄準考點分類練習
    3、 實驗器材:白紙、玻璃板、蠟燭、刻度尺4、 實驗步驟:將一塊玻璃板豎直架在一把直尺的上面,再取兩段等長的蠟燭A和B分別豎放在玻璃板兩側的直尺上。點燃玻璃板前的蠟燭A,並移動玻璃板後的蠟燭B,使它與蠟燭A在玻璃板裡的像重合,此時蠟燭B好像也被點燃了。
  • 3.4 平面鏡
    (5)為了能夠得出普遍性的規律,要多次實驗(不少於3次),因為只做一次實驗,實驗數據具有偶然性。(6)如果用蠟燭做實驗的話,適宜在較暗的環境中進行。用蠟燭做實驗的缺點是燭焰的晃動,會導致像的不穩定;另外蠟燭燃燒後會汙染室內空氣。2、平面鏡成像的特點:平面鏡所成的像是虛像,像和物大小相等,且它們到平面鏡的距離也相等。像與物關於平面鏡對稱。
  • 神奇的凸透鏡成像,大結局來了
    除了這幾種情況,凸透鏡有沒有其他成像情況發生呢?小編負責任的告訴你:有!課堂上,老師在演示「探究凸透鏡成像的規律」實驗時,同學們都在仔細觀察光屏上的像,突然有一位同學驚叫起來:「哇!老師,怎麼凸透鏡裡面也有兩個像」。「是嗎?」,老師一邊回答,一邊和所有學生一道去找凸透鏡裡的兩個像。真的耶,凸透鏡中真有兩個像!
  • 小孔成像的實驗
    姐姐又說:「這就是『小孔成像』。」我更糊塗了,姐姐接著說:「做個實驗你就明白了。」我按照姐姐的要求,拿來了蠟燭、火柴、一張紙和剪刀。實驗開始了,姐姐點燃蠟燭,放在桌子上,又在紙的中間剪了一個圓洞。我充滿了好奇,目不轉睛地盯著姐姐的一舉一動。
  • 八年級:投影儀成像原理
    在探究凸透鏡成像規律實驗中,凸透鏡還能成放大的實像和虛象,凸透鏡的這些特點在許多方面都有應用。【舉手提問】投影儀上也有一個凸透鏡,它是應用了凸透鏡什麼原理投影的呢?為了方便觀看,在凸透鏡上方安裝一平面鏡,改變了光的方向,使射向天花板的光投在屏幕上成像。投影儀成像原理:在探究「凸透鏡成像規律」的實驗中,當物距大於焦距小於二倍焦距時,所成的像是倒立的、放大的實像;像距大於二倍焦距。實驗情景再現
  • 中考物理放大鏡成像原理專項練習,複習必看!
    如圖所示,點燃的蠟燭放在距小孔a處,它成像在距小孔b處的半透明紙上,且a大於b。則半透明紙上的像是(   )A.倒立、放大的虛像        B.正立、縮小的虛像C.倒立、縮小的實像         D.正立、放大的實像4.
  • 攝影啟蒙——相機的成像原理
    小孔成像的原理很簡單,但是實驗做起來有些麻煩,主要的表現就是成像的效果不是很好。為什麼會這樣?因為,小孔太小,能夠穿過小孔的光太少。成像的光少了以後,影像就會很暗,不容易察覺。那麼,把孔變大可以麼?這也行不通,孔變大之後,穿過孔的光線就不守規矩了,它們不能同時到達目的地,於是圖像就變的混亂。如何解決這個問題?
  • 世界上最神奇的金屬,用它來製作蠟燭,點燃後讓人無法相信
    世界上最神奇的金屬,用它來製作蠟燭,點燃後讓人無法相信化學中的元素是人們一直在探索的,其中就有一種非常神奇的化學元素,第一種便是鉀,它是一種銀白色的軟質金屬,它可用小刀切割,它的熔沸點比較低。密度也比水小,這不一位男子就做了一個實驗,將液體的家倒入了模具中,等待它冷卻成型後,一個指尖旋轉陀螺就做好了,當然這可不過癮,隨後男子便準備將它做成一種蠟燭。首先他拿來注射器,將打火機點燃將注射器的針頭處燒焦封口,隨後找來一根蠟燭的芯,然後用熱熔膠將牙籤進行固定,隨後將鉀放在熱水中融化,再用注射器將它吸出。
  • 廣東惠州地區偏光鏡客戶至上_一粟光電有價值的
    是偏光太陽鏡,宣傳中說,其除了基本的防紫外線功能外,還具有防眩光、路面反射光線等作用,因此深受大家喜愛。鏡的價格都讓人看不懂,便宜的只要10元,貴的高達上千元,其真偽更是讓人無法分辨。會產生不同亮度的變化,如果是普通太陽鏡,轉動太陽鏡時圖片亮度就不會發生變化。一類是用高精度的模具進行壓模或注塑方式直接製作非球面鏡。
  • 抖音讓蠟燭代替所有燈是什麼歌 曾軼可《有可能的夜晚》歌詞
    抖音讓蠟燭代替所有燈,讓音樂代替話語聲是什麼歌?抖音上最近一直有一首歌十分的受歡迎「讓蠟燭代替所有燈,讓音樂代替話語聲」,相信大家也一定都聽過的,那麼這首歌叫做什麼歌啊,下面就快和小編一起看看吧!
  • 香氛蠟燭,居室添香,點燃一縷浪漫
    香氛蠟燭在現代生活中逐漸成為點綴生活氛圍的浪漫元素,越來越多人喜歡在居室中放置香氛蠟燭,在夜晚點燃,嫋嫋香氣纏繞於空氣中,使人感受到一份安寧,為家營造溫馨、恬靜、放鬆的氛圍,成為現代人青睞的生活情趣催化劑。
  • 物理 | 凸透鏡成像的規律
    問題:凸透鏡成的像的虛實、大小、正倒跟物距 有什麼關係?實驗實驗目的:探究凸透鏡成像規律實驗器材:蠟燭、凸透鏡、光屏、光具座等 3、將蠟燭移到2f和f 之間,重複以上的操作,進行觀察和測量。【例1】 在研究凸透鏡成像的實驗時,當蠟燭位於凸透鏡某位置時,在透鏡的另一側呈現一個倒立、放大的實像,若保持凸透鏡的位置不變,把蠟燭與光屏的位置相互交換,則在光屏上將出現一個(   )A.倒立、放大的實像     B.倒立、縮小的實像【解析】根據題意,在透鏡另一側呈現倒立、放大的實像的條件,一定是物距在1倍焦距與2倍焦距之間,像距大於2倍焦距.如果透鏡的位置不變,把蠟燭與光屏的位置互換,則物距變為大於
  • 八年級:[製作]小孔成像
    光在空氣中沿直線傳播的應用實例中:小孔成像是學習的重要知識點。【視頻】:小孔成像的製作、實驗、原理視頻反思:1、視頻中的半透明塑料片呈現出了蠟燭的像,像這樣能夠接受光的屏幕叫光屏。2、蠟燭有無數條光線,只有與小孔在同一條直線上的光線才能通過小孔成像。3、成像性質與小孔的形狀無關。
  • 八年級:照相機成像原理
    【舉手提問】凸透鏡使物體既能成實像也能成虛像;既能成放大的實像也能成縮小的實像,那麼,照相機成像的條件是什麼?照片的大小是如何調節的?【新課學習】認識照相機先從最簡單的古老照相機學起。古老相機來自物體的光經過鏡頭後匯聚在暗箱後面的膠捲上,圖中黑色部分是可以調節膠片到鏡頭距離的暗箱,膠捲上塗有一層對光敏感的物質,曝光後物體的像被記錄在膠捲上,再處理後形成相片。
  • 八年級物理:凸透鏡成像規律超全梳理!
    問題:凸透鏡成的像的虛實、大小、正倒跟物距 有什麼關係?實驗目的:探究凸透鏡成像規律實驗器材:蠟燭、凸透鏡、光屏、光具座等 3、將蠟燭移到2f和f 之間,重複以上的操作,進行觀察和測量。4、把物體放在焦點上,觀察能否成像:不成像
  • 寒冷的冬日,沒有什麼比在家點燃香薰蠟燭更療愈了吧?
    提起冬日,你的必備儀式感是什麼?
  • 小孔成像與鏡頭畸變
    理論上小孔成像是把光線對稱投射到小孔的另一邊,並不會改變成像對象的外形特徵,但問題在於光線是投到一個面上,並不是一個空間中,由於面與光線角度等等原因,最終形成到平面上的畫面必然會有所拉伸變形,成像面如圖B 般鏡像反轉過來也同理,成像於眼點,早期很多HDR圖就是在鏡球面上拍照而後拼接而成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