道教至高尊神太上老君道德天尊,八十一章明道德,百千萬億鎮玄都

2020-12-27 玄都玉京七寶玄臺

道教至高尊神太上老君道德天尊,太上老君,全稱「一炁化三清太清居大赤天仙登太清境玄氣所成日神寶君道德天尊混元上帝」。又稱「太清道德天尊」「無量度人降生天尊」「開皇末劫天尊」等,居玉幾下三皇洞神太極宮,即大赤天宮。玉清聖境無上開化首登盤古元始天尊、上清真境玉宸道君靈寶天尊、萬教混元教主太上老君道德天尊合稱「三清道祖」,或「三洞教主」「三寶君」等,是道教對信仰之「道」的人格化及對「道性」的詮釋,也是道教信仰的最高尊神和無上教主。

在道教宮觀「三清殿」中,供奉玉清元始天尊、上清靈寶天尊、太清道德天尊,其中太上老君的神像常作一白須白髮老翁,手執羽扇,居元始天尊右側,居住大羅天上太清仙境。道經記載,道祖老君上處玉京,為神王之宗;下在紫微,為飛仙之主。是道教最高尊神三清天尊之一,太上道祖常常分身降世,傳教度人,弘揚道法。三清三境三寶天尊,道教的三位至高神。總稱為「虛無自然大羅三清三境三寶天尊」,指道教所尊的玉清、上清、太清三清勝境,也指居於三清勝境的三位尊神,

太上道祖無始無終,生天生地,為教化眾生降聖成凡,世號老子,度人無數,屢世為王者之師,傳授的《道德經》雖僅五千字,但包含了天地、宇宙、人身的大智慧。因其傳下道家經典《道德經》,故稱老君為道德天尊,也被道教奉為道祖。每年農曆二月十五日為道教道祖老君的聖誕。

太上老君者,大道之主宰,萬教之宗元,出乎太無之先,起乎無極之源,經歷天地,不可稱載,終乎無終,窮乎無窮者也。其隨方設教,歷劫為師,隱顯有無,罔得而測,然垂世立教應現之跡,昭昭然若日月。

孔子曾專門慕名求教於老子,得其教誨,並發出老子猶龍的讚美。東漢時,老君再次下降,傳授漢天師盟威之道,教以謝罪自新,奉道行誡的法門,由此開啟了今日的道教。

二月十五,不僅是老君降誕之日,更是大道顯化,重啟生機之時。不僅適宜祈福納祥,更是學道之士返本還源,謝罪自新的良辰吉日。每到二月十五,無論道俗,均隆重慶賀。

太上老君是公認的道教始祖,即道教中具有開天創世與救贖教化的太上道祖。太上老君者,大道之主宰,萬教之宗元,出乎太無之先,起乎無極之源,終乎無終,窮乎無窮者也。「道」無始無終,無形無名,無邊無際,無師無上。「道」者,虛無自然,難名之神,強名曰道,尊稱太上。太上為道之祖,體於自然,在乎三清之前,象帝之先。太上者,萬物之所尊,在聖為眾聖之尊,在真為萬真之先,在地為萬國帝王之師,在法界為無上法王,在教為萬教之祖。

而且常常分身下降諸界,傳教度人,弘揚道法。故《正一法文天師教戒科經·大道家令戒》曰:「道亦形變,誰能識真?」老子是老君爺的第十八次世化身。著有震古爍今的萬經之王《道德經》。每年農曆二月十五日為道祖老君的聖誕日,為國際道教節。一氣含三混沌初,太清立教自虛無。誰將周禮東傳孔,誰入函關化胡夷。八十一章明道德,百千萬億鎮玄都。

太上老君就是道,老子就是德,體用合一,道德可並提;天人合一,太上老君老子並稱。太上老君無形不可見,老子有形可以顯。所以,道生萬物,也就是太上老君生萬物。老君天上第一,老子天下第一。老君無形無相,無始無終,名曰「大道」,無極至尊,道不可見。老子有形有相,老子是指「玄德」,名「道德天尊」,德可以顯。老君老子並提,道德並舉,道顯現的就是——德。

太上老君乃元氣之祖,萬道之祖先,乾坤之根本,天地之精源,太無之中,凝自然之真而為體,廣大無邊,應化莫測,非陰非陽,能微能彰,不古不今,不存不亡,常於無量劫運之端,太初、太易(先天五太)之前,肇布玄元始(三清)而生太極。

太上老君是三清尊神中受到最多香火奉祀的神明,度人無數,為三教之師;老子就是太上道祖的第十八世化身,因其傳下道家經典《道德經》,故稱老君為道德天尊,也被道教奉為開山祖師。

太上老君是道教最高神明「三清」尊神之一,在東漢時期降臨蜀地,傳授祖天師張道陵《太平洞極經》、《正一盟威二十四品法籙》、三五都功玉印、雌雄斬邪劍等經書、法器,拜為天師,囑咐天師廣行「正一盟威之道」,掃除妖魔,救護生民。

農曆二月十五,恭賀太清仙境道德天尊降誕之辰,我等弟子恭誦《太清寶誥》祈願老君再降、廣度沉淪。

太清仙境太上老君道德天尊寶誥

志心皈命禮。隨方設教,歷劫度人。為皇者師,帝者師,王者師,假名易號。立天之道,地之道,人之道,隱聖顯凡。總千二百之官君。包萬億重之梵炁。化行今古,著道德凡五千言。主握陰陽,命雷霆用九五數。大悲大願,大聖大慈,太上老君,道德天尊。

志心皈命禮。太清仙境,大赤天宮。巍巍金闕之高,渺渺重霄之上。降生於無量數劫,說法於萬二千天。五千秘言,融三才之妙道;八十餘度,接六趣之眾生。聖德崇高,玄功廣博。大悲大願,大聖大慈。無量度人,降生天尊。

志心皈命禮。無極變化,冥寂圓通。為教父於太清,佐醫王於三界。生成萬類,總領群生。起死回骸而沾恩離枯,飛符走籙而滅跡邪魔。顯蜀都於青牛,度函谷於紫炁。還淳返樸,談道德五千言;校罪定功,為洞神十二部。大悲大願,大聖大慈。太上老君,道德天尊。

《九天生神章經·三寶大有金書》

天寶君者。則大洞之尊神。天寶丈人則天寶君之祖炁也。丈人是混洞太無元高上玉虛之炁。九萬九千九百九十億萬炁。後至龍漢元年化生天寶君。出書時號高上大有玉清宮。

靈寶君者。則洞玄之尊神、靈寶丈人則靈寶君之祖炁也。丈人是赤混太無元玄上紫虛之炁。九萬九千九百九十九萬炁。後至龍漢開圖。化生靈寶君。經一劫至赤明元年。出書度人時。號上清玄都玉京七寶紫微宮。

神寶君者。則洞神之尊神。神寶丈人則神寶君之祖炁也。丈人是冥寂玄通元無上清虛之炁。九萬九千九百九十萬炁。後至赤明元年。化生神寶君。經二劫至上皇元年。出書時號三皇洞神太清太極宮。

此三號雖年殊號異。本同一也。分為玄元始三炁而治。三寶皆三炁之尊神。號生三炁。三號合生九炁。九炁出乎太空之先。隱乎空洞之中。

無光無象、無形無名、無色無緒、無音無聲、導運御世。開闢玄通。三色混沌。乍存乍亡。運推數極。三炁開光。炁清高澄。積陽成天。炁結凝滓。積滯成地。

九炁列正。日月星宿。陰陽五行。人民品物。並受生成。天地萬化。自非三元所育。九炁所導。莫能生也。三炁為天地之尊。九炁為萬物之根。故三合成德。天地之極也。

這裡的三寶君就是三清。

一、農曆二月十五玄元降聖節

大唐開元三年,玄宗皇帝親自下詔,定二月十五為玄元節,規定為法定節日,全國休假三日以襄慶祝。從此老君的誕辰便由天子主持慶賀,而普天之下的道院宮觀都在這一天遙相呼應,共襄盛舉。

玄宗皇帝為慶賀老君聖誕還特作《玄元皇帝贊》一首:

爰有上德,生而長年。

白髮垂相,紫氣浮天。

含光默默,永劫綿綿。

萬教之祖,號曰玄元。

東訓尼父,西化金仙。

百王取法,累聖攸傳。

函谷關右,經留五千。

道非常道,玄之又玄。

大唐開成五年(840)武宗皇帝下敕旨,改老君聖誕日為降聖節,並全國放假三日。而後的宋元明清各朝,都因循唐代制度,在二月十五這一天以傳統的周禮雅樂為老君舉行盛大的醮獻禮,各地的大道觀則在這幾天舉行修齋行道的祈福道場,並逐漸發展出熱鬧的廟會,這與遊春活動結合在一起,又被稱之為花朝節。

對於我們奉道之士而言,降聖節不僅是一個慶祝道祖聖壽的喜慶節日,更是我們研學老君教旨,誠心謝罪,自清自靜,以求能夠返本還源,最終與老君融合一體的神聖時刻。憑藉這一時刻,一個新的「我」也誕生了。

二、太上老君是大道的顯化而成

在道教信仰中,老君即大道。大道無始無終,無形無相,然而大道之氣凝結在了一起,就有了人格化的老君。所以,我們也可以說,老君是大道顯化而成的身體。

老君創造了天地。在天地之初,老君居住於空洞之中,他以無心無欲運行著陰陽二氣,天地因此被分開,日月也開始運行,人類、萬物便在大道的滋養下逐步生成,這一切都是老君自然而然地神功。

老君是人類的啟蒙者。從伏羲、女媧的年代開始,老君就多次下降人間,變化成睿智的賢者,為菇毛飲血的先民帶來了耕種、烹煮、嫁娶等啟蒙的教化,我們也可以說,在人類文明進程中扮演了重要角色的諸先賢,都是稟賦了大道之氣應化而生的。

老君是人類的救度者。人類世界日漸發展,虛偽、巧詐日益呈現,淳樸的民風日漸澆離,老君因此授予人類重返大道的智慧與妙法。甲申洪災之後,老君重開太平之世,那些生時能夠踐行老君教導的生命這時能夠超越生死,成為太平之世的種民,並最終與道合真,永世長生。

三、太上老君主宰天地形成、萬物化生

玉清聖境元始天尊,又稱虛皇道君。主宰和象徵天地未形、混沌未開,萬物未生、陰陽未判的「無極狀態」是道教的第一個大世紀,道教稱混元時期。故以陽生陰降,晝短夜長的冬至為誕辰。

上清真境靈寶天尊,又稱太上道君。主宰和象徵混沌始清、陰陽初分、靈寶出法,隨世度人的道教第二個大世紀,道教稱洪元時期。故以陰生陽消、晝長夜短的夏至誕辰。

太清仙境道德天尊,又稱太上老君。主宰和象徵天地形成、萬物化生、天生五氣、地生五味、人民食之、得以生存的道教第三個大世紀,道教稱太初時期。聖誕是二月十五。

玉清、上清、太清之號,皆為大道的別稱,是道教對「道」分了三個不同層次的闡釋,其本皆「道」,三清華誕是道教最重要的誕辰之一。

四、太上老君象徵師寶,隨方設教

道教以「玉清天寶君、上清靈寶君、太清神寶君」為道教三寶,尊為最高之神。道教以學道、修道、行道為本,故又有以所本的三要旨,尊為三寶。學道者,以玉清元始天尊為道寶尊,上清靈寶天尊為經寶尊,太清道德天尊為師寶尊,作為皈奉道法之「道經師」三寶。

太初之時,老君從虛空下降凡間,為太初之師,開闢天地,分判陰陽。從此以後劫劫分身下世,開化人天。太上老君隨世立教,事竟則隱,故在世未有誕生之跡。周昭王二十三年,老君西過函谷關,度關令尹喜,授以道德五千言。

漢順帝時,老君降於蜀山鶴鳴山,授張道陵天師《正一盟盛》秘籙。又與永壽元年下降蜀都宣說北鬥、南鬥二經。有道之鄉方知解謝之門,廣宣教化,無量度人。老君常分身降世,無世不存。

五、洞神教主,說十二部尊經

據《道教三洞宗元》載,天寶君元始天尊說十二部經,為洞真教主;靈寶君靈寶天尊說十二部經,為洞玄教主;神寶君道德天尊說十二部經,為洞神教主。

三洞經典,合稱三十六部尊經。其中,《洞真》以不雜為義,《洞玄》以不滯為名,《洞神》以不測為用。故洞言通也。三洞上下,玄義相通。《洞真》者,靈秘不雜,故得名真。《洞玄》者,生天立地,功用不滯,故得名玄。《洞神》者,召制鬼神,其功不測,故得名神。此三法皆能通凡入聖,同契大乘,故得名洞也。

三洞經各有垂教的對象,以合乎學道修道的品級。開始修道之人,始入仙階,登無累境,故初教以洞神神寶經。其次智漸精勝,既進中境,故中教以洞玄靈寶經。最後即登上境,智用無滯,故上教以洞真天寶經。其目的都是通過經教文化,誘俗修仙,從凡證道。

六、太上老君降聖人間有什麼玄義

老君以慈為懷,憐憫下方生民日漸迷失真道,所以從他自己的大道本體之中降下真氣,託胎於母親玄妙玉女體內九九八十一年,在殷王武丁的時候誕生於李樹之下。

1. 老君即是大道,天地日月的創造者,卻降聖為凡,甘為胎嬰八十一年,他是以此踐習著嬰兒守柔弱的妙法。

2. 老君即是大道,卻降聖為凡,以白髮的老相來開始新的生命,這實際寓意著以終結來返歸開始。因為人類都以開始而後終結,老君卻以終結作為開端,是修道者返老還嬰之相。

3. 老君即是大道,無始無終,卻降聖為凡,以胎嬰來誕生,是要成為一個有始有生、有血有肉的人,以此來展開他對人的教化與救度。

4. 老君即是大道,卻降聖為凡,以凡軀歷人生之苦,體人間之冷暖,察人世之真偽,並人言流傳《道德經》,成為人類文明史上的宏偉之篇,並最終以凡軀圓滿了道行,返還道境。

5. 老君的降聖為凡,是以有為的方法,向人類傳遞他的無為之法,這種自高返低,從有入無的方式,也正是大道救度人類的慈悲之所至。

七、無世不出,無世不應,歷劫度人

太上老君,即「太清道德天尊」。又稱「開皇末劫天尊」「道德天尊」「降生天尊」「混元上帝」「師寶天尊」等。全稱「一炁化三清太清居大赤天仙登太清境玄氣所成日神寶君道德天尊混元上帝」,簡稱「太上老君」。

關於老君的來歷,《雲笈七籤》云:「老君也,此即道之身也。元氣之祖宗,天地之根本也。夫大道元妙出於自然,生於無生,先於無先,挺於空洞,陶育幹坤。號曰無上正真之道,神奇微遠不可得名。夫老君者,乃元氣道真,造化自然者也。」

太上老君是無世不出、無世不應的至真無上大神,是道的根本化身。道,猶如一條源源不斷的河流,每一滴從這條大河中流出的水滴都可以驅使天地生成、應顯萬物生化,這每一滴涓涓細流可以變成聖明君王,可以造就山川湖泊,可以變成青鸞白鶴,亦可以變成我們身邊每一個人。所以,我們來自於道、根源於道,道是宇宙萬事萬物之根本。

道的顯化,就是太上老君,所以《老子想爾注》中說「散則為氣,聚則為太上老君」。老君,又以神通變化,於黃帝時代化身為崆峒山的廣成先生,傳授軒轅黃帝無為之道,故而謂之「帝者師、王者師」;早些劫數前,老君化號為「金真靜老天尊」,於本劫化身為周朝的「老聃」,應尹喜真人之,在西遊函谷關之前留下了洋洋五千言的《道德經》,後人尊為「道祖」。

道祖還於漢代兩次下降四川成都,第一次授予祖天師張道陵三天輔教大法天師之位,及雌雄劍和印誥;第二次則於成都南門外的「玉局治」傳授天師北鬥本命經訣。由此之後,道教的教團和正一教法正式流行天下。當代人念誦《北鬥經》就是當時老君和天師對話的記載文本。文中主要教人棄惡行善、積功改過,並齋醮北鬥、三官、五帝、九府、四司以消災延壽,故而老君是傳教之祖、賜福之神,為「道德天尊」。李唐家族為老君後代,尊奉老君為「玄元上德皇帝」,在唐朝,考科舉除了儒家的六經以外還需考察《道德經》《南華經》《文始經》和《衝虛經》等道家經典。

縱觀中國歷史,最強盛莫過於漢、唐二朝。漢代,以道家「無為而治」的思想治國七十餘年,開創「文景之治」;隴西李氏更是太上老君的後代子孫,唐高祖李淵為老君三十代聖孫,唐高宗尊太上老君為「玄元皇帝」,踐行道家開明治國、親民貴生的思想,贏得四方民心,致使八方來朝,萬國衣冠拜冕旒的盛況。這兩朝的興盛都與太上老君有密切的關係。

八、無為父、萬物母,太上老君的根由

「太上老君」四字,具有極深的勝義。太者,言空間之最大;上者,言高下之最上;老者,言時間之最久;君者,言世間之最貴,所以「太上老君」四字包含至大、至高、至久、至貴,老君是道的根本化身,人們用「太上老君」透過有形的文字,來讚美不可說的「道」的化身。

老君生於無始,起於無因,為萬道之先,元氣之祖也。無光無象、無音無聲、無色無緒,幽幽冥冥,其中有精,其精甚真,彌綸無外,故稱「大道」。大道之身,即太上老君也。

老君在天為萬天之主,在聖為萬聖之君,在仙為萬仙之總,在真為萬真之先,在星為天皇大帝,在教為太上老君。道經上說道君垂跡有一千二百號,或顯一百八十名,或號「無為父」,或號「萬物母」,與大道而輪化,為天地而立根。

浩浩蕩蕩,不可名也,但後人為了讚頌老君的功德,以十個名號來尊稱老君,統稱為「老君十號」:一號無名君,二號無上元老,三號太上老君,四號高上老子,五號天皇大帝,六號玄中大法師,七號有古先生,八號金闕帝君,九號太上高皇,十號虛無大真人。

九、杳冥無蹤的身相

道不可見、不可聞,但為了垂示理教,則能於寂然不動之中,使未見之人親見道體,是未聞之者親聞大道。於是產生真身、法身兩種法相,所謂的「真身」即前面談及的「道體」,經中所謂「猶如虛空,圓滿清靜,不生不滅」;而「法身」則是「七十二相,八十一好,具足微妙,三界特尊」的有形之象。

老君法身是在太空之中,結炁凝真,勉強顯示一個能令人類瞻仰的莊嚴身相。其體大無邊,相好具備,上無所攀,下無所躡。在雲華之上,身如金色,面放五色之光,自然化出神王、力士,青龍白獸,麒麟獅子,列於前後。或作千葉蓮華,光明如日,頭建七耀雲霞之冠,身披九色離羅之帔,項負圓光,手執五明,或乘八景玉輿,駕五色神龍,建流霄丹節,後擁九光鶴蓋。來則無影,去無所蹤,悟者此心通達,迷者永劫沉淪。欲識道之真身,不出於此。

十、歷劫稟形、隨方演化的太上老君

根本的「太上老君」是不隨時空改變的至真大道,即《靈寶經》所謂「上無復祖,唯道為身」的「道之真身」,但為了度化世間眾生,老君分化出「微妙具足」的法身來凡間開度世人。按照《珠韜玉札》的記載老君降跡行教分千二百號,百八十名。

自三皇五帝時,人心逐漸澆漓,於是老君更名換姓、匡扶世教。在伏羲時,人心變異、法度不興,老君化號鬱華子,教以畫八卦、造書契,以通神明之德,以類萬物之情,仰則觀象於天,俯則觀法於地,是為文教之始也。

神農時,人類尚處於茹毛飲血之時,老君化號大成子教以化生之道。教人播百穀以代獵殺,和百藥以救百病,止殺禽獸,區分類聚。長善遏惡,以全其生。不食血肉,故無業累,垂示好生之道。

祝融時,人多食生肉,還不知以火烹煮,所以多聲疾苦。於是老君化號廣壽子,教以安神之道。教人鑽木出火,用黏土陶鑄為器,再以火烹飪,保人壽命。

軒轅時,老君化身為廣成子。《南華經》云:黃帝立為天子十九年,聽聞崆峒山有廣成子精於修道,於是起身前往請教。廣成子說:「至道之精,窈窈冥冥。至道之極,昏昏默默。無視無聽,抱神以靜,形將自正,必靜必清,無勞汝形,無搖汝精,乃可長生。目無所見,耳無所聞,心無所知,汝神將守形,形乃長生。」

於周朝受「柱下史」一職,類似現代的國家博物館館長。周幽王時,涇渭地區大地震動,老君知周朝將亂,於是駕著青牛車西出函谷關。當時的關令,姓尹名喜,是一位修道愛好者。他觀察到東方有一片紫雲朝西方而去,下令自己的手下要留意最近有無相貌奇偉之人出現。果然,函谷關迎來一位鶴髮童顏騎青牛的老者,尹喜挽留老君暫緩出關,留下一些文墨供世人參學。

道本不可著筆墨,但為教化愚迷,老君垂跡寫成道德上下兩篇,合計約五千餘字的《道德經》流傳後世。至漢代,祖天師張道陵追慕老君的德行,註解《道德經》,寫成《老子想爾注》,並兩次受老君降授,開創了天師道,道教的教團從此正式形成。

太上老君降下法旨,授東漢祖天師張道陵「三天正法,命為天師」繼承漢代的黃老道,創立了天師道的教團,用黃老之術教化西蜀少數民族所信仰的宗教,於是老子自然而然成為新教團的教主。

永壽元年正月,太上老君與眾真復降,為張道陵說:「北鬥延生真經」及「三八謝罪法懺」。永壽二年春,會三界萬神於青城山黃帝壇下,盟五嶽四瀆,立二十四治,福庭鬼獄。定三十會真壇與六十通真靖,七十二福地,命人處明陽、鬼處幽陰,各治設祭酒與男官、婦官,以贊玄化。其時,道教始有正規教團組織。 張道陵率弟子復遊各地,斬妖巷孽、奪鹽池,建功立德,造福蜀民。據稱,功成後蒙太上老君冊封為正一天師。

永壽二年九月九日至四川彰明縣(今江油市)境的靈臺山,見絕巖下桃熟,命王、趙二弟子投身取之,遂亦下傳其真道。後以餘餘丹及印、劍、都功符錄。授子衡曰:「吾遇太上親傳至道,此文總領三萬都功,正一樞要,世世一子紹吾之位,非吾宗親子孫不得傳。」《正一經》云:「太上親授天師《太玄經》有二百七十卷,推檢是漢安元年七月得是經。」是日,以丹分付弟子王長、趙升,於今四川省蒼溪縣境的雲臺山峰與夫人雍氏乘雲上升,在人間123歲,女兒文姬、文光、賢姬、芳芝皆得道上升。

祖天師張道陵因在蜀漢之境設二十四治,為布化行道的機構,凡入道者交五米為信,故稱其教為「五鬥米道」。因祖天師張道陵為五鬥米教第一代天師,故教徒尊稱「祖天師」。人們又稱其教為「天師道」。張道陵尊老子為教祖,奉《老子五千文》為最高經典,並自編《老子想爾注》發揮老子的道家思想。以「道」為最高信仰,將「道」和老子相提並論,宣稱即是「一」,「二散為氣,聚形為太上老君」。

唐玄宗天寶七年(748年),因老子之故冊贈張道陵為「太師」。禧宗中和四年(884年),封為「三天扶教大法師」。宋徽宗大觀二年(1108年),冊贈「正一靖應真君」,理宗加封「三天扶教輔元大法師,正一靖應顯佑真君」。元成宗加封「正一衝玄神化靜應顯佑真君」。明崇禎皇帝加贈「六合無窮高明上帝」。正一派稱祖天師、泰玄上相、大聖降魔護道天尊。

道教,是指在中國古代宗教信仰的基礎上,承襲了方仙道、黃老道和民間天神信仰等大部分宗教觀念和修持方法,逐步形成的以「道」作為最高信仰。主要是奉太上老君為教主,並以太上老君的化身老子的萬經之王《道德經》等為修仙境界經典非修真主要經典,追求修煉成為神仙的一種中國的宗教,道教成仙或成神的主要方法大致可以歸納為五種,服食仙藥,外丹等,鍊氣與導引,內丹修煉,以及積德行善濟世救人並藉由道教科儀與本身法術修為等儀式來功德成仙,常見後來的神仙多為內丹修煉和功德成神者與道術的修練者。道教與中華民族同呼吸、共命運,道教的歷史與中國歷史緊密相連。

中國大約1.73億人自稱信奉道教,其中大約1200萬人是明確的道教徒;還有大約2億多人信奉祖宗神靈,大約1.41億人信奉道教財神,大約2億人信奉海神天后聖母媽祖;大約1.45億人相信風水堪輿,大約3.62億人相信命理相學。根據2011年南嶽國際道教論壇上的介紹,大陸正規的全真住觀道士有近3萬多人,散居道士約6萬多人,登記備案的道教活動場所3萬多座,其中道教宮觀約9000座,還有數不勝數、難以計數的民間信仰祠廟。

相關焦點

  • 道教中的「三清四御」指的是哪幾位?其中有「玉清元始天尊」
    總稱為「虛無自然大羅三清三境三寶天尊」,指道教所尊的玉清、上清、太清三清勝境,也指居於三清勝境的三位尊神,即:玉清聖境無上開化首登盤古元始天尊、上清真境玉宸道君靈寶天尊、萬教混元教主太上老君道德天尊。玉清元始天尊為道教神系中的第一尊神,他出現的時間約在晉代。元始天尊的出現,最早見於葛洪《枕中書》。
  • 太清道德天尊的傳說
    太清道德天尊是三清中的第三尊神,居於大赤天的太清境,民間通俗稱為太上老君
  • 太上老君是鴻鈞老祖的師傅?傳說中的太上老君有四個!
    第一版本:三清三清,道教的三位至高神。總稱為「虛無自然大羅三清三境三寶天尊」。隨著道教的發展,民間的道教有了不同的組織和門派,各個門派各自完善著道教神仙體系,有尊崇太上老君,也有貶低太上老君,逐漸發展成了現在的三清,即玉清元始天尊、上清靈寶天尊、太清道德天尊。
  • 道教正統神仙簡介之三清
    三清,在正統道教中是指玉清、上清、太清三位道教的至高神。總稱為「虛無自然大羅三清三境三寶天尊」,即居於三清仙境的三位尊神。分別指: 玉清聖境無上開化首登盤古元始天尊、上清真境太衛玉晨大道靈寶天尊、太清境三教宗師混元皇帝太上老君道德天尊。 道經記載中玉清元始天尊、上清靈寶天尊、太清道德天尊,"三號雖殊,本同為一。"
  • 道德天尊就是「太上老君」嗎?說說「一氣化三清」到底怎麼回事
    太上老君像 首先是關於「太上老君」。在道教的相關說法中,老君就是「道之身」。道德天尊像 既然創立了道教,而又吸收民間神仙信仰,那麼相應的道教神仙就要被認定和造出來了。道義從老子學說出,自然是尊奉老子為道教祖師,這無可厚非;但畢竟在那時,老子作為歷史上真實存在的人,自然要需要一些包裝,這樣一來就有了「太上老君」的說法。《老子想爾注》載「道者,一也,一散為炁(同「氣」)」,聚為太上老君」。而老子是什麼樣的存在呢?也就有了「老子是太上老君第十八次化身」的說法,因老子著《道德經》,到了南北朝有了「天尊」的位號,老子就被封為了道德天尊。
  • 道教中的至高尊神「玉清聖境無上開化首登盤古元始天尊」
    玉清聖境元始天尊,全稱「一氣化三清玉清居清微天聖登玉清境始氣所成日天寶君元始天尊妙無上帝」,為道教最高神靈三清三境三寶天尊尊神之一,是道教神仙中的第一位尊神。居於天界玉清仙境,即第三十五重天——清微天,以鬱羅蕭臺為布道之所,還居於第三十六層天大羅天上。
  • 《太上老君說常清靜經》注音版
    全稱一氣化三清太清居火赤天仙登太清境玄氣所成日神寶君道德天尊混元上帝,簡稱老君。老君也,此即道之身也。元氣之祖宗,天地之根本也。夫大道元妙出於自然,生於無生,先於無先,挺於空洞,陶育幹坤。號曰無上正真之道,神奇微遠不可得名。夫老君者,乃元氣道真,造化自然者也。為元始天尊所度的金仙上品,乃一切無有有無之祖,大道化身(自然規律、法則的化身)。
  • 恭祝道祖太上老君降聖之辰!大道顯化,隨方設教,歷劫度人!
    太上老君,又稱「太清道德天尊」、「無量度人降生天尊」、「開皇末劫天尊」等,居玉幾下三皇洞神太極宮,即大赤天宮。太上老君與元始天尊、靈寶天尊,合稱「三清道祖」,或「三洞教主」、「三寶君」等,是道教對信仰之「道」的人格化及對「道性」的詮釋,也是道教信仰的最高尊神和無上教主。
  • 道教最高尊神三清三境三寶天尊,道寶經寶師寶,無極而化生三界
    三清三境三寶天尊,道教的三位至高神。總稱為「虛無自然大羅三清三境三寶天尊」,指道教所尊的玉清、上清、太清三清勝境,也指居於三清勝境的三位尊神,即:玉清聖境無上開化首登盤古元始天尊、上清真境玉晨道君靈寶天尊、萬教混元教主太上老君道德天尊。《崆峒問答》曰「玉清、上清、太清。乃一生二,二生三,三生萬物之義,三清代表大道生成規律。
  • 太上老君?老子?三清?傻傻分不清楚!
    就拿我們最為熟知的道教最高上神——三清來說,很多人就經常把三清和老子以及太上老君搞混,認為他們都是一個人,那實際上真的是這樣嗎?我們下面來分析一下。三清三清是道教的至高上神,即再沒有任何神靈可以凌越在三清之上,因為他們就是世界的創物主,也是「道」的具體存在。
  • 道教三位至高神,為什么元始天尊的地位最高?
    道教則是華夏神州唯一的本土宗教,是中華民族的寶貴財富,是真正本土華夏文明傳承的結晶。道教在中國古代鬼神崇拜觀念上,以黃、老道家思想為理論根據,承襲戰國以來的神仙方術衍化形成,漸漸地有了教團和神仙體系。比如三清,六御,財神,呂祖,媽祖等都是道教中的重要神仙,而黃帝,老子,三茅,二葛,王重陽等則是不同時期道教的祖師。
  • 老子何時成了「太上老君」?道教中一直有一個傳說
    ,老子究竟是我們的太上老君嗎?,張道陵吸收了老子的著作道德經完,所以,他借立教老子的名聲他,老子被稱為「道教的始祖」,是老子奉作「太上老君」在道教中,流傳著一種說法:天地混沌的階段中,老子還存在了盤古開天闢地的時候,天地間一個人仙,思科修道化作鴻溝失敗鴻溝對於該收受的三名弟子,他們分別是自古以來天尊,太上老君通天教主這三人的弟子中,二弟子太上老君的將是最棒的後赴美,到處都是這三個人招募弟子,導致了中國一千年的戰爭軒轅氏大戰蚩尤之後
  • 道教基礎知識問答
    道教信奉的最高尊神是「三清」,即玉清元始天尊、上清靈寶天尊和太清道德天尊。道教宮觀供奉的三清塑像,一般以玉清元始天尊居中,元始天尊左側為靈寶天尊,右側為道德天尊。 54老子道德經之旨要及定義為何? 老子所著《道德經》,分為上下兩篇,其旨要在於「自然、清靜、無為」,乃為道教修奉的中心,尊為聖典。上下兩篇計分八十一章。上篇第一章至第三十七章為「上經」,開章首句曰:「道可道,非常道」,故稱為「道經」。
  • 道教神仙中到底有沒有鴻鈞老祖,道教的最高神是誰?
    道教神仙中到底有沒有鴻鈞老祖,道教的最高神是誰? 鴻鈞道人這個神仙出現於明代小說《封神演義》當中。除此之外,在別的文獻中尚未找到相關記載。
  • 如來若不鎮壓孫悟空, 道教這十大高手足以滅殺猴子!
    在三清之中,太上老君主修道法, 通天教主主修陣法,元始天尊修神通,又被稱為混元聖人,聖人之下皆為螻蟻,悟空再厲害也翻不出元始天尊的手掌心。5.玄都大法師,相傳是太上老君的關門弟子、度厄真人的師弟,也就是跟在太上老君身邊的小牧童。是外丹道最早的嫡傳。被認為是內外丹道都悟性極高,得傳法寶「八卦紫金爐」。玄都大法師極有可能就是玄都仙長鬼谷子。
  • 太白金星、太上老君,你分得清麼?
    首先要告訴大家,太白金星、太上老君不是一個人,而且沒有什麼關係,如果一定要說共同點,他們都是神仙,都是《西遊記》裡的神仙。簡單概括下二人,太上老君是道教始祖,擅長煉丹,知名道具八卦爐、金剛琢,坐騎是青牛。太白金星是玉帝手下職別較高的公務員,擅長做和事老,知名道具應該是嘴吧,能說會道,敢於為觸犯天條的罪犯求情,無坐騎。
  • 鴻鈞老祖3個徒弟,封神後為何只有通天教主改為靈寶天尊?
    道教三清三清是道教的最高神祇,位在四御之上,分別是玉清元始天尊、上清靈寶天尊和太清道德天尊。元始天尊是三清之首,也叫做元始天王,處於第一神階中位。雖然地位最為尊崇,但記載要晚於太上老君。道教的上清派認為,太上老君和靈寶天尊等神祇都是元始天尊所度,換言之,元始天尊可以算作他們的師傅。靈寶天尊處第二神階中位,地位僅次於元始天尊,得元始天尊度化後,負責輔佐元始天尊。古代左右之間以左為尊,所以靈寶天尊常居元始天尊之左側。
  • 雷部的主宰九天應元雷聲普化天尊,念雷聲普化天尊聖號,獲福無量
    神霄九宸上帝又稱高上神霄九宸上帝,中國道教和民間信仰的尊神之一。《無上九霄玉清大梵紫微玄都雷霆玉經》記述說:「吾為高上神霄玉清真王長生大帝,其次則有東極青華大帝,九天應元雷聲普化天尊,九天雷祖大帝,上清紫微碧玉宮太乙大天帝,六天洞淵大帝,六波天主帝君,可韓司丈人真君,九天採訪真君,是為神霄九宸。」神霄九宸上帝中有一位赫赫有名的雷部最高尊神,九天應元雷聲普化天尊。
  • 繼道教九天尊和天庭十帝君之後,又出現了一個神霄九宸大帝
    在之前幾期裡,筆者已經為大家詳細講述了「道教九天尊」和「天庭十帝君」,今天再跟大家簡單介紹一下,道教九天尊指的就是三清和六御大帝,他們各自都有「天尊」的封號,分別是太清道德天尊、玉清元始天尊、上清靈寶天尊、玉皇大天尊、太乙救苦天尊、西方太極天尊、九天應元雷聲普化天尊、紫薇北極天尊、后土天尊娘娘